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旱涝急转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水利投资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水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正常发展。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局部地区干旱的频发、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不均、粗放的利用方式已经开始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个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联合国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为2133.3立方米。而同期世界人均水平为6620立方米, 美国为9293.4立方米,日本为3365.4立方米。水资源分布失衡,淡水资源短缺。同时,地表水污染严重。近三十年来,我国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替代水源的开发应用成为当务之急。
开源——海水淡化
应对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目前世界上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抽取地下水、远距离调水、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回用等。海水淡化现已成为世界上许多淡水资源稀缺国家和地区解决用水紧张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较为成熟的商业化技术有蒸馏法与反渗透法。中国是继美、法、日、以等国之后研究和开发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成本在5~6元/立方米,高于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但已接近甚至低于工业用水价格。随着我国沿海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居民及工业用水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水价上涨预期依然强烈。据规划目标,2020年我国拟实现海水淡化产业化,海水利用国产化率达90%以上。随着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及地方政府投资支持政策将陆续推出,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水淡化将达150万至200万吨/日,年复合增长达20%以上。若按照单位投资成本最低的反渗透法来保守估计(6000元/吨日),未来五年100万吨/日的产能增量有望拉动投资60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关设备生产商将直接受益。
我们看好低温多效法与反渗透法在中国的应用。目前,国内反渗透膜市场90%依赖进口。以需求带动关键技术设备的国产化,是我们看好国内生产企业的快速增长理由之一。作为国内反渗透膜生产企业中的佼佼者,南方汇通(000920)子公司北京时代沃顿将显著受益。低温多效法中,建议关注设备生产商双良节能(600481)及耐腐蚀性钢管生产商海亮股份(002203)。
节流——
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
污水处理。2009 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234.4 亿吨,比上年减少3%;生活污水排放354.8 亿吨,比上年增加7.5%。
2006 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出台后,五年内我国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1.95 提高到75.25%。《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的总体目标,其中用于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到5753亿元和5578亿元,污水处理业未来十年将保持持续增长。
再生水回用。再生水是指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指标,可以满足某种使用要求的水,也称为中水。再生水可以用于园林绿化、工业、冲洗、消防、农业灌溉等。再生水在经济成本上优于远程调水及海水淡化,国内外再生水的综合利用也证明了再生水技术的可行性。
再生水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合理应用再生水将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然而,截至2009 年,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为只有8.6%,与部分发达国家70%以上再生水利用率相比,中国的再生水利用还存在很大差距。
在人均水资源匮乏的我国北方城市,再生水已经开始成规模发展。2004年,北京把再生水纳入全市年度水资源配置中,此后,利用量逐年增大。目前,北京农业年用再生水3亿立方米,70%以上的城区河道将再生水作为主要补水来源,绿地浇灌、施工降尘、道路冲洒等均大量使用再生水。据2006年规划,2015年北方地区缺水城市的再生水直接利用率要达到20%~25%,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要达到10%~15%。
再生水的利用需要政府持续投入,包括铺设管线、鼓励企业的使用、水价支持政策等。我们预计,再生水将首次被列入“十二五”规划,随着未来五年污水处理投入的增加,再生水的利用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十二五”规划重视
海水淡化与再生水回用
作为一个干旱频发的国家,我们需要合理地布局每一个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自然禀赋与极端气候给我们经济带来的波动。国际经验表明,干旱地区找水的过程,是从内陆走向海洋、从开拓新水源到现有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水危机是“危”亦是“机”。在水资源日益困扰经济发展下,“十二五”规划将给予海水淡化与再生水回用更多重视。建议关注:南方汇通、双良节能、海亮股份、中电环保(300172)、首创股份(600008)、创业环保(600874)、重庆水务(601158)等,给予金通灵(300091)、碧水源(300070)、桑德环境(000826)“买入”评级,给予先河环保(300137)“增持”评级。
(作者系东方证券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