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经济数据今日发布 CPI疑提前走光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5月经济数据今日发布 CPI疑提前走光

加入日期:2011-6-14 7:56:0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网络再现疑提前走光5月宏观数据 CPI涨5.4%
  新华网上海6月13日电 题:
  网络再现疑似提前走光5月宏观数据 记者调查数据泄密门背后深层背景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在国家统计局将按计划于6月14日公布5月份中国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前,和以往一样,5月CPI等核心数据这之前已经在网络上频频疑似提前走光。
  有关专家向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操守建设和舆情监控,对屡屡命中的神算子予以调查,切断数据泄露的黑手。
  【核心网事】5月数据再引网络集中走光
  6月8日,路透社再次抢先发布我国经济数据,预测中国5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5.4%,将追平3月份创下的32个月高位,与此同时,网络上各位经济学家和各家投资机构乃至网民对于最新宏观经济数据的预测也热火朝天。
  与此类似,彭博也在其终端上发布称,经济学家对宏观数据的预测值显示,5月份的中国CPI同比涨幅为5.5%。而根据中国网事记者掌握的数据,另有四家国内外证券机构对5月份的中国CPI同比涨幅也为5.5%,高达三家机构对5月PPI的预测为同比增长6.4%。
  微博上,证券市场资深分析师黄硕写道:明日上午10点将公布的5月CPI似乎已经没有太大悬念――目前市场对于该数据的一致预期是5.5%,高于4月份的5.3%。
  而上周五A股在最后一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内意外地大幅反弹、上证综指迅速上涨30余点也被网民看做是5月CPI数据外泄的证据。佛山网民说:星期五的股市最后一小时起死回生,估计数据又提前泄了。网民火花遥远表示,自己已经看淡CPI,只想知道外媒这次预测的准不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市场竞猜宏观经济数据了,而以路透社为代表的外国媒体及相关机构对我国经济数据的预测准确度相当之高,堪比章鱼哥。2008年以来,路透社已经累计7次精准地猜对了我国的月度CPI数据。
  中国的核心经济数据屡屡提前走光之后,统计局权威发布的公信力受到极大质疑。网民Ni认为,宏观经济数据屡屡被猜中,可见数据的保密乃至公信力都令人难以乐观。
  【记者调查】核心数据屡屡提前走光令人触目惊心
  虽然此前传出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因为泄露宏观经济数据相继离岗消息仅仅涉及到国内部分宏观数据的泄密,但中国网事记者的调查显示,形形色色的经济数据甚至宏观决策泄露时有发生。
  比如,一家国内知名券商负责宏观研究的研究员多次在国家统计局月度宏观数据公布的前一、两天,通过短信向中国网事记者详细告知了第二天将要公布的所有数据,虽然标明传言,但都与之后国家统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丝毫不差。
  这样的传言已经成为市场的一种习惯。每当数据发布之前夕,各种传言开始在市场里散播,而这些传言的共同出处都是消息人士。
  今年年初,由于调整权数,备受市场关注度CPI数据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市场众多机构预测1月份CPI同比将超过5%,而当时经济学家们对于1月份的CPI预测均值甚至达到了5.4%。
  当时,随着CPI数据公布日子的日益临近,各种传闻再次来袭。在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CPI的前一天,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时得知:之前传闻CPI同比增幅在5.2%,但是现在还有一个版本是4.9%,因为统计局调整了权重。在第二天公布的统计数据中,1月份CPI与这位经济学家所说的传言完全吻合。
  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加息宏观决策也被认为是疑似泄密的重灾区。从股市的直接反映看,央行自去年10月份首次开启加息周期以来的四次加息,除了一次隔在春节长假之后,其它每次都曾在加息前一个交易日有所反应。
  中国网事记者向多位提前提供数据的人士询问消息的出处,答案模棱两可:朋友、同学都有可能成为消息的来源。比如,一位曾经身为某知名大学金融学博士的某研究员,因为有供职于人民银行的同学,提供的数据也被认为更具有可信度。另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研究员、经济学家,更是能准确预测,甚至是提前获知经历过调整的数据。
  除此之外,一些热衷于出席各个研讨会、投资策略会的国字号专家学者,有时也会在一些对媒体的闭门会议上不经意间透露一些政策信息或数据。
  【深度解读】经济数据成牟取不当利益筹码 数据反腐已成反腐新课题
  在宏观经济数据公信力受到公众质疑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关键经济数据和决策的泄密不仅会给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内的经济研究水平倒退。从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看,由于各种传闻、消息人士的出现,原本可能真正左右市场走势的宏观经济数据,在资本市场中成了信息占优一方获取利益的筹码。
  赵锡军告诉中国网事记者:以CPI为例,由于这一数据和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收益率密切相关,因此从事债券交易、研究的人员都会紧盯这一数据。大多时候,机构在正式数据公布之前,就会根据提前得知的消息布局市场,这也是众多机构、人员不惜代价提前获取数据的原因所在。
  在今年1月份4.9%的CPI数据公布前一天,一家货币经纪商的固定收益市场日评中如是写道:今日受CPI低于预期传闻和资金面宽裕的影响,AA级以上的长期短融交投较活跃,收益率小幅震荡。而当记者在2月15日数据公布之后和交易员交流时却发现,原本应该对债券市场产生明显影响的低于预期的CPI数据,最终的结果是跟之前听说的数据一样,因为有过准备,对市场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对于看着CPI变动炒股的普通散户来说,信息的不对称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显然更大。网民泓旭666感慨,宏观数据泄密背后潜规则和利益链条令中小投资者有我为鱼肉的感觉。
  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数据泄露在当前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会造成市场不公平。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所谓信息优势无异于公然抢劫。但他也表示,从原始数据,到数据生成,再到数据发布,整个链条的内部周转时间较长,确实容易出现泄露的情况。
  数据泄密导致国家权威性下降,对于市场的公正性形成挑战,业内人士应从制度建设和自律要求两方面着手,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
  中国社科院人民财富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贤在微博上表示,在近年来国家统计局数据不断发生未卜先知的情况,数据反腐已经成为反腐败的新课题。
  赵庆明认为,制度建设是防止数据泄露的最主要保障,应当通过设立更为严格的统计数据发布制度保证数据发布的保密、公正。此外,相关部门通过缩短数据采集、制作到发布的流程,减少涉密人员的范围,也可以达到减少数据泄密的可能。
  市场人士认为,相关工作人员的自律要求也应该更为严格。在数据发布之前,通常可以接触到数据的都是国家公务员,通过考试、层层选拔的国家公务员,理应在自律方面有着严格要求。(新华网 记者杨毅沉、沈而默、王涛、周蕊采写)


  摩根大通:5月CPI将增5.4% 紧缩政策持续
  第一财讯 摩根大通6月13日发布研报表示,央行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M2和贷款增长进一步放缓,预计明天将公布的5月份CPI将同比增长5.4%,紧缩政策近期仍将持续下去。
  报告指出,6、7月份物价增幅将达到峰值,9月份开始逐步放缓,目前的货币政策规范化进程近期内将持续,未来数月内至少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并可能再上调利率一两次。
  央行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中国末广义货币(M2)余额76.3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而4月末M2同比增长为15.3%;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516亿元,同比少增1005亿元。
  摩根大通指出,5月份中国M2供应增长继续放缓,同比增长率为适度的15.1%,低于4月份的同比增长率15.3%。经季度调整后,5月份M2环比上升0.9%,而之前4月份的月度环比增长率为0.1%,因此5月份之前持续的增长速度持稳于适度的9.8%,而4月份为9.5%。
  同时,5月份的银行贷款同比上升17.1%,而4月份的同比增长率为17.5%,5月经季度调整的环比增幅进一步放缓至8.0%(而4月份为9.6%)。
  研报认为,总体而言,自去年12月以来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一直较为和缓,5月份和4月份的整体M2增长速度已跌破央行为今年设定的16%的同比增长目标。
  有关政策前景,摩根大通预计5月份的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同比增长 5.4%,这一指标将于6月份或7月份达到峰值。但更长远而言,由于获益于更有利的基数效应,且各种宏观政策将继续影响实体经济,故此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预计将自9月份开始逐步放缓。
  不过,该行也指出,随着近期食品价格的上涨,未来数月内CPI上涨可能高于预期。然而在持续的通胀忧虑以外,对国内和全球增长前景的担忧亦在日益加剧。
  在政策方面,摩根大通预计,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规范化进程将在近期内持续下去,未来数月内至少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并可能再上调利率一两次。
  更长远来看,由于整体CPI上涨逐步放缓,中国主管部门可能于秋季转为更宽松的宏观政策。
  该行指出,就最新的政策公告而言,上周中国住建部强调,1000万套新建经济适用房中的大部分住房应最迟于11月开始动工。此外,在信贷控制措施中,监管部门已于最近强调确保为小型企业提供适当信贷支持的重要性。(刘丹 一财网)


  经济数据左右市场走势
  周一股市低开后弱势整理,尾盘回升,上证指数再度险守2700点,成交量大幅萎缩,为本轮调整以来的地量。我们认为,震荡筑底仍需时日,需密切关注周二公布的经济数据。
  经济数据和政策动向及市场对两者预期的变动,是本周市场运行关键因素。(1)本周公布5月份经济数据,市场对数据公布前后的调控预期较强。此前,市场对经济预期由巨大分歧转向趋于悲观导致了4月份以来的大幅下跌。市场对经济和政策预期的变动是影响后市运行的主要因素。(2)资金面难回宽松。(3)缺乏增量资金,难得量能支持。周一早盘的大幅缩量显示杀跌动力大为减弱,但整体来看,场内资金仓位仍高,如果得不到增量资金支持,即使反弹也高度有限。(4)外围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大幅波动风险。(5)从近期市场看,在消息面多空交织的情况下,市场更多反映利空影响,显示市场情绪较低,信心不足。不少个股超跌反弹后即面临获利回吐压力,一天的跌幅可以吞没连续多日的反弹成果,风险收益比仍无吸引力。当然,最近两周四度下探低点,但每次收盘均回到2700点上方,且恐慌盘见少。我们预计,短期内上证指数仍将在缺口和年线之间运行,关注周二数据公布后的预期变化。
  同时,我们之前所担忧的调整压力正在兑现,风险尚未释放完毕,筑底仍需时日。(1)调控未趋缓,担忧在强化。紧缩针对通胀,而施于经济,时滞效应终要显现,因此,当宏微观数据逐步验证时,市场关注点将从紧缩(或者通胀)逐步转向增长;而增长明显放缓时调控步伐仍不放松又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我们认为,通胀可控,但长期通胀水平可能已经提升;增长无忧,但潜在经济增速可能已经下降。增速降低有利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但转型的风险很大,阵痛恐难避免。(2)估值在底部,但提升困难。目前两市A股25倍左右、上证A股15倍左右的PE(TTM)确实处于历史底部,但一方面,需求回落、成本高企、融资困难等境况下,企业盈利前景不乐观;另一方面,资本成本上升,风险回报率提升,对风险资产估值形成制约。另外,随着市场供应的扩大(全流通和新股发行)和其他投资渠道(银行理财、贵金属、艺术品、PE/VC、新三板等)的拓宽,A股估值中枢本身应该在下移中。(3)流动性短期有波动,但在趋势性回落中。(作者单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担忧5月经济数据 基金恢复减仓趋势
  【《财经网》记者 王娟】
  由于担忧5月CPI数据超预期以及带来相应的紧缩政策,A股市场走势仍然谨慎,B股的暴跌更是拖累A股周4、5出现大跌,基金操作方面,上周仓位恢复减仓趋势,面对市场的弱势震荡,基金后市策略分化显著。
  紧缩预期笼罩 基金恢复减仓趋势
  上周两市股指窄幅震荡,成交量保持低迷。5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将于本周公布,市场普遍预期CPI仍将维持高位,政策紧缩仍将继续,短期内紧缩节奏放缓难于实现。目前市场仍处在政策趋紧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利空的叠加期,外界预计市场在短期内仍难于乐观。
  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6月9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上周偏股方向基金平均仓位小幅下降,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9.84%,相比前周下降1.17%;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4.41%,相比前周微降0.49%;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65.96%,相比前周下降1.44%。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基本平收,被动仓位变化轻微。总体来看,偏股方向基金继上周主动减仓势头减弱后,本周基金减仓幅度有所增大。
  测算数据同时显示,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181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2%,其中45只基金主动减仓超过5%。另一方面,主动增持基金数量明显减少,47只基金增持超过2%,其中仅有一只基金主动增持超过5%。
  上周从不同基金公司来看,大型基金公司中,华夏、南方、易方达、嘉实、博时等旗下多数基金减仓,也有少数基金略有增仓。中型公司中,银华、交银、华商等旗下基金有较明显的减持迹象。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仓位变化不一,增持较为显著的如农银、汇丰晋信等。
  基金后市策略分化显著
  上周基金仓位恢复减仓趋势,但操作分化仍然继续,面对市场的弱势震荡,基金策略分化显著,目前并无一致看好方向,基金调仓并未形成一致方向,既有继续减持中小盘转向低估值蓝筹配置的,也有开始重新关注前期下跌显著的消费、成长板块。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6月市场将确认底部,投资者宜保持谨慎,耐心等待反弹;下半年继续看好蓝筹股价值回归。杨德龙表示,从中期来看,在政府调控下,经济出现大幅波动的概率不大,可以对市场保持乐观。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已处历史底部区域,但大小盘股票估值分化较大。其中,大盘股估值接近历史底部,而小盘成长股的估值依然面临盈利下调的风险。从产业资本的动态来看,大盘股和小盘股出现很大分歧,创业板持续遭到股东和高管减持。所以,在行业选择上,继续看好低估值、行业竞争格局良好的蓝筹股。
  大成基金也相对较为乐观,大成基金认为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压力将下降,这对股市将是利好,目前估值较低的股市有望近期见底。未来可能传出企业盈利被下调的消息,但利空基本出尽,未来政策的转向将推动股市触底反弹。
  而博时基金对后市则较为谨慎,指出市场表现不佳,国际板仅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多的是担心基本面的变化。接下来一两个季度,紧缩政策很难放松。市场可能会出现反弹,但调整尚未到位,仍有下跌空间,低仓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且其认为,前期相对强势的股票如消费行业和社会服务业会出现一个补跌和加速下跌的行情。(财经)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