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激辩大宗商品 空头高盛对决多头摩根大通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投行激辩大宗商品 空头高盛对决多头摩根大通

加入日期:2011-5-24 8:00:37

  国际投行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激辩正愈演愈烈。
  在四月上旬成功唱空大宗商品市场后,高盛并未罢休。五月中旬,高盛资产管理主席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在香港公开表示:"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大宗商品价格调整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然而,高盛接二连三的唱空言论,似乎并未引起国际同行们的共鸣,反而激起了更多的不同声音。
  在上周末举办的某个国际论坛上,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Jing Ulrich)出面力挺近期陷入低迷的大宗商品市场,她向记者表示:"商品市场整体的基本面并没有任何改变。从中长期来看,商品价格,尤其是中国稀缺的商品价格一定会继续上涨。"
  她同时强调,投资者在商品市场一定要把握好大的趋势,不要被市场短期之内的"噪音"所影响。
  显然,她的观点与摩根大通的老对手--高盛近期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频频看空表态,形成了某种对擂。
  事实上,在近期诸多公开场合,大宗商品后期走势已成为国际投行们的热议话题,唱空者与力挺者皆而有之,且分歧较为严重。
  摩根大通力挺商品
  在近期唱多大宗商品的国际投行中,摩根大通态度似乎最为积极,虽然该行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对高盛的观点并不愿做出任何评论。
  "2003年我就告诉海外的基金经理,要投资大宗商品,而且要买入中国稀缺的品种,这个观点我至今未变。"李晶告诉记者,"这类商品在未来数年一定还会攀升。"
  这些中国稀缺的商品,包括能源类的焦煤、石油,金属类的铜,以及农产品中的大豆和玉米。
  然而除了农产品之外,无论是能源还是金属,近期表现都可谓差强人意。自4月11日高盛发布看空商品的研报以来,国际原油市场已下挫了13.54%,纽约NYMEX原油主力7月合约一度从最高的每桶115.26美元(5月2日创下),跌至目前的98.45美元/桶。而一向被认为基本面良好的金属铜也难逃一劫,自高盛唱空之后,伦敦LME铜从每吨9895美元的价位直线下挫,虽然近期有所反弹,但目前仍报收于每吨8889美元,跌幅超过10%。
  李晶认为,近几周商品价格出现回落,主要是因为美国量化宽松即将结束导致美元走强;其次是日本震后对高端产品的生产链造成了一定负面的影响,全球制造业的扩张步伐在最近两三个月有所放缓;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出台的货币紧缩政策致使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但这些都是短期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大的趋势。"她向记者强调。而所谓的"大趋势",则是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在未来数年依然会很旺盛。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一要提高民生,二要提高全民收入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政府要投资很多的项目,比如五年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对商品的需求会非常大;还有政府有8000亿元医疗投资计划,其中有很多资金要投入县一级城市的医院、诊所等,这些医院的建设都需要大宗商品。"李晶表示,未来几年,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仍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
  铜铝上的多空争辩
  恰如高盛与摩根大通间的意见相左,在一些公开场合,各家国际机构们也正为大宗商品市场的"多空"之见产生了激烈的争辩。
  在5月19日-20日举办的"第六届上海铜铝峰会"上,来自四家不同机构的分析师对有色金属的未来走势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其中看多或看空的各占两家。
  与高盛一样,来自英国的期货经纪商--苏克敦金融和中金公司(香港),对市场后期走势并不乐观。
  苏克敦金融有限公司亚太市场总行销 Jeremy Goldwyn认为,中国趋紧的政策已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铜价的走势,而限电、电荒也正导致铜的下游需求出现下降。"除此以外,美国经济增长也很平缓,日本重建也要等到明年才开始,因此,基本面来看金属后市并不乐观。"
  Jeremy Goldwyn同时告诉在场人士,对冲基金对大宗商品的看法已经发生变化。"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还是一片看好,但现在情况有所转变,至少短期内并不乐观。"他最后甚至表示,市场在下半年很可能进入熊市。
  来自中金公司(香港)的分析师鲁杰也表示,目前基本面并不能支撑铜价,而铝价后市也只能保持谨慎乐观。
  但是,他们的看空的观点并未受到另外两家国际投行的认可。站在摩根大通看多这边的,是麦格理集团和渣打银行,这两家机构的分析师对大宗商品的后期走势均表现出浓厚的看多情结。
  麦格理中国商品研究部主管刘博雅表示,当铜价回落到8500美元/吨时显然已经具备了购买力。"事实上,铜的供需基本面在目前至少存在30万至40万吨的缺口,即使中国的宏观调控使经济增长率放缓,铜的供需缺口依然存在。"
  而渣打银行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师朱慧甚至乐观地指出,当前市场的下跌恰好为投资者提供了买入的机会。
  "现在到接下来两三个月的时间将是金属买入的时机,未来铜价将在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出现上涨,很可能在第四季度里重返一万美元,明年甚至将再创历史新高。"朱慧表示,"保守估计,在2013年之前铜都将保持供应短缺。"
  "当前市场的回调只是一些机构对中国紧缩政策的担忧,但是事实上中国经济依旧健康,不会出现硬着陆。"刘博雅表示道。(.21.世.纪.经.济.报.道.陈.捷)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