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中国的改革不容倒退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许小年:中国的改革不容倒退

加入日期:2011-5-26 18:54:3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徐一钉:月线级别调整已展开 或跌至2350点
  苏 渝:卖房炒股是在悬崖上跳舞
  桂浩明:股市的阶段性底部会在哪里
  易宪容:中国银行业是暴发户
  曹中铭:不应被忽视的王亚伟现象
  皮海洲:国际板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罗燕苹:大盘暴跌后或会探出真正底部
  仲大军:电荒也是一种宏观调控方式
  汤亚健:货币政策独立性趋于弱化 央行是个活雷锋?
  徐建明:中国股市今年起步 2018年登顶
  李 波:暴跌后底部指标依旧迷离
  许小年:中国的改革不容倒退

  徐一钉:月线级别调整已展开 或跌至2350点
  25日,全部A股、沪深300指数的静态市盈率为18.02倍、14.41倍。尽管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我们认为,5月23日的一根破位长阴线,标志着新一轮月线级别的调整已经展开,自3067点开始调整的时间不会少于13个月。短期而言,上证综指在1664点与2319点之间形成的向上趋势线有弱支撑,大约在2680点附近。第二支撑位在998点与1664点形成的向上趋势线,目前在2350点附近。相对而言,2680点附近的抵抗力度偏弱,而在2350点附近多空有望纠结一段时间。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一季度GDP环比增速仅为1.8%,较去年四季度大幅下滑;5月2日公布的美国ISM制造业指数连续2个月下滑,5月4日公布的非制造业指数下滑幅度更大;5月6日公布的美国失业率意外上升至9.0%。这些重要的经济数据均出现下滑并非偶然,而是全球经济需求有所放缓所致。涵盖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中国和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在4月下降至55.0,为5个月以来最慢,其中全球整体产出指数下跌至51.8,创21个月新低;全球服务业PMI在4月下降至51.0,创下21个月新低。由于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通胀前景依然严峻,这些经济体的政策还将继续紧缩,因而短期内全球经济需求可能会继续放缓,美国经济同样会受到拖累。
  自5月初以来,美元指数从低位开始反弹,欧债危机深化、美国利益的需要将助推美元展开中期反弹。我们认为此次反弹将持续一个季度左右,原油、基本金属等大宗商品将会继续承压,全球通胀压力将会有所减轻。因而可以预期,在三季度末期或四季度早期,美国经济可能会呈现如下景象:一方面,QE2在6月底结束后,美联储将会对美国经济进行观察,即使美国经济内在需求总体上恢复良好,但期间难免会出现波动;另一方面,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阶段性回落,美国通胀压力将会有所缓解,核心通胀率依然处于舒适区间,这将为美联储出台QE3营造空间。美联储比以前更多地提及退出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退出已经提上日程。相反,市场更应该关注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美国在下半年实施QE3将是大概率事件。
  国内方面,进入二季度后,伴随着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呈下行趋势,而在去库存以及多种供给压力之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存在下行的可能。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而且无论从行业的各个类别来看,形势都不乐观。行业产业链方面,除了上游行业受产品价格高企而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外,大多数中下游行业的增加值都出现了放缓。从具体行业类别来看,也呈现下滑的局面,如4月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与3月相比下滑1.1%;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与一季度相比大幅下滑3.1%;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比一季度细化0.7%;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比3月下滑0.9%。
  工业增加值的下滑,一方面与中下游需求的减弱有关。今年以来,实际投资和消费增速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固定资产实际投资增速从去年末的20%回落为4月的17%,消费实际增速则从去年年底的14.5%回落到4月的10.8%,另一方面也与企业供给层面不断加大的经营压力有关。今年以来持续收紧的货币信贷已经造成企业资金面的紧张,3月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长达到24.6%,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而其他原材料及劳工成本的上涨也使得诸多企业经营难堪重负。同时,以汽车、住房和部分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商品经过前几年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后如今开始回落,这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汽车销售的持续放缓使得交运部门增加值从3月的13.7%放缓至4月的9.7%。
  我们预计,未来工业增加值还可能持续走弱,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企业已经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如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已高达23%,已创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未来需求增长不确定以及PPI价格已见顶回落情况下,企业下一步的去库存将对生产形成压力。二季度我国缺电现象越演越烈,也会从供给层面抑制企业的生产。而工业增加值持续下行也将导致我国经济二三季度GDP出现明显放缓。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企业盈利增长都伴随着工业增加值的大幅增长,一旦工业增加值出现明显的回落,业绩的盈利状况会快速回落。今年1-2月、1-3月、1-4月国企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29.4%、27.5%、24.2%。进入3月份后,国企单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剔除银行股、保险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剩余全部A股的静态市盈率40倍左右,这些股票的估值水平并不低。而国内上市公司季度业绩增长已出现拐点,必然拖累A股市场重心下移。此外,治理通胀依然是近期管理层的首要目标,今年央行加息规律是每两个月加一次息,我们预期6月初央行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若此,沪深股市流动性紧张的状况很难改变。在大家急于抄底时,投资者不妨保持冷静的态度。(民族证券 徐一钉 )

 


  苏 渝:卖房炒股是在悬崖上跳舞
  我的投资理念就是最安全卖掉高位的资产,去买低位的资产。我的房子都卖光了。
  出语惊人,5月15日,国家发改委顾问、深圳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教授,在剖析股市楼市时建议:我的投资理念就是最安全卖掉高位的资产,去买低位的资产。我的房子都卖光了。国世平一共卖了5套房子,本来想把自住的也卖掉,抄底股票、外汇,因家里人不同意而作罢。
  国教授卖了房子估计不假,进没进股市难说。假如他真的卖了房去炒股,估计5套房子赚的钱也亏得差不多了。原因是,中国股市这几年由于圈钱不止,跌幅世界领先,绝大多数投资者和基金都处在亏损状态,能赚大钱的,搞不好就只有内幕信息知情权的群体了。
  不信吗?5月21日一条热转微博:股市中最难的企业,双汇发展。比双汇还难过的是登海种业,比登海种业还难过的是绿大地,比绿大地还难的是国民技术,比国民技术还难的是汉王科技,比汉王科技还难的是海普瑞制药,最悲催的是胜景山河,上不了市退钱。比这些股票更难的是股民,年年亏钱年年炒!
  如果还不信?请看:人民日报5月10日发表文章:质疑A股制度不合理股民长期无合理回报。文章指出:投资者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会大幅亏损。不仅是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同样如此。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度又出现300多亿元亏损。由此可见,市场整体风险大于机会。
  按照国教授的逻辑:卖房,炒股,赚钱,然后再买房,再卖房,再炒股,再赚钱,再买房这似乎是良性循环。愿望是好的,但如果是恶性循环,卖掉房子炒股套死在股市里,岂不是赔了房子赚吆喝吗?
  同样是房产专家、经济学者的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出语同样惊人,他近日在微博中说:中国股市就是万人坑,其中白骨皑皑。我在浙大给企业家讲课,一个班50多个人,只有四个人没炒过股。但投资十年以上的,没有一个人赚了钱,投资五年以上的,只有一个人略赚了些。大家都同意我的说法。其实从经济学上完全能够讲明白这个道理。同意我的说法的就出来转吧,号召你的亲友出来。
  一个喊进,一个喊出,听谁的呢?
  我们姑且不论中国股市是万人坑,还是值得卖房进入的万人金山,但有一点是必需弄明白的: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年来同样高速增长的其他国家,如巴西、印度、俄罗斯,其股市都出现了至少3倍的涨幅。中国的投资者不仅没有分享到GDP增长的成果,而且长期亏损,成为股市的义务献血者。正如人民日报5月10日文章里所言:中小投资者是市场里的弱势群体,往往成为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受害者。在重融资、轻回报没有真正改观之前,盲目入市的风险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卖房炒股跟借钱炒股一样,都属于在悬崖边跳舞,一但失足,要么是跌入万丈深渊,要么是沦入万劫不复。

 

  桂浩明:股市的阶段性底部会在哪里
  尽管人们对股市的短线走势都不怎么乐观,进而对整个5月份的行情也十分谨慎,但是当本周一这种大跌出现时,相信多数投资者还是感到颇为惊讶的。毕竟,这么大的跌幅,是今年1月底以来所没有过的。
  现在,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是,经过这次下挫以后,大盘能否止跌企稳呢?换言之,也就是股市的阶段性底部会在哪里呢?回眸近阶段的股市表现,人们不难发现,通胀、调控以及经济增长减速这三个因素,一直制约着市场。只是在前阶段,人们对通胀比较担忧,也充分考虑到了调控的影响,但是相对来说,还不是太担心经济增长。但现在看来,经济增长减速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汇丰公布的5月份PMI指数为51.1,这只是个由头,与此同时,人们还看到了很多中小企业因为缺乏流动资金等因素而出现经营困难。还有各地缺电、旱情等,这些都构成了经济运行中的负面因素。如果说在这之前,大家还是想象由于企业业绩好,因此股市在估值上有支撑,因此认为行情不可能深跌,而只要通胀回落,预期调控随后就开始松动,股市马上就会起来。后来发现估值优势有可能会弱化,因为通胀形势仍然很严峻,也就不存在调控力度放缓的问题。如此一来,股指自然是要下台阶的。再加上此刻又有海外股市大跌等消息集中公布,对投资者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才有了单日跌幅接近3%的局面。
  一般来说,在一条大阴线以后,股市要能较快地企稳并强烈反弹,通常只有在得知下跌的利空因素迅速消失,或者利空消息很快得到澄清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显然,就以上分析而言,导致这次股市下跌的因素并非偶然,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还会继续存在。因此,那种认为股指暴跌是错杀,接下去会有报复性反弹的观点,是缺乏依据的。但同时人们也需要看到的是,其实就以上这些负面因素而言,都不是新近产生的,都是早就被人们发现的,只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很多人对其认识不是那么充分,而现在则得到了强化而已。另外像搞国际板,在两年前就提出来了,甚至在前几天市场上还出现过所谓的国际板概念股,所以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对国际板的作用,显然现在市场上的不少看法也未必准确。所以,时下股市出现破位下跌是必然的,但是跌成这个样子,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过度之嫌。所以,大盘不至于在大跌之后,马上再接着拉出几条大阴线,一下子就回到年初的低点附近。相反,现在很可能会在一个相对低位止跌并逐步企稳。从形态来看,2750点一线是能够构成某种支撑的。而周二的股市走势,也基本反映了这一点。
  不过,应该强调的是,如果大盘现在止跌企稳,那只是针对这次暴跌而言的。由于通胀预期继续存在,而宏观调控又在不断推进之中,因此在紧缩加强的背景下,股市难免还会有所回落。这也就是说,即便目前大盘止跌了,但很难说是形成了阶段性的底部,未来交易重心还会进一步下移。所以,现阶段不会出现较为像样的反弹。市场上难免会有一些人,热衷于在暴跌后抢反弹,这种操作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至少在现阶段是没有多少运作空间的。这不仅是因为大盘还没有真正见底,还因为现在投资者的心态都很差,反弹不会引来多少跟风买盘,相反会导致更多抛盘的出现,导致跌幅继续加大。因此,耐心等待市场转势信号的出现,是当前投资者最应该做的事情。(价值中国网)

 

  易宪容:中国银行业是暴发户
  中国银行业靠政策性注资和政府隐性担保进行无限扩张,收益归自己,风险归政府或社会
  国内银行业并没有真正经受现代银行商业竞争的洗礼,因此,其荣登国际银行业榜首,并非银行间市场竞争使然,它的发展,是靠政府政策性注资及政府隐性担保而进行的业务扩张。
  对于国内银行业来说,这几年可说是如日中天,其规模扩张程度、资产及利润水平上升等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论是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r 所公布的2010年全球银行排名,还是国内上市银行的市值及赢利情况,都表明国内不少银行开始林立于世界了。
  工行成了世界最赚钱的银行,且四大国有银行都进入世界银行业的前十名。小银行也毫无逊色,《银行家》指出,目前中国有84家银行业者跻身全球前1000大榜单,多于一年前的52家。正因为当前国内银行业正如日中天,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无论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金,都希望进入银行业分一份利。对国内银行业的看好,是当前国内市场的一种基本态势。
  银行业靠政策性资源注入快速崛起
  国内银行赢利水平增长如此之快,是不是国内银行经过脱胎换骨而建立起现代银行制度与体系了?是不是国内银行有好的治理机制与管制架构而竞争力水平快速上升了?是不是国内银行业真正能够走出国境与国外银行业抗衡了?对此,市场质疑是普遍的。
  对于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由于各人各机构所站的基点不一样,国内外对中国银行业评价的结果也殊异。这点在A、H两股市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作为H股的国内银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市场基本上认为其增长潜力大,未来的增长前景佳,因此其股价表现比国内A股表现好;而作为A股的国内银行上市公司来说,国内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知根知底,认为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风险高,其股价也就差强人意。尽管近年来国内银行业上市公司表现出高度的成长性,但是国内市场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前景仍然不看好。因此,多数A股的银行业上市公司股价远远低于H股市场的价格。应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银行业荣登国际银行业榜首,主要是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后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并非国内银行间市场竞争使然,也不是国内银行业自身十分努力的结果,反之,基本上是政府政策导致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实际上让国内不少银行或国内银行业完全成了政府政策注入资源的暴发户。
  我们看一下国内银行业资产增长的情况,就能够从中知道国内银行业是如何成长起来的。2003年年底、2005年年底、2008年年底、2010年年底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分别为27.64万亿元、37.47万亿元、62.39万亿元、95.3万亿元,即2005年国内银行业的总资产是2003年的136%;2008年国内银行业的总资产是2003年的226%;2010年国内银行业的总资产是2003年的345%。也就是说,在7年的时间里,国内银行业的总体实力增长3倍,其年均增长也达到近50%。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中国银行业,对于在1998年会计负债表上技术性破产的行业,为何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崛起?对于国际市场投资者来说,一定会是一头雾水。不过,只要看看国内银行业得以发展的历程,其结果也就一目了然。
  可以说,从2003年起,国内银行业之所以得到如此快速发展与繁荣,主要得益于政府两大方面的政策注资。一是得益于从2003年初开始的国有银行的财务重组、股改上市。四大国有银行全面的股改上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四大国有银行的运作机制和提高了风险管理的能力,让中国银行业在现代制度上走出了重要一步,而且政府无论是实质性资源注入还是政策性资源注入,都成了国内银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最近几年来,大银行的业绩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很大程度上都是与上述资源注入有关。因此,政府大量的实质性资源注入,也就是让这些国有银行把其包袱与风险抛开放下,也增强了这些国有银行的体质,改进了其运作机制及管理制度。当前国内各类银行都在抢着上市,其核心所在就是希望获得这些不同的政策性资源注入。也就是说,近几年来,国内银行业的高增长并非源自管理创新、技术进步及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而在于政府政策性资源的注入,比如信贷规模及利率管制下的高利差就是一种纯粹的政策性资源注入。
  信贷风险完全转移给国家及整个社会
  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政府全面放松了对银行信贷的数量规模管制及价格管制,从而使得国内各商业银行放开胆子主动开闸放水,以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与增长来体现其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这与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后放贷意愿落至冰点形成显著对比。在国内银行业当时的政策氛围下,客户申请银行贷款不需要经过严格审批,而是各商业银行以高激励(比如不少商业银行给信贷员的激励为每贷款一亿元就可获得25万-30万奖励)来快速扩张以增加其信贷规模。在这种条件下,谁的信贷规模扩张速度快,谁就是胜利者;谁信贷规模扩张慢,谁分得的利益就小。在这样一种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并且可以让其信贷风险完全转移给国家及整个社会的背景条件下,在短短的26个月里(2008年11月到2010年12月),银行信贷增长达到近19万亿之多。
  而且国内商业银行这种不计成本、不考虑风险的信贷无限扩张,还通过银行信贷的乘数效应,使银行信贷的无限扩张速度加快,规模更加膨胀。如此一来,银行的总资产快速增加了,银行赢利水平提高了,但国内房地产泡沫也吹大了,同时,国内金融体系的巨大风险也积累起来了。可以说,国内商业银行这种不计成本及不考虑风险的信贷无限扩张,如果不是银行业监管机构不断敲响风险警钟,出台相应监管政策及提高监管标准,当前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不知会积累到多大!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对于在这次信贷无限扩张过程中银行业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在房地产泡沫没有破灭之前,谁也无法估计,即使通过不同的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房地产泡沫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压力测试,也同样无法得出具体结果。只有当国内房地产泡沫破灭时,这些风险才会显露出来。
  所以,直到2010年,中央政府才意识到国内银行信贷无限扩张风险的严重性,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到稳健。其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并非仅是为了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模式及让商业银行重新认识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从2010年开始收紧信贷、下半年进入加息通道后,银行业的业绩增长逻辑上从以量补价为驱动转化为以价补量。银行业信贷的竞争方式也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可以说,以价补量的国内商业银行竞争模式尽管是以价格机制为主导,但是这种价格仍然是政府管制下的价格,银行只能在管制的价格下跳舞。而这种竞争方式的最大作用就是改变了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的认识,各银行全面取消过度优惠住房按揭。但实际上,国内商业银行内在治理机制及管理风险制度与文化并没有多少改变。国内银行业仍然是以政府的政策性资源注入为最便利的赢利模式。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国内银行业并没有真正经受现代银行商业竞争的洗礼,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政府政策性注资及政府隐性担保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信贷无限扩张就是必然。银行信贷无限扩张,其收益可以归自己,而所面临的风险则可让政府或整个社会来承担。这就是国内银行业与国外银行业的根本区别所在。对此,政府监管部门要有足够的清楚认识。

 

  曹中铭:不应被忽视的王亚伟现象
  创业板新股电科院(300215)的破发,使著名基金经理王亚伟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与华夏策略各获配电科院23万股新股,二是在电科院询价期间,王亚伟报出了95元的最高价,与76元/股的发行价格相比,溢价25%。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创业板挂牌新股62家,但王亚伟掌管的基金获得配售的只有4家,这显然与王亚伟一直不看好创业板不无关系。就在2010年度的基金年报中,王亚伟还表示,2011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估值品种面临较大的回归压力,扩容节奏的加快,尤其是新三板的推出,将加速创业板泡沫的破灭。
  一方面是担忧创业板泡沫的破灭,另一方面却以最高报价参与电科院的询价。表面上看,王亚伟言行不一,但也表明其对于电科院的看好。但是,看好归看好,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是,即使是有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加盟的电科院,同样难逃破发的命运。
  其实,在王亚伟掌管基金获得配售的4家创业板新股中,维尔利(300190)也出现了破发。同样是其掌管基金参与,同样都出现了破发,为什么电科院的破发会引起市场更加强烈的关注呢?王亚伟现象显然是不可被忽视的因素。
  在电科院的询价过程中,如果王亚伟的报价低于其发行价,或许不会在市场中引起波澜。问题在于,其不仅报出了最高价,并且电科院还出现了破发。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成为媒体的焦点,亦成为市场的一大焦点。
  在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中,王亚伟堪称一面旗帜。资历深,从业时间长,并且掌管的基金为持有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毫无疑问,中国的基金行业更需要像王亚伟这样的领军人物。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王亚伟在功成名就的同时,亦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
  目前的市场已大有言必称王亚伟之势。每年基金业绩年终排名,王亚伟被作为比较的标杆;王亚伟掌管基金持股被套,市场常常会品头论足;王亚伟掌管基金年报一出,少不了投资者的关注与媒体的报道;王亚伟参加会议的言论,亦会被大肆宣扬一番;华夏大盘或华夏策略精选进驻某只ST股或重组股,市场的质疑从来就没间断过,等等等等。
  其实,对于王亚伟,市场根本没有必要行如此高度的注目礼。在投资活动中,王亚伟是人不是神,那么就会有出错或失误的时候。由于受到太多的关注的,光环下的王亚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方面的干扰,也会影响到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无论是王亚伟也好,还是李亚伟也好,其产生与出现是必然的。基金投资者需要的不仅是掌管华夏大盘与华夏策略精选的王亚伟,更需要更多能为持有人带来回报的李亚伟、刘亚伟。

 

  皮海洲:国际板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5月23日,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当天上证指数下跌83.89点,跌幅高达2.93%,各板块无一上涨,九成以上个股飘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黑色星期一的出现?国际板无疑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的A股市场处于四面楚歌状态。就宏观面来说,股市所面临的宏观形势较为严峻。一方面是通胀压力,短期内不仅未见减缓,相反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一是全国多个省市闹电荒,而且随着用电旺季的到来,闹电荒还将进一步加剧,电荒又引发煤荒、能源荒,电、煤、能源价格的上涨不可避免。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众多地区出现近50年甚至是百年不遇的干旱,这又将进一步推高CPI。
  另一方面是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趋势。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与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基本持平,且工业增加值(VAI)增速明显提高。不过,一季度的投资增长25%,基本没有变化;消费增长16.3%,明显下降;而季度净出口则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负值。三大需求出现萎缩,GDP没有下降,VAI明显攀升,这意味着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企业补库存的贡献。而从二季度的情况来看,电荒势必影响工业生产;而且由于银行信贷的一再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上升,这也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而就在股市所面对的宏观形势难以乐观的背景下,股市内因同样令人纠结。就基本面来说,一方面是随着2010年年报与2011年一季报的披露完毕,在市场上最具活力的创业板与中小板,已明显沦为了变脸板,其业绩增长甚至远远不如沪深主板。不仅如此,创业板、中小板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现象频频发生,一只只股票仿佛变成了一颗颗地雷。典型的如海普瑞、汉王科技、沃森生物等,尤其汉王科技,其9位高管在今年一季度预亏公告前,于3月21日同日集体减持120万股,明显有内幕交易之嫌。创业板、中小板公司的诚信危机因此而加剧。
  另一方面,就在创业板、中小板诚信危机加剧的情况下,A股市场的扩容还在继续推进。据有关统计,截至5月17日,包括IPO、增发以及配股在内,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从A股市场融资金额已高达3380.35亿元。不仅如此,近期IPO还有加速之势,如根据安排,本周将有8只新股分别于周一、周三发行。尤其重要的是,新股发行公司的质量越来越难有保证,扑克过会,红枣上市,甚至连驾校、足浴城也要发行新股。这无疑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当前股市的信心。
  而从技术面来看,由于银行资金的进一步紧缩,加上股市持续扩容,股市的资金面面临着巨大压力,到上周五,沪市甚至创出846亿元的地量,A股走势摇摇欲坠。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2011陆家嘴论坛于5月19日到21日在上海举办。国际板的推出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主题之一。不仅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要积极推进国际板建设;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表示,目前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原证监会副主席、香港汇丰银行副主席史美伦也表示:国际板一推出,汇丰即会申请。可以说,陆家嘴论坛的举办,使得中国证券业监管层对国际板预热再度升温。而据报道,试图成为国际板第一股的汇丰银行,其融资金额就达到50亿美元(折合32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对于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黑色星期一因此而出现,国际板无疑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罗燕苹:大盘暴跌后或会探出真正底部
  横盘两周的无量震荡终于走到尽头。早盘受美国股市下跌影响,沪深两市双双低开,之后几乎是一路下行,沪指盘中跌穿上周低点2821点后恐慌盘突然大增导致指数加速暴跌,随后2800点关口未做什么抵抗就快速失守。午后指数继续下行,沪指跌幅超过80点,另一重要的年线支撑位2778点也在尾盘被跌破。盘面个股涨少跌多,热点中除水利板块一只独秀外,其它板块是全线尽默。由于恐慌盘溢出与抄底盘的涌入,市场量能方面稍有放大的态势。
  在指数暴跌背景下,恐慌投资者正在四处寻找原因。我们分析认为造成长阴调整原因总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国际板的负面影响。国际板的开通对市场资金分流作用明显。再加上A股的估值明显高于可能上市国际板的优质蓝筹股,市场担心会进一步拉低A股估值。
  第二、资金面的不确定性。据悉,5月12日重启的3年期央票,短期内受制于流动性突然趋紧等原因,本周将不再发行。这与此前市场预期的隔周发行产生较大偏差,未来资金面波动或继续加大。同时,该央票停发也被市场认为是与加息等货币政策可能密切相关的行为。
  第三、观望跟风的投资情绪占据主流。目前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和高通胀的现状表现出一定的担忧,导致盘面上涨时乏力,而下跌时却易因情绪变化而跟风导致大盘跳水力度变大。当然,处观望态度的投资者也寄望通胀预期在政策调控下有所好转,因此主动做空的愿望并不强烈。极易受到外部负面因素影响而爆发。
  从周一的快速下跌格局看,股指本周再次形成探底线的可能性较大。由于蓝筹股整体估值水平偏低,年线附近可能就是本轮调整的极限目标位,指数向下空间有限。目前指数在经长阴打压后已显现一定空间,后几日可能会以小幅震荡整理恢复信心,随后通过反弹形成此轮下跌底部。技术上对照2010年6月中下旬与2011年1月下旬的探底K线形态比较来看,在出现单日暴跌破位后更容易探出真正底部。操作上,暴跌使个股腾出反弹空间,待市场恐慌性抛盘出尽后,投资机会或将来临。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