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项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目前大宗农产品(000061)市场价格已经一改前期强势,变为弱势震荡。可以说这正是调控政策的效果体现,达到了稳定通胀的预期。短期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经难以再有大幅上涨。
通常,控制通胀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回收货币来实现的。我国央行在2010年初开始,便有意识地逐步提高存款准备金,来收紧货币。在2010年上半年,分别于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每次0.5%。下半年,央行继续加大资金回笼力度。从去年11月起,以平均每月一次的速度上调准备金0.5个百分点。并辅以每两个月一次的加息政策。目前我国法定准备金已经高达20.5%,一年期存款利率也已达到3.25%,有效地回收了大量流动性。
流动性的减少直接体现在农产品的交易量上。以豆类期货为例:大豆一号期货在11月23日曾达到144万的日交易量,而随后逐步减少,目前日交易量平均不足20万手。豆粕期货在11月8日达到380万手的日交易量峰值,随后也是大幅下滑,目前日交易量维持在20万手左右。豆油期货在11月8日达到230万手的日交易量,目前仅有50万手左右的日成交量。从数据对比不难看出,央行在11月开始的大力收紧货币政策,对农产品市场的成交量有显著影响。农产品交易量的高峰基本都分布在去年11月份,随着流动性收紧,交易量不断萎缩。可以说货币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来自投机方面的交易需求。来自投机交易需求的下降,为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政府还通过市场及行政手段,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来稳定部分行业价格过高的问题。这在菜籽油市场体现的尤为明显。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约谈部分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限制小包装食用植物油涨价至今年3月。在政策到期后,又继续将限价政策延长了2个月。这令终端消费者得到了切实的好处。作为补偿,这些限价企业得到了国储定向抛售的45万吨低价菜籽油以满足生产需要。在稳定了终端植物油价格的同时,尽量减少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同时,国储从去年年底至今,以平均两个星期一次的速度向市场公开投放菜籽油。先后抛储菜籽油共计13次,成交总量约130万吨,成交均价约9377元/吨,低于市场同期价格,有效地抑制了市场现有的价格水平。
笔者认为,虽然此轮调控卓有成效,但毕竟是抑制通胀的短期行为,消费者得到实惠是以中小企业亏损,并由国家补助大型企业才得到的结果。由于美国CBOT市场拥有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权,我国粮油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对于国内强烈依靠进口的农产品品种尤其如此。因此,积极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发展,帮助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用以建立中国的粮食定价权地位才是未来我们政府、企业和期货市场从业人员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