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罕见白天“提准” 市场或现极端情况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罕见白天“提准” 市场或现极端情况

加入日期:2011-6-15 7:55:4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央行急升准备金率 公布时机不同寻常
  存款准备金率再提0.5个百分点加息预期未改
  宏观调控两难之际,央行没打加息牌
  准备金率六连调:宏调收紧空间尚存
  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备金率 专家谈阵痛可能难以避免
  紧缩进行时:数家银行已出现存款负增长
  央行罕见白天上班时间提准 市场或现极端情况
  上调准备金率 资金压力主要集中在缴款日
  上调准备金率对股市短期冲击有限
  提准紧随5月数据出台:A股市场将如何应对?

  央行急升准备金率 公布时机不同寻常
  央行年内第六次提高存准率
  收控流动性存准率再上调0.5个百分点创新高,短期内仍有加息可能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周二(6月14日)下午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12次上调,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
  但出乎意料的是,央行一改以往发布货币政策的惯例,下午3时18分就在央行网站上挂出上述公告。此前中国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的时间几乎都在周五晚上、周末或者假期中,且一般在下午5点以后。
  对此市场人士分析,本次央行不同寻常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可能表达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急迫感,因为就在周二国家统计局早间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升5.5%,并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引发市场热议。
  不过,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央行基本保持一个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的高频率。连续上调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流动性利器的使用面临局限,其上调空间亦有限。而年内仍有加息可能。
  或再冻结3800亿元
  根据央行昨日晚间发布的消息,从 6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再创历史新高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8%。上一次调整时间是在5月18日。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13日曾发布报告认为,6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若新增外汇占款维持较高水平,在央票发行受限的情况下,不排除准备金率可能再次上调1次、0.5个百分点。
  他说,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6010亿元,仍属较高水平,而尚未公布的新增外汇占款数据预计依然不低。
  所谓外汇占款,简单理解即央行为了回收流入国内的外币而对应发行的人民币,贸易顺差升高及人民币明显升值等原因都很可能造成外汇占款偏多。4月份中国外贸重回顺差之后,5月份顺差继续扩大至130.5亿美元。民生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磊说,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外部资金流入预计还有500亿美元左右。
  鄂永健说,准备金率再度提高、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的影响下,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再现倒挂,公开市场回笼再度面临困境,致使本月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2960亿元。在央票发行利率不变、机构需求降低的情况下,6月公开市场回笼力度难以明显放大。
  正如他所预计,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根据测算,此次将冻结3800亿元的资金。
  公布时机不同寻常
  与此同时,央行本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机的不同寻常,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有市场人士分析,本次央行不同寻常的上调时机可能表达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急迫感,因为同日公布的CPI比上年同期上升5.5%,为近34个月来的最高升幅。
  央行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也超乎许多人意料。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觉得挺突然的,我个人认为加息更合适些。
  他认为,根据前一日公布的5月份数据,目前市场上的资金面在变得紧张,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在变大,而且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使得央票发行难度加大,需要通过加息来改变这种现象。相比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更合适些。
  鄂永健说,央行之所以选择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对加息比较谨慎,或许是因为美国还是采取低利率政策,而中国若加息会引发热钱流入。
  加息将更谨慎
  来自政策层的声音显示,短期内,紧缩政策仍将维持。
  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周一发布社论《当前应继续坚持宏观调控方向》,称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目前社会上开始了货币政策是否超调以及未来宏观调控走向的大讨论,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贷款问题需要政策给与支持解决,但不能以此倒逼改变宏观调控,使前期调控成果功亏一篑。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周其仁近日也对媒体表示,目前经济中面临的挑战,单靠一个货币政策远远不够。
  多位分析人士也预计,上半年仍有加息可能,但下半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频率都将放缓。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说,年内还有1次加息,时点是六七月。不排除下半年有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上调频率会明显小于上半年每月一次。下半年上调时间点取决于外汇占款的量。
  投资银行巴克莱则预计中国年内还将升息一次,使得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5%的水平。(东方早报)


  存款准备金率再提0.5个百分点加息预期未改
  多位专家均表示,通胀之所以越发严重,当前的负利率政策难辞其咎,它不仅导致资产要素价格扭曲,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更是中国现在一系列问题的始作俑者
  导报记者 贾瑞涛 刘翔 济南报道
  14日,5月经济数据公布之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随之而来。
  5.5%,CPI一路高歌,连续3个月突破5%,并一举创下近34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时,1-5月份,CPI同比上涨5.2%,远超今年4%的控制目标,通胀形势越发严峻。
  尽管央行随后宣布存款准备金率从20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但依然不改市场紧缩预期。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通胀之所以越发严重,当前的负利率政策难辞其咎,它不仅导致资产要素价格扭曲,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更是中国现在一系列问题的始作俑者。因此,继续坚持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很有必要,未来还要继续加息。
  负利率顽疾待除
  为了对冲过多的资金,我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一直非常被动。它不仅要央行承担一定的利息成本,还不利于对本来已经稀缺的资金进行有效配置,可以说是用一种错误的政策弥补另一种错误,但短期又不得不这样做。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冯华告诉导报记者,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21.5%,这有些不可思议,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存贷款利息差太大,低利率导致了经济现象的扭曲。
  冯华表示,CPI从3月份开始已经连续3个月突破5%的警戒线,说明我们正面临严重的通胀形势。从数据来看,不仅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为2.9%,亦达到近10年来的高点。而央行当天就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在情理之中,反映出央行对通胀压力的重视。
  在他看来,要解决当前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几种政策配合,恢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功能,使利率和汇率尽快回到正常水平。就利率来看,他认为目前的正常水平应该在6%-8%,贷款则再高2个百分点。目前可采取非对称加息的方式,存款利率至少应加1个百分点,而贷款利率可少加一点。汇率上也应加快人民币升值的幅度,通过消除逆差减轻通胀。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易宪容也认为,我们对货币政策价格型工具的使用过于迟缓,一再错过改变通胀预期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国内通胀压力一直难以得到缓解。
  易宪容向导报记者表示,流动性泛滥、银行信贷增长过度最为根本的原因,是银行存贷款的低利率,而这种低利率不仅导致了财富转移及掠夺,也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负利率或低利率效应,从而使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全面改变当前的低利率政策已经迫在眉睫,上调居民存款利率则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他说。
  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德荃表示,鉴于当前通胀压力很大、银行负利率明显,继续坚持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方向仍十分必要,有利于结构调整。
  冯华进一步强调,5% 的通胀不可怕,关键是严重的通胀扭曲了价格体系,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目前的焦点不是加息加多少,而是要形成一种市场化的利率机制,找到目前的均衡利率是多少,目前的利率明显被压低。
  CPI或冲高至6%
  央行13日发布的 《2011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5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516亿元,同比少增1005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1%,与往期相比,货币信贷增速继续小幅下滑。与此同时,代表企业经营活力的5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同比大幅下降了17.2个百分点。
  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陈华认为,M1、M2数据符合当前预期。目前虽然信贷增速和M1、M2增速都有所下降,但仍然国际高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水平,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仍有必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1-4月新增信贷情况来看,今年各月新增信贷额度低于去年同期实际新增量的可能性更大。5月份新增贷款大幅回落,紧缩政策难放松。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央行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后,在6月或者7月,还可能继续加息。
  冯华也认为,虽然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上调,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CPI同比增长或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见顶,甚至有可能到6%左右,随后或将下降。因此,本月或者到7月份仍存在加息的可能。
  多位专家均认为,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在减速,但仍保持在较高位置,这不会妨碍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目前无须担心经济硬着陆问题。
  对于当前国内通胀压力,要从根本上入手,阻止流动性泛滥,改变当前的负利率政策,全面打击房地产投机炒作,让住房市场价格回归理性。这才是控制国内通胀上升的根本之道。易宪容说。(贾瑞涛 刘翔来源 经济导报)


  宏观调控两难之际,央行没打加息牌
  昨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经济数据。正如国内外研究机构普遍预计的结果,5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涨幅比4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创34个月来新高。不过,5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均出现小幅回落,经济增速现回落迹象。
  研究人员预计,6月份CPI将进一步上扬甚至破6。一边是消费价格迭创新高,一边是两驾马车双双减速,宏观调控陷入两难之际,央行再次祭出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老套路,而市场担忧的加息暂时按兵未动。本报记者张冬萍 长沙报道
  旱情推动通胀上行
  经济数据竞猜,不仅考智力,更考关系,不过,这一次猜对数据的章鱼哥为数不少。昨日国家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与上月相比环比上涨0.1%,符合大多数研究机构的预期。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来看,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2.9%。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居住等的价格均有所上涨,娱乐和教育的价格与上月持平。旱灾被认为是推高食品价格的主要元凶。根据此前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此外,从统计局公布的全国50个城市的食品价格来看,5月下旬全部食品平均价格比中旬上涨1.52%,连续两旬食品总体平均价格上涨。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5月CPI指数仅轻微上升,表明中国已取得了对物价上涨的控制。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表示,5月份的CPI数据符合市场预期,但主要原因是去年5、6月份蔬菜价格大幅下降造成比较基数较低,6月份CPI可能会稍超过6%,到7月份触及年内高点后有望逐级回落。不过多数研究员认为,1到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已达5.2%,全年CPI望三控四的目标基本落空。
  另外,与居民消费价格(CPI)对应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涨幅为6.8%,同比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则上涨0.3%;5月份PPI的涨幅低于1-5月PPI指数7.0%的平均涨幅。
  两驾马车双双减速
  虽然CPI继续加速上行,但经济数据却表明,连续的货币紧缩已经开始显现负作用。5月份,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均出现小幅回落。
  1到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0255亿元,同比增长25.8%,比1到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但是,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到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比1到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5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97亿元,同比增长16.9%,也比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此外,5月份出口总值达1571.6亿美元,增长19.4%,较上月下降10.5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增长低于预期,美、英、法、德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停顿,使我国出口增长将面临一定的压力。此前的6月1日,国家统计局还公布,2011年5月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比上月低0.9个百分点。
  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4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尽管5月份经济运行部分指标出现了回落,但是国民经济总体上仍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盛来运分析,尽管5月份工业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落,但是回落幅度不大。从去年6月份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平稳的,基本在13%至14.8%的区间内运行。不考虑基数问题,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还处于比较高的水平,5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12.1%,货运量增长是14%。
  存准率今年第六次上调
  没打消加息预期
  5月CPI创出34个月以来的新高,舆论纷纷预测央行将采取加息措施。昨日下午收盘后,央行提前发布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暂时平息了市场争议,但并未完全打消加息的预期。
  央行决定,从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将令中国大型银行的存准达到创历史纪录的21.5%,而小型银行的存准也将达19.5%。按5月末的存准总额计算,此次存准上调预计将回笼资金3700亿。过去五个月,央行基本上保持了每月上调一次存准、两个月加息一次的节奏。昨日央行宣布上调存准后,市场上出现了加息派和不加息派。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认为,央行在统计局公布CPI创新高时,选择再次提高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意在把收缩流动性的紧缩政策限制在金融体系之内,不想直接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我个人认为本月内央行再次出手加息的可能性很小,毕竟经济增长步伐已经放缓。
  不过,法国兴业银行、瑞士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和美国银行等外资机构则大多主张继续加息。瑞士银行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汪涛表示:最近的数据并不支持对硬着陆的担心,虽然有很多声音以国内信贷紧缩和外部前景疲弱为由,呼吁暂停或转变目前的宏观政策。但我们认为,并没有足够有效的经济理由让有关当局在这个紧要关头暂停加息动作,因此我们依然认为本月可能会加息25个基点,7月或8月会再次加息。而法国兴业银行中国分析师姚伟亦表示:中国眼下的通胀形势仍给决策者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一个审慎的央行不应该在这种情况下打退堂鼓。我们认为这些数据给中国央行提供了足够的在本月加息的理由。
  通胀压力与日俱增,但调控的副作用已逐步显性化。调控不加码难治通胀,调控加码则拖累经济增速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使管理层左右为难,但悬而未决的调控措施也令市场各方无所适从。(潇湘晨报)


  准备金率六连调:宏调收紧空间尚存
  5月CPI涨幅5.5%,抑通胀当头央行表态创造良好货币环境
  昨天,CPI数据公布后不久,央行果断出手再提存款准备金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涨幅达5.5%,创出34个月来的新高。就在当天,央行宣布,自20日起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准备金率保持着一月一调的节奏。
  尽管当前是否存在滞胀苗头尚存争议,但业内对于通胀形势已十分严峻的判断却高度一致。
  由此,市场对于未来紧缩政策预期不改。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有空间,特别是价格型工具。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昨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强调,宏观调控中更加重视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为稳定价格总水平、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释放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的政策信号。
  这也成为判断当前稳增长和抑通胀如何权衡的一大考量。
  坚持宏观调控政策
  此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达到21.5%。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此次上调符合预期,主要是因为6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较大和新增外汇占款可能维持较高水平。
  统计显示,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为6010亿元,较5月份的5410亿元环比增加逾一成。到期资金额的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央行的对冲压力。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本次提高准备金率将增加法定准备金大约3600亿元,所回笼的基础货币可部分对冲6月到期的央票和回购。在此基础上,央行6月还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
  事实上,在央行果断再调了准备金率的背后,是当前许多经济指标已经出现放缓迹象。例如,PMI继续下滑,工业行业正在继续消化库存。
  统计显示,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5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官方并不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值得担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昨天在发布会上表示,尽管5月份经济运行部分指标出现了回落,但国民经济总体上仍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继续向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但他强调,物价上涨压力仍比较大,还要坚持宏观调控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防通胀仍是当前主要任务,未来货币政策仍难言松动。
  收紧预期不改
  伴随着超调担忧的还有当前是否出现滞胀苗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表示,经济下行,物价上涨,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滞胀表现。
  刘元春却认为,经济放缓是一个阶段性的情况,并不存在滞胀。
  兴业银行(601166)经济学家鲁政委也不同意滞胀的观点。若中国经济增长没有掉到7%以下,就不能说是萧条。
  他预期,经济增长放缓之后,物价也将出现回落。但他期待的情况至少目前还没有出现。
  5月情况与之前数月类似,但和去年相比,非食品价格因素的影响在加强。刘元春认为,这说明通胀在扩散,未来价格形势还是不容乐观。从翘尾因素判断,7月是CPI高点,但由于预期的变化、猪肉价格上涨等因素,很可能高点会推后。
  5月CPI通胀同比上涨5.5%,其中非食品环比增长0.2%,高于过去十年5月平均增幅。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较高的翘尾因素,6月CPI通胀同比可能达到5.8%~6.0%,甚至突破6%,短期内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屈指算来,为了应对此轮通胀,央行自去年已经连续12次上调准备金率,连续4次上调基准利率。
  如此高密度的紧缩之下,M2、信贷增量等指标迅速回落,5月M2增幅降至15.1%,创下近30个月以来的新低。
  单从指标来看,控制通胀的货币条件似乎已经见效,但通胀却依然处于高位。
  流动性回收,特别是信贷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增量回收,对存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刘元春表示,前几年投放了大量流动性,目前M2与GDP的比值依然没有回归常态。
  央行在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中也表示,2003年后,我国M2/GDP总体呈现下降态势,近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该比率有所反弹。
  中金公司预计,货币政策在未来几个月仍将从紧。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而经济放缓尚未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控通胀仍将是三季度货币政策首要任务。
  刘元春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有空间,特别是价格型工具。现在很避讳谈价格型工具,但实际上价格型工具十分重要。数量型工具解决流动性增量的问题,价格型工具解决关键的存量问题。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