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水利局原局长聂芳容:三峡调度方案应修改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洞庭湖水利局原局长聂芳容:三峡调度方案应修改

加入日期:2011-5-28 17:55:53

  本报记者李雍君长沙报道

  今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旱,号称“三湘四水”的湖南多地面临旱灾,外界对三峡工程的质疑也颇多。5月26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省水利厅教授级高工、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局长聂芳容。

  聂芳容1964年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水利建设和防洪抗旱工作,曾任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

  抗旱要从防汛时抓起

  《华夏时报》:您是湖南有名的“老水利”,也曾作为湖南省政协《三峡工程与洞庭湖》课题调研专家组的组长,参与调查三峡工程对湖南的影响。您怎么看待三峡工程?

  聂芳容:三峡工程修建是必要的,但三峡调度方案需要调整。三峡论证的主要是考虑防洪、发电、航运,对生态功能重视不够。三峡调度方案没有把生态功能考虑进去。

  现在三峡每年9、10月才开始蓄水,这是有问题的。三峡应该在每年8月长江汛末期就开始蓄水,将部分洪水装起来。9、10月开始蓄水,正是长江中下游的水库、山塘、湖泊等水利设施开始蓄水的时候,是中下游的口粮。三峡在上头蓄水截流,等于是与中下游争口粮。三峡建成后,中下游冬季枯水现象加剧,现在的长江流域旱情,说明调度方案需要作出调整。调度方案如果不改,今后矛盾会很大。

  《华夏时报》:这是否也就是您提出的“化洪水为资源”?

  聂芳容:我们对洪水的认识需要改变。过去我们认为“洪水是猛兽”,来了就盼望它赶紧走,没想到把它利用好了也是宝贵的资源。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治水总原则就是“蓄泄兼筹,以泄为主”,这个原则从1954年制定到现在还在坚持。

  今天,我们应该改变观念,要认识到洪水也是水,也是宝贵资源,不能让它白白流走,要化洪水为资源,让它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以蓄为主”,要“蓄洪补枯”。

  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153亿立方米,降水量是足够了,但全年降水很不均匀。汛期多了1000亿立方米,枯水期又少了1000亿立方米,属于结构性缺水。抗旱也要从蓄洪与泄洪,从防汛时就开始抓起,否则“巧妇难为无水之炊”。因此,要学会利用洪水,合理调度,把长江的水用好。

  重视分洪区和水利建设

  《华夏时报》:但洪水毕竟是猛兽,如果提前蓄洪,再遇到大的秋汛是否会造成更大危害?

  聂芳容:任何水利设施都有利弊,要科学统筹,重视其“弊”,设立应对措施。看这次日本福岛地震海啸灾害,感受深刻。如果三峡也遭遇地震,怎么办?得让洪水有去处,因此原来规划的分洪区依然要保留。

  有一种观点认为,三峡建好后,荆江分洪区一百年都用不上了。这是错误的。从某种意义上,洪水泛滥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必要的,洞庭湖不涨水的年份,湖里老鼠最后都跑到农民稻田来抢食物了。万一出现特大洪水,有分洪区,该分洪还是可以分洪。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认识自然的能力加强,分洪区同样可以发展,也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只是得将居民生活区搬上台子,让他们在面临分洪的时候依然可以生活。

  因此荆江分洪区依然要加强建设,洞庭湖的调节功能依然重要,洞庭湖的水利工程建设依然要加强。

  原来洪湖和洞庭湖蓄水量按320亿立方米规划,有了三峡后,实施规划改成了100亿立方米,实际建设中只有50亿立方米容量,欠了账。

  我建议要深挖湖泊、河道,整治水库、山塘,藏水于湖,藏水于地下。现在三峡建好后,来水泥沙减少,正是将洞庭湖挖深的好时机。挖湖不需要移民,可以多藏水,也能改善生态。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苏来兴)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