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8亿储蓄搬家路径解析:未流入股市楼市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投稿专栏 >> 文章正文

4678亿储蓄搬家路径解析:未流入股市楼市

加入日期:2011-6-10 12:46:20

  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同时各家银行4月份的居民储蓄存款锐减,其中住户存款(较居民户范围更宽,统计上包含了个体经营户存款)的净减少额就达到了4678亿元之多。
  实际上,千亿规模以上的存款"搬家"在以往并不常见。
  "CPI持续高位,银行存款呈现'负利率'已久,储户选择调整资产结构,将银行储蓄'搬出',是一种正常的'趋利'行为。"9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牛海鹏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蓄存款锐减,主要原因在于"负利率",同时也不排除受信贷紧缩等政策传导的影响。
  4月份CPI同比上涨5.3%,比同期活期0.5%的存款利率高出10倍多,银行利率远远落后CPI增速。
  按照惯例,储蓄存款"搬家","新址"大多是股市和楼市,而当前股市和楼市都比较低迷,迟迟未见大规模资金流入。那么,大量资金究竟去了哪里?
  股市楼市"没沾光"
  一直以来,业内有"存款搬家能为股市做贡献"的说法,而此次却有些不同。
  导报记者注意到,上证指数在4月18日摸到年内最高的3067.46点之后至今已下行10%,个股大面积跌去30%以上。其中,4月份沪深股市并未出现成交放大迹象,反而出现了减少,而且A股开户数也呈下降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沪市4月份日均成交量为1451.41亿元,较3月份减少172.6亿元。深市4月份日均成交量为976亿元,比3月份减少165亿元。种种迹象表明,4月份存款大幅减少,并没有刺激股市上涨,"存款搬家"并未流入股市。
  在楼市方面,和去年急促反弹相比,今年4月份内地楼市也显得"低调许多"。除北京、上海外,当月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的新房成交量均环比大幅下降。
  负利率下的资金涌流
  "信托产品以及银行其他理财产品当下比较热。"8日,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对导报记者说。
  据用益信托统计,仅4月国内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803款,预计总发行规模为4528.14亿元,平均每款产品规模达到5.64亿。
  最近各家银行代理销售的信托产品中,"保障房性质"的信托产品颇引人注意。据了解,2010年信托产品市场共发行23款此类产品,但今年一季度就发行了14款,募集金额达33.9亿元。以正在发行的瑞信棚户区改造项目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例,其信托期限为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9%,认购金额100万元起。
  同时,收益稳定、门槛相对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成为储蓄资金的"避风港"。
  据统计,上周共有313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其中212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且均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信贷类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23%,较前一周上涨0.39%;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51%,较前一周上涨0.21%。
  委托贷款的利率之变
  在20%左右的高利率回报之下,委托贷款也成为储蓄资金的一个"出口"。
  "所谓委托贷款,就是由贷方为主导,银行充当中介角色,借贷双方商定价格,操作简便,重要的是可以部分规避监管,因而备受活跃的资金青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对银行而言,委托贷款属于银行中间业务,银行作为受托人不承担任何贷款风险,只收取手续费。
  央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委托贷款增加3204亿元,是去年同期委托贷款增加额的2.1倍。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去除上市公司出于正常经营需要向关联公司提供的贷款,上市公司通过银行至少已经发放17笔委托贷款,合计金额近1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仅香溢融通(600830,股吧)今年就发放了4笔委托贷款。而在这些委托贷款中,只有1笔为两年期贷款,其他均为1年期及1年期以内贷款。
  利率方面,从已公布贷款利率的14笔委托贷款看,平均贷款利率达到16.8%,最高一笔委托贷款利率达到22%。
  通胀下无奈避险
  "'存款搬家'更像是在通胀下无奈避险的行为。"国际财务管理师协会山东中心主任王陈对导报记者表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存款快速搬家的同时,"通胀"也成了宏观经济中最敏感的词汇。一方面存款释放了流动性;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必然推高物价上升的预期。
  存款的释放,无形中加剧了流动性的压力,也增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与此同时,CPI的数据同样"不给力"。4月CPI"成功"破5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受灾范围广,也将进一步加剧通胀的压力。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5月CPI涨幅可能为5.2%左右,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但6月和7月CPI涨幅将达5.6%-5.7%,10月之前CPI涨幅可能都在5%以上。
  "隐忧显现。如果即将公布的5月份CPI继续创出新高,央行会选择进一步加息。"王陈认为。
  "央行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很大。"对于加息预期,牛海鹏表示赞同。但是他强调,央行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货币调控手段,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很明显,控制通胀还需更丰富的手段。
  "加息是把'双刃剑',出于对实体经济的保护,央行不会大幅加息。而选择小幅加息更多是向市场传递一种遏制通胀的信心。"牛海鹏说。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