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季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担忧,近期重挫了投资者的信心。他们担心随着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一季度22.04%的同比增速或许成为全年业绩高点。这种担忧也有道理,因为年初以来经济出现了降温——固定资产投资额骤然下降,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工业企业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4月份都达到了高点,目前正进入新的去库存周期。不过,中小企业危机尚未到最糟糕的时候。从中报预告看,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利也有较大概率保持正增长,投资者无需过度地悲观,需要耐心观察去库存的进展来判断经济走势。
•数据解读•
二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有望继续增长
一季度,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5.45%,环比增长10.04%,但是剔除了金融类公司之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幅收窄至22.04%,环比2010年四季度甚至出现了-10.57%的增长。这令市场非常担忧二季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继续下滑,而这也正是导致本轮大跌的“元凶”之一。
这种担心或可以稍许缓解,据《红周刊》统计,结合历史数据和目前已公布的中期业绩预告,无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的同比变动,还是二季度相对一季度的环比变动,盈利增长的概率均大于下降的概率。
成本上升侵蚀盈利水平
据《红周刊》统计,上市公司营业成本上升的速度始终快于营业收入增长的速度。在剔除金融板块后,201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1%,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9.2%,而2011年一季度,该两项指标分别增长29.8%和31%。从环比增速来看,2011年一季度相比2010年四季度,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的增幅均有所下降,但收入下降的幅度依然大于成本下降的幅度。这表明在高通胀的背景下企业正在承受着原材料、人工等各项成本上涨的压力。
而面对成本上升,部分企业特别是中游企业只能自我消化,严重地挤压了利润的增长空间。今年一季度,两市全部A股公司净利润环比增长10.04%,为2006年股改后一季度环比增长最慢的一年。此外历史数据也显示,剔除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2008年,历年一季度非金融类企业均以整体增长而收官,可是今年一季度则重现了金融危机时首季利润即环比下滑的现象。而这也正是市场所担心的——一季度可能是上市公司业绩拐点,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下滑A股的估值会越来越贵。
二季度利润正增长概率较高
市场的担忧也有道理,去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维持在25%附近,拉动了去年四季度企业盈利水平继续攀升,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速没降,但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却骤然下降,而且CPI持续保持在5%附近的高位,导致经济发展出现了降温。
但降温的幅度并非像市场预期的那么悲观,无论上半年或者二季度上市企业利润的同比和环比均有望实现增长。据《红周刊》统计,截至目前,两市共有759家A股公司提前公布了2011年中期业绩预告,其中预喜公司合计588家,预忧公司合计160家,另有11家公司预期方向尚不确定。
在已公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中,有693家公司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增长空间,剔除新都化工、新联电子、徐家汇等上市不久、没有去年同期可比数据的次新股,在675家公司中根据预告公布的增长最高值统计,今年中报同比最高将实现47.58%的增幅,二季度相比一季度的环比增幅也有望冲击21.79%。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公布预告的公司仅为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三成,且大部分绩差公司总在最后才披露业绩。《红周刊》统计,自2006年以来的历史数据显示,历年二季度非金融类企业净利润的环比全部实现正增长,而随着一季度成本压力下企业利润环比增速见底,二季度利润环比实现增长的概率相对较大。
水泥、啤酒二季度前景佳
统计2006年~2010年中期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增长情况发现,上半年整体食品饮料和建筑建材的同比增长性最好,5年中利润同比增幅全部超过了25%,其次为家用电器和房地产板块,在5年里有4次同比增幅超过25%。不过,如果从二季度单季的环比增幅统计,食品饮料则全部出现负增长,上半年的利润增幅基本为一季度所创造。相比之下,建筑建材板块的成长性二季度则相对更好。
从子行业来看,二季度建筑建材板块中的水泥制造板块成长性最佳。日前行业协会正式下发统计“十二五”期间新上水泥项目的通知,明确提出新上水泥项目以支持现有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为主,这意味着未来水泥大企业发展速度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水泥上市公司基本为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因此政策的推进将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控制力,中报业绩增长明确的四川双马、福建水泥、塔牌集团、华新水泥值得关注。
此外,啤酒的传统旺季在二季度。今年前4个月,啤酒累计产量1319万千升,同比增长9.8%,增速比1~3月快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快2.9个百分点。目前国内啤酒今年上半年大麦采购已结束,成本锁定后盈利能力将取决于提价幅度,而近期发改委对啤酒涨价的“表示理解”意味着啤酒行业将以提价覆盖成本上涨,目前珠江啤酒已率先发布了由于销量增长带动业绩预增的公告。
新一轮去库存周期展开
去库存也是导致本轮股市调整的另一“元凶”,目前不论是原材料库存还是产成品库存都位于较高的水平,这导致了中金等券商纷纷下调盈利增长预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4月产成品资金累计同比增速达到了23.20%,环比3月继续小幅上升,而且4月份原材料的库存指数达到了52的历史次高位,显现整个工业企业的去库存压力较大。从新公布的5月份PMI数据来看,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回落较为明显,尤其以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幅度为最大,达5.9个百分点,显示出当前下游需求的明显回落。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下,多数企业选择了提前进货,以避免成本价格不断抬升侵蚀利润,由此导致了上市公司存货水平不断激增。从行业层面看,今年一季度相比2010年年底,几乎所有行业存货都呈上涨趋势,增长最明显的为石油天然气、机械、建筑工程、钢铁、电气设备和房地产业。库存不断增加,但存货周转率却没有提高,一季度交通运输、公共事业、信息服务、化工等板块的存货周转率均出现了较大的下滑。
不过,5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由4月的50.8%下降至50%;原材料库存指数由52%下降到49.5%,显示出目前经济已经进入去库存调整期。近年,A股市场出现过两次明显的去库存周期:一次是2008年三季度库存累积,四季度库存回落;一次是2010年二季度库存累积,三季度库存回落。
申银万国认为,库存累积阶段经济表现偏弱,而库存回落阶段经济表现有两种可能,一是需求差,企业经历去库存后不再增加新生产,以消耗库存为主,如2008年四季度;二是需求好,企业增加新的生产,由于需求旺盛导致库存不断下降,例如2010年三季度的经济。如果现在政策持续紧缩,可能落入被动去库存阶段,而如果政府对经济低迷及时出手救助,则将出现2010年三季度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