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品黑一周 大佬恶战 高盛改口挺原油 中国影响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全球商品黑一周 大佬恶战 高盛改口挺原油 中国影响

加入日期:2011-5-9 8:04:1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大宗商品全线溃堤影响大
  最近一周,全球白银、石油、铜、黄金、棉花、白糖等大宗商品纷纷出现恐慌性暴跌,出现全线溃堤,白银、铜、原油三种代表性的商品价格大跌带动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大面积下挫。追踪24种大宗商品价格的标普 GSCI指数跌7.3%,创下2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白银下挫8%,连续4天累计跌幅高达27%,创1983年以来最大跌幅。美股等也受此拖累而出现回调,传导到A股市场就是周五股指的大幅低开。
  当前的资源类商品已经不是最终消费品了,而是金融化、期货化或货币化的投资产品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大宗商品展开了一波长达2年的大牛市,国际油价已有了近4倍的涨幅,原油从33美元/桶一路飙升至110美元/桶上方;铜、铝、小麦(2735,-8.00,-0.29%)等也都出现了几倍的价格涨幅。其间没有像样的调整。现在很多商品的价格已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之所以还维持高位就是因为看空美元。实际上,国内去年上涨最凶猛的棉花和白糖价格存在大量金融泡沫,完全脱离了供需基本面,价格的上涨导致下游企业全面亏损,消费低迷。这种情况下,期货价格已远远脱离了现货供需的支撑,大宗商品 溃堤是早晚的。
  中期看,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舒缓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过由于目前A股仍处于大跌后的喘息阶段,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短期冲击在本周盘中仍会有所显现,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势头肯定对A股会有影响,如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而且估计会持续一段时间,A股短期内仍将以震荡为主。(.三.秦.都.市.报)

 

  大宗商品重挫资源股显颓势 周期行情上演完结篇
  上周,包括原油、有色金属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改今年以来的强势表现,出现断崖式下跌。受此影响,A股市场中的资源类品种也表现不佳,采掘和有色金属行业跌幅居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牛市是否终结仍存争议,但周期性行业中的资源股已疲态尽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国内经济可能减速的隐忧。
  资源股疲软凸显经济隐忧
  国际原油价格以及黄金等贵金属品种价格上周遭遇断崖式下挫,对A股市场中的资源类品种打击甚重。据统计,申万一级行业中的采掘指数和有色金属指数上周分别下跌了7.27%和4.75%,在所有行业中跌幅居前。资源股上周的萎靡不振也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大盘的表现,上周上证综指下跌1.64%。
  事实上,采掘和有色金属板块个股在4月中旬已经展开了调整,而在资源股下跌的带动下,大盘也随即出现下跌。资源股的趋势性下跌主要源于以伦铜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回落,尽管黄金、白银与原油价格在4月下旬展开了一波强劲反弹,甚至创出了历史与阶段性新高,但宏观经济面疲弱的数据加大了这些品种获利回吐的压力。
  回顾A股自1月底展开的周期复辟行情,主要源于市场对国内经济维持高增长的信心以及通胀数据高企的现实背景。然而,4月份PMI数据的反季节下行以及国内铜价的持续走低加剧了市场对国内经济需求端的担忧,以资源股为首的周期类品种涨势不再。实际上,即使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出阶段新高的背景下,国内资源股的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今年以来,申万采掘和有色金属指数累计分别下跌了5.69%和8.73%。
  有市场人士分析,一般而言,在高通胀、高增长背景下,以资源股为代表的强周期股理应取得较高的正收益,但就今年的国内A股市场而言,资源类品种非但没有完全跟随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再创新高,其表现反而每况愈下,大有跟跌不跟涨之势,反映了市场对于国内经济未来走势的担忧。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政策上对于国内经济转型的决心坚定不移,虽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传统周期性产业的发展,但产能释放能否持久尚有争议,并且地方对某些资源型产业过度扶持的消息确实加大了市场对资源类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资源股难以重现前期的上涨。一旦全球经济进入加息周期,资源股的下行或将难以避免,目前这种苗头已经开始显现。
  商品价格或继续承压
  近几个交易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资本市场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担忧情绪是主导因素。从已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德国经济部公布的该国3月工业订单较前月下滑4.0%,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增长0.1%;美国劳工部公布4月3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升至47.4万人,也大大高于市场预期的41.0万人。据此,部分分析师认为,考虑到当前美国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对经济数据敏感的商品价格未来可能继续承压。
  作为全球经济体重要一员的中国,对商品价格的走势无疑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考虑到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此前普遍面临经济过热的问题,因此先后步入加息周期,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这势必将影响到新兴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恢复速度又不如预期,所以大宗商品需求端减少的缺口在短期内尚无法弥补,这直接导致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
  从国内经济来看,为了有效抑制通胀水平,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目前紧缩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国内经济出现降温迹象,这在实际需求层面和市场心理层面都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背景下,长期以来过于依赖投资带动的国内经济增长模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经济增速出现下滑或是大概率事件。当然,从长期来看,国内经济的顺利转型将带来更加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短期而言,资本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仍将主导A股市场。值得一的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入型通胀预期,加上同期国内蔬菜价格也出现了一定回落,通胀压力短期有望从高点回落。(.中.国.证.券.报 .曹.阳)

 

  国际油价骤然变脸 国内成品油上涨压力暂缓
  继4月25日-29日国际油价创下金融危机后的新高后,上周(2日-6日)国际油价骤然变脸,纽约油价跌破每桶100美元,布伦特油价跌破每桶110美元。5日,纽约油价从前日109美元的高位急挫约9美元,跌至98.9美元,创下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在这一背景下,尽管国内油价调价窗口10日将打开,但市场很可能以静默来度过这段窗口期。分析人士认为,一旦国际油价当前弱势格局不变,最快在5月下旬上调价格的预期可能逆转。
  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慧春指出,美元上涨、美国疲软的经济数据引发投资者对经济的担忧,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可能增产的消息导致原油市场涌现大规模卖盘。该机构的数据监测模型显示,近期国际油价的暴跌拖累三地原油均价持续走低,尽管目前三地原油变化率仍保持上涨,不过涨幅已大幅收窄。考虑到原油现货价格比期货价格有一定滞后期,预计三地原油变化率会继续下滑,下调预期继而可能占据国内成品油市场。
  如果近期国际油价保持当前水平小幅震荡,到5月10日发改委调价必要条件22个工作日期满,三地原油变化率仍会保持在4%以上,理论上不影响发改委上调价格的窗口开启。不过,鉴于目前国内通胀压力较大,再者近期国际油价暴跌加剧市场观望气氛,发改委兑现调价的可能性较小。胡慧春说。
  作为调价的风向标,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上周也整体保持平稳。本报记者从成品油分析机构金银岛了解到,国内汽油方面,上周稳价地区占据87%,跌价地区占据13%;柴油方面,稳价地区占据90%,涨价地区占据10%。
  胡慧春同时指出,如果发改委拖延调价时间,而国际油价持续保持在目前价位附近震荡,三地原油变化率会很快将跌破4%,并于5月下旬跌入负值。到5月底6月初,三地原油变化率有望跌破-4%,届时成品油价下调窗口将打开,发改委下调油价的预期将逐步加大。
  这其中,国际油价后市走势是国内调价与否的最关键变数。息旺能源首席分析师钟健认为,当前判断国际油价走势已不能光看供需面。近日,国际贵金属市场出现重大变故,这可能才是触发油价下跌的诱因。
  在他看来,近期油价大幅下跌只不过是油价升高过程中的阶段性调整,是借贵金属走低的一次借题发挥。只要美元货币继续宽松,石油投机商们便会继续追逐石油期货。弱势美元、强势油价才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油价走势逻辑。 (.上.证)

 

  美元走强商品重挫 A股受伤还是减压
  近两个交易日,美元指数大幅走强,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跌。商品价格的下跌无疑会令A股资源板块继续承压,并且美元与A股走势经常呈现跷跷板效应。不过,美元走强和商品下跌也令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缓解。那么,美元和大宗商品是否就此出现拐点?在外围冲击下短期A股将如何运行?
  美元走强雪中送炭还是火上浇油
  观察近年来A股走势与美元的关系可以发现,两者基本上是负相关的。但在经济危机后,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宽松度和通胀水平也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地将美元上涨或下跌看作A股涨跌的信号,导致本轮调整的根本矛盾是宏观政策累积下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胀高企引发的滞胀担忧。因此,在谨慎看待短期美元指数反弹和大宗商品剧烈波动的同时,也不应盲目恐慌。A股市场经过连续三周的杀跌洗礼后,短期多空处于弱平衡状态,目前进场吸引力仍略显不足,投资者仍需谨慎操作。
  美指上涨=A股下跌?
  近期,受欧洲央行加息步伐慢于市场预期和美非农就业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刺激,美元指数在连续杀跌至历史低位附近时突然转身,随后两根大阳直逼今年以来下降通道的上轨。虽然美元指数如此逼空上涨,但中长期仍看不到趋势性机会,原因是美国经济发展仍存在变数。4月下旬美联储议息会议后伯南克虽然宣布6月底结束QE2,但并未明确表述将不推出QE3,所以未来经济走向十分关键。而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就业指标和GDP数据均弱于预期,不过上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人数却创近一年最大增幅,显示美国经济缺少连续复苏数据支持,这使得美元中线趋势仍较为迷茫。因此,在美国经济转好且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前,美元指数在强大技术压力下难以找到支撑其趋势性上涨的动力。
  此外,即便是美元指数出现一定程度反弹,对A股市场来说未必是坏事。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多数情况下美元指数与A股市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即美元指数上涨,A股市下跌;美元指数下跌,A股市上涨。但是在高通胀时期,美元上涨未必会引发A股大幅下挫,有可能小幅震荡。更乐观地看,美元上涨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紧缩和通胀愈演愈烈的预期,从而有利于A股市场做多情绪稳定,对股指走势起到正面提振作用,因此对于美元短期波动不必过于恐慌。
  多空暂处弱平衡状态
  回到二级市场来看,随着年报和一季报披露完毕,部分上市公司的库存压力和盈利下滑开始逐步显现。连续紧缩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居高不下的通胀,引发市场滞胀忧虑升温,从而造成国内A股B股联袂快速下挫。
  5月份以来,大盘跌势在连续下挫后相对有所收敛,K线上阳线渐多,但成交始终较为低迷,显示投资者心态较谨慎。从技术上看,市场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一方面,自从4月18日沪指见高3067点后,经过反复回调股指连续击穿多条重要均线,且期间未见明显反弹,整体跌幅超过6%,短期技术指标超卖,分时图上指标底背离迹象明显。另一方面,从成交来看,在连续调整后做空动能到了集中释放,沪市单边成交在1000亿元上下徘徊,投资者惜售心理显现。此外,目前沪指处于2319点以来上涨趋势线附近,有望摆脱目前的单边下行态势,阶段企稳概率较大。不过,虽然业绩下滑冲击暂告段落,但困扰市场的因素仍然存在。
  短期进场吸引力仍不足
  目前困扰市场的因素除了美元指数的波动外,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国内4月通胀水平以及未来政策形势仍悬而未解,市场运行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本周将是短期重要的时间窗口。
  此前公布数据显示,在保障性住房未能全面开工、工业去库存、部分地区拉闸限电的背景下,企业利润增长呈现下滑势头。从3月工业企业利润指标来看,月度同比增速从2010年2月的119%一路下滑至2011年3月的32%。同时,4月PMI比上月下滑0.5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表明制造业经济已有所回落,宏观调控效应已传导到实体经济。不过,经济增速放缓程度、4月通胀水平等是否如预期般不乐观,市场的担忧是否合理,还需要实际数据进一步证明,因此本周宏观经济数据公布或将为市场短期走势指明方向。
  综合而言,目前市场具备一定安全边际,但短期能否真正企稳仍需要经济数据确认。若数据差于预期,不排除沪指继续下探1664点以来上行通道下轨,即2700点附近支撑的可能。因此,在止跌信号不明显的情况下,市场做多吸引力有限,投资者仍需采取保守操作策略,同时建议短线投资者规避对于美元短期波动影响较大的品种。
  上周,包括原油、有色金属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改今年以来的强势表现,出现断崖式下跌。受此影响,A股市场中的资源类品种也表现不佳,采掘和有色金属行业跌幅居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牛市是否终结仍存争议,但周期性行业中的资源股已疲态尽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国内经济可能减速的隐忧。
  资源股疲软凸显经济隐忧
  国际原油价格以及黄金等贵金属品种价格上周遭遇断崖式下挫,对A股市场中的资源类品种打击甚重。据统计,申万一级行业中的采掘指数和有色金属指数上周分别下跌了7.27%和4.75%,在所有行业中跌幅居前。资源股上周的萎靡不振也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大盘的表现,上周上证综指下跌1.64%。
  事实上,采掘和有色金属板块个股在4月中旬已经展开了调整,而在资源股下跌的带动下,大盘也随即出现下跌。资源股的趋势性下跌主要源于以伦铜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回落,尽管黄金、白银与原油价格在4月下旬展开了一波强劲反弹,甚至创出了历史与阶段性新高,但宏观经济面疲弱的数据加大了这些品种获利回吐的压力。
  回顾A股自1月底展开的周期复辟行情,主要源于市场对国内经济维持高增长的信心以及通胀数据高企的现实背景。然而,4月份PMI数据的反季节下行以及国内铜价的持续走低加剧了市场对国内经济需求端的担忧,以资源股为首的周期类品种涨势不再。实际上,即使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出阶段新高的背景下,国内资源股的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今年以来,申万采掘和有色金属指数累计分别下跌了5.69%和8.73%。
  有市场人士分析,一般而言,在高通胀、高增长背景下,以资源股为代表的强周期股理应取得较高的正收益,但就今年的国内A股市场而言,资源类品种非但没有完全跟随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再创新高,其表现反而每况愈下,大有跟跌不跟涨之势,反映了市场对于国内经济未来走势的担忧。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政策上对于国内经济转型的决心坚定不移,虽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传统周期性产业的发展,但产能释放能否持久尚有争议,并且地方对某些资源型产业过度扶持的消息确实加大了市场对资源类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资源股难以重现前期的上涨。一旦全球经济进入加息周期,资源股的下行或将难以避免,目前这种苗头已经开始显现。
  商品价格或继续承压
  近几个交易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资本市场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担忧情绪是主导因素。从已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德国经济部公布的该国3月工业订单较前月下滑4.0%,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增长0.1%;美国劳工部公布4月3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升至47.4万人,也大大高于市场预期的41.0万人。据此,部分分析师认为,考虑到当前美国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对经济数据敏感的商品价格未来可能继续承压。
  作为全球经济体重要一员的中国,对商品价格的走势无疑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考虑到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此前普遍面临经济过热的问题,因此先后步入加息周期,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这势必将影响到新兴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恢复速度又不如预期,所以大宗商品需求端减少的缺口在短期内尚无法弥补,这直接导致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
  从国内经济来看,为了有效抑制通胀水平,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目前紧缩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国内经济出现降温迹象,这在实际需求层面和市场心理层面都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背景下,长期以来过于依赖投资带动的国内经济增长模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经济增速出现下滑或是大概率事件。当然,从长期来看,国内经济的顺利转型将带来更加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短期而言,资本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仍将主导A股市场。值得一的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入型通胀预期,加上同期国内蔬菜价格也出现了一定回落,通胀压力短期有望从高点回落。
  受国际市场大跌影响,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上周五延续跌势。纽约原油期货6日再度收跌在100美元/每桶下方,而国际金银价格出现止跌反弹。业内人士认为,在二季度结束前,国内流动性仍将收紧,大宗商品的跌势短期内可能仍将持续。
  国内期市下挫有色化工领跌
  6日,国内商品期货低开低走,整体延续跌势,有色金属和化工类期货品种领跌市场。截至6日收盘,沪铅主力1109合约收报16255元/吨,下跌4.27%,领跌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沪锌低位震荡,主力1107合约收盘报16330元,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475元/吨,跌幅达2.83%;此外,沪铜主力1107合约收报65940元/吨,跌幅为1.79%;沪铝主力1107合约收报16610元/吨,跌幅为0.95%。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欧美数据表现疲软令市场避险情绪大增,美元大幅反弹,金属价格大幅下挫,短期有色金属价格的调整压力依然较大。
  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6日国内化工期货品种也出现较大跌幅,以塑料和PTA期货的跌幅最大。其中,大连塑料期货主力1109合约跌幅高达4.79%,如此巨大的跌幅在近期化工类品种中实属罕见。此外,郑州PTA期货主力1109合约6日也遭遇重挫,跌幅亦达3.63%。
  业内人士认为,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国内通胀形势日益严峻,宏观政策的调控力度正逐步加大,这使得前期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流动性因素不再,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将整体走弱。若紧缩的货币政策保持不变,大宗商品价格的调整将会继续。
  原油反弹受挫金银短暂止跌
  截至6日收盘,NYMEX6月轻质原油期货收报97.18美元/每桶跌幅达2.63%。纽约原油期货在经历了前期的连续上涨之后,上周累计下跌了16.75美元,跌幅高达14.7%。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原油供给水平仍旧维持在6个月高点的水平,那么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而高盛集团6日也表示,原油近期惨遭投资者抛售的原因是偏空的经济数据和美国原油库存数据,原油价格短期还有进一步下跌的风险。但高盛同时预计原油供应在明年将达到极为紧张的水平,届时原油价格将重新升回甚至突破近期的高位。
  贵金属价格上周跌幅惊人,备受市场关注,但6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收盘出现了止跌反弹,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对通胀压力的担忧重燃令金价跌势发生了逆转。6日,成交最活跃的COMEX6月黄金期货合约上涨10.2美元,收报1491.6美元/盎司,微涨0.69%。此外,由于交易保证金要求提高,导致投资者被迫离场,6日COMEX白银期价仍然大幅走低,但受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提振,跌幅也有所收窄,COMEX7月白银期货合约6日收报35.287美元/盎司,跌幅2.8%。
  美国劳工部6日公布,美国4月非农就业人数环比增加24.4万人,好于经济学家平均预期;而私营部门就业人数新增26.8万人,增幅也为2006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分析人士称,美国就业市场得到进一步改善提振了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但也引起了投资者关于通胀压力抬头的忧虑,黄金对抗通胀风险的吸引力得到强化。
  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上周表示,目前整体通货膨胀率仍有上升的压力,主要是由于能源和商品的价格上涨。中期价格上涨风险仍在上升,特别是能源价格上涨将高于预期,这与北非和中东地区目前的政治紧张局势不无相关。此外,新兴市场流动性充裕带来强劲的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加剧商品价格上涨。
  上周,避险情绪再度成为外汇市场的主导力量,美元指数连续走强,后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到2.45%。目前来看,风险偏好和货币息差两大因素的博弈,成为影响美元后市的关键。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美联储明确发出加息信号之前,美元尚仍难以摆脱整体弱势格局。
  避险情绪再次主导美元走势
  上周,多重利空导致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迅速衰退,避险情绪席卷全球商品和外汇市场,而之前连续走软的美元则受到提振连续走强。
  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前一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超出预期,升至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47.4万。同时,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加拿大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纷纷低于预期。疲弱的数据增加了市场对于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担忧,加上在前期上涨中已经累积了可观的盈利,投机资金纷纷从股票、商品市场大批撤离,转而在美元上寻求避险。当日道琼斯指数下跌1.1%、CRB综合期货重挫3.59%,美元指数则大涨1.35%,创下近七个月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6日,有报道称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之后虽然有关当局予以否认,但市场对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的忧虑重现,避险情绪继续推升美元指数至74.91,距75关口仅一步之遥。
  除了上述风险因素外,利率预期上的微妙变化也成为助涨美元的因素之一。上周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的温和言论,令市场难以对欧元区近期是否再次加息作出判断,也使得欧元多头纷纷离场,进一步打压了欧元走势。与此同时,6日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4月季调后非农就业增加24.4万人,远超预期的就业数据则提升了市场对于美联储的加息预期。
  美元短期反转难度大
  年初至上周,美元指数从80左右一路下行至72.70的三年低点,期间甚至始终从未产生过像样的反弹。那么,近日美元的走强是否能引领一波大级别的反弹甚至反转呢?
  总体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导美元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投资者风险偏好和货币息差。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稳步复苏,欧债危机问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市场风险偏好情绪持续上升,美元的避险功能同步弱化;另一方面,在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胀问题渐渐显露之后,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欧元区纷纷步入加息之旅,而基于货币政策目标的不同,美联储却坚持将利率保持在接近零的历史低位。在此背景下,美元与其他货币息差的进一步拉大,成为今年美元跌跌不休的主导因素。
  不过,从近几日的美元指数表现看,避险情绪无疑已经暂时占据了影响美元走势的上风。目前来看,市场风险偏好与货币利差两大因素的博弈,将成为影响美元后市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4月就业人数提升了美联储加息预期,但同时,数据还显示当月失业率自8.8%升至9.0%,为5个月来首次上升。预计较高的失业率水平将继续对美联储推出加息形成制约,货币息差给美元走势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将得以持续。
  与此同时,避险情绪的可延续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包括关注连续暴跌之后的商品市场走势。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欧债危机阴影仍将长期存在、国际局势也不时掀起涟漪,但在经济复苏趋势明确的背景下,仅靠避险需求已经很难支撑美元再次走出类似金融危机期间的强势行情。因此,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在美联储释放出清晰的加息信号之前,美元将难以摆脱整体弱势的格局。
  港股近期的走势可谓多灾多难,先是内地A股受基本面出现向下拐点预期的影响大幅下挫,港股跟随向下,并失守24000点;随后,国际银价遭遇洗仓式下挫,对冲基金获利出逃,全球避险情绪迅速升温,大宗商品及股市全线滑落,港股亦难幸免,考验23000点关口。
  从日K线图上看,恒生指数出现了罕见的八连跌,虽然累计跌幅仅为4.06%,但持续下跌的天数即使在大熊市中也几乎没有出现过。如果我们统计恒生各分类指数的阶段表现,不难发现国企指数为期间领跌主力,累计跌幅高达5.93%。其中,在避险情绪升温以及国际大宗商品重挫的背景下,石油、煤炭、有色等强周期性品种沽压最为沉重。
  观察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以来的港股大市走向,不难归结出两条投资逻辑和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3月11日至4月19日,期间港股虽然剧烈波动,但运行逻辑却极为清晰,恒生指数与日元汇率几乎出现了同涨同跌的孪生走势,日元套息交易无疑成为这种联动走势的幕后推手。
  第二个阶段为4月20日至4月26日,港股走势开始摆脱日元魔咒,美元连创新低成为港股反弹的主要动力,美联储4月份的议息声明仿佛暗示其并不在乎持续高企的通胀,就业与房地产市场依然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隐忧,美联储虽然没有提及QE3计划,但也并没有明确退出量化宽松,美元指数连破75、74、73关口,港股也受此提振重返24000点之上。
  虽然左右前两个阶段港股走向的因素一个是日元,一个是美元,但归根结底,都是遵循着流动性这条投资逻辑。因为日元和美元目前均为零息货币,同时也都作为套息交易的携带货币,其汇率的涨跌对于港股市场的流动性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三个阶段为4月27日至5月4日,我们可以将此期间港股的下挫归结为受到A股拖累,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投资逻辑由流动性主导转向基本面主导,一季度内地经济及企业盈利增速的下滑令投资者担心高通胀、低增长的类滞胀状态或将出现,离场观望成为最好的投资策略。
  第四个阶段为5月5日至今,国际银价的持续洗仓式下跌拖累油价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重挫,与此同时,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又显著低于预期,其结果就是全球避险情绪升温,港股受此拖累延续跌势,我们可以将此阶段的下挫归结为流动性与基本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港股经历了此轮下跌,从中长期走势上看,又重新回到区间震荡的格局。展望后市,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港股依然难言乐观。
  内地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高通胀及政策紧缩效应已开始对实体经济和企业盈利产生负面影响,A股在高通胀、低增长的预期下,出现显著下挫在所难免。对于港股来说,一方面,中资企业盈利的下滑将直接对港股大市形成压力,毕竟目前中资股权重占恒指五成以上。瑞信日前发表报告称,中资公司第一财季业绩非常分散,利润增长超过20%的公司数量与利润下滑或亏损的公司数量相当,这是紧张的信贷状况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利润率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今年以来,香港的经济周期越来越贴近于内地,虽然联系汇率制度令香港的货币政策依然宽松,但内地经济增速放缓也将间接影响到香港经济。汇丰日前宣布,4月份汇丰香港采购经理指数由3月的54.9%下降至52.9%,显示月内香港私营经济体系的改善程度是近7个月以来最小的。
  国际方面,新兴经济体陆续加息、美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贵金属价格暴跌等因素令全球避险情绪升温,标普500VIX指数显著回升,资金回流美债,令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落。如果从更长期的视野来观察,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国际股市期市自2009年3月份以来逾两年的升势归结为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超发,而随着新兴市场、欧元区陆续升息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的升温,基本面因素或将替代货币因素而成为风险资产走势的主导,而此次大宗商品的暴跌或许意味着转势的开始。(.中.国.证.券.报 .张.索.清)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