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这一关键时间窗口,市场开始密切关注上调准备金率或加息的可能。分析人士称,央行对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除了考虑物价指数之外,很大程度还将取决于市场流动性是否已回归常态和中性。
仅就数量型工具而言,央行在5月12日宣布重启3年期央票的同时,也毫不手软地祭出了年内第五度提准,市场流动性陡然收紧,深沪股市应声下跌。5月18日至今,上证综指累计跌幅已超过5%,市场人气萎靡。
不过,事情或许正在发生一些转变。简而言之,尽管市场对未来政策的收紧预期仍在,但随着资金面逐步走向常态和中性,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正趋于减弱。据证券时报记者从国有大行交易员处了解到,央行有关人士昨日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咨询本周3年期央票招标需求的同时,也透露称,央行此次重启3年期央票,并非沿袭去年隔周发行的惯例,而是将视市场流动性状况作动态调整。
这位负责央票投标的银行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上周的意外停发,主要原因还是季节性因素与准备金缴款重叠,导致了资金面的短期偏紧。而上周五开始这一状况已逐渐缓和,预计未来银行间市场整体流动性将重归中性,央票对准备金率的数量替代作用也有可能慢慢显现。
“当然有一个前提就是央票发行利率的吸引力,以及市场对未来基准利率的平稳或下行预期。”他补充道。
对此,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表示,加息的靴子已渐趋明朗,市场预计年内最多不过一至两次。因此,未来3年期央票的需求仍将较旺,相比于同期限国债、金融债等的投资优势也较为明显。
“迄今为止的历次提准,大部分是为了对冲新增外汇占款以及弥补央票回笼的不足。”石磊向记者展示一份统计数据时称,从去年8月至今年4月,央票的净存量是下降的,一直到了今年5月才开始止跌。而从现在央行对3年期央票的态度来看,只要资金面保持中性状态,央票的增量就将成为可能,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概率也将减弱。
不过,光大银行资金市场部分析师盛宏清认为,上述替代作用短期内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将主要体现在3年期央票必须达到较大的累计规模后,才能完成准备金率一次性上调所回收的流动性。而当机构认购需求不足时,央行仍有可能使用强制性且成本更为低廉的提准方式。盛宏清预计,6月份提准的可能性依旧较大。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俊郁则认为,5月、6月物价指数有可能再创新高,债券市场对其已有较充分的预期。而央票的市场需求将更多依赖于供需平衡及资金面情况。刘俊郁表示,6月份加息的概率或大过提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