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继续放缓
5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降至10个月低位,经济增长动力削弱
北大报告称中国面临通胀和增长乏力双重风险
中小企业面临内忧外患 根源于政策弱势
谢国忠:经济增速可能巨幅放缓 楼市崩盘危在旦夕
沪指半日大跌1.93% 中国5月PMI回落引忧虑
汇丰中国PMI5月预览指数降至51.1,不利股市
李迅雷:投资背离经济增速之惑
中金公司:判断通胀类型仍是后市判断的基础
社保增仓PK去库存 A股盘局或将打破
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继续放缓
汇丰5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PMI预览指数在5月份降至51.1,为去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随着新增订单增长放缓,制造业企业继续进行去库存的调整,导致产出的增速降至十个月来的最低值。尽管如此,他认为没有必要担心经济硬着陆,因为当前的PMI水平与13%左右的工业增加值和9%左右的GDP增速是一致的。政策的着力点仍然是抗通胀。预计当前的紧缩措施仍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
《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每月发布一次,时间比PMI最终数据的发布提前约一周,预览数据以每月PMI调查总样本量的85%-90%为依据。(证券时报网)
5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降至10个月低位,经济增长动力削弱
* 5月制造业PMI初值下滑至10个月低位
* 产出指数亦降至10个月低点
* 投入价格指数为九个月最低
* 抗通胀下,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削弱
汇丰(HSBC)周一公布,名为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的5月初值数据下滑至10个月最低位,其中产出指数亦创10个月新低,进一步验证在抗通胀背景下,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削弱,但应无碍政府的收紧政策.
Markit提供的新闻稿显示,5月制造业PMI初值降至51.1,为自2010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较4月终值51.8回落.
其中,投入价格指数增速创九个月来最低,为60.12;产出指数亦进一步滑落至10个月最低水准.
在新业务增速放缓之际,制造商持续减少库存,导致制造业扩张步伐下滑至10个月低位,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称.
不过他较乐观的指出,无需担心经济出现硬着陆,因目前PMI水平与工业增加值13%和GDP(国内生产总值)9%的增长率还是比较一致,政策仍将以遏制通胀为重,预计未来数月将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
中国今年已经五次上调存准,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经达到21%的历史高位;且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四次加息.[ID:nCN1802163]
但中国此前公布的4月工业和消费增速双双超预期回落,加之民营企业资金已显紧张,民间借贷利率高企.有市场人士预计紧缩银根政策在下半年进一步显效之後,对实体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将更多进入决策层视野.
是次PMI预览数据样本采集自5月12-19日之间.
5月PMI终值定于6月1日(下周三)发布.该指数2月因春节效应,一度下降至51.7的七个月新低.此後微幅反弹,3月和4月均保持在51.8.
PMI初值数据以每月PMI调查总样本量的85%-90%为依据,力求对PMI最终数据作出准确预告.为反映每月经济运行的趋势,PMI预览数据和最终数据皆尽量剔除季节性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由汇丰与Markit联合编制的预览数据基于PMI调查数据的先期分析制作而成,比同月的PMI最终数据提前约一周发布,并早于同类统计数据的公布时间.
以下为过去一年的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数据:
2011年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2010年4月
------------------------------------------------------------------------------------------
PMI 51.1* 51.8 51.8 51.7 54.5 54.4 55.3 54.8 52.9 51.9 49.4 50.4 52.7 55.2
注: *为PMI预览.(路透社)
北大报告称中国面临通胀和增长乏力双重风险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21日发布《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报告称:从我国目前的宏观失衡特点来看,既面临通胀的压力,同时也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我国现阶段针对总量失衡的调控必须防止滞胀的发生。
报告表示,从总需求方面来看,2008年下半年开始采取扩大内需的一揽子举措。根据我国通胀发生的政策时延,投放的流动性大体在6个月至24个月逐渐体现为通胀;那么,我国自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形成的通胀压力,至迟应当在2010年底至2012年上半年逐渐释放出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的政策在释放通胀压力之前,能否及时有效地拉动实体经济增长。如果能及时充分拉动增长,即使出现较高通胀压力也具有加大紧缩力度有效治理通胀的经济增长条件。否则,便可能低增长的同时出现高通胀。
从总供给方面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来说,事实上也有两方面作用。
一方面,30多年的发展不仅从规模上极大地扩张了中国经济,而且发展过程中伴随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增长的效率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本身也改变要素的供求关系,在要素有限的条件下,持续高速扩张的增长必然导致需求强劲拉上,使要素成本上升,进而使整个国民经济成本上升。
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过程中效率的提升能否超越相应的成本上升。如果超越不了,那么从长期来看就会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从短期来看,就会使通胀从需求拉动为主转变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的通胀,在低效率高成本的增长中,既难以持续,也无法避免滞胀。(.经.济.参.考.报)
中小企业面临内忧外患 根源于政策弱势
由于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相对滞后,行政力量的干预往往导致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资源的获取上处于不完全平等的地位,致使中小企业处于政策的弱势
最近热议的不少话题,都与企业的生存状况有关。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了22.3%。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歇业倒闭的传闻不断出现,有报道甚至称这些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甚于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
中小企业尽管体量小,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却是市场中最活跃、最具创新精神的部分,也是吸收就业的重要载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它们的生存状况,关系着市场活力和社会稳定。
中小企业生存何以堪忧?时下盛传四荒说--用工荒、用地荒、用电荒和用钱荒。中小企业所有的生产要素都面临短缺,肯定是言过其实。但无风不起浪。用工荒传闻后面紧跟着的是劳动力薪酬的较大幅度增加。宏观调控中的土地闸门和收紧银根,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企业贷款更难、借贷利息更高了。最近东部和中部地区不同程度存在着电荒,几乎所有的错峰限电方案都首先将中小企业列为拉闸对象。
企业是靠利润存活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这些难题,最终都归结到了一点,就是盈利难--成本在持续上涨,而销售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甚至还在下跌。用工、融资、原材料等成本上涨是刚性且持续的;如果是外贸企业,还涉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商品实际贬值问题,要是类似的四荒问题久拖不决,中小企业的歇业倒闭就在所难免。
耐人寻味的是,大型企业的主要效益指标却持续快速增长,一些大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政策优势纷纷与地方政府联手,大举扩张。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既与其自身的弱小有关系,也与现行的一些政策导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由于我国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还相对滞后,行政力量的干预往往导致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资源的获取上处于不完全平等的地位,致使小企业往往处于政策的弱势。
因此,缓解中小企业的内忧外患,除了这些企业自身要千方百计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降耗增效外,最根本的还有待于从宏观政策入手为中小企业分忧解难。比如政府如何放权让利,如何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等,都是放水养鱼的好选择。(人民日报
邓建胜)
谢国忠:经济增速可能巨幅放缓 楼市崩盘危在旦夕
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下半年甚至可能会巨幅放缓。这对中国经济整体来说令人欣慰。
过去的快速增长依赖的是不可持续的泡沫经济。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经济衰落就会带来越多的痛楚。中国的选择要么是现在吃药,要么是日后动手术。
经济放缓并不意味着货币紧缩政策就足够了。中国的利率在过去五年相对于平均通胀率实在是太低了。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扭转,即使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也会继续上升。中国应当尽快将存款利率提高三个百分点,才能防止通胀预期恶化。
经济放缓不会变成硬着陆。出口、消费和基础设施将会继续增长。因为美元疲软,中国有击破房地产泡沫而不引起衰退的优势。
如果中国以保护增长的名义再次手软,那么房地产泡沫必将重振。这将增加未来调整的幅度。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很可能会是因为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而非中国的选择。硬着陆将不可避免。
现在是调整的好时机
当前经济是从一个非常高的基数上开始放缓。20世纪90年代,电力消费平均低于8%。如果经济效率能够提高,甚至8%都可以带来10%的GDP增长率。在过去的八年间,电力消费以13%的速度增长。从当前水平上的进一步放缓不应当被视为是令人担忧的。
在第三季度,经济放缓可能要加速,因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放弃了中央政府将会再次放宽政策的希望,接受了较低的流动性水平,并相应地削减开支。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电力消耗增长率可能会低于10%,甚至是8%。
尽管地方政府将会有所收敛,支出还是会继续增长,但速度会慢很多。这对提高效率将十分有益。显然,形象工程在地方政府支出中占了很大比例。如果流动性限制迫使他们取消这些项目,将有助于提升效率。
虽然出口在数量上不会像以前那么增长,但是价格提升将是一个好消息。这将有助于工资的增长,从而刺激消费。中国在这方面是幸运的。还没有国家在制造业上能与中国抗衡。因此,这可以帮助将成本增长通过价格增长转移给全球消费者。这给了中国时间来处理通胀问题。如果由于价格上涨造成出口下降,中国就必须被迫迅速压低通胀,这很可能将造成经济的硬着陆。
通胀伤害了消费。但是消费仍在以不错的速度增长。新一代消费者似乎有着较高的消费偏好。只要工资继续增长,就有望高于通胀,消费部门也将会持续增长。
虽然房地产业状况不佳,地方政府支出增长缓慢,消费、基础设施和出口仍将继续保持增长。现在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紧缩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大好时机。硬着陆的风险相对较低。尽管明年的增长率可能会低得令人担忧,但从未来的标准来看,这是件好事。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调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调整优于以后再调整,因为中国现在可以在不用担心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
不论是因为通胀还是经济复苏,美联储将把利率提高到5%以上。具体时间还不确定,可能会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当这一切发生时,美元可能会反弹。中国境内的大量热钱将会撤离。房地产崩盘将会随之而来。对中国来说,这样的突然调整将会是一件极为糟糕的事情。选择现在调整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15年前,东南亚没有进行调整,因为疲软的美元不断注入流动性,从而维持了房地产泡沫。当美元形势扭转,整个地区也就土崩瓦解了。经济危机很快演变成了政治危机。整个地区仍在这种遗留影响中苦苦挣扎。中国应该从邻居身上吸取教训。
放缓并不意味着紧缩结束
有关紧缩政策最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中国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如果增长放缓,很多问题就将暴露。这种论调彻底错了。这些问题源于投机。货币政策紧缩之后,问题背后的利益关系也将暴露。但是,如果不调整,问题只会越来越大。投机者永远不会浪费大好时光。如果中国听从了这种观点,那无异于把自己逼上绝境。
另一种说法是紧缩政策将会伤害中小企业。他们无法获得发展所需的融资。在信贷下行周期,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银行出于安全的考虑往往倾向于大公司。但是,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问题与投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正在进行的资本项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限制投资,只用营业利润进行再投资来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这不是许多中小企业现在所处的情况。相反,他们正身陷某种投机活动,需要新的资金来继续游戏。
当放缓变得更加明显,很多人会认为紧缩政策即使不是180度转弯,也至少应该结束了。这种观点错了。
经济正在摆脱不平衡状态。流动性紧缩在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行业引发了重大调整。中国的通胀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这两个部门的过度开支。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个部门的过度支出,中国的通胀将会比以前更高,因为劳动力和能源市场平衡已经转向有利于通胀。
然而,过去还没有过去。中国的M2在过去四年翻了一番。其通胀力量还没有在经济中全面显现出来。当前16%的M2目标远高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因此仍在增加通胀的压力。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工资两位数增长的十年。这对经济再平衡是件好事。但是其通胀影响不容低估。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会导致不稳定。
能源市场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由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增长放缓,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很可能5%的通胀率将会是一个长期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存款利率应尽快提高到5%以上。否则,通胀预期不会稳定下来。稳定通胀预期应当被视做一场长期的战斗,应当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分开。
缓慢增长是必要的
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环境尚未充分利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试图维持过去的快速增长在未来十年将是十分危险的。
30年前,当中国向外国资本和贸易打开大门时,中国还是一个尚未充分利用的经济。国有企业的劳动力工作量很小。自然资源,主要是能源部门,尚未开发。中国实质上低估了这些要素的价格以增加在国际市场份额。装满水杯的过程正是快速增长的原因。
现在杯子已经装满了。在很多领域,中国是在向未来借资源来补贴今天的生产。比如,环境将需要花费甚至超过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的巨额资金来进行保护。不保护环境就是为了GDP牺牲人民的健康。但是,巨大的健康危机可能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政治力量可能就需要将重点从发展转移到安全上。最好是现在就能开始这一进程,而不是有一天突然面对。
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面对蓝领工人短缺、大学毕业生过剩的问题。推动增长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只会增加对蓝领工人的需求,这是增长的本质造成的。只有脱离建设,转向服务的经济再平衡,才能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未来增长将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其次取决于资本深化。中国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大约为4%至5%。维持这一速度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简单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由于各种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效率仍然较为低下。改革可以提高效率。把这两点结合起来,4%至5%的速度仍然是可能的。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规模庞大,但是已经快接近尾声了。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短时间内就将完成。就像日本,未来的增长可能效率会很低。中国的资本深化主要发生在基础设施部门以及近来的重工业部门。下一个十年的机会将远远少于上一个十年。
因此,到2020年,中国的增长率可能会从现在的10%降低到5%。如果质量较高,5%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增长率。
尽管过去的八年间,中国名义GDP翻了一番,但是人们对此几乎没有任何感觉。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快速增长了。就业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转移到生活质量上。如果体系设置合理,5%的增长率可以很好地改善生活质量。
最后,经济放缓仍然可以使中国在2020到2022年间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果通胀率为5%,2020年中国的名义GDP仍将是现在的三倍,达到18万亿美元,基本相当于美国的GDP总量。如果中国不发生经济硬着陆和货币贬值,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因此,中国在对发展和稳定进行权衡时可以更加保守。可持续比速度更重要。(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