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火自焚?别等底部 现在就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玩火自焚?别等底部 现在就是

加入日期:2011-6-10 17:36:2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李德水:市场经济绝不等于不择手段挣钱
  最近,市场上食品犯罪案例频频曝光,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诚信教育要从娃娃们抓起,在中小学的课本和素质教育中,都要有诚信方面的重要内容,使孩子们牢固树立守诚重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要加强舆论监督,使不诚信者、违法违规、丧失职业道德的企业和个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
  最近,市场上食品犯罪案例频频曝光,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从事这些不法行为的个人和商家,其思想根源是不讲诚信,只顾谋取一己的暴利而不择手段。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立业之基石,是一切价值的根基。诚信又是市场的准入证。
  当前我国出现一些不讲诚信的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1992年我国确立了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至今还不到20年,市场管理的各种制度法规还不够健全完善,有些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还有很大差距。在有的人眼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钱和利。市场经济的活动就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去挣钱、去谋利。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我理解,市场经济的灵魂是诚信二字。
  我认为,市场经济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市场经济首先是诚信经济。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是任何市场主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第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绝不是无法无天的经济,必须在法律框架之内和商业道德的约束之下,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利润的最大化。第三,市场经济是标杆经济。法律、政策、道德这几根标杆绝不可以逾越。成功的经营者往往能在坚守商业道德的前提下,运用政策和法律,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
  回顾30多年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确实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诚信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诚信建设,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否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如何加强诚信建设呢?我谈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诚信教育要从娃娃们抓起,在中小学的课本和素质教育中,都要有诚信方面的重要内容,使孩子们牢固树立守诚重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
  二是要加强舆论监督,使不诚信者、违法违规、丧失职业道德的企业和个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
  三是企业和政府都要建立严格的制度,从原料、加工、流通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在金融领域更要全面加强诚信建设。
  四是健全和完善各项市场法规,严厉执法。
  五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倡行业自律,加强互相监督。企业间要开展公平的竞争,以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努力工作、诚信经营取胜,去发展壮大自己。
  六是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以正压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七是最重要的一条,要加强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确实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风险,但我们总能渡过难关,化险为夷。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在无限忠诚于人民、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还有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鼎力相助。在诚信建设中,也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取得成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决反腐败的要求就是诚信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刘 柯:扯掉融资功能这块遮羞布
  资本市场之所以还存在的意义,就是它是直接融资的主战场,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中小企业,都需要从这个市场获得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当然,有没有回报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没回报或者少回报这么多年,也过来了。不过,现在这个市场算是走到十字路口了。昨日B股暴跌,有人将其归咎于国际板。其实,国际板是个中性的东西,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它要么会复制中国石油那样的高开低走,要么会低调入市从而拉低A股目前的估值,两头不讨好。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这个市场确实经不起折腾了,国际板开在上海,如果真的来了一些世界500强,比如苹果、微软、麦当劳和可口可乐,谁还买创业板和中小板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小公司?按这种思维,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将加快新股发行的力度,周三上市3只新股,周四又是4只新股,简直就是饥不择食,但这就是现实。
  再猜想下去,不得了,还有新三板呢?但是,现在有新股发不出去了,而且即使发出去的新股也是一中一个亏,中签率直线上升这就必须想办法了。需要看清楚的是,这并不是因为资本市场投资回报长期与宏观经济不接轨,并不是基民股民7赔2平1赚感动了谁,而是因为融资功能受到威胁了,所以可能要想些办法了。现在银行贷款卡得紧,企业发展又需要资金,股市再掉链子,谁给钱呢?
  不过,投资者可聊以自慰的是,市场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扯掉了 融资功能这块遮羞布,总该倒逼新股IPO圈钱吸血暂缓一下了吧?难道真的要大家都输光,新股没人买承销商包销,二级市场在人为拉高的估值压力下哀鸿遍野,才是真正的成功?就算为融资而休养生息,也应该是必须的了。再破罐子破摔,谨防真成碎片了,那就粘都粘不起了。
  


  张 崎:通胀预期依然强烈
  近期国债指数始终处于历史高位区域波动,今年以来累计上涨了1.68%,换算成年收益率不到3.6%,仅略高于目前债券的平均收益率。由于上证国债指数中已经包含了利息成分,这个数据显示国债指数上涨主要是靠利息的积累。
  具体品种看,今年上涨的券种主要是去年跌幅较大的长期券,普遍有1%-2%的涨幅,算上利息收益约3%-4%。通常来说,加息周期对债券不利,尤其是长期债券,但蹊跷的是偏偏长债表现好于中短期债,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与今年发行了大量的债券型基金,债市资金供给充裕有关。
  由于通胀持续走高,存款利率跑不赢CPI,造成部分储蓄资金分流,除了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外,债券型基金也受到投资者青睐,因为储户普遍对收益要求不高,又害怕股市风险。基金公司也投其所好,大量推出相应的产品,募集资金后又积极配置收益率较高的长期债券,以博弈央行能够有效控制通胀,未来货币政策可能转为正常化,而加息也不会持续。
  不过笔者认为,虽然4月CPI较3月略有下降,但尚难轻言CPI出现拐点。目前能源价格短期仍在高位运行,食品价格继续攀升,依然对CPI有较大压力,因此即将披露的5月CPI很可能再次走高。目前通胀预期依然强烈,CPI出现拐点要到下半年,此前央行货币政策继续收紧仍是大概率事件,未来仍会交错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预计宏观数据披露前后央行加息窗口即将再次打开。
  


  张 捷:美国在2035年会信用破裂 美元体系将崩溃
  对于主要发达国家负债超标,总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局面是难以维持的,因为在二战前西方国家也是通过竞争性货币贬值激烈博弈的,并且最终导致世界主导权从欧洲向美洲转移,但笔者认为在当今负利率的模式下,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断的负利率降低财务负担,未必会重演当年英国等国衰落的历史。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指出,历史经验表明,当一国财政收入中的20%用于债务本息支付时,该国货币必然出现恶性贬值,伴之恶性通胀;当达到40%的时候,整个帝国会崩溃。也就是说,国家财政越来越大的比例是用来支付债务的本息。因此,有人预测到2035年,美国的国债占GDP的比例将会达到200%。如果是以原来的国债利率计算的话,美国的财政收入中用于支付债务本息的比例将高达46%,这就是1939年英国面临的情况。大英帝国正是从那时开始走向衰落。因此,预测美国在2035年会信用破裂,美元体系大崩溃。
  但是西方主流的负利率政策使得政府的财政负担实际上是在相对降低的,我们以美国为例进行分析。美国的负利率政策导致美国现在的国债在大幅度降低。美国30年国债利率在过去近30年中从1981年9月最高的15%到2008年12月的2.5%,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2011年初,长期利率方面,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前期高点3.7%回落至3.45%,处于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短期利率方面,美国2年期国债利率水平也出现回落,利率从0.85%一度回落至0.7%以下,不过整体回落幅度小于长期国债。美国10年期国债和2年期国债的利差也从历史高位的290bp下降至270bp,利率曲线的陡峭程度下降,呈现出平坦化趋势。Libor利率方面,美元6个月Libor利率在0.46%的低位整体维持稳定,显示市场认为美联储短期内不会改变利率政策。这样的低利率实际上就是美国国债达到了GDP的200%而其债务成本也只有GDP的4%以内,难以超过财政收入的20%。而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现在的负利率政策恰恰是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很可能不会重蹈覆辙的一个原因。美国国债利率在持续降低,但美国的财政收入因为经济增长而增长,美国的国债利息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则是下降的过程。这是一个负利率逐步加剧的状态,随着美国高息的旧国债到期和低息的新国债发行,美国的国债利息负担将逐步降低,而不是随着国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美国甚至还可以通过类似2008年危机来进一步降低美国国债的利率。同时,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现在美国的国债全球化持有的程度越来越高,持有美国国债的世界其他主权机构的金融体系也严重依赖美元的信用。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美国印钞得利,而要以国债负担惩罚印钞是难以完成的,这样的破裂是全球的经济破裂。
  因此,在当今本位货币破产、负利率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历史上以债券财务成本挤兑限制西方政府大规模增加负债得利的模式是难以生效的,西方各国均有增加负债的欲望。这也是负利率的吸金大法。对抗这样的吸金大法同样是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思路。对于这些负债的恶性增加,需要让一些国家货币贬值的同时提高劳动力和资源的价格,让该国的进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国家通过负债印钞输出的通胀再一次回输到他们国内,以他们国内的通胀和民生来挤兑其印钞的政策。因此,中国已经意识到升值与通胀的关系,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专栏)曾发表文章称,抑制通胀是当前稳健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未来将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这是央行首次提出以汇率来应对通胀,这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负利率下中国对于以往政策的重大反思。
  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负利率给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财政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世界在负利率的模式下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世界了,以历史观念应对当今格局的刻舟求剑是不行的。
  


  边绪宝:治通胀央行需继续加息
  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二发布重要宏观经济数据。根据笔者的预测,5月份的CPI可能超过5.5%,再次创出新高;而且CPI在6月份进入6.0时代将是大概率事件。在CPI居高不下并有可能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央行应该通过再次加息来实现抑制通胀的调控目标,并稳定通胀预期。
  高物价严重影响居民消费
  通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从目前的物价上涨形势来看,我国的通胀恐怕很难在6月份出现一些券商研究机构所预期的拐点。人工成本上涨、电价上调可能只是开端,多年积累下来的来自我国经济内部的物价上涨压力正在逐步显现出来,价格上涨的动力正在从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从生产资料向一般消费品传导。核心通胀率的上行,非食品价格的一致性上涨基本上意味着全面通胀的来临。而当前有着我国粮仓之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干旱、猪肉价格重回上涨通道更加重了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
  如果从民生的视角来观察,当前的通胀形势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更为严峻。首先,今年的物价水平是在2007、2008、2010年物价连续上涨至高位之后的继续上涨,当前价格总水平相比于2006年前已经上涨了相当大的幅度,许多商品和服务品的价格可能上涨了不止一倍!其次,我国的CPI统计中不包含房价上涨,而我国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在其整个消费支出中高居第二位,仅次于食品消费支出。如果考虑到同期房地产价格的飙升状况(2009年平均上涨25%,2010年上涨15%),那么当前的通胀水平会更高。再次,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一直较高,食品支出比重大,而此轮通胀的主要推手就是食品。今年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食品价格比同期CPI上涨5.3%高出6.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已经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高物价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在社会总消费中也得到体现。从今年前4个月的国内消费需求来看,由于通胀率持续攀升,居民消费水平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实际消费增速已经从去年底的14.5%回落到4月份的10.8%,居民消费需求和生活质量明显受到通胀的负面影响。
  


  周俊生:扩大直接融资不能无视市场承受力
  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中表示,今年将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金融工作的重点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央行将更加重视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扩大直接融资,已经成为当下市场一个时髦的口号。央行在目前提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要求,有其面对当前融资市场出现的新问题所产生的考量。从去年年底我国开始执行稳健货币政策以后,央行为了收缩过多的流动性,减轻通货膨胀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现实威胁,已经连续推出了11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4次加息的收缩动作,但是从CPI依然处于高位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对减轻通货膨胀威胁并未产生多大作用,反而出现了不能忽视的副作用,大量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支持,甚至出现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现象。市场管理部门一方面必须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一方面又必须考虑到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份额的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央行已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因此,管理部门寄希望于直接融资,希望能够在继续保持稳健政策的同时,利用证券市场的融资机制来化解目前面临的难题。
  但是,证券市场虽然有融资的便捷通道,却需要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证券市场的融资机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雄厚的投资者基础上。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并不是到市场来做雷锋叔叔,而是希望利用这种投资来增加自己的财产性收入。然而,考量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投资者这个并不过分的愿望却经常落空。就以新股发行重启后最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伴随着大量新股涌向市场,股票交易市场越来越难以承受,投资者损失惨重。两年来,我国的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行情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前者轻松地摘得全球第一的桂冠,后者却跻身于全球行情下跌幅度最大的市场之列。但是,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证券市场的管理当局仍然在不管不顾地将海量新股抛向市场,还美其名曰将其包装为市场化,其实在真正实现市场化的市场里,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之所以能够在市场承受力极差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高歌猛进,其背后依托的是政府的强力推进。
  与银行信贷这种间接融资模式相比较,直接融资确实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特别是股票,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也需要给融资对象提供回报,但按照股份制企业的架构,这种回报并不像银行信贷和企业债券那样必须支付事先规定的利息,而是可以由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来自由裁量,具有相当的弹性,因此更受企业的青睐。最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管理当局希望减少企业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以减轻信贷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扩大直接融资已成为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但是,这种在政府强力推进之下的直接融资大发展,正在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而它必然会影响到直接融资的可持续性发展。进入今年,我国股市行情一片低迷,那些在政策庇护下有幸挤入IPO队伍的发行公司一个个陷入了破发的困境。6月7日,八菱科技因吸引不到足够的询价机构,不得不宣布中止新股发行。也许有人要将这一事件作为新股发行市场化的胜利,其实它更是对竭泽而渔式的直接融资的一种惩罚。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我们对证券市场不能抱有功利性的目的,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化解间接融资的压力。直接融资必须考虑到证券市场的承受力,必须让投资者能够从中得到利益,只有当大多数投资者能够源源不断地在市场中获取收益,使市场成为一个财富不断增长的蓄水池,直接融资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够与间接融资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有效工具。
  


  李稻葵:美国如考虑债务违约将是玩火自焚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周三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表示,如果美国考虑债务违约,结果将是玩火自焚。他说,债务违约将使美国信用受到严重伤害,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将崩溃。
  李稻葵表示,中国应尽最大努力说服美国不要寻求债务违约,并希望美国确保中方在美投资安全。不过他也指出,即便美国出现违约,中国和日本亦可能继续持有美国国债。
  长久以来,美国出现债务违约都视为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国内多数专家、学者、官员大都不相信美国会发生债务违约的问题。不过,随着美国14.294万亿美元国债余额在5月16日全部用尽,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突然增加。美国财政部周一表示,如果白宫与国会不能就提高债务余额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美国最快可能会于8月2日出现债务违约。
  正是出于对上述问题的担忧,标准普尔上周宣布将美国AAA债券信用评级调至负面,随后不久穆迪也宣布可能将美国AAA主权信用评级列入降级观察名单。
  美元债券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品种,各外汇储备国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最大债权。一旦这样美国国债发生违约,世界将出现美元抛售狂潮,美国唯一的还债方式就是美联储通过大量发行货币购买债券,而此举可能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
  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周三表示,美国财政状况将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他说:如果美国财政状况未能得到正确应对处理,那么美国债务违约将可能演变成全球性的宏观冲击。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周三发表声明称,如美国债务上限未能在8月2日或财政部设定的最后期限前上调,美国主权债评等将被置于负面观察名单中。声明中说,如果8月4日到期的300亿美元国库券不能全额被偿付,惠誉将把相关债券的评等从AAA调降至B+。但惠誉也表示,该机构相信美国政府与国会最终将达成上调债务上限的协议。
  


  梅新育:资本市场是否正在透支中国消费概念
  从普拉达(Prada)、新秀丽(Samsonite)、蔻驰(Coach)之类海外奢侈品牌,到周大福这样的中高档珠宝连锁店,再到凡客诚品这样走价廉物美路线的服装网购企业,境外资本市场正在掀起中国消费概念股热潮。目前境外拿中国消费需求作噱头筹备上市的公司已有15至30家。所有这些公司都把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增长预期作为其最大卖点,可是,这样的集中上市热潮,是否表明资本市场正在透支中国消费概念?
  不错,中国消费市场绝对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增长速度更是全世界经济大国之最。2000-2009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依次为9.7%、10.1%、11.8%、9.1%、13.3%、12.9%、13.7%、16.8%、21.6%和15.5%,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343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为105413亿元;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4.8%。
  笔者计算整理了建国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截至1992年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批发和零售业收入总额相对于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以此衡量中国企业获得的国内、国外市场相对规模大小,发现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出口开始步入高速增长轨道,中国国内批发和零售市场对出口的相对规模不断缩小,2007年达到81%的建国以来最低点,2008年开始逆转,2009年这一比例再度回升到100%以上,实现了重大转折。中国正在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力争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特别是依靠消费拉动,这一转型进程理所当然还会助推国内消费增长。但在狂热驱动之下,无论如何高增长的行业都可能赶不上资本市场价格的飙涨,中国消费概念股可能正在走上这样的覆辙,西方市场泛滥成灾的流动性又为过度抬高股价创造了基础。
  深入分析上述中国消费概念股,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推销中的泡沫成分。普拉达、新秀丽、蔻驰之辈不都正在把中国市场当做最大卖点吗?问题是中国消费可持续增长只能立足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两极分化之上,而奢侈品消费主要源于富裕群体,让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其结果必然是奢侈品消费增长速度不如整个消费增速。而且,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爆发式膨胀中相当一部分是灰色收入群体乃至黑色收入群体的炫耀性消费,由于促进社会公正的努力会减少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灰色收入,普拉达之辈更不能指望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消费增长与中国整体消费增长同步。
  目前中国企业的通病是重视包装胜过夯实业绩基础,以至于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境外上市中国企业为此陷入诉讼泥潭,遭遇做空狙击,正在筹备境外上市的其它中国公司会不会重蹈覆辙呢?企业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境外投资者与境内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又比境内投资者更为突出,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抬高股价的诱惑实在太强烈,企业创始股东和经营者们能抵抗住这种诱惑吗?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