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宋鸿兵:人民币过快升值等于抢钱 叶荣添:别说离开,到了应该逆转的时候! 花 旗:全球增长势头仍将持续 末日博士:全球经济将遇完美风暴 李志林:股市熊气不散背后的政策迷茫 詹凌蔚:A股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叶 檀:B股阴谋论纯属无稽之谈 李迅雷:上调准备金率剑指流动性 推迟加息的到来 民生证券:全年演绎N型走势 下半年上看3500点
宋鸿兵:人民币过快升值等于抢钱 美元迫使人民币升值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对中国来说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相当于中国国内的储蓄被美国剥夺了,是国家财富直接受到损失的问题。 下午3点,小陈准时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某小学门口接他上5年级的女儿,站在树荫下的小陈无聊地玩着手机。 以往的这个时间,正是小陈忙着下厂按着外商的订单备货的时候,然而最近人民币汇率的加速升值,使得做外贸生意的小陈不得不给自己放假了,生意不能再做下去了,越做越赔钱。 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0,一举突破6.5重要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半个多月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多个交易日运行在6.5以下。人民币汇率呈加速升值态势。对此,记者专访了一直反对人民币快速升值的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 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表面看来的对外贸易中损失的几个就业机会,或者有多少产业可能受到影响,这些都是小问题,并不是本质问题。宋鸿兵认为像小陈这样失业的现象只是表面问题。 人民币升值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在很多相关的研究中有相当重要的一点没有被解读出来,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手中持有大量美国债券、金融资产,美元迫使人民币升值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对中国来说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相当于中国国内的储蓄被美国剥夺了,是国家财富直接受到损失的问题。当人民币升值10%-20%,国内损失可能高达数万亿人民币,也许相当于一年财政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0%,是这个数量级的损失。也就是说,你的钱变成美元借给美国之后,当美国迫使你升值的时候,意味着你国内的储蓄直接被美国没收了。 老栾是一位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股票不炒,受不了股票上蹿下跳的刺激;理财产品不买,怕一不留神上当受骗。一辈子的积蓄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存银行,钱放在国家的银行里,老栾的心里最踏实。说起人民币升值无形中使存在银行的钱被美国人拿去了,老栾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连声说道,不可能,不可能,我的钱一点没少,谁说被美国人拿去了,我的钱可是存在国家的银行里的。 老百姓不理解人民币升值直接带来储蓄损失,情有可原,因为很少有学者去探讨人民币升值使国内储蓄损失的问题,也没有媒体报道这事。宋鸿兵很能理解老栾的感受。 针对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冲销通货膨胀作用,宋鸿兵认为,那是每年发生一点点,是分段分摊出来的,而财富损失是立刻的,宣布人民币升值的一瞬间就已经产生了上万亿人民币的损失,这种损失可不是说能够通过通货膨胀慢慢摊销的,二者不是一个数量级。 宋鸿兵举例说,外汇占款,比如说中国央行的资产,资产项上是美元资产,负债项是人民币发行基础货币投放,如果这些人民币发行的抵押品美元资产缩水10%,相当于资产项少了10%,要想做平整个资产负债表,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央行向政府挂账,欠政府钱;另一个是财政部发行人民币,补足资本金。否则资产负债表是做不平的。央行的自有资本才一二百亿人民币,当美元资产缩水10%,按现在3万亿的美元资产算,也就是说3000亿美元就没了,折合人民币近2万亿,你的资产负债表马上就被打穿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平衡资产负债表?最终是通过财政部发行特种国债去补足资本金,而财政部的国债都是与未来所有中国人的税收作抵押的。这种损失被平摊到中国储蓄者和中国未来纳税者的头上,这就是一种损失。 这才是我为什么反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原因。这么升值,相当于把钱白送给别人,或者相当于别人把你的储蓄直接拿走,这已经不是偷而是抢了。宋鸿兵对于国内的许多学者或决策者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感到非常的不理解。对于中国来说,最后的损失是通过印钞票来填补,印钞票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所有储蓄人的购买力下降,这些损失,还是用货币变相增发的手段使老百姓腰包里的钞票缩水为代价来实现。 宋鸿兵为我们算了笔账,2003年~2008年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储备损失了5000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2005年中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相当于13亿人民白干了一年,这个损失是相当惊人的。这就是我从始至终一直反对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这不是一个所谓经济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了道德问题,这是明抢。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不坚守底线吗?美国让中国损失这么大,有什么对价给中国?我们凭什么白白损失这么多钱?除非美国能拿出合理的对价跟中国谈,这是个商务谈判的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外交问题;这是中国损失数万亿人民币能换来什么东西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来讲,我觉得,可能中国搞政治、搞外交的人对金融的研究不够,他们把这个问题想成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搞金融这批人又不关心政治问题,搞学术的又不关心这两者的问题,因此中间出现了很多空白点,没有使国家利益得到有效保障,而在这个领域内出现了很大的损失,这个损失很少有人意识到,我对此感到遗憾。
叶荣添:别说离开,到了应该逆转的时候! 今天是搬进新公司开始上班的第一天,从开始谈论搬迁到选址然后装修,零零散散的事情乱了大概两个月终于成埃落定。我也终于了有了大把时间从今开始来梳理一下中国股市的很多事情。感谢在这两个月内支持和理解我的所有人,特别是我身边的人们。也知道这一次自己脱离所有以前独有背景的单飞意味着什么,其实这两个月博客的断断续续我自己也在反思离开了这里到底行不行,结果是不行。不行的关键不是在于我需要这个博客,而是我离不开你们,我深知我们都已经把这里当成了一个家一样对待,谁也无法割舍。一直以来很多人说都说我疯狂而且没有理智,但面对残酷的现实,疯狂有时候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理智,却是为了胜利,我相信你们也是如此。我不管在这之前的两个月大盘是如何走的,我只需要你们知道到了今年12月份大盘一定会越过3600点,这就已经足够。对于3000点下的大盘谈风险跟脑残没有区别,我必须再次重申不要到了3000点才发现自己又错过了一个底部。既然这样,从今开始,我及我们就为了这年底的3600点而奋斗,永不停歇。 很多人对于最近下跌原因的追究在于国际板的推出,但是否想过现在的下跌如果是国际板的利空提前透支,那么透支过后会是什么反应?国际板,不是创业板。这样的大板块对于市场的权重股占比和沪深成交量的对冲基本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根本上的意义在于炒作。将本已经炒无可炒的A股再找一个题材炒起来。举个例子中国移动目前市价70港币,这样的超级龙头进入国际板按照其在香港市场目前的市价回归国际板,其对中国联通这一只股票的威慑力和提振已经不言而喻。而中国联通在中国移动回归后的全面爆发对指数的作用也势必将会带动产内相同资金体系的权重股共同上扬。 这还是其一的例子。其二,无论什么样性质的股票从国际上进入中国股市,都将会带动相关板块的一起上涨。任何大资金都会在目前A股以无概念可炒的情况下去寻找这样一种估值和概念的借口发动来发动自身相同资金体系的行情。尽管我们目前无法知道什么股票将会首批进入国际板,但从中国政策一贯的运作手段看,香港主板的红筹股将会是第一纵队,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外资部分银行为首的大红筹在我看来势必会成为国际板的首批权重股。想想看如果是中国移动70元的股价回归而且是超过500亿股的盘子,市值将达到3万五千亿。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能带动的绝不会仅仅是中国联通一家,因为能拥有这样的保荐机构入股的资金和体系,必定还会持有其余所有A股权重,一旦诸如移动这类股票的上市其要想成功套现,必定会先行在上市前拉起现有A股才能实现整个利益的完全实现。否则就会出现跷跷板效应,让国际板也沦为今天的创业板,而这也是现在股市的命门。同时也就意味着在国际板上线前的一段时间内,当今A股的的逆转已经势在必行。算个最晚的时是今年底12月份推出,那么从运作手段上推断从9月份开始A股就会出现非常大的转变,突破3478已经成为了定局。而逆转,也到了应该发起的时候。既然底部已经奠定,还有什么可以怀疑? 各位是否注意到工商银行最近的表现,不经意间的突然抽风式上涨。这已经很好的说明是资金在悄悄进驻,再次各位可以看看去年9月份的工商银行是如何表现。也同样还是在大盘还未爆发之前在盘中进行这样突然上涨然后第二天熄火,让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各位必须知道对于这样的权重股而言,机构操盘的困难不是在于拉动股价,而是在于拉动股价之前的建仓不被发现。因此他们总是在一次市场大跌过后悄悄的上涨,然后到了市场应该上涨的时刻奋力拔起。不信?你就随后几天继续观察,他一定还会连续的在盘中大幅上涨。而这样情况的的越来越频繁出现,也注定了逆转,已经开始。
花 旗:全球增长势头仍将持续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预测今年和明年全球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GDP预计将上升3.5%至4%,高于近3%的长期平均水平。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今天在北京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提出上述观点。由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威廉·比特领衔,花旗集团新兴市场经济首席经济学家戴维·鲁宾、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蔡真真以及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13日开始了在中国为期一周的访问交流。 预计欧洲央行很可能在本月底举行的会议上再次发出加息0.25个百分点的信号,至2012年达到2.5%的水平。美国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将反弹至3%左右,中国经济在2013年年底以前不会大幅放缓。比特说,鉴于全球经济在今年和明年将保持3.5%到4%的较快增长,高于近3%的长期平均水平,中国经济也将在此间保持较快增长。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认为,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受政策收紧、电力短缺和库存积压的影响出现了放缓迹象,但相信中国可以借助政策调整规避重大衰退风险,比如在通货膨胀趋于缓和时放慢货币政策收紧步伐,以及通过提高电价增加电力供给。总体而言,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测,即2011年和2012年增速分别达到9.2%和9%。蔡真真说。 按照花旗集团的预测,短期内,美元虽然将有所走强,但中期趋势仍将保持偏弱的势头。 比特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看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有大幅收紧,这意味着美元缺乏足够的上行动能。甚至到2013年,如果财政大幅收紧,市场可能会开始怀疑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而这又可能令美元再度承压。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美元仍将保持相对疲软的状态。比特称。 此外,鲁宾表示,虽然很多亚洲新兴经济体已开始加息,但其真实利率仍然处于历史偏低水平,整体的通胀风险仍不容小觑。他认为,近期新兴经济体央行的调控难度也在增加。一方面,央行要控制通胀;另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避免本币走强太多。双重目标的存在,使得央行对通胀的控制力有所减弱。
末日博士:全球经济将遇完美风暴 末日博士鲁比尼(NourielNoubini)警告,美国财政危机、中国经济降温、欧洲债务重整和日本经济增长停滞可能合而为一,在2013年掀起一波足以毁灭全球经济的完美风暴。 据台湾媒体报道,鲁比尼日前在新加坡时表示,上述因素有三分之一的机率会在2013年结合,进而阻碍全球经济增长。其他可能性则包括疲弱但差强人意的全球经济增长,最乐观的情况是经济增长加速。 他指出,造成经济脆弱的因素已经形成,面对政府和民间债台高筑的问题,大家都以拖待变,但情势只会日益恶化,债务将愈积愈多,这些问题最迟将在2013年达到临界点。 美国失业率攀升、原油和食品价格上扬、亚洲利率走高,以及日本311强震导致出口中断等因素,都对全球经济构成威胁。5月初以来,全球股市已经蒸发3.3兆美元市值。鲁比尼预期,金融市场明年中以前可能就得开始担忧这些风险在2013年汇集。 他还说,今年下半年随着去杠杆化效应持续、财政刺激措施退场和市场信心消退,全球经济扩张将会减速。 受全球经济数据黯淡影响,MSCI世界指数本月来已重挫4.7%,显示全球经济增长丧失动力。美国公债上周上涨,2年期国库券殖利率连续第九周走跌,创2008年2月以来最长跌势,因市场预期美联储(Fed)将维持货币刺激措施。 鲁比尼是准确预估美国次级房贷证券下跌引爆全球金融危机的分析师之一。 他指出,美国如果未能化解预算赤字风险,债市将骚动不安,他说:美国今、明两年,甚至2013年,都将出现上兆美元赤字。到某个阶段,债市义勇军(bondvigilantes)会给美国当头棒喝,就像他们对付欧洲的情况一样,届时将推高利率,终结景气复苏。 他表示,欧盟官员必须重整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债务,拖延太久恐导致更脱序的过程。 此外,鲁比尼也警告,中国经济2013年后可能面临硬着陆,因为政府为提振增长而鼓励投资,将造成产能过剩。他指出,目前中国对固定投资和净出口的依赖与日俱增,但日后将面临银行体系存在庞大不良贷款和产能严重过剩两个问题,而这将导致经济硬着陆。
李志林:股市熊气不散背后的政策迷茫 尽管上证50的估值已降到10倍、沪深300估值已降到11倍、上证综指平均估值已降到14倍市盈率,已低于或接近于50年998点和08年1664点的水准,并属全球股市最低;尽管沪市成交量已持续萎缩到700--800亿的地量,照理,市场已见估值底毋庸置疑。但是,为何市场迟迟走不出底,反而熊气不散呢?主要是市场至今没能看到政策底,反而对现有的股市政策感到极度迷惘。 扩容大跃进是正常合理,还是过度开采?新兴市场扩容是必须的。但是,人均GDP列世界100位之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股市,仅用了20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股市一二百年的路程,规模跃居世界第二,这是不是罕见的扩容大跃进呢?十年来中国GDP翻两番、货币发行量增五倍,房价涨十倍,CPI成倍增长,而股市仅涨了400点,这正常吗?随着上市公司急速增加,中国的亿万级富翁数量雄踞世界第二,而1.4亿股民却在经济高增长情况下连年亏损,两极分化加剧,这正常吗?金融危机重灾区的美国欧洲股市均已大幅收复了失地,唯经济一枝独秀的中国股市至今在6124点的半山腰下还下陷三四百点,每周扩容8只新股不动摇,AB股的股价还在不断雪崩,这难道也正常吗?凡此表明:这种扩容大跃进已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大大超越了市场的承受能力,深深伤害了忠心拥护改革、为中国股市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是明显的管理失误。问题在于,管理层至今不认为扩容过度是股市低迷的原因。 新股破发潮是市场成熟,还是管理失职?截止6月3日,今年上市的145只新股中有117只破发,比例高达八成。对于这种现象,管理层一再表示:破发有积极意义,能破除一级市场打新不败的观念,体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市场成熟的表现。而市场却一致认为,这是荒唐得再不能荒唐的逻辑。如果此逻辑能成立,那么,新楼盘的房价完全可以涨到10万元M2,30万元M2,然后破发,大跳水,引发先期上市的一二手房价雪崩,80%的房子跌破开盘价,再往下跌30-40%。这岂不也可以说成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是房市成熟的表现。但截然不同的是:从国务院到政府各部门,一二三再而三地推出扼制投机、严控高房价的举措。相比之下,就可看到证券管理层对新股三高发行而后大面积破发的辩解是多么苍白无力,是明显的管理失职。如果事先就加强调控和窗口指导,形成有效地市场约束机制,向国外股市那样,将新股的发行价限制在二级市场同类股股价之下,那么,新股即使破发,比例也不会那么大,幅度也不会那么深,对二级市场老股的冲击也不会那么厉害,超募的资金也不会那么多,市场失血的程度也不会那么严重。可见,三高发行、发行人和保荐机构的贪婪、管理层的失职、一级市场认购者的不理性,才是新股破发潮的症疾所在。新股破发潮不是市场成熟的表现,而是对市场成熟的亵渎(《人民日报》评论语)。 国际板是馅饼还是陷阱?必须承认,近期A股2850平台的破位暴跌,以及B股的连续大暴跌,都是国际板将要推出的消息直接导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证监会主席讲了国际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的话之后,迎来了市场一片强烈反对声。本周国务院的表态更耐人寻味,用了研究建立国际板一词。这表明,最高决策层并不认同推出国际的条件已经成熟,而是还需要研究。现时推出国际板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我的观点是: 第一,并不一概反对建立国际板,而是认为,要按照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领导人的 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的一贯主张,先把股市的国内板搞好,再着手国际板。 第二,把国内板搞好的标志是:放缓扩容节奏,坚决扼制新股三高发行;让股市休养生息一段时间,营造股市的财富效应,将股指恢复到与GDP同步增长的水平;即便不能象欧美股市和金砖国家那样大部收复金融危机的失地,至少也要象同一个基本面下的香港股市那样,收复70%以上的失地(即4200点),或再打一个折扣,收复60%的失地(即3600点)。我相信,到那时,广大投资者都会赞成建立国际板。 第三,对国际板上市公司不能期望过高,世界500强企业未必有中国企业那样高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比如买80元发行的汇丰控股,还不如买的20股估值仅8倍的工行,或买15股估值仅5.9倍的交行。境外企业造大假者也不乏其例,其净资产的评估水分很多,其造假的水平之高、名目之多,靠中国会计师休想查得出来。盲目认为境外企业比中国企业规范,很容易吃药。 第四,推出国际板还需考虑对等原则。近期美国证交会明令禁止中国国企去美国上市,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收购兼并行为;中国无论是国家机构还是地方机构,凡投资美国的股权都无一获利,无不亏损(而外国投资中国的无一不获大利);尤其最近美国制造借口大力打压130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甚至将采取停牌摘牌处理;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投行,开动一切机器,看空中国做空中国;美国有关方面还试图采取债券违约方式,赖掉中国1.1万亿美国国债,并使中国4.1万亿美元外储打水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凭什么迫不及待推出国际板,主动伸出头给别人斩一刀?又何必要在国内货币紧缩下还将真金白银的人民币往外国企业的口里送? 第五,关于国际板推出的时机判断。我认为,至少要在通胀回落、货币政策放松、股市重上3000点之后。从时间上看,研究至少要3-6个月,交易运行测试至少3个月,开户3个月,那也是明年上半年的事情了。 筑底将是持久战。尽管近期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观点鲜明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比如要重视异质思维,要防止塞责敷衍导致矛盾激化,政府知错就改远比一贯正确更能取得信任,政府无形资产的流失才是最大的威信损失,但是股市管理层依然对一些错误的做法我行我素,强行辩解。所以,要解决扩容大跃进,只能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近期出现了可喜现象:创业板中小板新股发行市盈率降到了28倍,创业板新股发行价降到20元以下,新股中签率上升到65%,某新股因询价机构数不足而中止发行。我认为这是大好事。有朝一日,市场会拒绝认购20倍以上市盈率的新股,网下机构放弃申购新股,新股上市后若高于二级市场同类股,市场没人愿意买。这样,就会迫使上市企业打退堂鼓,迫使承销商吃不了兜着走,迫使管理层放慢扩容节奏,航母级的国际板新股就更没人要了。直到二级市场恢复到合理水平。 现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底已经到了,并已倒逼了社保资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进场护盘。关键是一级市场的认购者一定要尽快从迷梦和灾难中清醒过来。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都降到15倍以下了,你们还认购什么新股,把人民币当桔子皮扔?须知,国外股市历来是老股比新股吃香,对新股的成长性至少要考验半年以上加以确认,才敢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