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财爷”沪上谈股论金传递重要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四“财爷”沪上谈股论金传递重要信息

加入日期:2011-5-21 13:13:0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四财爷沪上谈股论金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距离推出国际板已越来越近
  刚才我注意到,俞正声书记在致辞当中讲到,要推动国际板的建设。在这儿,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尚福林在演讲中提及了国际板筹备的积极形势。
  尚福林表示,在增强市场功能的角度上,证监会正积极推进国际板建设,将以有效控制风险为前提,着力推进市场改革和创新,统筹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和条件,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和论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国际板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展望今后证券业的发展时,尚福林表示,要继续壮大蓝筹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增强创业板市场对新兴技术和新兴业态的包容能力和支持作用。
  关于市场关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尚福林说,将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坚持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全面总结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经验,研究后续改革措施,强化保荐人责任,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有效提升一级市场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众议国际板
  戴相龙:希望是真快了
  尚福林同志说快了,就真的快了。他是个严谨的人。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昨日在陆家嘴论坛上打趣地说。
  石晓成:不要拘泥于多少强
  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总监石晓成表示,现在正在制定的很多规则会参照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比如限制企业的资产规模,或希望企业处于某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可能是考虑该企业是否进入世界200强、500强。但只要是对中国建设特别重要的公司,不要局限于多少强之内。
  史美伦:只要推出汇丰立刻申请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表示,国际板何时推出要看监管部门的决定,不过一推出汇丰银行即会提出申请。其争当首个登陆国际板的企业决心未减。
  李小加:人民币等来国际化契机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国际板做不做没有争议,有争议的是怎么做,做多大,既可做很小也可以做很大。
  他认为,国际板可以做得很大,把国际板这个事情作为一个重要的契机,可以通过它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人民币逐步的开放,比如下一步中国经济的走向。但是这位港交所掌门人流露出对国际板的些许担忧:但是做大的话就很复杂,牵涉到很多顶层设计的问题,牵涉到很多法律和风险问题等等。
  陈家强:港沪分工合作渐入佳境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指出,国际板的出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港沪两地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这样的分工合作正渐入佳境。港沪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共同参与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布局,共同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香港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带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量大增。不仅对香港是好事,对提升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更为重要。未来,在港上市的红筹股,若想回归A股,也是很正常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对金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性管理
  周小川提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推出总值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一个可能的好的选择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尽量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以便尽快把危机挡住。但是经济理论和国际的历史结论都告诉我们,一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行以后会带来负作用,就是事后会引发物价的上升,可能会引发某种资产泡沫。周小川说。
  周小川说:而从中国的经济来看,由于中国是高储蓄国家,可能会出现高投资,也容易出现过热甚至是泡沫,此外中国经济正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还存在一些财务软约束的现象,存在一些潜在、过热冲动的可能,因此中国需要采纳、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周小川表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要求金融机构有更加充实的资本,特别是大型的、有系统性作用的金融机构,应该有更高的资本的要求。因此中国在资本市场上增加金融机构资本金的可能性也比较高一些。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
  促进差异化竞争东中西协同发展
  吴定富则认为中国保险业在十二五期间要转变保险发展方式。要促进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不断优化保险业发展的市场结构,完善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不断优化保险业发展的区域结构,统筹城乡保险发展,促进东中西部保险市场的协同发展。 吴定富说。
  吴定富同时强调,中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转轨市场和新兴市场。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好保险监管工作既不能照抄照搬成熟市场的做法,又要兼顾金融市场的规律。他提出,将坚持市场、制度、创新、审慎四者的有效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
  他还认为,目前中国保险业在市场秩序、诚信经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保险市场要从初级市场向成熟市场转变,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商业银行必须放弃傍大款、垒大户
  刘明康在演讲中则提到,银行要更加注重对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小企业可以给银行带来风险分散和边际效益的增加,特别是灵活的风险定价往往使服务小企业能力较强的银行在竞争中更胜一筹。刘明康说。他表示,银行要更加注重对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型优质企业融资将与信贷资金渐行渐远。商业银行必须严格坚守授信集中度底线,从傍大款、垒大户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走出来。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不少做得较好的银行2010年零售贷款已占到30%-40%。
  同时他希望银行更加注重个人金融服务。适应个性化需求的个人金融服务,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刘明康说,值得期许的服务领域包括因应老龄化趋势,提供简单方便、值得信赖、长期具有正的风险调整收益率的金融理财产品;也包括因应国内中产阶层壮大趋势,增加全球资产管理组合多元化产品;更包括因应拉动消费的需要,在丰富金融产品以支持物质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创新金融产品以支持文化、旅游等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新.闻.晨.报)

 

  周小川谨慎允许人民币跨境运用传积极信息
  周小川谨慎允许人民币在跨境金融交易中运用传积极信息
  --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
  中国一行三会20日聚首一年一度的金融盛会陆家嘴论坛,人民币国际化、跨境结算成为论坛热议话题之一。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当日的致辞中,更一语传递积极信息:他称,中国将小心谨慎地允许人民币在跨境金融交易中逐步有所运用。
  周小川表示,人民币跨境使用若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产生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就是人民币需要逐步地、有序地走向可兑换。
  正如周小川今日所说,人民币跨境使用主要在贸易和投资中运用,以支持实体经济为主,这将带来很多新机会。2009年以来,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迅猛发展,据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最新披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去年总量是5000亿元人民币,而今年前4个月已是5300亿,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量。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周小川的言论传递了积极信息。他认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望在2015年前实现。
  中国于1996年宣布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而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此后又努力了15年,周小川称,这是中长期的发展进程。目前,中国仅有部分资本项目,如QFII直接投资等是可自由兑换的。李波亦称,在此现状下,人民币的跨境业务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应步调相适应,人民币业务不能太超前。
  吴晓求表示,人民币跨境业务及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他说,资本项目可兑换还有更多的领域可以实现,如未来的股票市场国际板,若决策层将推动跨境金融交易中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国际板将是对此最显著的实践。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条件目前是成熟的,吴晓求说,中国的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度以及金融市场化的程度,均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创造了基础条件。况且,中国拥有自由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达到适度的规模,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份额亦大幅提升,这都对人民币最终国际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数年前,或许上述条件对中国来说还有所欠缺,但现在的顾虑或只是周密评估进程中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吴晓求表示,就如当年人们顾虑中国加入WTO将对民族工业有多大冲击一样,问题总能迎刃而解。对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吴晓求十分乐观:十二五期间有望实现。(.中.新.网.贾.靖.峰)

 

  宏观审慎:政策新取向?时髦新理论?
  危机之后,关注金融机构整体和宏观经济的宏观审慎管理成为业界关注的全新概念。昨天上午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这一话题的声音未落,在下午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主持的一场全体大会上,这一论题再次引来专家争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认为,宏观审慎管理必须运用,而且央行要起主导作用。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则认为,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尚未清晰,缺乏独有工具。
  吴晓灵认为,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并不能提高对金融体系的监管。要关注系统性风险,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加强监管,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这个职能,只有央行能够承担,这是由央行本身的职能所决定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应该解决央行与监管机构各自定位的问题。央行管宏观,监管管微观,所有总量政策及金融机构的杠杆属于宏观政策方面的就应该由央行来制定。
  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是唯一能在短时间内向金融体系和社会注入流动性的机构,是能恢复市场信心的权威机构,是金融市场的 定海神针。中国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提高了货币政策制定和监管技术的水平,但至今没有形成监管协调的常规机制。应该发挥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主导作用,监管协调不能只是三会间的协调,而应该由一行三会组成。当然,吴晓灵也不主张由于央行应该在监管中对宏观审慎监管负有职责,而把所有职责向央行集中。
  而李扬认为,目前宏观审慎政策是现在的热点话题,但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最主要的,是作为一个新的体系,有两个必须要明确现在却不明确的问题。其一,宏观审慎的理论是什么?是不是超出现有理论的新理论?很遗憾,现在还看得不清晰。其二,有没有区别于目前监管及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特工具?也很遗憾,没有。没有体系,没有独有工具,因此关于宏观审慎管理,或者说宏观审慎监管,或者宏观审慎政策的讨论,就陷入一种大家基于自己的角度各说各的境地。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此前的关注单个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是不中用了。
  不过,有一个观点大家都一致。宏观审慎应当说有两个维度:纵向维度,关注周期的变化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横向维度,关注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交互的效应。(解.放.日.报.张.小.乐.)

 

  通胀压力--还要多久、还会多高?
  通胀压力年初以来持续上升,尽管4月份的通胀数据同比增幅略有回落,但未来通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多位经济学家在2011上海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下半年通胀形势有可能暂时缓解,但未来高通胀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通胀或长期维持高位
  在本次论坛首日晚间举行的浦江夜话环节内,多位经济学家谈及当前的通胀形势。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中国的通胀问题是非常严峻的,物价的变动特别大。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三次面临这样的通胀问题。谢国忠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支撑,今明两年中国通胀还是会保持比较高的位置。而事实上,未来4-5年,中国CPI指数都会处在较高水平。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在本次论坛中表达类似的观点,他表示:2011年通胀不可避免的高企,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通货膨胀率可能会比较高。
  事实上,通胀将长期高企的言论不仅仅在陆家嘴论坛上传出,本周一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曾表示,今年通胀应该不会超过5%,略高于4%,但未来5-10年国内通胀或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6月后通胀或短期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CPI同比上涨5.3%,涨幅略有回落。尽管各路经济学家普遍判断通胀将中长期高企,但也不乏对短期内通胀回落存在预期。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本次上海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尽管物价有中长期上涨的压力,但今年年中可能会出现一个相对高点,会有适当回落。
  王庆表示:我们比较有信心地认为,(通胀)年终可能会触底,但有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是现在的偏紧货币政策自始至终贯彻下去。
  李稻葵也表示,尽管预计通胀将长期处于高位,但今年下半年,CPI有望先降下来,他预计今年CPI将回落至4%。
  紧缩货币政策存分歧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未来,人们担心经济增长是不是会往下调,未来货币政策会如何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本次论坛上表示,短期内货币政策还是会维持偏紧的态势,来巩固过去几个月的效果,未来还是要保持偏紧的态势。谢国忠也预计央行将继续紧缩下去,甚至年底前还有4次加息的可能。
  但关于货币政策,业内分歧较大。樊纲表示,由于通货膨胀可能会在4月或5月见顶,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在下半年变得不那么紧缩。
  央行行长周小川或许对货币政策最有发言权,他在昨日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指出,真正货币政策紧缩是从2010年四季度开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同时也提高利率。但他表示,尽管目前全球复苏比去年明朗,但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全球交互影响也很大,因此,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常规年代比也有比较大的差别。对于未来货币政策会否发生改变,他没有明示。(新.闻.晨.报. .刘.志.飞)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