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消息出来 下半年迎来牛市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利好消息出来 下半年迎来牛市

加入日期:2011-5-16 18:47:4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谢国忠:通胀治不好很危险 将致中国硬着陆
  桂浩明:资金面临大考 5.19行情可以没有
  叶荣添:崛起 擦干你的泪水!
  宋鸿兵:美国复苏是假象
  水 皮:调准备金率就像例假 高盛是个野鸭子
  谢百三:新股破发70%有违常理 股市再次显露熊相
  郎咸平:为什么中国工资低而物价高
  茅于轼:中国房产泡沫或将在一两年内破灭
  叶 檀:商品市场来回洗盘是阳谋
  滕 泰:一旦有利好消息出来 下半年或迎来牛市
  李稻葵:当前股市估值非常低


  谢国忠:通胀治不好很危险 将致中国硬着陆
  当前中国最应该解决的是通胀问题,如果通胀处理不当会很危险,可能会引发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5月11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支撑,今明两年中国通胀还是会保持比较高的位置。而事实上,未来4~5年,中国CPI指数都会处在较高水平。而且,如果明年美国换届选举出现波动,货币政策开始收紧,中国资产就会大量外流,硬着陆风险便很大。
  就在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5.3%,环比上涨0.1%。其中,4月份食品同比上涨11.5%,非食品上涨2.7%。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3%的同比增幅依然处于2008年7月以来,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二高位,这也意味着短期内通胀压力依然明显。
  政府投资忽视效益导致通胀
  谢国忠认为,从长远来说,经济的增长肯定是需要投资的,但是必须是有效益的投资。拉动增长是从需求方面来看的,花钱来拉动需求是可行的,但是投资如果没有效益的话,意味着再想运转就没有供应了,这就会造成通胀。
  例如,花100元钱就增加100元钱的需求,重点在于100元是否带来了回报,带来了哪些回报,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没有回报钱就浪费了,乱投资会影响效益。中国现在的问题是体制性的,投资忽视效益。谢国忠说。
  他表示,中国消费比例偏低,因为政府把钱拿去花了,而老百姓缺乏可支配收入。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长期增长不可能依赖这样的结构运行。原因主要是收入分配不均这种制度性问题。
  在王小鲁看来,居民收入占比过低,而且居民内部分配不均,是导致结构失衡的基本原因。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结构失衡:即投资过高,消费过低。当前政府也注意到这个问题 ,在未来十二五规划中将调结构、扩消费、促引资、保出口作为工作主线。
  但是,中国拉动消费、转变经济结构并非易事。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的消费增长出现下滑。2011年1月~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较去年12月回落3.3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若以前两个月CPI为4.9%简单剔除物价因素,实际的消费品零售增速为10.9%,降至2008年1月以来最低。这一现实是对拉动内需的沉重打击,说明中国的内需还没有正式启动,这种经济结构的失衡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通胀或致硬着陆
  所谓硬着陆,其实就是经济突然过快下降。对此,谢国忠强调称,当前最应该解决的仍然是通胀问题,如果通胀处理不当,会很危险,可能会引发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
  他表示,只有货币量变化可做到突然拉低经济发展,目前能够左右世界经济发展势头发生改变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而美国的特点是老百姓喜欢花钱但不喜欢还钱,他们的应对之策便是印钞票,即一轮接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引发全球流动性过剩。而中国则是地方政府投资过多,融资平台风险很大,中国的货币存量是GDP的240%,这同样孕育着很大的通胀风险。
  那么,如何应对呢?在谢国忠看来,中国的应对之策其实很简单,即采取收紧货币政策的措施,通过加息来改变当前的负利率状态。
  至于什么时候加息?谢国忠表示,这需要好好考虑,是一个拖着干和立马干的博弈。如果一个人生病了一直不吃药,那以后只能通过开刀来医治了。
  治理通胀最主要是解决负利率
  在谢国忠看来,通货膨胀是个滞后的经济参数,要把它很快压下去是不太可能的,它需要好几年才能起来,也需要好几年才能下去。
  同时,他也一再强调,当前治理通胀,最主要的是解决负利率问题。而这个可以通过加息来改变负利率状态。因为压通胀预期,最重要的就是存款的利息要上升。
  他认为,应加息,加至超过近两年的平均通胀率估值为止。此外,还应该将房价与税收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多增加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总之,政府要对老百姓有一个姿态,表示政府不是有意把你辛辛苦苦存的钱通胀掉,这是老百姓最恐惧的一件事情。否则,这个通胀问题不解决的话,会出现如抢购、囤积这样的事情,因为每次通胀都有这样的事情。
  另外,对于目前中国所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迹象,谢国忠坦言,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速已经在放慢,只是统计数据不会反映出来。最近8年中国的用电量增长在13%以上,但是预计用电量下半年就会有所下降。
  事实上,目前消费仍然比例偏低,拉动消费都说了10年了,今年又强调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但是政府把钱拿去花了,老百姓缺乏可支配收入。而老百姓手中无钱,拉动消费仍然只是口号。

 

  桂浩明:资金面临大考 5.19行情可以没有
  如果没有上周五下午股市的带量上涨,并且一举收复5日均线,那么相信会有很多投资者会看淡本周股市。毕竟,就在这一周,股指收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但是,市场是没有什么如果之说的。由于当天下午逆转般行情出现,也就使得众多投资者开始看好本周行情。在这里,有一条很朴素的理念:既然在央行宣布提高准备金率之前,股市已经出现下跌,而当消息宣布后股市却是探底回升,那么显然是表明利空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释放。既然利空被释放,眼下也不太会有新的利空出现,看来股市就有机会了。这也符合该跌不跌,理应看涨的一般市场规律。
  提准利空效应 随时间递增
  那么,情况是否真的如此呢?在笔者看来,这是需要慎重对待的。不错,上周五下午股市的上涨,不但在技术形态上很有价值,而且在这样一个比较敏感的时点出现,确实令投资者产生利空出尽是利多的丰富联想。所有这些,都是有利于后市运行的。只是,如果人们对于这次释放的利空进行具体分析,也许会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这次所谓的利空,是央行宣布年内第五次提高准备金率。在这之前几次提高准备金率时,市场反应如何呢?像2月18日,央行宣布今年第二次提高准备金率。21日开盘后股市是上涨的,但是还没有等大家高兴起来,次日股市就出现了暴跌,2.62%的跌幅将前一天1.14%的涨幅全然抹去,并且进一步吞噬了先前好多天的涨幅。还有,央行宣布今年第4次提高准备金率,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也是上涨的,并且还创出了本轮反弹的新高3067点。可就在投资者期待着大盘再上台阶的时候,股指开始了回落,并且一路下行,直到月底时才得以止步。类似的状况,在另外几次提高准备金率时,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提高准备金率后的股市走势,往往会比较复杂,变化多端,绝对不能以一天的行情来概括以后几天的走势。换言之,也就是提高准备金率这样的利空,其效应在公布后是随着时间递增而非递减的,真正释放需要有一段过程。
  本周资金面临大考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倒很容易说清楚。众所周知,现在央行为了抑制通胀,对冲因为外汇占款增加过多而带来的流动性,需要经常性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因此,大家对提高准备金率这样的消息出台有充分思想准备。一旦消息公布,总会情不自禁地认为是又一条利空兑现,感到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反过来在增加。
  也因为这样,几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消息公布后,股市的第一个反应都是有所上涨,而非下跌。但是,提高准备金率是要从市场上抽取资金的。像这次央行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相当于一次性冻结超过3700亿元的资金。在商业银行头寸本来就很紧张的情况下,此举会对市场的资金供应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今年1月中下旬股市大跌,其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到了商业银行该上缴追加的资本金时,却因为当月贷款投放过猛而存在困难,于是也就有了同业拆借利率,乃至证券交易所国债回购利率的飙升。后来几次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当商业银行面临上缴追加的准备金时,很容易产生因为头寸不够而导致市场利率持续不规则波动的局面。这种状况的出现,必然会进一步加剧股市资金面的紧张,从而使得股指面临较大的压力,以致行情不得不向下波动。
  现在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状况在今年5月份会不会重演呢?5月18日是商业银行上缴追加准备金的最后期限。而在这之前的上半月,央行一直在公开市场上回笼货币,并且恢复发行了3年期央票。这样的做法,是前几个月所没有过的。前几个月,央行虽然不断地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但是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却一直是在进行逆回购,也就是实施货币的净投放。在5月份,至少是到现在,这样的情况没有再出现。这是否意味着届时市场资金面会更紧张,股市也面临更大的压力呢?
  当然,鉴于前几个月为应付追加准备金的被动局面,时下一些商业银行也在提前筹集资金。人们发现,近期不少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型理财产品的利率明显升高。而以往,这种状况往往是要到月末才出现的。这似乎可以解释为,商业银行现在正在补充头寸。如果补充比较成功的话,到需要上缴追加的准备金时,大概就不至于太被动了。看来,5月份的市场资金环境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准备,与前几个月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在这里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会合,恐怕还是不利的因素占了上风。因此,在5月18日的本周,市场资金面将面临一场大考。其结果如何难以预料。但至少投资者应该明白,提高准备金率所带来的利空,在本周需要进一步消化。因此,以上周五的股市上涨来作为本周行情将进一步走高的理由,并不是很充分的。事实上,上周五股市的上涨,更应该解释为是在连续下跌以后的反弹。当然,这里也有利空释放的因素,但是这并非主流。毕竟,经验告诉大家,提高准备金率这样的利空,是不可能在一两个交易日内就能够充分释放完毕的。
  5.19行情可以没有
  有人看好本周的行情,除了上周五股市出现反弹外,还有一条理由是本周四恰逢5.19。1999年的这天,股市在低迷中突然爆发,出现了以科技股为龙头的5.19行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股指从1047点上涨到1756点,行情蔚为壮观。12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但是投资者没有忘记5.19,并且期待着现在科技能够重振雄风,再续辉煌。这个愿望是很美好的,也是很有想象力的。但是,坦率说缺乏现实的实现条件。
  尽管国家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以新兴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而且与12年前相比,现在中国的科技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走向了世界,并且为国际资本所认同。特别是,在十年磨一剑之后,创业板正式登场,如今发展到有二百多家企业在交易。可人们也不能不看到,现在中国股市上,所谓的新兴产业股票、科技创业类股票,普遍价格比较高。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不太具备估值优势。像创业板,其三高现象现在还没有真正解决。加上市场资金面又偏紧,由于高速扩容所带来的股票数量急剧增加也使得投资者难以在短期内集中精力关注那些科技股。因此,现在并不具备形成科技股行情的现实条件。
  因此,5.19行情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出现的,这天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纪念日有其合理性。但是,这样的行情,今后恐怕是不会再有了。所以,寄希望在5.19行情12周年的时候,科技股出现一波大的行情,充其量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已。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周五,创业板指数一度还跌破了900点。因此,此刻投资者还是要正视现实,看到利空尚待消化。股市运行环境并不宽松,对行情的艰难程度,应该做好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

 


  叶荣添:崛起!擦干你的泪水!
  300点,这是调整的极限。崛起,已经就在眼前。每年的5月似乎都是平淡的一个月,但往往在这一个月过后,股市就会莫名的迎来反击。如果你不相信,后悔的一定是你。有其梦醒时分,不如现在抓紧。
  之前两次调整很有意思,2010年4月15日开始调整,到最低点的调整级别是900点。2010年11月13日调整开始,到了底部是600点,这是一个规律,更是一个趋势。意义在于随着市场确定的不断增加,一次次的调整已经变成对于大资金对于筹码控制的争夺战。2月14日情人节,大盘迎来了2011年最强的一次上涨,留下的缺口2828至今未补也正是这一次上涨让资金基本完成了自从1月份以来筹码的原始积累,这一次上涨留下的机会更多的是让中小资金追进参与,但无论如何通过三个月以来的走势证明,2月14日的最大上涨并不是出货而是用指数搭建起一个平台做版块的分化和选择,我们也看到自从那一次之后多数在2月14日之前上涨的股票进行了停滞,之后上涨最多的是一些在之前边缘游离的题材和权重。这基本上就决定了无论何时调整,选择性的轮换版块和行情始终将会到来。这一次调整过后由于市场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当前热门的版块而忽略了2月14日之前大热的股票,那么毫无疑问在这一次300点的调整过后,大资金必将启动不会再是现在所有的热门而是1月份那些最引人注意和涨幅最大的版块和个股。
  这是一个方向,300点的打压能造成的只是市场散户性恐慌而不会是控盘资金流出,要是真的市场控盘资金流出,那么绝不会从下跌以来就毫不放量的突击性冲击成本,慢慢下跌,而会是很快速的打压,基本上以之前所有下跌的速度为参考,现在基本上已经早就跌穿了2700点而不会还没有抹杀完2011年的所有涨幅。这一次选股是否准确就看你是否有这个胆量,300点的下跌以来跌的最多的就是涨得最多的,前期是公司不能有任何政策性问题,如绿大地这样的就算再有10个跌停板也不可能去买。只要你敢于这样去选择,不亚于投中一次轮盘的收益。朋友们,擦干你的泪水,不要害怕。
  以下为本人自己看好下一轮反弹个股目标:兴业证券,海通证券,科达机电,西藏矿业,西部矿业,中国平安。以我个人而言要是第二次抄底,只会在里面选三只,之外的都不会考虑。以上只作个人感想,你们随便看看就行了。

 

  宋鸿兵:美国复苏是假象
  宋鸿兵认为,EQ2结束后,二次衰退就将开始。
  5月14日,《货币战争》作者、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在第四届长三角金融论坛暨第三届中国金融博览会金融讲座上表示,纸币贬值是必然规律,美元贬值仍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即使是亿万富翁,如果不做投资,30年后也有可能活不下去。他认为,应对纸币贬值的最好手段是投资实物黄金和白银。
  美元走强是为国债
  4月底5月初,大宗商品板块猛烈下跌,除了黄金白银价格迅速下跌以外,原油价格出现单日暴跌10%,棉花、燃料油也集体暴跌。这些事件看似偶然,但是宋鸿兵认为,这实际上是美国政府打的金算盘,目的是打压大宗商品价格,让美元在短期内升值,吸引美元回流,为下一步销售2万亿美元的新增国债做准备。
  宋鸿兵说,目前机构投资者对美国国债购买力在萎缩,剩下只能寄希望于国际投资者,主要是各国央行,而作为最大买主之一的日本面临灾后重建,大规模的国际采购将迫使日本变卖部分美国国债来融资,日本未来很可能从美国国债的大买家变成大卖家。面对巨额的增发国债,市场买家压力可谓空前巨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必须推出强势美元政策,使大宗商品走弱。
  但他同时也表示,美元走强是一把双刃剑,这样会伤及实体经济,使得其出口下降、减少就业、并影响股市。考虑到这些因素,大宗商品的跌价是暂时的,是美国的短期行为所致,长期看价格还是会走高。
  第三轮宽松到来?
  宋鸿兵认为,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长期明显高于其GDP的增长,未来还是会实行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就像一个危重病人装了呼吸机,在外界帮助下能够活下去,但是一旦把氧气管拔掉,仍然是不能维持的,因此,短暂的经济复苏其实只是假象。他说,美国已经出现了失控的财政赤字,人口红利也正在消失,人口结构老化将导致美国消费长期萧条。
  他拿出了1961年至1980年的人口与股市、黄金价格的走势图,可以看出,在人口成长高峰期,股市、黄金价格都在走高,但是到了2008年,美国的上一代人口进入了退休阶段,消费能力、投资欲望急剧下降,此时爆出金融危机也就顺理成章了。
  宋鸿兵还分析说,目前,美国总体经济的负债占GDP的比重高达400%,是历史高位,这一比重在150%才是比较适合的比例。而衡量美国经济最重要的就业指标至今依旧低迷,这一切表明美国经济真正复苏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下个月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将要结束,但美国国债还在以空前速度堆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并没有化解。宋鸿兵预测,二次量化宽松结束后,美国或将迎来第二次经济衰退,很可能再度推行量化宽松。

 

  水 皮:调准备金率就像例假 高盛是个野鸭子
  一个月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现在已经成为央行的规定动作,跟例假似的并没有什么悬念。不同的是,这一次央行既没有选择周末,也没有选择在节假日,而是选在周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第二天就宣布,多少就有了点特殊的意味。
  特殊在哪里?
  特殊在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通胀预期并没有扩散,不但PPI已经连续下滑,而且CPI也没有上涨的迹象,因此就有媒体困惑,是否意味着从紧的货币政策快接近尾声了呢?千万不要以为媒体的困惑是颠倒黑白或者说是无中生有,因为就在当天,高盛的资产管理主席奥尼尔在香港表示,下半年中国的CPI会回落到4%以下,通胀压力一旦减缓,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结束从紧状态,中国股市会因此而大涨,奥尼尔甚至强调,A股市场是今年全球最可能上演黑天鹅事件的地方。这种时间上的巧合,究竟是谁呼应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方向,是从紧还是放松?
  奥尼尔是金砖四国的发明者,最近又把金砖四国和墨西哥、韩国、印尼等国归在一类,推出了一个有别于新兴市场的成长性市场的概念。不管是否忽悠,高盛对于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走势的判断是我们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的,一方面高盛是市场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一方面作为投行,高盛的判断也必须顺势而为。上一轮原油炒作,高盛从50美元一路看到150美元,都被市场验证,最后看高200美元失败,多转空看空50美元以下亦被证明正确。这一次高盛唱空原油期货又被证明所言不虚,而同为投行的美银美林却在油价跌破100美元之时依旧看多140美元之上,令人不可思议。市场中的突发因素看似很多,比如拉登之死,比如希腊危机,比如日本震灾,但是趋势一旦形成,这些事件也就有了不同的解读,选择性理解就会发生作用,而在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根本,在主要矛盾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判断正确与否的决定因素,高盛在这一点的功夫是其他投行望尘莫及的。以高盛高层和中国政府的渊源,以高盛在中国的投资回报,如果高盛成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那只洋野鸭,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然,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目的还在于对冲由于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所带来的流动性。虽然我们没有最新的外汇数字,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字又在增长,美元走强,这种增长可能慢一点,美元走弱,这种增势可能快一点,否则,央行不会如此急躁。不久前,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局长易纲在清华讲课的时候承认,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是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已经对冲了80%。易纲没有说另外20%的去向,相信他也不知道。流动性的增加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预期下是可以肯定的事实,这种增加进入消费领域就会导致CPI的增长,如果进入资本市场则不但解决了直接融资的饥渴而且还消除了CPI上涨的货币因素。换句话讲,如果CPI掉头回落,那么央行也就没有必要再提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在21%的高位继续这样的操作,一则效果有限,二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意思不大,流动性的束缚预期一旦取消,那么资金就会进入相对低估的股市。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总归要退出,欧元的危机却刚刚开始,美元走强或主动或被动,大宗商品期货的泡沫以及金银作为避险工具的价值都会面临何去何从的拷问。地球真的是平的,美国保持美元汇率,中国保证人民币的弹性,目标一致,通胀才成不了气候。

 

  谢百三:新股破发70%有违常理 股市再次显露熊相
  从长远看,中国股市与勃勃向上的实体经济完全不匹配。
  (一)、本周股市:周四大跌,又显熊相本周四,股市在准备金率可能再度调整的阴影下,终于一反前几天的反弹而大跌39.34点,很多前几天已走出来的股票又返身向下,股市再次显露出熊相,人们心中又是一阵阵地隐痛。
  从长远看,中国股市与勃勃向上的实体经济完全不匹配,从1990年中国的GDP为1.87万亿到现在39万亿,整整增长了19.8倍,大多数搞实体经济的人都成功了。请看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经济区的上千万家民营企业吧,大多数大富大贵了。但是证券市场呢?1992年上证指数就达到过1400点,现在还在2800多点徘徊、挣扎,一动就大跌,一动就走熊,而全然没有美国、香港股市的长期投资价值。
  我们的管理层要心疼、呵护这1.3亿投资者,虽然每个人都是抱着投资、发财的心情来的,但客观上则成为中国人民中为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作出最大牺牲的最可爱的人;他们屡战屡亏,屡亏屡战,多年来痴心不改。管理层不妨来调查一下到底百分之多少投资者是亏损的,盈利的?
  (二)、新股68%破发,比二级市场风险还大复旦的研究生统计了一下,进入2011年以来新股破发愈演愈烈。截止5月6日,今年上市的120家新股中,82家(68.33%)已破发,其中有47家(约四成)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
  人们终于惊醒过来,过去好端端的一个打新股市场,已经完全面目全非,成为比二级市场风险更大的市场。庞大股份45元发行至今还在35元。这里,我们查了一下,从证监会到沪深交易所领导都对新股破发表示过支持与好感:称之为积极的表现,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
  那么,美、英、法、德、日、港各国及地区新股都有中国今天这样的70%破发的吗?何以它们的市场化仅10-20%破发的呢?有违常理啊!
  70%破发,这给老百姓什么感觉与心理反应呢?何以美国式竞价,中国不学呢?按照领导们的这种支持与好感理论、思想,岂不是中国的房地产、大蒜、绿豆也应该市场化,也可以卖出天价再天价来吗?
  这件事,肯定是大错。因此,应坚决把新股过高价发行的歪风刹下来,以新股破发为耻,为悲!管理层要召开研讨会,讨论此事,正视此事,纠正此事,保护好一级市场。管理层要重视人心向背。此事很不得人心,也不符合大多数上市公司--创业者想法,创业的人们希望给二级市场有点上涨空间,他们希望像比尔?盖茨的微软一样,6美元上市,涨了几十倍、上百倍。企业家们除了钱,还希望得到人们的尊敬与拥护,而不仅仅是多募钱再多募钱!这已不是十七世纪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了。
  (三)、准备金率又提高,达世界之最周四传来了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的消息,现在是21%了,世界最高,估计还可提1-2次。通胀依然高达5.3%,估计从紧的货币政策还将持续下去,这对股市始终是压力。但30万亿居民存款在负利率下,实在没有新的投资渠道,故仍有大批资金在坚持游击战。因此要控制仓位,选好个股,小心再小心。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