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未到转势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大宗商品未到转势时

加入日期:2011-5-18 0:57:02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调整更多地可以看成是上涨过程中的调整,这种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只要经济保持增长,大宗商品震荡向上依然是总趋势。

  首先,经济增速下滑但并未衰退。其一,占美国GDP总量2/3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85%的美国个人消费数据依然保持较高增长,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在上升,非制造业延续高景气运行态势。中国目前经济增速下滑是“调结构、扩内需”经济转型的需要,是以一种暂时牺牲GDP增速来换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措施和主动转型,意义深远;其二,目前包括证券、商品和外汇等各个市场均有拐点出现迹象。如除中国以外世界主要经济体股票指数基本收回金融危机后的失地;美元汇率低点已现,至少短期内美元会维持一种强势;大宗商品经历了一轮快速向下调整,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投机力量对大宗商品冲击在减弱,影响大宗商品走势的地域政治因素和纸币信用因素在转变,基本面影响正显著增强。

  其次,流动性虽紧但流量很大。数据统计显示,国内基础货币量远远大于实际需求:刚刚公布的2011年4月末M2余额达到75.73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中国GDP总额是39.80万亿元人民币,因此“不差钱”是中国经济不争的事实。在收紧流动性的措施中,提高存准率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发央票更多是对冲到期资金,流动性收紧对大宗商品的实际影响低于预期。另外,按照银监会规定的75%存贷比的上限,在21%存准率条件下银行可供贷款余地已经很小,货币政策转至“稳健”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最后,通胀虽高但依然可控。虽然通胀还在高位,但先行PPI指标已经开始下降。同时,随着4月份开始的大宗商品的调整,PPI指标继续下行是大概率事情。从而缓解了物价调控难度。而且,按年度计算,5%左右的通胀水平在中国并不是很高,近30年里,中国的高通胀至少出现过3次。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