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求垄断而网市利,有“护城河”的18家公司会不断给你惊喜
理财周报主编助理 汪江涛/文
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语出孟子。
我们对于垄断的认识,从小的教育是和“肮脏的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比如托斯拉、康采恩、辛迪加。我们随
后获知,垄断有许多类型。如曼昆《经济学原理》中所谓自然垄断(其他有经济垄断、行政垄断等)。自然垄断如自来水,一个厂商成本比多个厂商成本低,更有效率。
垄断还被分为行政垄断、技术垄断、资源垄断等。《娱乐至死》作者波斯曼认为,技术垄断是人类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技术垄断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形,技术垄断就是集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中文维基如此解释:垄断(Monopoly),或者称卖者垄断,中国台湾通常译独占。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消费者。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垄断情况下,买方是价格的接受者。而卖方通过垄断价格,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有几点蛮有趣。一是垄断利润的需求曲线,垄断者的产量总是在需求曲线富有弹性的范围内;另一点,MR=MC,边际成本低的企业市场份额大;再有是,许多情况下,一家寡头定价,其他寡头是价格接受者。
从股市投资者角度来说,他们虽然是现实生活的垄断厌恶者——狂批垄断部门的特权和待遇,但又是投资活动的垄断偏好者。投资者都希望,自己买入股票的上市公司,有资源、技术的禀赋和优势,从而形成定价权和垄断利润。
从包钢稀土说起
去年A股市场上,包钢稀土“牛劲”一时无两。从去年7月初的30多元,一直到去年10月底的90多元。今年4月,还创下98元新高。
稀土是工业味精。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6%,产量占97%。中国的稀土政策,有政治、经济、环境等多重考虑。从4月1日起,中国统一上调稀土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上调幅度超过10倍。
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钢稀土),是中国稀土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2010年,包钢稀土营业收入5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5亿元,每股收益0.9299元。亮丽业绩背后,凸显包钢稀土资源稀缺价值。包钢稀土依托白云鄂博稀土与铁共生矿,稀土储量占世界近50%。
包钢稀土不断强化资源控制力:2006年以前直接提供稀土精矿给地方企业和民企,再由后者分离成氧化物销售给下游;2006年开始总量控制;2007年开始“易货贸易”,即给分离企业100吨稀土氧化物,须返还6吨氧化钕,剩余的才能由生产企业自行销售;2008年实施统购统销,将稀土精矿卖给国贸公司成员,条件是必须将分离的氧化物全部销售给新组建的国贸公司,由国贸公司统销。
包钢稀土不惜用“计划经济”手段,从事市场经济行为。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在于稀土资源垄断开发权。包钢稀土年报透露:“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明确,内蒙古地区稀土资源由包钢集团专营。”包钢稀土“统购统销”,在稀土提价的市场中,其企业利润自然可以保证。
接下来的问题是,包钢稀土是否具备资源优势带来的定价权?包钢稀土目前的营业收入中,有16%来自国外市场。包钢稀土对此表态:“积极筹备发起组建包头稀土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打造中国稀土价格指数,着力提升国际稀土市场话语权。”聊聊数语。
理想很性感,现实很骨感。“稀土年年土豆价”。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曾经达到全世界的96%,出口量也达到60%以上。与1998年相比,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10倍,但价格却降低了36%。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地方利益、条块分割,相互倾轧、眼前利益,中国稀土如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深陷全球产业链竞争末端。
技术,还是技术
谈及垄断,容易想到矿产等稀缺资源。我们较少考虑,技术进步与升级带来的先发优势溢价。
著名的索洛模型(Solow Growth Model)指出,长期增长率是由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决定的。由于创业板、中小板许多“伪高科技”公司上市——比如不少产业链配套公司也跻身高科技定位的创业板市场,投资者对于所谓科技型公司“心存芥蒂”。老实说,我本人也看过一些所谓高科技企业,主要模式是通过较早引进国外彼时较为先进设备,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契机,给跨国公司配套赚取“代工费”。
但不好一概而论。比如华为、中兴通讯等,参与全球竞争,我们也要有充分的技术自信。以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同方股份)为例。同方去年净利润4.79亿元,每股净资产8.04元。同方的“技术孵化器”发展模式,在上市13年之后,已然成为其最大的投资看点。“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同方占据6个。充分受益政策支持的同方,由于长期积累下的规模技术惯性,未来不可小觑。
但同方并非“技术痴迷者”。其在发展策略上,充分以技术嫁接资本,比如将下属新加坡科诺威德分拆到香港上市等。技术垄断,或者说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还有铁路行车安全监控“领跑者”世纪瑞尔等。
集中度问题
长期来看,在体制逐步理顺、市场化改革深入的大背景下,诸如行政资源垄断、资源垄断的上市公司,相信会越来越少。但这个过程有反复,比如去岁以来部分领域的“国进民退”,国有资本垄断程度的提高。
绕不过行业细分与行业集中度问题。因为,投资者发现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所属行业越发“偏门”。
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14.54亿元、利润3.32亿元的东方园林,也绕不过这道槛。与东方园林同行的棕榈园林高管告诉我,东方在市政园林领域市场份额超过1%,而棕榈园林在房地产园林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1%。“这个行业目前还远远谈不上垄断,要到10%以上才能说影响市场吧”。
曾创下229元市价的东方园林、135元市价的棕榈园林——投资者“选票”的结果,都在讲一个园林行业集中度的故事。这和许多其他资本市场行业公司,所讲的故事一样。在我看来,相较行政、资源、技术优势(或者说垄断),上市公司提高行业市场集中度,当下显然更具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