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激增 外管局发出重大政策信号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外汇占款激增 外管局发出重大政策信号

加入日期:2011-6-17 8:05:0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汇改重启将满岁人民币兑美元再创新高
  央行重启汇率改革一周年即将在6月19日到来,人民币兑美元昨日(6月16日)尾盘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这一年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5%,仅2011年以来,人民币已升值约2%。
  人民币兑美元再创新高
  国际汇市诡谲多变,昨天(6月16日)境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演过山车行情。上午市场还在一边倒押宝美元多头,下午外管局预测今年顺差仍很大,重新点燃人民币升值预期。
  昨天外管局表态称今年顺差仍很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还是不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因此一扫此前希腊债务危机升级、美元反弹的阴霾,尾盘创下汇改以来新高,全天收报6.4744,较前一交易日升值78个基点。
  央行授权外汇交易公布数据显示,受美元反弹打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昨天报6.4803,较上日中间价走贬7个基点。
  华东某银行外汇交易员表示,下午三点半左右因来自客盘的美元卖单蜂拥而入,人民币升值开始发力,全天收盘价和最高价分别报6.4744和6.4716,均创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
  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北京时间16点56分,离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NDF报6.4000/50,上日尾盘报在6.3900。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5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8.26,环比上涨1.19%,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环比下跌的势头。
  2011年前5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约1.71%,同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累计下跌1.39%。
  招商银行(600036.SH)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6月13日发布报告指出,人民币境内远期与境外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价格倒挂的现象已持续一个月左右。由于海外市场较为敏感,NDF价格倒挂说明海外市场对国内计价持比较悲观态度。海外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变弱,而焦点是下半年国内经济是否会硬着陆。刘东亮指出从历史上看NDF的波动能准确反映人民币升值的预期,2008年的价格倒挂与人民币升值停止时间较为吻合。
  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陈道富。两位经济学者均认为,NDF常用于衡量海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国内市场关系不大。NDF涉及的境外交易群体与国内的交易群体是不一样的,是两个分开的市场,两个市场产生两种价格是很正常的,如果不设置套利渠道,NDF与人民币升值关系不大,而现在这种套利渠道是有控制的。
  汇改仍需深化
  中国人民银行6月14日发布金融稳定报告称,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据渣打集团(02888.HK)全球研究经济师李炜分析,汇改进行一年除了推高了物价,对老百姓没有其他直接影响,即使对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人民币升值也没有起到多少影响,由于国际货币大都以美元计价,商品价格涨幅远超过人民币升值幅度,所以即使在亚洲市场人民币仍无竞争力。但不可忽视的是,汇改促使人民币升值,吸引热钱进入增加外汇占款,推高了基础货币量,进而推高了广义货币发行量。今年一季度热钱大规模回流,倒逼部分物价上涨。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丁建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中指出,汇改的本质是寻求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平衡点,但仅通过汇改显然不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比汇改还重要。目前的汇改已加深了国内地区和阶层的经济鸿沟。
  人民币升值究竟是一步到位,还是渐进式升值,核心问题取决于中国经济的软实力,取决于中国如何真正参与国际竞争。但尤其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国内居民收入必须快速真实有效的增加,否则人民币升值,和老百姓关系不大。其次,政府必须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实行利率市场化,使汇率与利率相协调。最后,政府不能通过牺牲一批企业换取汇改的成功。丁建臣说道。
  国家外汇局昨日公布年报称,下一阶段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着重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充分发挥汇率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配置外汇资源的作用。
  跨国货币之路
  通过这一年的改革可以看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比预期想象的障碍要大。丁建臣不无忧虑地说。
  李炜指出,虽然通过汇改已打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通道,但从国家层面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才是汇率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拥有国际化、自由化的货币才是硬道理,人民币至少升值到与经济相适宜的水平方能加深国外人民币交易市场程度,否则会遭遇很多投机需求,从而冲击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目前我国还缺乏灵活的外汇机制。
  陈炳才认为,汇率应该增强弹性,适当提高升值的幅度。而进出口方面应该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政策。虽然汇改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而通过加强企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要求和约束或能起到很好效果。(.每.日.经.济.新.闻)

 

  二次汇改一周年 人民币升值5.4%
  去年6月19日央行宣布二次汇改,人民币汇率重归2005年汇改确定的路径。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再度表现出加大的波动性,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其升值进程,总计升值幅度达5.4%。
  但升值并非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唯一的成绩。业内人士发现,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愈加显示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特性,而非单一盯住美元汇率,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逐步向真正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迈进。
  人民币二次汇改延续升值进程
  2005年7月21日,我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1%,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启汇改进程,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逐渐增强,并走上了小幅、逐步升值之路。
  从2005年汇改之初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18%。
  不过,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将人民币汇改进程打乱。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8年9月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锁定在6.8235上下微幅波动,人民币汇率重新回到了汇改前与美元汇率挂钩的状态。
  当时,这一度被看作是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倒退,但如今来看,这只不过是人民币漫漫汇改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随着危机阴霾逐渐散去,2010年6月19日,央行再度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启动了二次汇改。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央行在重启汇改时表示,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央行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目前来看,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基本上延续了2005年汇改之路: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同时双边波动性逐步增强。
  从去年6月到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央行统计显示,这一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43%,接近0.5%的波动上限,最大贬值幅度达到0.36%。而进入201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趋势则更加明显。
  去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了3%,而截至6月16日,今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了2.1%。
  人民币还是持续升值,波动性比危机期间当然是大幅增强了,但跟危机前相比差不多。一股份制银行外汇交易员总结二次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时说。升值的大方向应该没有变化,升值预期仍较为强烈。一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说,从国际收支双顺差、中国经济增长形势等各个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进程仍将继续,进一步趋向均衡汇率。此外,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看,人民币也需要维持强势和相对稳定。
  当然升值并非汇改重启以来唯一的成果。
  上述交易员指出,这一年来,明显感觉到外汇市场交易的规范性、成熟度均较以前有所提高,各类衍生产品的交易也非常活跃。
  一国有银行人士则表示,重启汇改以来,企业避险的需求有显著增强,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增长明显,这显示出企业避险意识进一步提高,正越来越适应浮动的汇率环境。
  从单一盯住美元转向一篮子货币
  不过,如果仅将二次汇改看作是2005年汇改的简单延续将可能无法正确把握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事实上,有专家发现,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最大的进步在于:越来越体现出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而非仅盯住单一美元汇率。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指出,二次汇改以来,兴业银行自行编制的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的线性趋势表现为一条水平线,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正从过去主要关注对美元汇率变化,转向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兴业银行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是人民币对15种货币汇率的变化指标,用来监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币值变动。这15种货币为澳元、阿根廷比索、加元、新台币、欧元、港元、印尼卢比、日元、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新加坡元、泰铢、英镑和美元。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比过去更为稳定,是二次汇改以来呈现出的一个主要特征。鲁政委说,这意味着从对一篮子货币的稳定上来判断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比仅关注美元汇率变化更有意义。
  事实上,央行在去年6月重启汇改时就强调指出,人民币汇率如果仅盯住单一货币变化,将不适应贸易投资货币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汇率的实际水平。因此,在当前贸易和资本往来多元化的格局下,企业和居民不宜单纯依据美元来衡量人民币汇率,而应从双边汇率转向多边汇率,以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来看待人民币汇率水平。
  这也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向真正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进一步迈进。鲁政委说。(.第.一.财.经.日.报 .郭.茹)

 

  外媒唱空人民币是翻版威胁论 遏制人民币国际化
  与其说对冲基金想做空人民币,还不如说这是做空中国经济的新浪潮。从打压中国概念股,到硬着陆甚嚣尘上,他们想从战略上打压中国崛起和遏制人民币国际化
  在白宫还没放弃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言论前,美国的对冲基金就开始唱起了做空人民币的反调。
  近日来,外媒不断散发中国楼市泡沫严重以及中国经济快要失控等言论来搅乱投资者心理。6月16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就对冲基金做空人民币问题采访多位专家和市场人士发现,这其实是遏制人民币国际化、做空中国经济的又一台空头戏。
  泡沫风险论不成立
  性质:一场舆论战略战
  做空人民币的前提,主要基于中国货币政策遏制通胀的做法很强硬,以及近期的经济指标不景气,硬着陆风险增大。但有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做空欧元和做空人民币绝对是两个故事。中国资本账户不开放,投机者在海外市场购买的人民币非常有限,且国内的银行借贷被严控,想投机都难,他认为:这只是一场舆论战略战。
  据悉,美国一些对冲基金认为人民币势必走软,可以瞅准机会做空价格低廉的人民币期权。有外媒援引沃思堡顾问公司创始人马克·哈特看跌期权做空人民币的说法指出,危机期间中国货币供应增长强劲、严重依赖房地产、以及政府对信贷的严格控制都会引发投资者的担心。一旦房产泡沫破裂,外资可能马上撤离中国,为了稳住贸易保经济增长,政府可能更倾向于本币贬值。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空人民币显然是西方经济学家犯的又一个严重错误,这是对中国经济的反面解读。奚君羊认为,西方经济学家往往忽略中国特殊国情,而生搬硬套地用西方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事实上,国际对冲基金根本无法做空人民币,因为中国在楼市、股市等领域的泡沫是轻微的,这些风险完全可以自主化解。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通胀率偏高,但引起这一问题的根源不在中国自身,而是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传输导致的后果,中国经济基本面发展势头良好。
  做空中国经济新浪潮
  目的:遏制人民币国际化
  如果做空人民币只是一场舆论战略战术,那么他们的目的何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与其说对冲基金想做空人民币,还不如说这是做空中国经济的新浪潮。他表示,从美国打压中国概念股,到末日博士鲁比尼散布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们想从战略上打压中国崛起和遏制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明显。
  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日益边缘化,在美国经济减速和美联储还想推出第三轮宽松货币政策阴影下,其他新兴经济体也有脱离美元的同样做法。而美国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货币主导权被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替代,决不放弃美元的霸主地位。
  此次西方散布唱空人民币的言论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次挑战。多位专家认为,虽然是虚晃一枪,但留给决策者的警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不能过快,速度过快就会降低掌控投机力量的能力。孙立坚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还为时尚早,因为结构调整还没到位,内需市场还不够强大,抵抗汇率风险的能力还十分有限。
  阴谋炒作嫌疑大
  手段:砸垮楼市,顺势抄底
  其实,从具体操作而言,唱空人民币也不现实。弘业期货青岛营业部总经理刘新涛就对记者表示,国外对冲基金可以买入看跌期权获利,但问题是,他们能在哪个市场实施做空呢?抛开输入型通胀不说,中国经济基本面发展势头良好,做空人民币对中国有利无害,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贸易。此外,中国资本账户并不比欧洲开放,对冲基金手中的那点存量和流通量根本没能力做空人民币,对国内市场和中国经济几乎毫无杀伤力。人民币根本不能自由兑换,外国投机者连中国楼市都无法做空,做空人民币只是无稽之谈。
  但孙立坚也表示,虽然是荒唐的提法,但这一炒作值得重视。深究其背后的用意,也可以理解成是一场心理战的博弈,对冲基金想借助舆论势力搞内乱,择机小范围做空中国经济。最可能的方法就是利用此番言论,让国内投资客首先乱了阵脚,进行大肆抛盘,这是他们砸垮中国楼市的第一步棋。通过舆论造势,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楼市大跌,从中抄底。孙立坚建议:在这场心理战术中,中国决策者不能用填堵和压制的方法来解决,应该积极疏导,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国.际.金.融.报)

 

  二次汇改周年 空军搅扰人民币
  业内人士多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无忧,狙击人民币难成气候
  二次汇改将满一年之际,海外市场隐现做空人民币的魅影。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海外对冲基金已经开始做空人民币,报道并引述了至少四位重量级机构人士的论点,均剑指人民币空头。
  几乎同一时间,金融大鳄索罗斯也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回调风险的担忧,这更加剧了香港市场的猜测。昨天,主要港媒几乎均在财经版头条或是显要位置披露了美资对冲基金对人民币的看空操作。
  然而,记者昨天采访的大部分机构人士均认为,目前境外人民币并不存在做空的条件。其中不少分析人士亦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速尽管可能放缓,但基本面仍然没有逆转。
  申银万国(香港)的联席董事郑家华认为,沽空人民币的说法或许只是近期海外机构唱空中国的又一招棋。
  激辩中国经济基本面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803,较前一交易日小幅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端午小长假后的前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走高,相继升至6.4816和6.4795,接连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并于周三首次升破6.48关口。
  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即二次汇改。
  睿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对冲基金经理张承良认为,人民币长期来看还会升值。当然,不排除短期内横行的态势。
  看空一方虽然还没有形成主导力量,但观点分化依然存在。
  一位以外国客户为主的私募对冲基金经理老总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投资机构对人民币的看法早已开始出现分歧。他拒绝透露自己是否持有空仓。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多空之争的背后,更本质的问题是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的争论。
  自一些海外经济学家开始唱空中国经济之后,本月法国BNP银行的经济学家再提中国经济硬着陆。
  香港私募基金经理桑尼赞成空方观点,并表达了对于内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担忧。
  对不上账,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且不管背后原因是什么,它可能会直接拖累中国市场。他说。
  而空头自认为的强力论据是,中国的通胀水平高企不降。市场以及普通百姓已经对通胀的持续产生了一定的预期,一旦通胀预期形成了,控制通胀将难上加难。桑尼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涨幅达5.5%,创出34个月来的新高。
  事实上,近期国内经济学界和机构也对于稳增长和抑通胀如何权衡的宏观政策走向看法不一。
  但主流观点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滞胀苗头。
  官方也并不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值得担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近日表示,尽管5月份经济运行部分指标出现了回落,但国民经济总体上仍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继续向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杨青丽认为,以什么标准评判硬着陆是比较模糊的,有人判断经济增长下降至8%即为硬着陆,也有人认为下降至9%就算硬着陆。
  杨青丽表示,无论是8%还是9%,中国经济现阶段基本面还是较好的。她认为,通胀将在下半年出现降温趋势,尽管速度可能比较缓慢。
  事实上,对于今年的GDP增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8%左右。
  人民币那么容易做空?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从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不存在做空理由。
  杨青丽则表示,从现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来看,外资狙击人民币的可能性非常小。
  此番唱空人民币其实不足为奇。她说,唱空人民币以及认为人民币会继续升值的声音一直长期并存着。近期认为人民币会贬值,或许只是长久看好人民币之后的一个插曲。
  张承良指出,海外机构做空人民币唯一的途径可能就是通过NDF,但是,NDF的容量很小。
  郑家华也认为,大规模沽空人民币是不太可能的,目前基本上没有渠道借入大量人民币以打压人民币。
  市场上流传的沽空人民币说法,或许只是近期海外机构唱空中国的又一招棋。这与此前唱空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一样。他说,不同的是,对冲基金或许可以沽空中国企业的股票,但想大规模抛空人民币,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样做无异于跟中国央行对着干,风险非常大。
  但也有对冲基金经理提醒称,只要对人民币有需求,市场就会流动起来,就可能带来套利机会。
  截至5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已超过5000亿元。
  对于做空人民币,这位基金经理解释说,不要小看海外机构,一旦得到机会,狙击人民币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这里说的狙击未必就是把人民币打死,假设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了25%,那么如果人民币再贬值10%,这些海外机构便可以从中获利。他说。
  香港辉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陈煜强说,现阶段欧美市场的确显露对人民币热情冷却的迹象,甚至有一些长线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减仓人民币。但人民币最终是升值还是贬值,要看政策制定者的决断,现时只是市场力量的博弈而已。
  市场不乏坚定的多头。
  香港专业财经分析及评论家协会会长、灵狮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蔺常念认为,人民币会继续升值。
  这是大趋势,不会变。他说,但不可否认,内地地产企业的借债成本已经非常之高,如果说中国经济存在什么风险的话,这些地产企业倒是面临很大的风险。(.第.一.财.经.日.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