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推出国际板的风声甚紧。昨日,国际板概念股突然集体涨停。那么,在当前沪深两市缩量整理的背景下,有关国际板的最新进程,以及相关概念股的集体异动,究竟透露出了怎样的市场信息?
概念股集体涨停
炒作成份大
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在“2011陆家嘴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受以上消息影响,昨日早上开盘不久,东睦股份、多轮股份、大江股份、万业企业、联美控股、陕西金叶、成霖股份等7只外资参股或控股的个股集体涨停,引爆了市场对国际板题材的炒作热情。
国际板的即将推出,有人想到那些外资参股或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将可能从中受益,并由此形成了所谓的国际板概念股。
实际上,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上证所在国际板各项规则以及技术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显然离“基本完成”相距甚远。至少到目前为止,国际板的各项规则还未公开过,更没有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实际上,在国际板推出的问题上,社会公众充满了异议,如何统一公众的意见,如何将公众的意见融入到有关规则的修改当中,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更何况,关于国际板的最终推出,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据悉,许多国际性公司,包括汇丰控股、东亚银行、纽约-泛欧交易所和盛大网络等,都表达了对在国际板上市的兴趣。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表示,如果国际板开通,盛大会第一时间申请。在此前,汇丰集团首席执行官欧智华也曾表示,汇丰想要成为第一个在上证所国际板上市的外国企业的想法没有改变,一旦政策明确,马上就会做出反应。
但在昨日集体涨停的所谓国际板概念股中,几乎没有与以上有意首批在国际板上市的公司有什么关联。
由此,无论是国际板何时推出,还是首批有哪些公司获批登陆,现在依然无法确定。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国股市历来有“炒新”的传统,但这次所谓国际板概念股的集体涨停,没有实质性的支撑,游资借机疯狂投机的成份较大,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与此同时,过度的投机炒作,也从另一个侧面真实的反应了当前市场疲弱的本质。
给A股带来
短期利空中期利多
最近,上证指数在2800点—2900点之间窄幅缩量整理,纠结的市场情绪日趋浓厚。有观点认为,有关国际板即将推出将对A股主板的影响偏空,成为导致短期市场走弱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A股市场来说,很多投资者都担心国际板的推出极有可能分流目前主板的资金。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在世界500强企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中进行比较的话,抛弃A股投资国际板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实际上,尽管国际板还没有推出,因此还谈不上分流,但从最近机构或股东大幅减持,手握重金,伺机而动的现状看,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据国都证券研究所测算,上周基金平均仓位大幅下降,全部基金近乎一致减仓,高仓位、超高仓位水平基金数量明显减少。具体而言,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不包括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上周下降了3.09个百分点至74.29%。经过一个月的调整,目前公募基金的整体仓位已经达到了历史均值附近,前期累积的高仓位风险已经得到了明显释放,这意味着基金有较充裕现金。在世界500强企业即将登陆国际板的背景下,这些注重价值投资和优质配置的机构手握重金,其用心值得关注。
除资金分流之外,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目前已经跌得很便宜的A股估值可能再次被拉低。此外,国际板的估值会不会“入乡随俗”,像目前A股这样高价发行也值得关注。国信证券分析师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国际板的发行价格参照海外已上市交易的股票估值水平,那么A股市场上那些高估值个股必然会遭到冲击。
当然,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利好中期A股市场。
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面临扩容压力,国际板是A股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参照国际化市场,未来国内可以催生积极的股市政策,对市场和蓝筹股均有一定正面影响。人民币计价相比美元计价,进步得多。通过这种制度安排,A股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有利于更多跨国企业使用人民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还有学者指出,今年推出国际板,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宏观背景,即在全球热钱汹涌和中国持续升息的大环境下,它可能将成为中国圈住热钱“池子”的一部分,以缓解跨境资本对中国国内股市、楼市和实体经济的直接冲击。
另外,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板,可方便普通投资者介入,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国际板的推出,将令投资者联想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上市,A股市场上那些真正外资参股或控股的上市公司将直接从中受益。
货币政策是决定后市关键
从以上分析不难判断,虽然国际板的推出可能会给A股市场带来短期资金、估值、信心等偏空影响,但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取向才是决定后市方向的根本性因素。
宏观经济数据显示,4月份CPI为5.3%的,虽然环比增速小幅减缓,但仍处于高位,通货膨胀压力未减。有机构预测,5月份通胀再攀高是大概率事件,预计CPI同比增长5.5%左右。
与此同时,央行决定18日起上调存准率0.5%,旨在对冲4月大幅贸易顺差所增加的外汇占款,回笼市场宽裕流动性。央行年内第五次“提准”,充分体现出决策层应对通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的坚定决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6.8%的PPI数据,结合进口数据的环比下降、PMI订单数据双速回落、及广交会订单下滑等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库存增加、内外部需求同步回落的趋势已显现。
银根前所未有的收紧,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众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更加绷紧,它们中的大多数正面临一场比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考验,这也已经得到国家部委层面的关注。
5月初,工信部通知各省市主管部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据悉,调查涉及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民间借贷实际利率、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中小企业户数等16项内容。
有媒体报道称,日前温州3家老牌企业三旗集团、波特曼(餐饮连锁企业)、江南皮革,便接连因遭遇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或倒闭,并且面临倒闭的企业面正在扩大。如今的中小企业,比金融危机时面临的压力更大。
4月份,中国企联课题组在浙江、山东、河南等地进行企业形势调研时发现,大型企业融资在此次货币政策收紧中基本未受影响。但在央行严控流动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更为昂贵的“地下金融”市场,许多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了10%左右,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已经上升至年利率100%的历史高位。
目前,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由于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已然成为最经不起打击的群体。有观点认为,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伤害不能被忽视,尤其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钱荒”,可能成为压垮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整体来看,目前基本面总体呈现出通胀压力不减、经济延续回落、流动性续收紧的局面。市场的决定因素和关注力仍将集中于国内宏观政策的取向,而其核心在于宏观调控如何在抑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取得平衡。国内通胀压力仍未得到显著缓解,政策取向在短期内尚难出现本质变化,在宏观政策面和资金面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两市股指维持大箱体弱势震荡格局的仍不会改变。当然,一旦持续紧缩政策导致经济下滑过大,并且通胀可控,不排除紧缩政策的放松,市场也将由此迎来真正趋势性的拐点。
(张晓峰 张颖)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