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火自焚?别等底部 现在就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玩火自焚?别等底部 现在就是

加入日期:2011-6-10 17:36:2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周科竞:股市回暖是解决破发方法
  叶荣添:别等底部,现在就是!
  桂浩明:别功利化解读大股东增持现象
  叶 檀:中国反向收购概念股 在美遇滑铁卢是活该
  陈 宇:王功权私奔或是中国创投泡沫崩溃先兆
  郎咸平:打压房价 能制服地产火山吗?
  李德水:市场经济绝不等于不择手段挣钱
  刘 柯:扯掉融资功能这块遮羞布
  张 崎:通胀预期依然强烈
  张 捷:美国在2035年会信用破裂 美元体系将崩溃
  边绪宝:治通胀央行需继续加息
  周俊生:扩大直接融资不能无视市场承受力
  李稻葵:美国如考虑债务违约将是玩火自焚
  梅新育:资本市场是否正在透支中国消费概念


  周科竞:股市回暖是解决破发方法
  咱的上市公司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是层层选拔出来的尖子,就像清华大学的学生,怎能轻易破发?
  有两所大学,一是高考600分以上方能进入的清华大学,一是300余分便能进入的民办大学,结果民办大学的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大半不及格,学校及社会表示理解。假如清华大学的学生也大半英语四级考试不及格,是否也能得到大家的理解?说A股新股破发是理性表现的依据,是因为境外股市也这样。可是咱的上市公司不同,咱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是层层选拔出来的尖子,就像清华大学的学生,怎能轻易破发?
  要说咱A股的上市公司,都是根红苗正,经过证监会的核准后方能成功上市,就算走捷径通过资产重组买壳上市,也需要证监会审批。也就是说,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以及通过核准制将要上市的企业,都经过了高考这一关,这样的上市公司,就算不能让一级市场获得合理的利润,至少也不应该破发。如果破发,只能有三种可能,一是上市公司发行价格定位太高;二是上市公司质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三是证券市场的承受能力已经出现问题。
  现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本栏认为上市公司发行价格定位过高是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昨日本栏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但是考虑到很多现实因素,大幅降低发行价格仍只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至于上市公司的质量,其实还是比较可靠的,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属于盈利能力较强的优秀企业,表明证监会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还是很到位的。现在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证券市场已经无力承受持续达两年之久的高速大量的新股发行,投资者的钱袋已经出现了很大问题,新股的破发与市场本身也有很大关系,解决之道应该是暂停新股发行。
  说到底,新股发行还是应该选择市场较好的时机,这时候一方面投资者的购买力较强,对于新股也比较认可,发行价格也就不显得那么高;另一方面,市场走牛的时期,发行一些新股也可以起到抑制股票价格过快上涨的弊端。但是,对于目前股市极度低迷,投资者连持有现有持仓都感到非常吃力的时候,再持续不断地进行新股发行,一方面市场资金已经严重枯竭,承接乏力;另一方面也会引起投资者的反感,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精神。
  所以说,现在新股破发问题不是该谈是否理性的时候,而是必须要给市场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让市场有能力承接新股发行。只有投资者钱袋子鼓了,才能保证二级市场有充足的承接资金。
  


  叶荣添:别等底部,现在就是!
  最近利用公司装修和搬迁的空挡时间旅行了一趟,在这个期间想过就此离开,不留下告别。就此转型去做我的互联网,但回味心中所走过的路和曾经的大盘,市场,战友,你们。始终无法割舍是其一,其二是在市场最近这段时间里面,我能看到的都是一群懦夫和软蛋在提示风险,他们永远忘记最大的风险是自己看不到机会,而不是在风险来临过后还在注意风险。有人说资本市场需要理性而不需要像我这样的娱乐和感性,但你们始终发现,理性的人永远只能看到当下,而无法看到未来。而股市往往需要的是预见未来,而不是关注当下。如此,我必须归来。在这个时候以这样的姿态和方式也许并不恰当和符合人们的心情,但必须这样。
  如果有人说现在买进有风险,那么他一定不知道什么是风险。风险的准确定义是什么?没有谁能解释清楚。而在股市有两种风险,一种是亏钱的风险,一种是错失机会的风险。而多数人往往将两种风险在两个极端的方向看成了机会,所以导致发生两种风险。要说是现在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一定会是你无法赚钱和错失机会的风险。这并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爱情宣言,电脑面前的你是否还记得去年此时你关注的焦点是底部在哪?去年此时你是否还在担心市场已经崩溃?但往往越是在大跌过后的注重风险,会让你损失另一种不该规避的风险:底部!
  面对这样一个明显的底部还无法看清楚,这就是风险。也同时证明你是新手的表现。我之前说过在第一次触底后会有第二次的反复来做一个明确的支撑,那么数天前的那个单针阴线很明显就是针对5月24日所作出的回应。只要你能静下心来去发现以下规律,永恒的主题都是在K线上如此两次循环去体现底部的支撑。也许现在在没有明确信号号召下的市场无法去进行一场万众期待的井喷,但也绝不会如此再继续下跌反而会逐步向上。到了真正出现市场明确信号和底部已经逐步抬高,那时能得到的并不是见底后反弹,而是反弹后井喷。去年和今年一样的时间和一样的区域我几乎走了两次同样的路,最近我也回味了一下我去年的文章我丝毫没有为去年6--9月份的文章感到任何的羞愧,反而我认为那是正确。可以想象在去年6--9月份之间我如你,他一样跟随大众去做毫无意义的看空,那么我们所能得到的结果将是错失10月大涨,同时也不会让你11月逃顶。能得到的只是在10月中旬买进,然后11月份继续幻想上涨,最后在3100点套到今天。是的,就是这个结果。如果你今天依然继续重复这样的错误,那么今年你一定会再次得到去年的追高套掉的结果。
  国际板的政策无论何时推出,我希望你们能明白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当一个消息被提前炒作和被市场反应过后,到了他出现之时已经没有任何价值和影响市场任何波动。他唯一的价值就是被资金和控盘者利用来恐吓中小参与者。诚然,我不能否认市场到了现在还会暗淡一下,但这么久以来2656这个重要的缺口都不被大资金主动回补,已经证明他们希望构建的底部是在他们第一次抄底成本之上,我无法预计到了现在你们套掉多少,但如何现在15%的暂时亏损能让你不久之后换来150%的利润,你会如此选择?记住去年,记住今年,一切都会如此不同寻常,注定如此。
  别等底部,就是现是!
  


  桂浩明:别功利化解读大股东增持现象
  在股市行情持续下调以后,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先后宣布增持股份,比如中石油集团表示将在12个月内增持相当于总股本2%的股份,这个规模是不算小的。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宣布并且实施了增持计划,与此同时一些权威媒体还在纷纷呼吁国有控股银行大股东加入增持行列。一时间,大股东增持成了沪深两市的一道风景。
  大股东增持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像中石油股票,原本走势一直比较低迷,中石油集团开始增持后,股价果然逆势上涨,增持消息公告后,一度还挑战了半个月来的新高。还有像工商银行等,由于其大股东汇金公司过去曾增持过股票,现在也被市场想象为最可能被增持的公司,以至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消息的情况下,股价也显著上涨。虽然,相对于2000多家上市公司来说,如今有大股东增持题材的还不足1%,可是其影响却并不小,而且超越了个股行情的范畴。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大股东增持,表明产业资本已经认同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开始出手参与投资,这反过来也说明股市的底部应该已经到了。于是,大股东增持被认为是股市的重要利好,有的人还津津乐道地计算现在有几家上市公司宣布被增持,比起2008年时还差多少家。当然,应该承认,在5月底股市所出现的反弹行情中,大股东增持确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充分肯定大股东增持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笔者也认为,对于这样的行为,不应该,也没有必要过多解读,将其作用看得太大。还是以中石油为例,在5月底其大股东开始增持行动后,有一天的买入量相当于全天总成交量的四分之三,这自然推动了股价的上涨。不过,毕竟中石油集团不可能每天都这样大量买股票,所以当买入行为暂停时,股价马上就迟滞了,随后就告下跌。到6月初几乎又回到了增持前的水平。类似的状况,在2008年也曾发生过,当时汇金公司宣布在二级市场增持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票,直接触发了整个大盘的强劲反弹。但是没过几天,行情随即又陷入了低迷之中,即便那时汇金公司还在辛辛苦苦地买入股票,却已无力阻止股市再创新低。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大股东增持本身,的确是增加了对股票的需求,但这个数量毕竟相对有限,只能在短时期内发挥作用,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行情走势。所以,将大股东增持视作股市见底的信号,依据似过于主观,理由也不够充足。
  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大股东增持,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渗透,表明在产业资本的评判体系中,股票已足够便宜,具有绝对的投资价值,所以这种行为本身就可以视为是股市见底的表现。表面来看,这样推导很有道理,但再深入思索,则情况又不完全如此。现在被增持的上市公司,大都是国有资本控股的,而且比例还很高(像中石油集团持有中石油的股票比例就达到了86.3%),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增持,对大股东而言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充其量只能视为财务投资。而这样的财务投资是否真的成功,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事实上,现在并非投资者看不到相应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银行股A股价格比H股低的状况不就被反复提起么?但之所以很多股票还是欲振乏力,自有来自宏观以及市场层面的更复杂的原因。这又哪里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增持股票就可以解决的呢?这也就是大股东增持发生后,只能对股价产生短暂的向上推动作用的缘故。至于说产业资本出手就意味着股市见底,那不妨试想一下:产业资本是否绝对比金融资本更高明,对股价的判断更准确呢?这在逻辑上能讲通吗?
  在成熟市场上,大股东增持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由于有的上市公司股权相对比较分散,所以这种增持往往与维护大股东的控股地位,避免公司被敌意收购有关。当然,也有的是在股市低迷时买入做差价。对于后一种行为,市场通常也从利好角度来看待,但是没有人将其与股市见底联系起来,因为事实上大多数大股东增持都不是发生在股市的最低位,所以对股价的影响并不很大。相反,倒是为了维护控股地位而毅然增持的行为,更易引发股价的异动,但这已属于收购战行情了。
  这几年来,因为全流通的实现以及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不断发生的减持行为,国人逐渐重视起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这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而且尤其需要注意不能将问题作简单化、功利化处理。过度解读,实际上就有点简单化、功利化了。
  


  叶 檀:中国反向收购概念股 在美遇滑铁卢是活该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滑铁卢,从阴谋论的角度说,这是做空者蓄谋已久的收割羊毛之举;从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而论,这是成长过程中必然遭遇的一劫,迟来不如早来。
  滑铁卢的步伐十分清晰。
  去年上半年,有反向收购上市公司丑闻曝光;去年夏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一批美审计事务所展开质询,剑指通过反向并购在美上市的海外公司;去年年底,SEC开展针对反向收购的 中国概念股的大规模调查,SEC怀疑,这些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可能存在会计违规和审计不严的情况;去年年中,一些财务公司发表针对反向收购公司的诘难,而做空的公司在今年2月大批发难,针对反向收购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看空质疑报告层出不穷。
  监管者出面,SEC委员路易斯·阿奎拉4月初透露,将由特别小组对中国公司的反向并购问题采取行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也表态仍在进行排查;中国概念股大幅下挫,美国券商盈透证券6月8日宣布,由于担心一些中国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行为,本周起已经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部分中国公司股票。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超过132家公司的159只股票,其中包括麦考林、新浪、当当网、搜狐等知名企业。
  悲剧还没有结束。据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的统计,近期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诉讼案数量激增,今年以来已发生近20起,占美国全部证券集团诉讼案的四分之一。
  中国在国外上市公司遭遇严重打击,涉嫌造假的中国企业已经从转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向主板企业蔓延,由美国证券市场延伸至加拿大。SEC主席玛丽·夏皮罗今年4月表示,自2010年12月以来,已有8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被摘牌。今年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实际上,夏皮罗介绍,SEC执法部门追踪中国公司的违法行为长达数年。
  我们必须对遭受池鱼之殃的中国公司表示同情,由于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用普遍不信任,因此连中国最具成长潜力的IT公司股价--百度近一个月下跌11.64%,新浪近一个月下跌12.5%,人人网、优酷网等股票跌幅超10%,11只股票跌幅超5%。6月8日,当当网继7日破发后再跌3.79%,报14.97美元并创新低。
  但我们必须指出,一些造假、劫掠的中国反向收购在美上市公司,是此次惨剧的罪魁祸首,而在反向收购上市中形成产业链的利益群体,则是不可原谅的推波助澜者。
  一些公司造假如此明显,成为做空者最明确的猎物。因看空中国概念股名噪一时的市场研究公司 浑水研究,2010年11月10日向绿诺发难,指出绿诺公布的2009年1.93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实际仅1500万美元;公司伪造虚假合同,在其披露的9家客户中,包括宝钢、莱钢、重钢、粤裕丰钢铁等5家公司否认向绿诺购买产品。而根据绿诺财报,仅粤裕丰一家的合同额就高达1270万美元。而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获得1亿美元的融资,管理层却 借用了数千万美元,其中包括花费320万美元在美国橘子镇购买豪宅。如此确凿的证据让绿诺股价大跌,在承认了合同造假后,12月9日,绿诺摘牌,转至粉单市场。今年6月1日凌晨,一家名为江波制药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突然暂停交易,其公告显示,停牌原因为T12,即交易所要求该公司提供相关信息,符合标准后方可复牌。
  对于造假公司的刮骨疗毒,最终会让真正的优质公司脱颖而出,目前被错杀的中国教育、IT企业正是最好的入场机构。而此次调查将让造假公司知难而退,让源源不断希望进行反向收购上市的公司成为过街老鼠。据i美股网站统计,目前在纽交所、纳斯达克和美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共240多家,其中2007年至今年3月底通过反向收购方式挂牌的就达159家--他们早该退出市场,延迟退出市场拉上了其他垫背者。而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fidelity从4月至今已经亏损了1亿美元。
  造假公司因此将记住,诚信可以获得溢价,在一个可以做空的、监管严厉的市场造假,无异于自掘坟墓。痛恨做空者,还不如赶紧抛弃造假、投机的念头。
  当然,上市公司只是借壳上市的灰色利益链上的一个利益群体,提供造假服务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亦成为利益链上的重要得利者,他们同样将遭到严惩,最终退出市场。
  


  陈 宇:王功权私奔或是中国创投泡沫崩溃先兆
  现在PE公司的钱太多,而真正好的项目太少。结果是鸡犬升天,什么项目的投资价格都比往年翻番。
  关于鼎晖投资王功权先生私奔,有人指出,这或许是中国创投泡沫崩溃的先兆。过几年再回头看,王功权私奔的时点有可能成为中国创投收益率陡降的分水岭。
  从房地产热到PE(私募股权投资,也可指创投)热,不过几年的时间。说白了就是中国资产泡沫里溢出的钱,和从实体经济里被挤出来的钱,都太多了。钱是逐利的,房地产好炒的时候就都扑进房地产里,搞得一桌吃饭的,突然都成开发商了。等到房地产政策关门打狗,恰好创业板又开了,到处开始充斥PE投资获利百倍的故事。
  按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新上市企业的数量可能多达2500家,我们假设其中的1250家企业被PE参股10%,又假设这些企业的平均市值为20亿元,那么这里面PE所持股权的市值就达到2500亿元,如果是照目前动辄10倍的收益率来计算,那得是多大的一块肥肉。
  难怪现在搞PE的同志多如过江之鲫。某著名高校的PE班,据说已经培养了5000名学员。国内PE公司似乎都在大干快上,最近12个月内新募集的PE基金,已达到千亿之巨。
  十年前,PE还是个洋玩意儿。什么商业计划、尽职调查、估值模型、对赌协议;什么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听起来还是蛮有学问的。现在何须如此复杂,要做PE吗,有关系就行。当下最HIGH的玩法是在全国各省市直接设办事机构,招募在当地有办法的头面人物,专管拿项目。尽职调查也别请第三方了,就自己人做;投资决策呢,十几个年轻人开会讨论讨论就定了。价格好像都照着15倍市盈率以上开。据说真有公司这样干得特火,人海战术,符合中国国情。
  根据朴素的商业逻辑,具有超额利润率的行业,在充分竞争的环境里,其超额利润率将迅速下降。这一点,恐怕PE这行当也不例外。
  目前,PE公司的钱太多,而真正好的项目太少。结果是鸡犬升天,什么项目的投资价格都比往年翻番。而在卖出端,创业板经过一通爆炒后,终于开始走上漫漫熊途。在急不可耐减持的乍富企业家们的推动下,在新三板的威胁下,在每年400家以上新企业上市的摊薄下,在一堆骗子企业业绩变脸的帮助下,创业板的估值向20倍以内回落成为大概率事件。
  拿起计算器把几个数算算就很清楚了,国外PE投资年回报率在20%就要开庆功宴。而我们的PE公司,在高点投出的那些企业,恐怕连这点收益率也不可能完成。
  难怪有朋友说,过两年PE非出动刀子的大事不可。如此看来,还是王功权英明,在大势不妙的顶部,咱私奔了,谈情说爱去也。
  


  郎咸平:打压房价 能制服地产火山吗
  国十条出台已1年有余,政府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出台许多措施,笔者没看到对房价有什么影响。再回忆2008年10月,金融海啸来了之后房价狂跌,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救了房地产,现在又开始打压。北京市政府看到国十条出来后,出台的政策比国十条还要严厉,笔者个人感觉,大跃进又开始了,各级政府在比拼谁打压得凶。可房价能这样打压么?
  房地产有两个体制问题,一是不能自建房,必须向开发商买房。比如年轻男女自由恋爱政府不管,但要受法律保护就必须到政府部门领结婚证。如果哪天突然下令不准自由恋爱了,必须要去婚姻介绍所,自由恋爱者一律不发结婚证,婚姻介绍所的中介费立刻大幅攀升。老百姓现在不能向政府买地建房,必须通过开发商,就像婚介所一样,房价肯定上去。二是全世界只有中国没有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新加坡、瑞典等大部分都是政府用公共资源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之前我国1998年规定,整个房地产中,经济适用房要占80%,廉租屋要占10%,剩下10%是商品房。因此,1998~2003年房价没有上升。但2003年开始出了国十八条,把经济适用房全部变成商品房。土地税是地方政府最大宗的财政来源,地方政府没有动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他会选择与地产商勾结,地产商把房价炒上去,政府地价就卖得高。大家会发现,地产商无事可干。他会去爬山,谈人生、谈哲学。因为地产商只干一件事:行贿,别的事都不用干。
  这两个结构性问题相当于两条管子,完成了房地产涨价的前提。只要熔岩熔浆一出来,就透过这两根管子开始喷发,形成火山。熔浆就是2003年之后开始的两大问题:楼市和股市泡沫,当时大部分学者是这么解读的,这一切都是因为经济发展太成功了,老百姓太富裕了,才有钱去炒楼炒股从而造成泡沫,这种说法叫做流动性过剩解读。而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经济发展太失败了,经济生的第一个病叫投资经营环境全面恶化,熔岩开始产生了。结果就是很多企业家把应该投资在企业的钱,拿出来炒楼炒股,从而造成泡沫,
  熔岩熔浆开始喷发造成楼价狂涨,火山开始形成。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封掉这两个管道,同时把熔浆稀释掉。政府正确的做法一是允许自由恋爱。二是大面积建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同时帮助企业家改善投资经营环境。如给他们更好的政策和氛围,不要去骚扰他们,让他们好好做生意,不要动不动叫他拆迁把他赶走,动不动城管、税务都来了,不要动不动来抽税、摊派税。企业家们愿意投资了,熔浆就自然而然被排解掉了。
  政府从2008年10月份开始,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4万亿的十大产业振兴方案,汽车、家电、建材下乡,银行信贷6成要用来做基础建设。这些政策都是利用明天来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说,这些项目使得产能过剩更严重。以高速公路为例,在中西部建的高速公路有没有车在上面跑?基本没有。没有车跑的高速公路,就叫做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在建的时候需要钢材、水泥,所以可消化今天钢材市场2亿吨的产能过剩。也可消化水泥市场11亿吨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建完以后怎么办?全部产能过剩。和2006年相比,现在的投资经营环境更恶劣,熔岩更多。并且又多了第二个病,严重的产能过剩,熔浆也更多,越来越严重。两个洞口又没有堵住,还是不能自由谈恋爱,还是不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越来越多熔岩、熔浆透过这两个没有关掉的管道跑了出来,造成更严重的火山爆发。这就是为什么政策越来越多,但房价依然上涨的原因。
  为什么政府所有调控政策会全部失败?从国一条到现在,都是一样的概念:压住,不让你涨。可火山爆发能压得住吗?压不住还好,它还能爆发,万一压住了呢?像很多地方政府执行力超强,像疯了一样打压。管子解决了吗?没解决。熔岩解决了吗?没解决,而且更严重了。硬压的结果就是熔岩会从最薄弱的地方找出口。通胀是其中一个出口,压住的结果是恶性通胀立刻爆炸。怎么办呢,再压通胀。再压还要爆炸,那会是什么呢?那就不知道了。
  解决房价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那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第一步工作,慢慢开始立法,允许老百姓向政府买地,自己来建造房子,把这个管子给堵住。第二步,政府将卖地的钱像香港地区一样,拿出50%构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要公开公平透明,购买人资料全部上网,允许网友做人肉搜索,看看他是不是够格买。并且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买了之后只能原价卖给政府。亏了利息算你该付的房租。怎么解决熔浆问题?就是改善投资经营环境,产能过剩危机要帮助企业解决。
  治理房地产,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精益求精慢慢解决火山问题,才能把危机化解无无形。在严重产能过剩情况之下,建议政府不要硬堵,要疏导。在今天严重产能过剩情况下,把这个经济重要增长点一棍子打死,中国将会像日本一样陷入几十年的箫条。严重通胀最终发展为滞胀,政府所有政策将完全失效。因为,没有一个政策可以同时解决通胀和经济箫条。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