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A股的最不缺与最缺
华东师大 李志林(忠言)博士
本周股市五连阴,暴跌150点,全中国投资者都知道这是国际板将推出惹的祸。但有媒体竟刻意掩饰,把祸源引向欧洲主权危机升级至五国(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和美股的下跌。但人们只要去看看这些国家的股市一周来的走势,就会发现中国股市一再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自扰、自残,实在可笑。
国际板为什么如此不得人心?因为投资者最清楚,当前中国股市A股最不缺的是什么,最缺的又是什么。
1、最不缺之一:传统产业的大盘股。国际板的积极鼓吹者提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当今中国资本[5.58 -0.36%]流动性泛滥,投资者缺乏投资渠道,缺乏有价值的投资品种,所以要让世界500强的国际大公司来让中国的老百姓分享利润。此话好耳熟啊!想当初,工行、中行、建行、交行上市前都这样说过,中石油上市前也这样说过,还美其名曰:亚洲最赚钱公司。但是,其还是破发了40%,从最高价跌掉了78%。市盈率仅8倍、投资价值颇高、成长性世界居前(30-40%)的几大银行股,至今乏人问津,即使股价比H股低20%也没人要。这表明,中国股市有价值的大盘股不是缺少,而是已经大大地过剩。请问,身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下的世界500强公司,还有比工行估值更低、成长性更好、价格更便宜的公司能给中国人沾光吗?以70-80元高价发行的汇丰控股,还会受到中国投资者欢迎吗?
2、最不缺之二:股票,尤其是每周都出胎的8个残疾新生儿。明明当前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已下降到15倍,沪深300已降到13倍,银行股仅8倍,为全球股市估值最低,估值已堪比998点、1664点、2319点等历史底部,表明中国股市已经不堪承受扩容大跃进了,但有关部门仍每周一意孤行地生产8个新生儿,并且仍以高出二级市场2-3倍市盈率高价发行,遂使它们一生下来,就成为残疾新生儿,引起以前的新生儿也集体抽筋、打滚。从来没有人想过,美国股市一二百年才3600只股票,日本六七十年才2000只股票,而中国股市仅20年就有2530只股票,并且中小板三年就有580只股票,创业板一年多就有了221只股票,且创业板指数比起点指数还低23%。这不是明显与科学发展观唱反调吗?当今中国股市股票发得实在太多了、太快了、太滥了。
3、最缺之一:资金。虽然从M2看,还有70多万亿,似乎是流动性过剩,但都早已进入了实体经济和房地产领域,而没有进股市。2009年初,股市流通市值5万多亿时,存量资金有3万亿。而两年后的今天,流通值高达21万亿时,存量资金则仅有1.3万亿。虽然看起来中国股民有1.57亿户,为全球之最,似乎后续资金源源不断。但是,据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其中有2700万为休眠废弃账户,再扣除60%的空账户,有效账户仅5700万。而其中交易性账户仅有1280万户,以沪深股市各开一账户计,真正的股市投资者只有600--700万人,怎么能撑起日益扩大规模的大盘?虽然中国居民存款有30多亿,似乎应付每年1万多亿扩容不在话下,但是,这30万亿存款绝大多数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在社保体系不健全、通胀不断上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情况下,怎么指望大量储蓄往动荡不定的股市搬家?尤其在当前货币从紧到十分严重程度时,股市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犹如近期的鄱阳湖、洪泽湖,水都被吸干了,有关方面竟还想掘地开采,实在是失去理智。
4、最缺二:安全性和信心。无论是GDP,还是各行各业各单位,都是以前一年的终点作为第二年的起点,一年更比一年好。唯独中国股市,从2009年至今的三年,在国民经济节节向上之时,搞来搞去又从终点回到起点(2700点),哪怕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盘得好好的慢涨涨上去,但到头来,总是以连续暴跌的方式走回头路,让投资者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一点稳定性、安全性都没有。10年间,经济翻两番、货币发行量增4.5倍、房价涨8-10倍,而股市仅涨了400多点,平均每年涨40点,2%都不到。而经济仅增长1%、债务危机重重的欧美股市,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香港股市离收复金融危机前的高点也只差20%。相比之下,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中国股市,怎么能令投资者有信心?
5、最缺之三:休养生息,把国内板先搞好。股市中的资金不管是长线、中线和短线,都是为了盈利而来。增量资金介入的前提,就是看市场有无财富效应。但是从这三年看,指数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2700点左右徘徊,机构和个人做的都是无用功,财富不增反减。在去年中国股市表现全球倒数第二基础上,今年前五个月又是全军覆没,满盘皆绿;70%新股破发,普遍低于发行价30%--40%;创业板、中小板股股价普遍跌掉60%,指数重回半年线和年线之下,再陷扩容过度所导致的人为股灾。
投资者并不是一概反对国际板,而是强烈要求先把国内的事情(国内板)搞好。而现在,B股、A股、中小板、创业板都搞得一团糟,成为一个个豆腐渣工程。尤其是创业板,搞了一年就惨遭失败,普遭腰斩,跌入深渊。
鉴此,市场只能用连续的暴跌来宣泄对国际板强烈不满,抗议不顾实际、一意孤行、好大喜功、滥用公权的专断决策行为。
市场强烈希望的是,对国际板推出的时机、规模、对象、规则、供求平衡等,进行广泛听证等民主化程序;采取积极的股市政策来稳定市场,对投资者利益切实保护;对中小板、创业板加以整顿、总结、提高;尽早让主板休养生息,停止减缓一段时间扩容,代之以大规模发行债券。否则,国际板必然会重蹈创业板的覆辙,使更多的中国投资者遭殃。
本周的暴跌,虽然对投资者来说是件坏事,但是对信奉盲目发展而不顾市场承受力和投资者利益的的某些管理人士来说,不啻是一帖清醒剂。物极才必反,否极才泰来!(.金.融.投.资.报)
刘彬:国际板本质是让股民给汇率政策买单
中国股民近来很郁闷,A股股价大幅下跌,短期内市场难见底部。
推动股价下跌的因素很多,包括货币政策压力、经济走弱预期、欧债危机传染、中小板创业板挤压泡沫、国际板因素,等等。
就在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上周末称国际板越来越近后,A股市场开始了向下突破。把国际板当作利空并不为过。国际板虽然短期分流资金有限,但中长期将推动中国股市估值系统向下移动,因而其对中国股市的心理冲击很大。
国际板即将推出,也引起市场广泛议论,其中支持者认为国际板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意义,甚至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一步。这种说法其实有点夸大其辞。没有国际板并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有了国际板也推动不了人民币国际化。道理就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允许人民币持有者能够对人民币储备进行保值增值。这一方面需要中国提供人民币对冲工具,另一方面需要扩大开放QIFF规模,允许离岸人民币投资A股市场。只有开放资本项目,境外企业才会愿意更多持有人民币储备。
而国际板无论是以人民币定价还是以美元定价,其结果都是境外企业在中国市场融资后,要以美元形式汇到境外进行投资。这样看,其会要求人民币资本项下扩大开放范围,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不过这与鼓励国内企业境外投资没什么两样,都是外汇管理局给你个路条而已。从实际意义看,其几乎不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更谈不上是重要一步了。
国际板的建立不是市场推动的结果,是自上而下建立的,是计划的产物,是官方的杰作。国际板理由貌似合理,如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谁都知道,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市场都是需求推动的结果,并不是几个人计划出来的。华尔街不是华盛顿和汉密尔顿商量的结果,是那些股票经纪人摆摊搞成的。
在我看来,国际板实际满足两个需要,一个是政绩,既所谓完善了多层次市场体系;另一个则是分流外汇储备,后者更会获得相关管理部门和高层的支持。
中国由于汇率政策存在失误,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不仅造成人民币增发,通货膨胀持续,房地产泡沫严重,而且在美元贬值趋势下,外汇资产存在缩水危险,处理这些头痛的美元实际成为一个大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国际板就应运而生了。境外企业在中国融资后,以美元形式将资金投资到境外,可以消化部分外汇储备,帮助中国解决点困难。
这个想法想必会一拍即合,金融管理当局反对的人不多,毕竟是给自己松了点套,何乐而不为!
不过这可苦了中国股民,不仅要应付中国企业圈钱,还要应付外国企业圈钱。原本买了高价股票,现在还要等着重新估值。管理层在考虑完善市场层次时,是不是也应该多为投资者考虑考虑,也应该为中国的中小企业考虑考虑。就这么点钱,为什么不支持中国企业?如果建立多层次,为什么不先得把地基打牢?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监管、创业板公司退市、发行市场化定价,一系列问题都不好好解决,光想着扩大层次,甚至还想着解决央行面临的问题,中国的股市太悲催了吧。一个连国内上市公司监管都做不到位的监管体系,如何监管像安然公司这样的外国造假者。让人怀疑!
监管者的首要任务是监管。市场体系应该由市场自己酝酿建立,就像母鸡自己孵蛋一样。管理层急着搞国际板,纯粹属于公鸡孵蛋。
说白了,国际板的直接目的就是让股民给失败的汇率政策买单。房奴已经先买单了,股民又等着挨宰了。(中.国.证.券.网.刘.彬)
叶檀:如何从实体经济判断资本市场
财富焦虑期不能恐慌
针对当前市场存在的恐慌情绪,叶檀提出,现在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处在一个财富焦虑期。如何判断当前市场是好还是坏?她列举了国内外一系列名人对当前经济的看法。末日博士卢比尼认为中国经济下半年就将崩溃,而高盛却在唱多中国。她提出越是在经济大势不够清晰的情况下,我们越不能恐慌, 无论是看好还是看坏的观点,必须经过我们自己的过滤,才能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宏观经济到底怎么样?叶檀提出,好和坏两方面都有。除了看宏观数据,还要进行具体的行业分析,投资最熟悉的行业。她提出,高铁行业,最好的投资机会已经过去。而商务、航空、物流等行业的投资都很火热。
房产税将成楼市做空利器
叶檀在演讲中重点提到了市民最关心的房价问题。她认为,今年,重庆、上海等地开征房产税,这对国内房产市场具有象征性意义,具有对未来的威慑作用和对未来投资性购房的抑制作用。房产税是政府最大的做空工具,投资者的收益将通过房产税成为政府的收入,是抑制房地产资本利得的重要工具。她认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持续高涨,货币流动性被严格控制。而一旦货币被有效控制,通胀压力下行,房产税就将成为真正的资产利得税,到那时,房产税的威力就会大幅显现。
叶檀指出,相比商品住宅而言,商业地产的泡沫更小,更具有投资价值。她认为,一方面商业地产本身的建设成本就比较高,价格下跌空间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百姓收入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商业地产的价格也会得到更大的体现。她指出,目前,国内前20大房地产企业已经全部涉足了商业地产项目,由此也不难看出未来商业地产的投资价值。
未来最具财富效应的领域是新三板
最后,叶檀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富模式的变化历程。她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短缺时代,从事家电为代表的实体行业最具财富价值。那时最时髦的职业是倒爷;1998年以后,国家出台的23号文彻底改变了财富增长模式,房地产市场化催生了中国最暴利的行业。开发商成了最时髦的职业。当然,高端奢侈品也呈现出暴利倾向。但到2010年,国家最严格的调控政策出台后,房地产业暴利不再,随着新三板的即将推陈出新,投行家成了最时髦的行业,同时必将带动成千上万的公司奔向财富之路。但成功的机会往往只属于某些特别人群。
桂浩明:本轮暴跌投资者为何更加恐慌
最近这一周,股市破位下行,市场上恐慌情绪弥漫,投资者普遍对后市不乐观。当然如果我们放宽分析考察的年限,不难发现,其实这轮下跌在历史上最多只能算中级调整。
但客观上,投资者对这轮下跌的担忧是要超过上一轮的,这是为什么呢?简单地说,也就是这次所遭受损失要远远大于上一次。上次暴跌,大盘股首当其冲,由于不少大盘股流通股数量有限,因此下跌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所造成的损失就不是很突出。而这次下跌,中小市值的股票调整幅度很大,大盘股因为前期上涨了不少,因此今年以来的实际跌幅并不大,有的还有所上升,这就导致了股指下跌不多,但是自由流通的市值减值很大,投资者损失惨重。
今年以来,股指表现尚可,但是二级市场参与者亏损累累,不但在普通投资者身上大量出现,连机构投资者同样未能幸免,这样的现实,使得投资者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自然看空后市。
此外,去年年底股市下跌,大家认为与银根收紧有关,但同时认为,每年春季都会有一波行情,所以感到即便现在受了点损失,不久以后还是有机会扳回来。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时间已经到了5月下旬,春季行情早已过去,而紧缩政策未见丝毫松动,相反还有进一步加码的趋势。与此同时,申购新股连连中刀,除了债券市场还有那么点盈利机会外,其他市场普遍是一片惨白。至于那些所谓的期现套利与高频交易模式,在现阶段更是成为刀口舔血之举。现实的压力,使得股市中的资金不断流出。还有,高速扩容尚未放慢,国际板却已箭在弦上,这种极度紧张的供求局面,促使投资者更加看淡后市了。
虽然现在股指距离今年1月份最低位还有50来点,就绝对跌幅而言,时下还不算太大,但巨额亏损的事实摆在那里,投资者不可能无动于衷。因此,现在大家对行情的恐慌情绪远远超过上次下跌时的状况,也是必然的。(.证.券.日.报)
应健中:年线争夺战将极为艰巨
久盘必跌,这句股谚在本周得以验证。本周一的一根长阴棒将已经盘整了两周有余的大盘拉下了一个台阶。本周的黑色星期一其技术上的意义在于将大盘击穿年线,而落定于2780点的这条年线一直被市场当作牛熊分界线,跌穿年线,意味着市场有可能转势,市场中熊市心态和熊市操作手法再现。
其实,在具体的板块上这种熊市心态和熊市操作手法已经蔓延了相当一段时间。大家可以看看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的走势,从两年前启动的IPO以来上市的次新股一个个看下来,拦腰一刀的占据了大部分,拦腰一刀之后股价再拦腰一刀的也不在少数。而这两年来,上证指数的走势最高3400点,最低也就2400点,波动幅度不大,可见这些次新股板块已经熊得一塌糊涂。最要命的是早期上市的次新股也跟着跌破发行价,这意味着现在抛出的全部是割肉盘,反弹-割肉-再反弹-再割肉……,似乎已经成了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的行为方式。去年大盘没戏,创业板和中小板炒出个局部大牛市,而今年大盘依然戏份不大,但创业板和中小板却出现了局部大熊市,真是造化弄人。
本周一击穿年线之后,大盘走势还没有向下远离年线,目前围绕年线在小幅整理。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年线已经一改下沉的走势开始小幅向上,尽管上行的幅度极其微小,但也已经反映了年线已经开始走稳。所以,就目前而言,不太可能击穿年线之后一路下泄,大盘将围绕年线展开一轮艰巨的鏖战。今年市场颓势,完全与市场的资金面有关,提高存准率和加息,这两个调控工具还没有用到尽头,股市则难有起色。而这两个调控工具的运用取决于通胀走势。近期国际油价开始走平,但国内电价和粮价又成了潜在通胀压力加大的导火索。只要这种市场的基本面不改,股市的颓势还将维持一段时日。
股谚云:五穷六绝七翻身。5月行情下周还有两个交易日就结束了,今年5月是五穷行情似乎已成定论,接下来六绝也许还会成为事实,度过了这样艰难的日子,人们期盼着七翻身的行情。不管7月能否翻身,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现在要保存资金实力,股市潮起潮落,不可能永远这样跌下去,如果大盘继续退守,也许今年的大机会即将来临。
今年市场什么最珍贵,钱最珍贵!现在各行各业到处都缺钱,到处为了圈钱而不遗余力。今年最泛滥的是什么,非股票莫属!乱七八糟的被当作股票的电脑符号抛向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股市只能往下寻求支撑,所以,在当下颓势中保存好资金实力最重要,当市场退守到跌无可跌之时,谁手中有资金谁就占据主动地位,手中的资金在不久的未来可以买到更多的股票。
大摩罗奇:现在不是做空中国的时机
美国东部时间5月27日(北京时间5月28日)消息,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表示,与西方已经形成的战略观念不同,中国通过一种过渡框架体系来解决所要面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有财力来实现这个目标,现在不是做空中国的时机。
近期,市场上对中国持怀疑论者反映出一系列对中国经济的忧虑:特别是对通货膨胀、过量投资、工资飙升以及银行坏账的关注,并有许多知名学者警告说,中国很可能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牺牲品,这一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过。
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 本周五表示,尽管中国与其它新兴市场一样,面临高涨的通胀问题,但与西方已经形成的战略观念不同,中国的过渡性体系和雄厚的财力足以完成经济的持续发展,现在可不是做空中国的时机。
罗奇列举十大理由来阐述为什么西方国家不能通过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来推断中国经济的走向。其中,罗奇认为,从战略上,中国五年计划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达到此目标所用的政策措施。最近制定的十二五计划很可能是一个战略转折点,它开启了一个在近30年中非常成功的生产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稳定上,中国提倡稳定压倒一切的保证使得中国免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附带损害。在抗击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以及贷款质量恶化问题上,中国的稳定始终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从财力上,罗奇认为,已经走过30年的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经济活力。高达50%以上的国内储蓄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好处。这为投资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并加强外汇储备的缓冲能力,使得中国尽可能小的受到外部经济冲击。如今,中国正在通过吸收一些剩余储蓄的方式来促进中国经济由外需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的转变。
同时,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对追求效益并且想要分得一杯羹的全球跨国公司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种外来投资给中国带来了能加速经济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系统。
在此之前,耶鲁大学的历史学家乔纳森-斯宾塞早就警告说:西方倾向于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中国,就如同他看待自己一样。罗奇表示,确实,若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失衡是不稳定且不可持续的。
但罗奇认为,与西方已经形成的一种自相矛盾的战略观念不同,中国通过一种过渡框架体系的安排来解决它所要面对的可持续发展约束的问题。此外,与西方被困在一个不和谐的政治困境不同,中国不仅有承诺实现而且有财力来实现这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