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宁:反弹可期待 看好一类股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侯宁:反弹可期待 看好一类股

加入日期:2011-5-24 19:10:5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侯 宁:反弹可以期待 看好水利股
  叶 檀:股市下挫是滞胀预期必然反映
  巴曙松:防止紧缩政策超调
  谢百三:国际板推出要三思而行
  郎咸平:请给我们一个中国梦
  胡祖六:通胀是4万亿经济后遗症
  赵怡雯:国际板是抽血机还是能带来鲶鱼效应
  石建勋:国际板需有条件推出 否则A股恐担难以承受之重
  皮海洲:国际板似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黄湘源:国际板跟创业板私奔的不归路
  李迅雷:如果政策继续加码 经济硬着陆风险很大

  侯宁:反弹可以期待 看好水利股
  在两周多的盘整之后,久盘必跌的规律再次应验。本周一上证指数跌穿2800点整数关口及年线,单日跌幅达2.93%,并创下近三个半月以来的收市新低。两市成交较上一交易日放大三成。那么,周一的大幅度调整是否有迹可循?调整的外围环境如何?周一大跌之后是否会否极泰来呢?
  本期《投资有理》栏目特邀国金期货总经理助理、中金所股指期货讲师江明德及知名财经评论人侯宁分别从股指期货与大盘的联动规律、美元走强对A股市场的影响、以及目前A股市场的现状几个方面对大势进行分析和研判。
  江明德(国金期货总经理助理、中金所股指期货讲师):本周一股指期货的走势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股指期货的走势和现货完全一致,但是它的下跌幅度要大于现货,也大于上证指数;第二,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都比上周五大;第三,股指期货是贴水的。这三点说明投资者对于后市依然不看好。
  至于美元上涨导致A股大跌的说法,我认为需要全面看待。美元对中国A股指数确实有影响,但是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并不是完全放开的汇率制度。此外,美元指数走强确实对大宗商品价格有压制作用,但对A股的影响我们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大宗商品指数在整个A股指数当中,它的权重到底占多少?第二,大宗商品虽然有它的金融属性,受美元压制走低,但是大宗商品价格还隐含经济预期,如果经济走得好,大宗商品需求会上去,它的价格还是会上去。
  至于有色、煤炭板块的投资机会,我是辩证地看的。一方面,这些板块不缺乏投资机会,因为首先它们是周期性行业;第二,金融属性强。有这两个特性的股票,价格波动幅度一定大,机会相对很多,但目前不一定是合适的介入时机,因为美元在走强,经济预期不佳,负面情绪也在增加。这样的背景下,至少在短期有色也好,或者煤炭也好,我并不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机会。
  侯宁(知名财经评论人):我之前提出过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不下跌,主力连运作空间都没有,所以现在就开始下杀这个动作了。周一的走势存在一个从技术上看不好的迹象,就是把半年线、年线、144日线都跌破了,这是不好的。但是原则上来讲,这一带应该有一定支撑,所以后期的短线反弹可以期待。不过,现在的行情单从技术上难以把握,也难以看得清,所以我觉得还需要观察。
  至于周一的热门板块水利股,我觉得长线来讲很可能走强,因为自从国家推出十二五规划以后,大的波澜起伏一直都有,但是总体趋势线保持得很好。此外农业类股我也看好,其实水利也可以归到大的农业类。这一块我相信未来几年,会是中国整个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支柱。(.证.券.时.报.网)

 

  叶檀:股市下挫是滞胀预期必然反映
  此次全球股市下挫,是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必然反映。
  从长期来看,股市是经济的风向标。5月23日,股市再次重挫,沪指下跌2.93%,许多人认为是资金紧张与国际板效应累加。我们不要寻找替罪羊,股市下挫是不稳定复苏必然产生的现象。
  此次全球股市下挫,是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必然反映。美国经济处于复苏之中,但复苏并不稳定,以极大的货币代价换取些微的复苏。欧元区被主权债务危机搞得六神无主,如果将希腊弃于欧元区门外,意味着其他债务国岌岌可危,最终欧元也就无法维系。
  我们是继续宽松货币,还是收紧货币,防止通胀?如果货币继续宽松,证券市场有可能出现短暂反弹,代价是全球通胀持续恶化,上世纪70年代的现象将会重演。如果紧缩货币,一些债务危机将水落石出,通胀将得到抑制,代价是股市不可能出现牛市,反而会在震荡中价格中枢下行。
  中国经济面临严重滞胀风险。
  首先,最大的风险来自银行业与房地产业。我国的广义货币发行量有下行趋势,值得高度关注:一是到2011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二是到2011年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合计本外币资产总额突破100万亿元,达10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银行资产总量上升,而货币发行量下降、存款下降,这样的模式显然无法维系。只有两种办法可以维持假象:或者央行继续大规模发行货币,将资产价格维持在高位;或者继续减少货币发行量,如此一来资产价格必然下挫。下跌到哪里是个底?只有泡沫去除干净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泡沫到底有多厚。
  去除泡沫之时,就是资产价格中枢下降之时,我们已在证券市场看到这一幕,银行与房地产低位徘徊,就是因为估值中枢的预期已经发生了变化。
  其次是地方财政危机,许多前两年开工的工程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成为半拉子工程。从笔者在各处调查的情况看,随着房地产成交量下滑,导致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如果缺乏有效的补救措施,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地方财政将出现普遍的赤字,由地方财政配套的一些基建工程将不得不停工。
  由此,附着在政府工程上的一些寄生公司将面临米粮之虞。以园林类上市公司为例,他们严重依赖地方土地财政。如绿大地,已经曝光的造假手段,包括通过提高苗木价格增加存货,通过提高地价虚增资产,通过伪造销售合同签订销售合同,通过股权质押获得银行数亿贷款。绿大地宣布与南充市签订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工程合同,但南充市住建局局长回应,该工程采用BT模式,政府先行收到绿大地5000万元的预付款,待工程验收合格,政府分期回购。如果南充市政府财力不济,一切都将成为水上浮云。这是一家集大成的造假企业,当他们失去一切的时候,还有壳资源可以挥霍。
  另如棕榈园林,近3年棕榈园林的营业收入有九成左右来自房地产景观绿化业务。从今年开始,棕榈园林高调进入市政园林业务,从今年3月到5月,棕榈园林分别与聊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聊城市人民政府签署价值为2.04亿元和17亿元的市政园林建设合同。这两项合同总价19亿余元,相当于公司2010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47.29%。但市政园林的资金正是房地产领域,如果园林不能让土地增值,财富生成链条就彻底断裂。园林类企业的现金流越绷越紧。
  第三,中小型传统制造企业下半年将出现倒闭潮。5月23日,汇丰公布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预览的5月初值,降至51.1,为自2010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较4月终值51.8回落。汇丰PMI指数反映的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情况,在抗通胀背景下,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削弱,而随着紧缩政策,企业原材料采购数量下降。
  中国经济并非无处可去,笔者看到的一连串市场并购重组,看到许多投资专业人士与实体经济的衔接,看到高科技企业在国内的生产基地遍地开花,所有这些均孕育着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但目前的问题是,在证券市场出现的逆淘汰,使骗子公司、僵尸公司横行,使诚实的企业无路可走。中国目前的问题是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缺乏勇气将市场化改革推向深入。
  要消灭滞胀,必须忍受阵痛,货币收紧,以体制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使民间资本与市场经济焕发活力,是惟一途径。股市下挫,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反而可以让分肥的步伐慢一些,为未来留一些发展的火种。

 

  巴曙松:防止紧缩政策超调
  回顾笔者的观点,从提出三率齐动到提出紧缩政策的加时赛,一以贯之的判断逻辑是抑制总需求的过快扩张、引导总需求的平稳回落、增大农产品供给是实现通胀控制目标的关键线索。现在有所担心政策超调,核心出发点是经济开始明显回落,担心回落的幅度可能会超出平稳回落的范围。目前来看,这种情形的出现可能主要来自于:加时赛延续时间过长,紧缩的政策节奏持续加大。尽管目前的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较之2008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宏观政策风险确实值得关注。
  判断紧缩叠加和政策超调风险的逻辑,实证经验上,GDP与CPI的见顶回落的时间差通常为三个季度,从2006年至2008年的这一轮通胀周期看,GDP在2007年二季度见顶回落,CPI在2008年一季度见顶回落,但由于2008年大宗商品大幅度上涨,使得PPI在2008年三季度见顶回落。参考CPI见顶回落的时点,本轮紧缩加时赛或延续至三季度。CPI高点或后移至年中附近,这导致加时赛延长至三季度的可能性加大。
  在政策参考CPI指标的情况下,由于GDP与CPI的回落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这客观上使得政策的紧缩力度与节奏的把握存在明显的偏差,经济容易出现下行幅度过大的风险。同时,观察货币紧缩力度不仅需要观察银行体系的资金松紧状况,同样需要关注企业等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成本上升幅度,因为这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实体经济感受到的紧缩力度,目前看实体经济感受到的利率紧缩力度已经接近2007年底水平。
  参考历次政策紧缩的经验和政策决策的惯性,2011年CPI峰值的后移必然意味着紧缩加时赛可能会持续到CPI见回落以后,即政策制定者必须确认CPI已经进入下行通道,才有可能退出紧缩政策,而在此之前,GDP将持续呈现回落态势。2004年的紧缩周期中,GDP领先CPI回落2个季度,2008年的紧缩周期中,GDP领先CPI回落3个季度。
  对比2006年至2008年的这轮政策紧缩周期,一共上调了19次存款准备金率,计1000个基点至17.5%;共加息7次,计189个基点,使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4.41%。然而,进一步的观察发现,最后一次加息时点是2007年12月底,这时距离CPI见顶回落的时点为三个月,而CPI在3月份见顶回落之后,央行仍在4到6月保持了每月提存款准备金率一次的紧缩力度,而在最后一次即6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GDP已经连续回落了5个季度,直到2008年三季度,政策紧缩效应的集中释放叠加于金融危机的外生冲击,宏观经济出现超调。
  从2011年下一阶段的趋势来看,紧缩加时赛延续的时间过长,结构性风险累积的程度和政策超调的潜在可能也就更大,一定程度上,这种风险的逐步暴露将渐进式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潜在信号上:1)企业去库存;2)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幅度超出保障房可以对冲的范围;3)汽车销量下滑幅度过大;4)县级融资平台风险的暴露。
  需要特别指出的潜在超调风险点,是房地产投资下滑幅度与保障房对冲能力的匹配时点与规模出现偏差,这体现两个方面:从时点上看,保障房在5、6月份陆续进入开工周期,三季度将集中开工,因此保障房对投资的对冲功能要在三季度才能集中释放,然而在4月至6月,房地产投资的下滑缺少对冲,因此保障房投资对冲与商品房投资下滑时点上的不匹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住宅投资下滑的风险;从规模上看,2011年保障房实际投资完成额将在1万亿左右,2010年商品住宅投资总量共计3.4万亿,除非商品住宅投资同比下滑幅度超过30%,才能超出保障房的对冲能力。目前评估,这种风险是否会出现主要取决于下一阶段房地产调控的节奏对商品房市场的冲击程度。

 

  谢百三:国际板推出要三思而行
  从4月18日调整以来,中国股市从3067.46点,经过24个交易日,来到本周二的2821点,现在在2850-2870点徘徊观望。至今,人们依然忐忑不安,不知底在何方。
  目前,中小企业版与创业板相当一些,由于到了一年后的法人股兑现期,一些大股东的变现愿望十分强烈。这样,这些股票的流通盘其实在迅速扩大,实际将成为2-3倍之家数。加之,一周七、八家新股的发行、上市,人们对其热情已减退。
  新股大面积破发问题有所好转,本周上市的七、八家新股(包括大、中、小盘),全部翻红,有的年化收益率还很高。实际上,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凡是自以为是,不合理、荒谬的事物(即使是长官意志很强烈的),都注定要被千百万人民的实践所纠正。
  本周平添了一个利空消息,就是报上纷传:证监会负责人宣布国际板出来的条件成熟了。对于此事我们要好好再研究一下。无论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升值的速度,A/H;A/B;A/N(纽约股)等比例来看,我国大多数股价依然是世界上价格最高的。我实在看不出条件有什么成熟的迹象。现在,中国几千万家中小企业,在21%的高准备金率下,生产资金捉襟见肘;头寸之紧张程度,比2008年初还严重,人们嗷嗷待哺地渴望上市。哪有资金让老外来上市呢。一家汇丰控股上来将募集50亿英镑,相当于500亿人民币,等于多少家中小企业的总融资额啊!如果是因为上交所没有上市的壳资源了;那就开设两个上海创业二板及上海中小企业二板。何必肥水硬流外人田呢。
  日本的资本市场开放几十年了,外资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2000多家公司中仅占15家。中资企业仅一家,他们心里多么明白,我们哪来那么多的资金去哺养外国企业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汇丰等很多家外企、还有红筹股,都在跃跃欲试,暗中窃喜地在国际板大门外排着队;准备先进为快。我们总得想想他们何以迫不及待,急不可耐呢?何以,人家不敢强迫我们的事,我们要主动热情地像世界雷锋那样积极去操办呢?三思而行,三思而行,三思而行啊,汇丰募走的不是5亿-10亿,而将是500亿元,等于20座上海南浦、杨浦大桥。令人非常不安。
  建议证监会、上交所召开全国听证会,将现时推出国际板究竟对祖国、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好处,利益,战略,大局讲讲明白;也可以公开讨论,辩论;让1.3亿股民,13亿人民放下心来。需知,它不是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手心手背都是肉,它是外国人的公司,外国资本啊!

 

  郎咸平:请给我们一个中国梦
  我在《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里反复讲要藏富于民。各位,请想想看我们的日子到底难在哪里?你知道吗?
  去年有人出了一个报告,说中国有1/3的GDP是隐性收入,数字高达9.26万亿。你能想象到的灰色收入可能都在里面。夜总会小姐唱个歌也能创收好几倍,我们是这么看问题的,你知道吗?各位想想看,一个社会如果成了这样,你不感到痛心吗?所以9.26万亿已经不是灰色收入的问题了,而是说整个社会在改变。
  你有没有想到一个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出来了。这个隐性收入代表的是什么?是整个社会的阶级固化。《人民日报》去年登了一篇文章,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也非常让人痛心。说的是在封建时代,整个社会是上下流动的。六部官员哪里来的?贫穷子弟十载寒窗,考上秀才、举人,进士及第之后一步步升上来做官的。这个历史传统到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阶级固化的结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今天辛辛苦苦念完北大、清华、复旦出来,薪水一个月两千块,还比不上夜总会小姐。这对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颠覆有多大,你知道吗?过去是透过所谓寒窗苦读来出人头地,今天靠什么?投机倒把。今天的问题,我觉得最基本的根源不是人心变得坏了,而是整个社会阶级固化的结果。我们的年轻人再没有出头的机会了。我请问你,80后、90后,你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想做什么?你找到的工作,两三千块一个月,而且搞不好还要做一辈子。当你对整个社会的阶级固化感到绝望的时候,前面说的现象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你会发现灰色收入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搞不好你就没有房子、没有车子,老婆都娶不到。那灰色收入怎么来呢?那就是晚上经常到夜总会,上电视非诚勿扰,等等。灰色收入是阶级固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如何解决阶级固化?一定要给老百姓机会。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美国留学,甚至愿意留在美国,为什么?你觉得美国好吗?美国不会比中国精彩,我就非常不愿意到美国生活。但是美国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美国政府可以非常骄傲地告诉任何人美国梦。像奥巴马这样父母离异的黑人也然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任命了一个商务部长骆家辉,是第三代移民,父母是从在餐馆洗盘子开始的。还有朱棣文,也是留学到了美国之后留下来的,最后成了能源部长。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奥巴马你什么身份?朱棣文、骆家辉你什么身份?完全没有家庭背景。你们凭什么成功啊,就是因为美国社会给了每一个人美国梦。什么叫美国梦?不是给你更多的薪水,不是给你一个灰色收入的空间,而是什么呢?给每一个人希望。你只有给每个人希望,每个人才有创业的机会,才有这种激情能够把每一份事做好,因为他有一个梦,他认为几十年之后他可以变成奥巴马,他可以变成朱棣文、骆家辉。你觉得今天我们中国有这种机会吗?年轻的朋友,你们去公务员团队做事,你觉得你可以到朱棣文、骆家辉的水平吗?有这种可能吗?没可能。
  所以我想通过灰色收入告诉我们老百姓一句话,灰色收入跟这一切的问题所象征的是我们缺乏中国梦。如何改变社会的结构?让这个社会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个立足点的平等?在这个立足点平等之上,每个人凭着个人的聪明才智,争取到你所能争取到的最高境界?其实这并不难,只是我们目前的政策推动都不朝这个方向走。我们没有给这个社会建立起一个好的价值观。
  老百姓不再感觉到有中国梦了。中国梦有多重要,你知道吗?我们每年税增长20%以上,这些钱如果能用在刀刃上的话,就能够帮助老百姓完成中国梦,你知道吗?我们浪费这么多钱做了什么了?我们用在各地大规模的低效率的基础建设上,搞的各地财政是连年赤字,甚至还不起钱都有可能。你没有替老百姓创造一个中国梦,低效率的浪费掉钱了。各位,我尤其想告诉我们官员,你知道最让我痛心什么吗?投资的失误。这种投资的浪费,是千亿、万亿的浪费。如果当初肯听我郎咸平一句话,四万亿你不要投给什么基础建设,你给我们所有民营企业三年免税多好,想想看,他们负担了全中国90%的雇佣量啊。你三年免税了,赤字怎么办呢?财政窟窿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国有企业不准搞房地产,像什么中粮,你不搞粮食你搞什么房地产,不务正业。这些国有企业不准做这种旁门左道的事,你所有利润全部上交,不准买地皮,全部补充财政窟窿。三年免税,各位晓得能创造多少财富吗?这个免税你晓得有什么用处吗?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啊。
  你的财政收入投到正确地方之后,大家发现投资企业能够赚大钱,很多人就愿意在这方面发展,而不会说投资环境那么恶化,又不赚钱,干脆炒楼、炒股算了,是不是?各位想一想,这样子是不是对的呢?今天我们这一切问题,是我们缺乏中国梦。灰色收入等等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靠什么解决?这需要靠一个更优良的税收的使用来解决,给每一位朋友创造个中国梦。

 

  胡祖六:通胀是4万亿经济后遗症
  中国目前的通胀是4万亿元经济刺激的后遗症,治理通胀应更多利用利率工具,在经济安全软着陆前,仍需维持相对从紧的政策
  通胀是4万亿元经济刺激的后遗症,我们在汇率的灵活性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方面,没有处理好,使货币失控,也成为导致通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治理通胀过程中,我们对利率工具用得不够。相信中国经济能有效地抑制通胀,安全软着陆,但目前仍需维持相对从紧的政策。5月20日,在财新传媒进校园复旦大学站活动中,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财新网专栏作家,原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如是说。
  在当天的活动中,财新网执行总编辑张继伟,就解析通胀难题话题,与胡祖六展开了对话,以下为双方的对话内容。
  通胀:4万亿元经济刺激的后遗症张继伟: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从国家到个人,目前都比较关心通胀问题。大家比较困惑的是,对于通胀的成因,是哪些因素起主导作用?一种主流看法认为,通胀是货币现象;也有看法认为是结构性问题,与劳动者工资的提高、产业的升级有关系,那么,我们怎样看待通胀的成因?
  胡祖六:对于经济学家来说,通胀是一个难题,但是如果我们解析的是通缩难题,或滞胀难题,三者相比,我宁肯选择通胀。通缩问题,如日本,20年没有解决,滞胀也是很难治理,但幸好,我们现在苦恼的只是通胀。
  通胀是怎么来的呢?中国作为一个转轨经济体,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中,带来很多结构性、周期性变化,通胀的成因非常复杂,也众说纷纭。有人说,最近几年劳动工资成本上升,推动通胀,我觉得,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不是主要因素;也有人说,食品价格上涨导致通胀,我觉得这只是通胀的表征,并不是原因。在经济学上,通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所有价格的综合上升。
  什么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呢?就像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的那样:无论何时何地,通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理论知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2008年11月,G20首次峰会前夕,中国宣布了庞大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那次经济危机,实际发生在美国,波及最深是在欧洲和日本,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作为一个出口贸易大国,也受到影响,2008年奥运会一结束,各种经济指标,尤其是出口指标,下降显著。
  在金融海啸的发源地美国,参众两院还在辩论怎样应对危机时,中国在大国中率先宣布经济刺激计划,而且规模相当庞大,按当时的汇率来算,达6800亿美元,占本国GDP的比重,远高于美国,乃至任何一个受危机打击最深的国家。2009年2月,美国才通过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787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比重是很小的。
  2009年1月,我曾写过文章,包括在人民大学的演讲,表达了一种担忧:中国有经济刺激的必要,因为全球经济复苏有很多不确定性,但这种刺激规模是不是太大了?其结果一定会有一个可预见的结果,那就是通胀。一年之后,各种情况都证明,通胀确实在中国发生了,而且压力越来越大。
  4万亿元,是财政刺激,不是货币现象,怎么会有通胀呢?我们的4万亿财政,真正靠税收或政府公债来融资的,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是靠银行系统。2009年一年,加上开发银行的贷款,加起来9.6万亿人民币,这么大的信用膨胀,远远超过了美国从2003年到2007年,房地产信用泡沫最厉害的时候。2009年,我们这么宽松的宏观政策,加上货币刺激,显然最温和的结果就是通胀。我国形成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比美国的次贷泡沫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我提出这种说法,有些危言耸听。但现在我们谈论通胀,一点都不用惊奇。
  张继伟:对于通胀的成因,您提到,中国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后来变成了近十万亿元的银行信贷;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引发了外汇储备高速积累,这样也引导了货币的过度发放。这两个因素中,哪一个是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我们是因为受制于外汇因素,还是主动创造了货币过剩?
  胡祖六: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应或信贷供应?我们的汇率机制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比如说美联储,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制造商,为什么我们通胀,而美国没有?我们等于进口了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我们的汇率缺少足够的灵活性。
  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关注了,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刚结束时,我曾经写过文章论述这一问题。那时我们保证人民币稳定不贬值,随着经济的复苏,我们更关心的还是通缩。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可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不作评估,肯定固定汇率,或者半固定汇率,对于中国来说,是不相适应的。
  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结构变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我们的货币政策控制,必须有高度自主权。如果没有货币政策上的自主权,贸易上的顺差,资本的流入,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稳定或相对稳定,要大量购买外汇,基础货币扩张,广义货币扩张。
  但是很可惜,这么多年,我们在汇率的灵活性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方面,没有处理好,这确实是我们货币失控,导致通胀,甚至局部泡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张继伟:通胀确实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看看美联储,如果把它形容为全世界货币的总开关,它是流动性的源头,为什么在美国没有引起明显的通胀,在中国这个支流反而通胀得厉害?
  胡祖六:美国出现1929年以后最大的经济危机,主要的风险是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胀。受其危机影响,美国的实质经济部门,包括房地产,价格到现在还在下降,整个美国经济产能严重过剩,需求萎缩,有比较大的产出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美国发行债务,很多人批评美国的QE政策,我认为QE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们是紧缩。现在,联邦基金利率是0.25%,这是历史最低,但是美国还是没有信用增加,对于他们来说,一定需要宽松货币政策。
  但是对中国来说,2009年以前,中国本来是一个高速成长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危机确实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很大,但是美国是病人,我们没有病,但是我们吃的药比美国吃的药还猛烈。这当然有后遗症。
  我们的产出缺口几乎是平衡的,甚至是负的。房地产也一样,我们不是产能过剩的经济,在中国,只要货币供应或信用供应超过了实体经济需求,结果就是通胀,价格会上涨,这并不矛盾。
  治理通胀:利率工具用得不够张继伟:关于治理通胀,我们现在看到,从央行的措施来看,比以前及时些。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汇率上调的幅度比较小,怎样评估这种政策组合?另外,发改委在控制价格方面做了很多动作,这种压制价格的政策对于市场自身情况,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胡祖六:央行采取的这些政策,如提高准备金率、利率,都是正确的,最近人民币的弹性有所增加,这些措施结合起来,对于我们抑制通胀会起到良好效果。
  至于我们还存在着直接的价格管制,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徒劳的。通胀的压力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过多,供需不平衡,这种压力就会存在,应该化解这种压力,而不是限制价格。所以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有目共睹,为什么还要用这种非市场化的手段,来治理这一问题呢?何不更多地运用货币政策、市场化的工具来处理呢?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当然,这种处理方式不是从今天开始的。2003年、2004年,经济过热时,国务院针对几大行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业,进行清理检查,打压几个产业。如江苏铁本案,完全是用行政手段解决,有很大的副作用。我们确实应该很审慎,不应该习惯性地依靠行政化的手段,来处理经济问题,而要用市场化的间接工具。
  张继伟:对于央行的政策组合,现在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存款准备金率用得比较多,但这是数量型工具,不是价格工具。今年早些时候,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有一个封面调查报道,标题是《紧缩了谁》,就是说央行采取紧缩政策,是哪些机构受到影响?结果发现:从银行来说,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受到存款准备金率、资本贷存比等的压力比较大,大银行的流动性还是很充裕的;从企业来看,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不到钱,大型国企还是有充分的现金流。这种政策组合怎样看待?
  胡祖六:对于治理通胀,我预期比较低,希望不直接用行政手段,而是用间接的经济手段。当然更进一步说,只用间接手段还不够,间接手段还有数量型与价格型之分。
  数量型工具,这还是比较刚性的计划经济手段;建设市场经济,应该运用价格作信号,来引导资源分配,利用利率的工具,应该是重中之重。但是,从我们的国情来看,现在进行宏观调控、治理通胀,不仅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加息,要按照CPI的变动率进行,但是我们可能要马上有效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有这些考虑在里面。但我确实觉得,利率工具用得不够。
  2009年,当经济危机稍稍平息,趋于稳定的时候,中国是率领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第一个国家,而最先加息的是澳洲,我们真正加息是在去年,过去了两年以后,一直比较晚,加息的幅度也小,我们的利率还是负的。负利率对老百姓不利,从收入分配和社会公正来说,也不合理。更重要的是,负利率在通胀时代,如火上浇油。政府要治理通胀,长期维持负利率,这是相矛盾的,政府应更多地去利用利率这个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确实需要更多采用市场的手段和工具。
  张继伟:您刚才提到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里面,更倾向于利率。而在利率和汇率之间,更倾向于哪一个?关于汇率问题,社会上动不动就有阴谋论的说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胡祖六: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以抑制通胀,我们在过去一直讨论。过去十几年来,在2003年、2004年,利率动也没动,为什么没动?就是一旦上调利率,热钱就会汹涌流入,造成汇率升值。这是一个矛盾症结,如果不能有灵活的汇率,就不可能灵活调整利率。这是一个两难问题。提高利率,人民币的利率与美元的利差就更大了,会有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对此我有看法,我不相信这是个主要因素,但确实让人担忧,所以政府调利率一直比较勉强,比较迟疑,比较小手小脚,就是因为担心热钱流入,使汇率升值。
  关于阴谋论,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天赋,什么东西都能上纲上线,看一种观念,不是看逻辑上有没有道理,实践上能不能支撑,而是看是谁说的。
  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中国应独立自主地执行货币政策,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货币政策包括利率,而不是受制于人。我们有通胀,还不敢提高利率,就是不敢让汇率变化。我不知道谁是阴谋论,谁更爱国?我们宁肯把货币政策的自主权拱手让给美国人,还标榜自己是民族主义。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年,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自主独立,浴血奋斗这么多年,如果我们连货币政策自主权都没有,我感到很悲哀,很不可理解。我希望央行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包括加息或降息,完全不用考虑美国人怎么做,结果可能还会有人说你错了。我们还是少用价值判断,多客观看问题,看国际上能否成立,实践上能否支持。
  前景:中国经济能安全软着陆张继伟:对于这一轮调整,在资本市场有不同的声音,中国经济到底处于什么阶段?是紧缩差不多到位了,不足,还是已经过头了呢?还有人说中国是会出现硬着陆,甚至遇到更困难的问题,进入通缩或滞胀。您怎样看中国经济处于的态势?
  胡祖六:我对此还是乐观的,尽管解析通胀的原因,很遗憾,通胀是我们把自己刺激起来的。但应该看到,政府尤其是央行,已采取很多举措,我相信已在慢慢见效,我对中国有效地抑制通胀,是乐观的。但是说现在就可以鸣金收兵了,不搞宏观调控了,通胀难题已被解决,还为时太早,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还是应该继续维持相对从紧的政策,维持审慎的政策。
  张继伟:在经济调整中,但民间有一些企业感受到了压力,流动性偏紧了,会出现破产等现象,对这个问题,是必然的代价,还是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
  胡祖六:本来,中国经济在2008年底2009年初,有一个负的外部冲击,那时我们有一定的政策调整,但是不太过火,那今天的宏观经济是一种理想的局面,成长不错,通胀还是2%-3%,是一种温和的通胀,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那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但很遗憾,我们自己下猛药,造成了后遗症,而治理肯定要付出代价,收紧货币政策,谁都不承受痛苦,那是不可能的。宏观经济学中,有个菲利普斯曲线,通胀和产出之间,有个trade off(此消彼长)。现在我们要抑制通胀,产出就要受影响,GDP的成长率就比较慢,这样对局部产业,对局部地区造成实际问题,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就会承受重中之重。这是很遗憾的负整合,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放松治理通胀的紧缩政策。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抑制通胀,是为了经济可持续健康地发展,这是对所有产业,所有投资者、老百姓都有益的。而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不是产业政策,这也是,我比较偏重于利率工具的原因。
  利率对于大家都适应的,对中小企业来说,可以付出高利率,只要能贷到款,企业能有很好的前景。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存在中小企业根本贷不了款。对此,我们必须正视,但不能通过牺牲反通胀的目标来实现,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比如税收等,来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
  张继伟:有报道称,欧美一些大的对冲基金,在香港成立分支机构,看空中国经济。这应该是他们的市场选择,无论是看多还是看空,他们都要为自己的抉择付代价。但是在这样一次大危机中,中国的经济确实发生了严重问题,如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银行坏账等,国际上出现了对中国经济的悲观看法。抛开做多还是做空,抛开阴谋论,怎样看待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走势?
  胡祖六:我不同意这种悲观的论调,我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当然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如通胀、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等,但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要简单得多。
  我完全不认为,这两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13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比现在严峻得多,那时我们的财政还不很稳健,银行体系非常脆弱,出口竞争力非常薄弱,人民币担心贬值,国企2/3亏损,出现下岗的压力,收入分配不平等。那时的问题、挑战、风险,远高于现在。现在我们的经济资源、经济实力要多得多,我们处于更好的位置去处理通胀,我对中国经济还是非常乐观,这场危机不是不可化解。
  至于说,有些对冲基金对中国看淡、看空,其代表是纽约的一家对冲基金,它其实看的是2009年的中国,信用的膨胀,房地产的问题,由此推论而来。如果说2009年,我国的政策继续延续,那么很遗憾,他的预测是对的。但是谢天谢地,我们现在改弦易辙,意识到这个问题,从去年以来,已经进行宏观调控。紧缩政策,以避免通胀泡沫,我相信中国经济还是能安全地软着陆,而不是崩溃。现在看来,通胀失控、泡沫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