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5-17 18:11:4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高盛高华:紧缩政策见效 股市下跌风险有限
  高盛高华5月16日发布研报认为,中国近期的经济走势表明其持续的紧缩政策已经逐渐发挥出预想的效果。由于目前估值较低,盈利动力良好,内地股市进一步下跌的风险有限。
  高盛高华指出,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正从对于通胀的担忧转向经济增速放缓下企业利润的下降,尽管这一风险水平较低。
  高盛高华表示仍旧看好房地产、家用电器和零售业板块,并认为煤炭和建筑材料行业的短期盈利潜力已被耗尽。
  该行还认为,中小企业板块前景正在改善。该板块的价格经历了大幅缩水,而利润增长动力并未受到影响。

 

  邓聿文:警惕权力资本进入股市
  近年来,资本市场上参与内幕交易的党政官员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原中山市女市长李启红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但随着媒体对股市内幕交易监督的深入,可能有更多的官员会浮出水面。最新涉嫌内幕交易的一例是某银行江阴支行前行长王建华,根据报道,其在无锡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做教师的夫人安月芬,在三年里通过斩获地处江苏两家公司的IPO,获利达6000万元。
  安月芬斩获的两家公司,一为张家港的东华能源,该公司于2008年3月上市,安间接持有398.4万股,获利3748万元;一为江阴的吉鑫科技,该公司刚刚上市,尽管首日即破发,但安凭借3年前投资429万元获得的132万股原始股,获利2636万元。吊诡的是,这两家公司都与其丈夫王建华有关。王一度是前者的董事,其任行长的银行,也与后者有着数千万元的贷款项目。但两家公司IPO时,并未向社会公开两人的夫妻关系,从法律上讲,王已涉嫌构成内幕交易罪。
  所谓内幕交易,指的是行为人依据自己所掌握的股票、证券交易的内幕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加以利用,以实施股票、证券交易非法获利的行为。过去参与内幕交易的,多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的高管、工作人员,还有证券公司等市场中介机构的人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官员包括相当级别的党政干部,以及法人单位等参与其中。除了李启红外,目前查处的涉及内幕交易的领导干部有南京市经委原主任刘春宝、广东韶关市原副市长李健、公安部经侦局原副局长兼证券犯罪侦查局北京直属总队队长相怀珠等。他们或因职务行为获取内幕信息,或由于有关人员信息贿赂而掌握内幕信息。
  官员参与内幕交易行为的增多,反映了腐败的一种新动向,并愈来愈向高级化和隐秘化发展。正如一些学者所说,随着政府官员市场意识的增强,他们也希望借助手中权力融入资本市场,像生意人一样钱生钱、利滚利,与早期一手办事一手交钱的贿赂方式相比,当前官员腐败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所谓送金钱不如送信息,相对于金钱的明显腐败,信息则看起来干净得多,因为要把信息变成金钱,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资本市场运作,有些环节还不一定自己能控制,而且最后得来的钱,并不取自上市公司,而是来自股市,一切似乎都显得光明正大,没有半点脏味,甚至如果不了解内情,说不定还会被股民看作股神。这就是内幕交易的高明和隐秘之处。比如,李启红并未接受中山公用的贿赂,甚至也没有亲自参与交易,仅仅是把信息透露给家族,就能轻松获利几千万。安月芬也一样,不用真金白银去炒,只在公司上市前潜伏着,就安心等着公司上市摘果实。这比冒着风险接受贿赂安全多了。
  但是,看似干净的交易其实并不干净,因为内幕信息具有两大特征,即重要性和未公开性,一般来说,内幕信息都被列入机密的范围,其重要性体现在一旦公开,就可能影响到证券市场相关股票、债券的价格,因而极可能被理智的投资者改变投资行为。如发行人发生重大债务、发行人资产遭到重大损失等都属于内幕信息,投资者一旦知悉,必须会慎重考虑,重新估价发行证券的企业、公司的价值,决定资金新的投资方向。就此而言,官员从内幕交易中得来的收入虽然不是直接来自有关上市公司的供奉,但这是以其他不知晓内幕信息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民的损失为代价的。所以,官员参与内幕交易会破坏市场的公平投资秩序,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并影响证券市场的公信力,从而不折不扣构成了一种腐败。
  官员及相关法人单位领导涉及内幕交易案件的频繁发生,既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官员内幕交易的监管存在真空地带有很大关系,也有着地方热衷推动企业上市圈钱的引子。就前者来说,在内幕信息监督的设计上,证券法主要侧重于对公司高管人员等的监管,未明确提出对相关官员的监管。另外,内幕交易犯罪监管和调查门槛高,证监部门鞭长莫及,纪检部门往往缺乏经验,也形成了监管真空。就后者而言,现在地方领导和企业联系紧密,一些领导干部认为上市公司的数量象征着地方的经济实力,热衷推动公司上市,对公司信息十分清楚;一些企业为了成功上市、得到领导支持,往往会主动送信息帮领导赚钱拉关系。但不论何种原因,权力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势必就要寻求高回报。
  所以,要消除包括官员在内的内幕交易犯罪行为,除了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上市公司的监管以及加大打击力度外,从思想认识的角度看,必须高度正视权力资本化的副作用。股市具有极强的财富再分配功能,权力参与股市,由于致富手段的不合法,将极大地破坏社会信誉,导致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并阻碍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因而,对权力的资本化,必须做到从制度上严防死守。

 

  唐福勇:市场或进入黎明前的黑暗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次如约而至,央行12日宣布的这一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推高到21%的历史新高。
  央行的这一决定在上周四提前引发了A股市场的普跌,但从周五的情况看,市场似乎已经消化了政策上调的不利影响。整体而言,上周股指虽然有继续下探的迹象,但周K线依然以红盘报收。
  由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持续出台,A股面临的政策压力一直无法完全消除,尤其是上半年每月常态化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使股市一直处于政策调控的压力之下。当前,市场不明确或更担忧的或许是持续的政策调控带来的叠加效应,这个效应究竟会对国内股市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现在还不可知,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通胀预期在未来一段时期会减弱。在上述大环境下,国内股市或许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股市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并可能继续下探,但似乎离黎明不太远。
  上述判断的理由在于: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报复性反弹并持续攀高的可能性在短期内难以再现,从上周的情形来看,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但截至16日上午,纽约国际原油价格仍然运行在每桶100美元以下,黄金价格也保持在每盎司1500美元以下。
  另一方面,通胀压力与预期得到减缓,不仅全球的通胀压力与预期得到缓解,国内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与预期也得到缓解,可以预见的是,5月的国内CPI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会对货币政策当局改变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繁和时机产生重大影响,对于A股而言,或许能获得一定的喘息机会。但喘息机会不一定那么快到来,从12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看,未来的流动性调控似乎转向了日益严峻的外汇占款方面。相关数据显示,3月新增外汇占款达到4079亿元,整个一季度的新增外汇占款逾11240亿元。从已公布的部分4月数据来看,中国4月的贸易顺差达114亿美元,所带来的外汇占款同样不小,市场预计4月的外汇占款数额可能与3月相当,这意味着有4000亿元需要对冲。5月外汇占款的形势究竟如何,目前还不知道。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重启3年期央票都表明,因外汇占款而来的流动性调控正成为下一阶段政策调控的重点。
  此外,持续频繁的政策调控已经半年有余,货币当局也会开始充分估计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从而避免政策叠加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微妙变化也给了这种谨慎考虑的时机。
  市场方面,虽然房地产板块因为调控的不放松,一直低位运行,但似乎当前也陷入了胶着状态。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地产、银行、钢铁等蓝筹板块都在历史低位运行,这或许也是大盘虽然处于下行的压力之中,却还未发生暴跌或持续大幅下挫的原因。
  短期内,国内股市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利好因素,因此仍可能在黑暗中徘徊甚至下行。


我国缺乏定价权变成国际资本鱼肉www.stockstar.com 2011-5-17 10:31:03 李长安 京华时报逢低介入 该股有望涨!涨!涨!大盘底部在即 机构逆市抢筹一类股[字体:大 中 小] 收藏 订阅 RSS 分享 打印 [发表评论]
  自5月初恐怖大亨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突然也像中了弹一样,出现了一波暴跌行情。而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市场更是一泻千里,上周黄金价格一度跌破1500美元/盎司的心理关口;而白银价格则出现了连续的跳水走势,5月第一周的跌幅达到27%,创1975年以来单周最大跌幅。国内上海金交所白银T D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日封住跌停板的单边行情,投资者损失惨重。虽然在上周五略有反弹,但暴跌之后投资者的心态仍是心有余悸。
  毫无疑问,导致包括贵金属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首要原因,在于美元一改疲软的走势突然走强所致。另一方面,前期累计的巨大涨幅也使国际大宗商品集聚了较大的泡沫因素。在巨大的涨幅和获利回吐的压力下,国际资本开始采取了抛售做空的策略,而索罗斯、巴菲特等人唱空大宗商品的论调也不绝于耳。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资本做空大宗商品的时点选择很耐人寻味。国际白银价格暴跌始于5月2日,此时正值中国的五一假期。无独有偶,历史数据显示,金银价格往往在中国节日休市时出现剧烈波动,其中有两年春节休市期间,国际金价都大幅攀升,春节一过马上大跌。时间就是金钱,在这种疾风暴雨式的走势面前,国内投资者因为休市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陷入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尴尬境地。
  其实,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上屡屡被国际资本放到案板上宰割绝非限于金银两种产品,其他如石油、铜、铝、铁矿石以及农产品等,几乎都有着差不多的命运。按说,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需求方往往具有较大的定价权。然而,这条原则似乎对中国失效,在国际大宗商品的供给格局基本由寡头垄断的格局下,虽然中国是众多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者,但却几乎在定价上没有多大的发言权。
  究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伦敦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和纽约商品交易所能源为主的几大商品定价中心,它们决定着世界上主要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相对于现货需求,金融市场交易的金额要巨大得多。这就是说,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早已取代现货市场,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中枢。谁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谁就将在该商品上拥有价格的决定权。
  由此可见,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才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权的最大软肋。在目前主要发达国家仍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资本市场发育仍不成熟的情况下,中国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让中国成为定价中心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人民币必须是国际货币。我国当前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国内几大商品交易所的报价还是人民币报价,这样直接影响到报价的权威性和影响辐射力,进而影响到世界商品定价权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一些品种的价格正在逐渐成为国际性的价格,比如国内铜、铝的价格都有一定的独立行情,特别是橡胶品种价格不仅仅被国内的厂商作为定价的基础,也成为东南亚橡胶生产经营企业定价的基础。
  因此,中国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摆脱我为鱼肉的地位,尽快形成普遍接受的中国价格,仍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工作。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整肃对外贸易中多头管理和过于分散的谈判格局,消除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各种体制障碍,都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和必要之举。
  李长安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严贤铭:年底前沪深300将达4200
  里昂证券中国A股市场研究部主管严贤铭:
  里昂证券中国A股市场研究部主管严贤铭在5月16日的里昂证券2011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通常M1增速和A股走势正相关,然而最近M1增速有所放缓,市场却已经不再下降,甚至有所上升,因此他认为市场再往下走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严贤铭预计,今年年底前沪深300指数将涨到4200点,涨幅达35%左右。折合成上证指数的话将达3800点。
  严贤铭表示,今后9~12个月,A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通胀最晚在今年三季度初将达到最高峰,另外,人民币升值因素对于市场来说也是积极因素,而且市场估值也在历史低点。
  现在市场已经从对通胀的关注转向滞胀。但我相信,如果通胀在下半年达到高峰,那么市场应该会向上走。我们相信下半年通胀压力会下降,全年通胀将在4%~5%左右。从政策的角度来说,因为上半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通胀,下半年的政策口吻可能会改变,增长将变得更加重要。严贤铭表示。
  他认为,现在活期存款的需求到了历史高点,占了总存款的41%,因此很多资金正在观望。对于中国的A股市场而言,并不缺弹药。从具体行业来看,严贤铭表示最看好消费和医药类股票,例如贵州茅台、洋河股份、苏宁电器、上海家化、乐普医疗、鱼跃医疗等。

 

  张化桥:巴菲特为何害怕通胀?
  通胀会打击债市,其中道理大家似乎都明白:因为未来每年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是利息收入会因为通胀而贬值。市场上的名义利率会上升,而债券的票息不会增加。但是关于通胀下的股市,大家都有一个错误的幻觉,总以为股票所代表的是产能,其真实的价值会随着通胀而水涨船高。
  1968年到1982年,美国股市经历了一个长达15年的大熊市,元凶是通胀。滞涨一词虽然是1965年出生的,但是等到七十年代末期,它才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词儿。那15年间,道琼斯指数名义上跌了一半,但是考虑到通胀因素,股民的损失高达80%以上。
  1977年5月,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超长的文章 ,精辟论述了通胀如何打击股市和债市。(它的标题是 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本人孤陋寡闻,不知道有人是否已经把它翻译成了中文,但是朗读再朗读,并且翻译和评论这篇文章却让我乐在其中。
  现容我把它归纳如下:
  巴菲特说,股票其实也是债券,只是它的期限是永远。在二战以后的30多年,尽管美国的经济变化很大,但所有公司的平均股本收益率相当地稳定:10%到13%之间,取个平均数大约就12%。实际上,这就好比股息:当然一小部分股息用现金分掉了,大部分留到了公司继续赚取那12%。虽然股民的换手进行了利益再分配,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回报率超级稳定,并不因为通胀而改善。
  这意味着,股民作为一个整体,甚至连债券投资者还不如。债券到期时,投资者会购买新的,票息会有更高的收益,而股息却还停留在12%,未分配的股息留在公司,也只能赚取每年12%。
  在没有通胀或者通胀很温和的年代,比如美国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早期,名义利率很低,所以,大部分股息能够留在公司继续赚取那可爱的12%,太美了!大家都知道那是很美的,所以为了获得这种享受,大家纷纷投资股票,直到把股价抬高到账面净资产的2倍甚至3到4倍。那时的老股民得到了三个好处:一是那可爱的12%超过了当时的市场利率,二是把股息的大部分留在公司继续按12%的回报率投资,三是股票市盈率的上升,一直抬到几倍的市账率。当然这不能照搬到中国,今天大量的中国公司在揭不开锅的时候也有3到5倍的市账率,这连巴菲特当时也没预料到。毕竟,中国特色就是不一样。
  巴菲特说,股票跟债券一样,不过是市场利率的倒数而已,或者说,它们的变动方向相反。股票就是一个永续的债券。它的票息为12%。 不过,持票人每年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票息会被自动再投资于这种永续债券。
  在美国,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早期的低利率的人间天堂终于被通胀搅局。六十年代中期,当通胀上升时,企业长期债券发行时的票面利率涨到了6%,8%,和10%以上,可是照样跌破票面价格。而股票呢?那原本可爱的12%的股息也不再显得可爱了。
  当市账率为1倍的时候,股民获得的回报率就是股本的回报率,比如12%。当市账率涨到2倍甚至3倍时,股民的回报率就分别降到了6%或者4%。简单的算术,可能大家不愿意去想,而非大家不愿意去弄懂。
  虽然通胀时有些行业或企业可能是赢家,有些是输家,但总的来说,整个企业界不可能获得明显的好处。一个企业要增加股本回报率,无非有五个办法:增加资金周转、获得更便宜的负债、增加负债、降低税负、增加利润率。
  巴菲特说,获得更便宜的负债、增加负债、降低税负对于企业界而言根本没可能。而资金周转和利润率上升的空间也不大。固定资产重置成本会因为通胀而上升;企业在短期內显得资金周转加快了,比如资产周转天数改善等等,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要因为重置成本上升而增加资本支出。
  增加负债也总有个极限。巴菲特认为财富500强的大企业的总资产负债率已经从1955年的37%涨到了1975年的50%,再怎么涨呢?当然中国企业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中国的企业确实可以批评巴菲特没见过世面!什么数字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两个类似的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均为12%,但是一个低负债,另外一个高负债,前者就明显好多了。
  巴菲特说,其实,利润率高的公司并不需要太多的负债,而利润率差的公司永远缺钱。这句话马上让我想到麦肯锡2010年一本书中的一个观点:亚洲企业债务太高,利润增长率虽然很不错,但并没有解决另外一个大问题:利润率太差,资本消耗太大,回报率太低。那本书名为,Value: The Four Cornerstones of Corporate Finance, 好象只有英文本。我为该书写过一篇书评:《光有利润增长还不够》。
  表面上看,高负债增加股东的回报,但是过了某一个度,就开始伤害股东。我们都见过大量高息借款的公司,天天在危险中度日。管理层整天在融资,无暇管理企业。负债太高,公司就丧失了回旋余地。高负债的公司的股票往往看起来便宜,实际上不便宜。买股票就跟收购企业一样,是承债收购。公司的负债也按你的股权比例成了你的负债。
  巴菲特专门强调,通胀使大量企业受暗伤,而股民不知道。比如,1977年一个25岁的年轻员工的年薪为1万2千美元,如果按照每年7%的通胀增加工资,等他65岁退休时,它的工资已经会涨到18万美元。这还不算:它的退休金和医疗费会飞涨。退休金是企业最隐蔽的炸弹。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有体会:近十年,美国几家大型汽车公司都是被这项负担压垮的。
  本人最近研究一家上海国企的股票,表面上看,便宜的了不得。但是,你想想那5000员工,工资只能涨,不能降,人员只能增,不能减,以及社会和谐的压力,我吓坏了。这公司和其它很多类似的中国公司一样,实际上早已经被掏空了,只是买单的时间还没有到罢了。把那些甩不掉的未来负债折现到今天,这些公司不仅自己已经是负资产,还可能毒害财政,迫使税收增加或者印钞票来把负担分摊给别人。
  巴菲特幽默地说,美国的国会议员们都非常反对通胀,不过他们也都极力支持产生通胀的那些经济政策。有一件事他们从不含糊,他们把自己的退休金理所当然地按照通胀来进行调整。其实,何止美国如此。
  巴菲特说,和平时期的通胀完全是人为造成的。当政客们在下一轮选举与下一代人们的福利之间权衡时,他们的选择都是没有悬念的。我看未来每年的平均通胀率更象大约7%。 表面上企业界的股本回报率为12%, 但扣除各种税收之后,实际上只有7%左右。在扣除通胀以后,股本回报率大约是零。
  回报率为零--这就是真相。所以,别装糊涂了:通胀就是一种税。增加税收,股市当然好不了!
  巴菲特说,一个寡妇的存款账户年息5%。如果政府征收120%的利息税,她会很生气。但是如果政府不收税,却把通胀搞到6%。虽然对于那位寡妇来讲,两种情况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她不会对后种情况生气。如果股民或者基民们的投资年回报率是11%,而通胀率大约7%,那么他们的实际回报率只有大约4%。这是大白话。但是,太多人被货币幻觉所蒙蔽。
  既然巴菲特对通胀以及通胀下的股市如此悲观,那么他为什么一直持有股票并且几乎满仓呢?他说,原因之一是多年养成的投资习惯,原因之二是因为长期持有股票就是拥有企业。而拥有企业即使在通胀下也比其它的可能性要好的多。呜呼哀哉!(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他的雇主。张化桥所著《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最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