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怪味扰民二三十年 被指做良心人行昧心事 编者按:日前,央视曝光“哈药总厂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曾导致周边硫化氢气体超标千倍”一事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由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制药
总厂超标排放污水和废气,导致哈尔滨市哈西地区被一种怪味笼罩,至少困扰当地居民有二三十年之久,夏天感觉尤其严重,居民曾经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这一情况。该企业宁愿一年花5亿巨资做广告却称无力治污,其广告投入是环保投入的27倍。网民们纷纷对此表示愤慨。华声在线署名“谭浩俊”的文章说,太多的迹象显示,哈药的“黑色幽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哈药一边“做良心人”、一边行昧心事的行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经常的。
哈药总厂排污调查:药厂怪味缘何挥之难去(图) 盛夏临近,对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哈西地区的部分居民来说,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又来了。今年54岁的岳实现,是哈尔滨市郊县居民,去年在哈药总厂不远处购买了一套价值44万元的商品房,如今成了他心头最大的一个负担。
“房子守着一条臭水沟,一到夏天药厂就向外排废气,臭烘烘的根本不敢开窗户。儿子在市内打工,因为房子周围味道不好也不愿回来,现在就我和老伴偶尔来这儿住一阵,因此房子也没装修。药厂排放的怪味真是坑苦我们了,现在这个楼盘的空置率很高,房子想卖都卖不出去。”岳实现说。
岳实现说的臭水沟便是哈尔滨市学府路附近的何家沟,目前承担着哈药总厂的污水排放任务。多位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说,从前何家沟内流淌的还是清水,他们还在里面洗过澡,可是最近几十年水质开始发生变化,味道也越来越大,闻时间长了还觉得头晕。最近一段时间,何家沟的污水有时是黄色有时呈黑色。
搬迁成哈药最大考验 部分车间停产或受环保处罚 哈药股份昨天继续发布公告称,自3月中旬以来,哈药总厂101车间TDA全部停产,107车间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停产;104车间头孢噻肟钠和121车间头孢曲松月均减产12吨;102车间7-ACA月减产60%。但公司仍坚称:“这些停产、限产品种均为无菌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企业通过外购等方式弥补,不会对公司整体经营造成影响。”
对此,健康网总经理吴惠芳昨日表示,一旦停产对哈药总厂来讲其损失很大。而且哈药总厂是我国原料药大户,其青霉素工业盐出口量全国第一,7—ACA也名列前茅,这些产品的停产不仅影响哈药的生产,而且还将影响这个原料药的上下游产业链,成为一些品种价格上涨的导火索。
而哈药除了停产之外,公司还将可能面临环保处罚。
哈药污染门自辩反招质疑 有钱打广告没钱治污 哈药股份在公告中“目前正处于检修的特殊时期,但因部分设施、设备暂停运行,造成污水排放指标未达标”的说法引来了公众的质疑。
据哈药股份公告数据,近年来公司已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每年各项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在5000余万元。近年来哈药陆续建设了7套气味处理设施,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
而根据哈药股份2010年报显示,2010年哈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25.35亿元,利润13.14亿元,但新增投入用于废水、气味、烟尘等方面的治理的费用只有约1960万元,相比之下,哈药当年的广告费用却高达5.4亿元。这也成为哈药自辩反招质疑的另一原因。
有钱贴金无钱治污 哈药该服哪颗药 哈药集团的行为让人费解,有那么多钱做广告,往自己企业脸上贴金,却怎么会没钱来治理污染?哈药集团的行为更让人愤慨!媒体曝光的哈药集团偷排乱放可谓肆无忌惮: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恶臭难闻;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没有完全启动,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变色;大量废渣要么不分地点简单焚烧,要么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而且,这种水陆空立体排污,已非一日。
一方面斥巨资做广告,一面却向政府哭穷,声称无钱治理污染。这是企业真实的现实,还是明显的狡辩?为什么一些公认的污染企业能在长期的质疑和投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危害环境安全与公众利益的“庞然大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的企业行为,其经营行为必然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在经济学中这种影响被称之为外部性。经济学家曼昆教授对此的解说更简洁:“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看作是追逐利润的“经济人”,往往更多地会考虑内部利益而非外部效应。换言之,企业对外部造成的环境损害,如果不通过制度设计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成本,企业不可能真正重视与感知治理污染的紧迫与重要。
27倍于环保的广告投入遮不了哈药的丑 一方面“哈药”在环保投入上哭穷,一方面却在广告投入上挥土如金:广告投入是环保的27倍。
“哈药”污染已非一日,支撑“哈药”一路走到“黑”的无非两条。一是其创造的短期利益。 另一条生存与发展的“秘笈”,则是与巨额广告投入有关。现代的广告是比魔术还神奇的“化妆术”,能起到一种类似催眠的效果,让消费者以丑为美、以恶为善。因此,与见效缓慢的环保投入相比,浮躁的企业自然选择27倍的投入,赢得一个正面的形象。
靠着“两条腿”走路,“哈药”模式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危险。企业只有凭诚信才能青春永驻,监管部门也只有加强监管才是对公众负责,也是对企业真正的关心与爱护该给“哈药”们一剂良药了。
惩罚哈药“排污厚黑学”的鞭子该抽向谁? 哈药排污的丑闻被曝光了,企业的销售市场和有关的股市行情会出现立竿见影的反响。因为,人们无法相信,一个牺牲周边居民健康为代价的企业,他们的药怎么会是“良心药”呢!同时,国家环保部门的罚单估计也会不期而至。看来,抽向企业的这一鞭子,估计力度不会太小。
但仔细想来,企业,它的基本目的就是赢利的,它要争取用最少的投入做到最大的产出。如果你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企业做大后它们的职工工资却没有“做大”,那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哈药敢玩“排污厚黑学”
到最后,抽向哈药玩转“排污厚黑学”的鞭子,最终应该抽向那些仍然只看经济发展的数字而看不到百姓幸福安康的那些地方政府。而知名企业卷入排污丑闻的这起案例,也应该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是时候该在官员政绩考核层面做好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了。
人民网评:哈药污染门背后的畸形发展观 哈药其实并不孤单,它的背后站着不少同类。如紫金,如三鹿,如双汇,凡此种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钱装门面、树形象,却有意无意地放弃了一些守则,逾越了一些底线。在华丽的包裹之下,问题被暂时隐藏了,毛病被暂时遮盖了,自我感觉良好,自醉于地方纳税大户,经济发展功臣。出了问题,要么理直气壮,要么显得一脸无辜。直到纸包不住火了,才想起还有那些守则、底线要去守牢。
现代企业什么样?最起码的是要有企业良知、有社会责任、有行业操守。把这些东西备齐了,才谈得上去发展,去腾飞,去做大做强,去创什么世界一流。如果在发展之初,这些要素就缺胳膊少腿,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去补齐,那么走得越远,后患越大。基础不牢,终有坍塌倒下的那一天。企业发展就如同做人一样,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做,做了就不干净,“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把排污的关口把好就往前奔,终有一天会让自己全身皆臭。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识,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成其为“现代”的基本考量。
说到底,是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观走偏了,甚至变得畸形了。在个别企业那里,要面子不要里子,讲自己发展不讲社会代价,图自己得利不管公众受害。在某些地方政府那里,只要能带来GDP,能带来财政税收,这污染的那有毒的,都可以放宽一点尺度,变通一下规则就放行了。这样的发展,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不可承受的。
拿环境换钱的哈药模式 媒体质疑,哈药总厂有钱做广告、无钱投环保。“哈药模式”,即广告大投入、推动大销售,从而赚到点钱,如果广告费拿去治污了,结果就是销售下滑、利润不再。即使还有利润,也有可能不足以支撑企业生存发展。据业内人士估计,哈药总厂仅污水排放改造,就至少需要4000多万元,“全部改造完成,怎么也在1个亿以上”。环保设施运行,每年又是一笔巨额费用。哈药总厂一直在“哭穷”,事实上,巨额广告投入显示经营成本,并不足以说明企业富有。
在中国,确有那么一些产业和行业,它们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低端,污染严重而利润微薄。大家经常提到的太阳能多晶硅材料,发达国家不生产,产能几乎全部集中于中国。太阳能转化过程非常清洁,但多晶硅材料生产污染严重。世界各地的电子垃圾大量出口中国,中国企业搞了点资源再生,而巨量洋垃圾也留在了神州大地。相关企业赚了点钱,但如此微薄,甚至不足以消除环境污染的后果。
以哈药总厂为代表的国内药企,主要为跨国药企生产原料药,走的实际上也是一个出口国内环境换钱的路子。哈药总厂可能赚了钱,利润具体是多少,我们不清楚。中国药企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跨国药企给我们多少,其实不难想想。如果哈药总厂把钱投入治污,剩下那点纯利,一定会使企业及其经营者意兴阑珊。企业拒不治污,固然有地方政府纵容的成分,但如果这笔买卖合算,他们早就治了。这反过来也说明,那些污染大户赚的钱,其实就是国内环境在国际上的市价。
哈药总厂水陆空立体排污的底气何来 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早就“臭名昭著”,周边居民一直在举报,政协委员也有联名提案,媒体也进行了多次曝光,但哈药总厂却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我自“岿然不动”。于是,“投资1个多亿建立的排污处理系统因为运行费用高,只在有关部门检查时才会启动”;于是,制药污水在“治理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宣传牌下直接排入松花江……
如此傲慢排污,哈药总厂自有自己的“底气”。这些年来,哈药的业绩节节攀升,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为当地的GDP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地官员们把其当“神”在供着,执法部门对其格外关照、法外开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网络上,人们普遍指责当地环保部门不作为,但环保部门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现有权力格局下,有当地主要领导“关照”着,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今次,央视记者的曝光,再度将“广告烧钱,环保差钱”的哈药总厂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放大了那些若隐若明的“潜规则”。因而,我们在对哈药总厂口诛笔伐,吁请其先补好环保“道德钙”、道德“蓝瓶钙”,严惩其恶行的同时,亦要审视哈药总厂傲慢排污的深层次原因,把问责的板子打向当地的环保执法部门,打向主政当地的相关领导。
网民热议哈药:“做良心人”行昧心事 “谭浩俊”的文章说“如果说哈药的污染行为只是偶尔为之,或刚刚发生不久,那么,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来说,还可理解为失察,至多是失职。但是,哈药的污染行为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它一直在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眼皮底下发生和存在着,既没有得到纠正和改变,也没有得到治理和改进,那这就不是失察或失职,而是纵容和犯罪了。”
署名“陈凯华”的博客文章说,“问题如此显见,各方吁请不止,而污染始终存在,这恐怕不能用失察或是盲区来解释了。一些利税大户,仗着对当地贡献巨大,就利用地方不敢得罪的心态,不把一些法律法规放在眼里。而一些地方,明知企业有问题,但为了留住利税大户,面对举报质疑,或睁只眼闭只眼,或捂盖子封口子。本该发挥猫捉老鼠作用的环保部门乃至司法部门,也常常失语、失职。”
“ecvvchendong”的博客文章说,很多时候,出于地方利益着想,出于G D P主义,地方政府对造成污染的企业(特别是地方上的大企业)往往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包庇,宁可公利受损,也不愿私益受伤。在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下,一些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利益无形地纠缠在一起,难以分割。在这种情况下,有法不依自然不足为奇了。
哈药超标排污事件系列观察之一 厚道企业超标千倍排放 哈药烧钱营销无力治污 哈药超标排污事件系列观察之二 哈药被曝污染“惯犯” 与政府讨价还价股价大跌 新华财经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崔子常)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