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基金罕见集体减至低仓位 弹药足动力不足
脱88魔咒 基金仍在减仓
仓位骤降7.12% 基金弃股转向防守?
基金经理议振荡市投策:好股票再跌10%可大胆买入
基金割肉股民欢喜 大盘要反弹了?人民日报暗示A股变革在即
大势疲弱 王亚伟也罩不住
基金罕见集体减至低仓位 弹药足动力不足
⊙记者 婧文
5月以来,对经济滞胀的担忧情绪开始在基金经理中蔓延,上周基金出现了罕见的大规模集体减仓动作。
据国都证券研究所测算,上周基金平均仓位大幅下降,全部基金近乎一致减仓,高仓位、超高仓位水平基金数量明显减少。具体而言,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不包括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上周下降了3.09个百分点至74.29%。剔除各类资产市值波动对基金仓位的影响,基金整体主动减仓3.1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基金仓位多空策略分歧不同的是,几乎所有基金在上周选择了减仓的动作,占比接近99.2%。其中,有3成以上的基金选择了5%以上的较大幅度的主动减仓,这在以往亦是较为少见的。
此外,六大基金公司仓位亦一致下降,其中嘉实和博时的主动减仓幅度相对较大。
对于基金仓位近期一降再降,有基金分析师认为,股票方向的基金仓位在持续下降之后,目前基金仓位已经处于相对低位,这意味着基金应对赎回或加仓均有较充裕现金,如果市场环境转好,基金具备发动行情的充足弹药。
但亦有基金分析师认为,在通胀依然高企而经济增速开始下滑的情况下,即使基金手握充足的现金,亦不会轻易加仓。在其看来,目前市场依然处于区间震荡阶段,基于考核以及排名等压力,很少有基金会选择左侧交易,因此,在趋势明朗之前,基金更多是选择多看少动。
对于滞胀的担忧,或成为基金大规模减仓的导火索。
摩根士丹利华鑫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市场在五一节后,受PMI 放缓和通胀高位的困扰,对经济滞胀的担忧显著增加。深圳一家大型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认为:近期市场下跌主要是源于两方面原因,其一,除通胀和紧缩政策外,新的经济数据使得市场进一步增加了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另一方面,在没有新资金进入的前提下,3000点之上多方依然很难占据绝对性优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整个市场在2800-3000点之间箱体震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
易方达基金首席投资官陈志民对于经济预判则相对乐观。他认为,紧缩政策的影响在一季度已经有所体现,二季度还会延续。不过,一旦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影响,宏观政策就有可能适当放松,因此,这应该是一个时间与空间都比较小的调整周期。
摆脱88魔咒 基金仍在减仓
本报记者 宋双
近期市场震荡下跌,期间基金延续减仓策略,仓位持续下降,上周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降至83.42%,相比前一周再少1.09%。而大型基金公司如华夏、嘉实,近段时间也是多看少动,并无大的调仓动作,只是略微进行组合调整。不过前期仓位激进的光大、中邮,却一反常态,开始持续减仓。
7只基金减仓超过10%
尽管上周基金减仓幅度有所减弱,但仍有7只基金减仓超过10%,其中6只为股票方向投资基金,4只为配置混合型,1只为债券型基金。
国联安优势上周减仓幅度位居第一,达到13.32%,仓位从83.97%降至70.65%。而债券型基金长盛积极配置也近乎空仓,大比例降低股票仓位高达12.92%,仅剩1.84%。
减仓比例超过10%的4只配置混合型基金中,国联安安心上周减仓11.21%,至9.80%,减仓幅度最大;华安动态监测减仓10.75%,至51.66%;金鹰红利减仓10.73%,至63.52%;中海环保减仓10.18%,至65.41%。此外,偏股混合型基金华泰柏瑞成长上周减仓10.19%,至68.45%。
除此之外,景顺治理(260111)减仓9.63%,至76.45%;东吴行业(580003)、金鹰优势、信达债券A、鹏华创新和光大红利(360005)上周减仓均超过8%,而中海量化、金元丰利、东方成长、富国天博(519035)、银河蓝筹、招商中小盘等减仓也超过7%。
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上周基金主动减仓依然占到多数。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193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2%,其中58只基金主动减仓超过5%。而就基金仓位水平分布来看,重仓基金(即仓位低于85%的基金)占比继续大幅下降,下降比例达到5.08%,仅剩30.65%。而这也是重仓基金连续第三周比例下降。4月最后一周重仓基金占比为42.56%,较前一周大幅下降6.4%;而5月第一周重仓基金比例下降至35.73%,相比4月最后一周大幅下降6.83%。
整体来看,上周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3.42%,相比前周下降1.09%;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8.31%,相比前周下降1.22%;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0.98%,相比前周下降0.67%。
增仓基金数量略有上升
相比前一周,上周主动增持基金数量也有所增加,61只基金增持超过2%,其中5只基金主动增持超过5%。而前一周,只有51只基金增持超过2%,其中4只基金主动增持超过5%。
诺安增利A上周增持幅度最大,达到7.21%,仓位升至12.74%;而万家增利A紧随其后,上周加仓6.95%至9.70%。银河优选是加仓比例最高的股票型基金,上周加仓5.75%,至83.99%;泰信蓝筹(290006)加仓5.51%,至83.23%;汇丰消费加仓5.01%,至70.85%。
此外,大成收益A、易方达科汇、银华增强收益、华夏债券A/B、长信金利(519995)、长城消费、宝盈收益A/B、天治稳健加仓比例均超过4%,南方隆元、国海中小盘、富国优化A、万家精选、华泰量化、博时策略、华宝宝康债券、华宝动力、泰达中小盘、信诚精选上周加仓超过3%。
德圣指出,上周选择逆势加仓的基金,主要包括部分仓位偏低的基金和次新基金等,但采取此类操作的基金只占少数。
就基金公司角度看,长信基金增持力度最大,旗下8只基金集体加仓。除长信金利加仓4.15%至78.35%之外,长信双利(519991)和长信恒利加仓超过2%,长信增利(519993)、长信量化和长信丰利加仓超过1%,长信银利(519997)和长信中证100略微增仓不足1%。
多数基金公司加减仓互现
整体来看,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操作较为分化,纷纷加减仓互现;而前期相当激进的光大、中邮,近期仓位也持续出现松动。
华夏系依然延续着略微调仓的策略,上周旗下11只基金加仓,其中包括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另有9只基金减仓。华夏系加仓比例最高的华夏债券A/B,上周加仓4.18%至8.99%。中信双利(288102)加仓2.42%至3.18%。华夏策略加仓1.72%至73.93%;华夏大盘仓位重返90%,上周加仓0.31%至91.07%。减仓比例最高的是华夏回报,上周减仓3.91%至69.85%,而华夏成长(000001)和华夏行业(160314)加仓超过2%,华夏稳增(519029)、华夏收入、华夏回报2和华夏复兴均减仓超过1%。
嘉实基金上周加仓基金为8只,减仓基金9只。嘉实新动力加仓比例最高,为2.92%;嘉实优质、嘉实量化和嘉实回报加仓超过1%。嘉实研究精选(070013)减仓4.11%至87.91%,嘉实增长减仓4.02%至66.53%。此外,嘉实成长、嘉实稳健减仓超过3%,精氨酸稳固和嘉实策略减仓超过2%。
前期相当激进、牛熊市皆高仓持有的光大系基金,最近以却走入了仓位下行通道,连续数周减仓。上周光大旗下8只基金集体减仓,无一例外。光大红利减仓8.27%至68.88%,光大优势(360007)减仓7.04%至81.79%,光大中小盘、光大增长(360006)和光大量化减仓均超过2%。
同样还有中邮系基金,上周同样集体减仓。中邮优势减仓3.34%至68.87%,中邮主题减仓3.14%至84.52%。中邮成长(590002)和中邮优选(590001)尽管仓位仍然较高,上周同样略微减仓。(金融投资报)
仓位骤降7.12% 基金弃股转向防守?
历史上,基金很少有如此大规模的减仓。申银万国分析师杨鹏说到自己测算出的数据后也感到惊讶。
根据申银万国对基金仓位的测算,上周(5月9日-5月13日),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74.62%,相比此前一周周末(5月6日)下降7.12%!
不止申银万国,其他券商均测算基金发生大幅度减仓行为。
杨鹏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基金确实减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基金调仓出现误差。
仓位骤降 基金离场?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去年三季度以来,基金持续保持高仓位运行。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末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仓位上升至86.74%、四季度末更是攀高到88.20%的历史次高位,今年一季度末,仍然保持着86.97%的高仓位。到了4月中下旬,研究机构的仓位测算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仓位再度重返88%之上。
然而一朝风云突变。
根据申银万国测算,上一周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下降6.99%,从85.82%下降到78.83%。开放式平衡型基金平均仓位下降7.37%,从78.11%下降到70.74%。计算平均数,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仓位已经下降到74.62%。
其他券商的仓位测算也显示开放式股基的仓位降至了80%之下。方正证券测算,上周这类基金仓位下降3.23个百分点,至77.91%;信达证券测算,上周开放式股基仓位下降4.32个百分点,至76.32%;民生证券测算,上周股基仓位下降2.2个百分点至76.6%。
另有海通证券、渤海证券、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等机构均测算到上周开放式股基的仓位降至了80%之下,大致范围在79%-76%区间。
上海某券商FOF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认为,当基金仓位小幅波动的时候,券商根据基金重仓股的涨跌等因素推演出来的基金仓位往往出现互相打架的局面,但券商对上周基金仓位测算方向一致,其准确性提高。
在申银万国对各个基金的测算中,60家基金公司59家减仓,只有华富基金一家出现了0.52%的增仓。
减仓幅度最大的公司有农银汇理、泰达宏利、汇添富、国海富兰克林、中银基金,旗下偏股型基金分别减仓13.9%、12.74%、12.42%、12.22%和11.75%。杨鹏称,它们的一个特点是之前仓位较高。
上周的大幅减仓后,已经没有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保持在90%之上了,申万测算,天弘基金成为平均持仓比例最高的公司,为87.71%。而东方基金旗下偏股基金平均仓位降至了58.66%,为60家公司最低。
不过,尽管基金从仓位上出现弃股而逃的情况,但是市场却对此反应平静。上证指数、深成指分别出现了0.25%和0.74%的上涨。
基金减仓之所以未造成市场波动是因为基金自身实力的下降。在2007年的高峰时,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接近30%,但今年一季度末,这一比例降至了11.55%。 杨鹏分析。
调仓或是主因
然而,对于基金仓位骤降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广州一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认为,上周券商测算基金仓位的下降更重要的原因是基金在调仓,造成重仓股股价下跌,而买入的个股上涨,因此未给市场带去太多影响。杨鹏也分析,测算上周基金仓位的大幅下降不排除基金调仓带来的干扰误差。
事实上,通过资金流的观察,机构也并未大幅减仓。中原证券测算,上周深沪两市合计净流出资金177.01亿元,机构反而出现资金净流入5.17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82.18亿元。
分行业来看,上周共有17个行业获得机构增持。公用事业板块受到追捧,机构资金净流入7.21亿元。批发和零售贸易、有色金属板块分别被机构买入4.53亿元、4.35亿元。银行板块则继续遭到机构减仓,机构资金净流出10.65亿元。钢铁板块被机构卖出6.68亿元,非银行金融板块被机构卖出3.53亿元。
前述广州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称,这符合基金调仓逻辑。当前,基金调仓有两个方向,其一是继续向低估值板块转移,如公用事业是估值较低板块;另一方面向防御类板块靠拢,如批发零售。这两个方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寻找安全边际。
近期基金公司的观点也佐证了这点。5月16日,中欧基金表示,上周公布的4月宏观经济显示出,当前经济增速稳中有降、通胀高位运行,紧缩政策环境或将继续持续。在此基础上,预计2011年股市将维持窄幅震荡,企业估值很难大幅提升。
目前我们比较看好将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尚处行业发展前期阶段的公司,如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以及业绩增长确定,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优质公司,如高端制造、零售及必选消费领域的一些公司。中欧基金称。
基金经理议振荡市投策:好股票再跌10%可大胆买入
在上周末于广州举办的舞动3000点2011基金夏季投资研讨会上,多位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优秀的公、私募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及对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期。对宏观经济,他们并不太悲观,因为把经济调成硬着陆肯定与管理层初衷相违背,不太可能出现。对今年剩下的半年多行情,他们多认为,风险不会太大,回报也未必很差,如果通胀压力有明显缓解,回报可能超预期。更有私募人士直言,下跌市是选好股票的良机,不要恐慌,而是一定要心动,好股票哪怕再下跌10%也可大胆买入。
经济硬着陆风险不大
近期公布的一些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出现放缓迹象,但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并没有放缓,市场上对经济下滑的担忧开始多起来。在本次研讨会上,多位基金经理也提到在未来的操作中会较关注政策的变化。
西域投资总经理王建平就表示,目前最关心政府官员和相关学者对经济政策的权威表述以及政策的变化。瑞天投资的投资总监李鹏表示,非常关注库存的变量,因为这可以反映一个需求的波动。目前生产企业的库存比较高,但是经销商的库存比较低。这意味着经销商认为价格还没有止跌,也提醒投资者要注意回避周期股,一些非周期的机会慢慢来临。铭远投资的总经理陆炜则比较关心GDP,因为货币政策决定资产价格,所以铭远比较关心这个数据。
不过,挺浩投资的董事长康浩平则不太在意这些,他认为,利息与货币政策的调整都是正常的宏观干预措施,而且中国股票本来就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国政策的控制力非常强,虽然过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中国经济不会出现运作不灵的情况,所以不要过分的担心。
重阳投资的合伙人陈心也表示,虽然大的方面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慢一些下来,通胀跟过去几年相比更高一点,但从中长期来看,相信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能够提供很多的投资机会。宏观经济硬着陆可能性不大,因为调整都是国家做,国家是要把经济增长速度放温和一点,而硬着陆则是和调控的初衷相悖的。
成长依然是投资主线
对年内的行情,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的基金经理们几乎都认为市场会继续振荡,但其中仍不乏机会,而成长仍是关注焦点。
广发小盘成长、广发内需增长混合基金经理陈仕德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风险回报水平都处于中等,而中长线看,投资者须把握中国未来会出现的三大变化:一是老年化加速;二是成为资本过剩及资本输出的国家;三是在多个产业与技术领域会成为全球第一。可基于这些大趋势去寻找投资标的。
陆炜表示,未来若干年医药、消费还是大方向。可以从这些行业里面找一些大市场的小公司,其中会有不少的黑马跑出来。
陈心认为,未来的机会是点的机会,一方面市场是振荡市,另一方面国家经济转型,驱动经济的主要因素都有结构性调整的过程,行业的集中度慢慢提升。过去只要选对了行业,什么企业都能赚钱。但是随着未来经济的转型,只有行业里面最优秀的企业才能赚钱。从这个角度讲,与内需相关、具有国际相对竞争力的、成长较为确定的才是明日之星。
李鹏则表示,还是会关注宏观政策引导的行业,关注七大战略新兴行业的子行业。
理念分享
广发内需基金经理陈仕德:不要过分关注股票市值大小
市场风格变化很快,一会儿大(市值)一会儿小(市值),谁也说不清楚。不要过分关注股票市值的大小,而要看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持续盈利模式,是不是值得以现在的价格去买,这是最关键的。你的投资回报一定是来自公司本身,投资价值来自企业经营的本身,长期来看一定是这样。
基金景福基金经理杨丹:做自己能把握的事
择时不是我的强项,包括一季度市场不好,仓位也是那样。我做我自己能把握的事情。对一个公司,我会认真去看,认可它的团队,认可这个行业有持续向上的发展空间,我就持有。如果这个公司有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符合我们之前买它的理由,就会考虑退出。至于市场情绪,我没有办法,我无法预测和影响,我只有做我自己能做对的事情,其他不行的就不做。
工银瑞信红利基金经理杨军:做大概率事件
市场可能会受政策的影响,包括投资者的影响。做投资从概率角度来讲,尽可能做大概率事件,你的赢面更大。我追求的是长期的、持续的、稳定的盈利。我觉得很多传统行业是跟日常的消费包括衣食住行有关,这样的行业永远都会有刚性需求存在,别人会觉得这些行业未来不会有特别高的增长,但我很喜欢消费类公司,我不希望它能够一年给我挣50%、100%,我更希望它每年能有持续的20%的增长,这样10年下来就非常好。
重阳投资合伙人陈心:逆向思考
投资要做得好,两个因素比较重要:一个是正确的投资方法,一个是投资人本身的性格,性格就是你需要远离市场的喧嚣,能够做到逆向思考。(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