阳光私募一直是高净值客户聚集的高地。动辄百万起的门槛,绝对收益的口号,各种传奇经历的基金经理,使得阳光私募在资产管理行业中地位卓然。
事实也是如此。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2005月31日,国内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的非结构化证券投资类阳光私募基金已达777只,其中2007年之前成立的基金仅11只,2007至2010年4年新发基金的数量分别为80、96、167和318只。
哪怕在公募基金并不好受的2010年,阳光私募无论是规模还是业绩都在一路高歌。直到2011年,股市不振,特别是私募所擅长的中小盘股一直在持续地大幅调整,使得阳光私募整体业绩大幅缩水,走下神坛。
私募遇冷,清盘成为关键词
根据不完全统计,有5个月以上业绩记录的714只非结构化私募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中,今年前5月的平均收益率为-6.98%,跑输大盘2.93%。阳光私募在业绩方面,走下了神坛。
另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步入清盘境地的阳光私募产品已达11只,分别为北京信托的爱康1号,山东信托的梦想8号、深蓝1号、以太3号、宝华1号,外贸信托的永圣慧远、新泉1期,新华信托的同威一号,国民信托的弘酬2期,西安信托的鼎弘义1期,中融信托的屹立东方一期。
其中5月份就有6只清盘,超过今年清盘产品数量的一半,包括深蓝1号、以太3号、宝华1号、鼎弘义1期、新泉1期、爱康1号和屹立东方一期。
以上清盘产品,以非结构化居多。据好买基金分析师袁方介绍,阳光私募产品中,结构化产品大多有止损线设置,而非结构化产品一般并未明文规定止损线。新泉1期为结构化产品,因为在今年5月20日其单位净值触及平仓线,而被提前结束。
于大多数非结构化产品来说,遭遇清盘,业绩并非唯一原因。据统计,以上遭遇清盘的11只管理型阳光私募中,9只产品净值在0.9元以上,其中5只产品净值超过1元。
譬如李驰所管理的“同威1号”则是因为产品期限届满,清盘时该只产品单位净值为1.0288元。“同威1号虽然没有亏损,但是也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很大收益,到期清盘也是意料之中。“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鼎弘义1期”则是由于规模过小,客户陆续赎回,管理人主动清盘。鼎弘义总经理杨智斌去年年底曾公开表示“牛市行情依旧”,可惜市场行情并未如预期。如今,鼎弘义旗下暂无产品。
清盘之势或持续蔓延
与清盘潮同步的,是阳光私募发行速度也在放慢。今年5月份共有11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发行,较之3、4月份也有明显减少。
“主要是市况不太好,持续弱市的时间比较长,客户对阳光私募的投资热情降低了,现在卖得最好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因为其中大部分是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如果指数无法走强,发行低迷情况还会继续,清盘也无法避免。”一位业内第三方分析人士表示。
单位净值对于结构化阳光私募来说是无法逃避的硬指标。据朝阳永续数据,目前净值跌破0.8元的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有三只,分别是国投晓牛一号,净值0.7330元,金富一号,净值0.7751元,宏利4期,净值0.7919元。
虽然多数非结构化产品并未明文规定清盘红线,但是单位净值0.8元、0.7元仍然是业内较为普遍的业绩红线。据朝阳永续数据显示,单位净值跌到0.8元以下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达到75只,其中净值跌至0.7元以下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已经达到23只。
旗下产品单位净值跌破0.8元的阳光私募中,不乏业界大佬,新价值多只产品在列,世通、尚雅、同威亦未能幸免。“现在业内大的机构都遇到了一定的赎回压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我们一直有和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现在留下的客户也是比较认可我们的投资理念的,赎回压力的确有,但是并不大,更多的是情绪因素。“新价值相关人士表示。
记者联系多家阳光私募机构交流得知,安抚客户情绪,降低或保持低仓位,防止净值继续下跌,已成业内应对的标准做法。
“大多数私募产品设置的存续期限都比较长,一般都是20-30年,甚至是无限期,而且大多也没有明文规定清盘红线。但是弱市情况下,持有人可以选择赎回。”上述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阳光私募产品一般初始锁定期为六个月,接下来六个月赎回需要支出2%-3%左右的费用,一年之后赎回通常不再需要费用。2010年是阳光私募产品的密集发行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成立期限迈向一年,其面临的赎回压力也越来越大。
赎回,意味着规模缩水,当规模过小,无法覆盖操作成本时,主动清盘便成为一种经济的选择,鼎弘义不会是最后一个做出这种选择的公司。
阳光私募的盈利红线:2亿-3亿规模,15%的收益
阳光私募是一个高成本运营的行业,而赚钱与否,除了各家本事,更重要的是市场给力与否。上海星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童殿林向记者介绍了阳光私募的成本构成和盈利红线。
经营一家阳光私募的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托费用。信托费用有两个模式,第一是按照资金量的1%来收取,但是现在很多起始资金量是6000万到1亿,这种情况下,信托公司通常不会接受1%的资金量提成,而是采取第二种模式,收取固定费用150万-200万/年。
第二部分是日常经营费用,通常一家阳光私募会有七八个核心人员,现在金融从业人员薪酬水平都比较高,他们大概需要300万-500万元/年。
以资金量为1个亿的产品规模为例,一年能做到15%的盈利,能有超额收益1500万,提取其中20%,阳光私募管理人收入仅300万,完全无法覆盖上述两种成本。一般规模到达2亿-3亿元,年收益率达到15%以上,才能做到盈亏平衡。而去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诸多阳光私募,达到这个标准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