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前操盘手“解盘”:分散投资要择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外储前操盘手“解盘”:分散投资要择时

加入日期:2011-5-16 0:58:26

  北京私募君投资本的彭俊明博士及其矿业顾问陈教授不久前出手购入蒙古国一处上亿吨的铁铜伴生矿。谈及此事,彭俊明不禁感慨地说:“如果是中国‘国家队’的资金出手收购这类资源,成交价估计得高出10倍!”

  此前,彭俊明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储备司做了8年的投资战略师。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他曾在美国管理过数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亏反赚,收益率超过了10%以上。他后来创办了一家对冲基金——君投资本。在他看来,目前超3万亿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犹如一艘巨型航母,一举一动都被国际社会关注,“买什么,什么就涨”,尾大不掉。

  “何不尝试化整为零?遍寻民间专业的投资机构,把这艘巨型航母分解为多艘小型隐形战舰?从巨额外汇储备里分出一小部分资金,哪怕是1%,交给国内大型银行和对冲基金来管理,一方面回避了中国投资公司等‘国家队’出马产生的溢价风险和审批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壮大我国民族金融业的投资实力。”彭俊明建议。本报记者 丁冰

  分散投资要择时

  “中国买得起意大利。”4月18日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一篇评论明显带有揶揄之意:“中国很难为其财富找到可信的、流动性好的投资机遇。尽管不情愿,但它还是不得不依赖美国国债市场作为避风港。”

  正如此言,外储因身躯庞大而受制于人。截至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0447亿美元,规模居世界第一。其中,美元资产占比超过50%。

  专家认为,中国外汇储备早已大大超过了需要且过于集中在美元储备资产,因此,应该减少美元储备资产的数量,把部分美元储备资产变为其他币种的储备资产,把部分储备资产变为FDI(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等非储备资产。

  “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不过,在有实战经验的彭俊明眼里,开展分散化投资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把握合适时机,并非任何时候做分散化都是正确的;分散的资产之间相关性要小,或者是负相关性。

  事实上,外汇局一直在分散化上作努力。彭俊明回忆说,外汇局一度配置的外汇币种只有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但在若干年前英镑兑美元汇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外汇局开始买入英镑来尝试进行分散化。此后,1英镑最高可兑换超过2美元,再加上那段时期英国国债收益率比美国国债高,在汇兑收益之外还有利差收益。可见,如果把握准了这一轮低买高卖周期,那就是一个成功的分散化操作。

  “外储要用好,对发达国家货币的趋势判断很重要。把握住了几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和趋势,就能成功获益。”彭俊明总结说。

  当前美元持续走低威胁外储安全,市场关于外储分散化的呼声再次升高,但彭俊明对此有不同意见。“如果在美元很便宜的时候做分散化,就等于把美元卖在地板价,现在的情况就令人担心。”

  他认为,如果外汇储备大国大规模卖出美元,美元汇率可能创新低。现在我国超过50%的外汇储备是美元资产,砸美元就相当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时机”——彭俊明反复强调这一概念:2001年美元还处于高位,彼时做分散化就是正确的;2009年以来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是一个卖出美国国债、分散投资的绝佳时机。“美联储当时敞开收购,价格非常合适。如果当时大量减持美债,同时购入道琼斯指数尚在六七千点的股票,那么赚钱效应将大大体现。”

  而在当下,美元走低十年之后,卖出美元显然不合适,此时不妨考虑另外一种分散化。例如,仍然是美元投资,可以选择美元对冲基金、美元PE基金此类相关性较小的投资工具。

  可多找民间高手

  “比分散投资更重要的是分散化管理。”彭俊明回忆在外汇局的工作经历时深有感触。“这么大的资金本可以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但现在反而受制于人。由于运用这笔资金的是外汇局和被外界认为具有深厚政府背景的中投公司,很多交易只能硬着头皮接受收购溢价。”

  事实上,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投公司在全球的投资环境变得更加困难。凡是被中投公司看中的收购目标,报价一般都明显高于市场价。付出收购溢价后,长期回报必然打折扣。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不妨拿出几千亿资金设立两个养老主权财富基金,委托专业投资机构管理。既可实现分流过多外汇储备以提高其收益率的目的,又可达到应对老龄化的目的。

  作为民间投资人士,彭俊明的想法与此相似。他认为,外汇局不妨考虑委托管理,通过委托方式将一部分资金交由国内民间专业机构管理,通过多家投资主体、多重投资策略来化解自己体积上和背景上的先天弱势。

  如果将资金分散委托给国内的专业金融机构,后者可以灵活操作,同时淡化中国外储的身份。在债券、股权和大宗商品的投资上,我国也有必要通过隐蔽的渠道规避溢价风险和审批风险。

  彭俊明的提议和他曾经在国家外汇局纽约交易室工作的见闻有关。他回忆说,当时有很多优秀人才在国外从事投资,他们很少选择回国的理由就是国内不能提供可以施展拳脚的平台。“如果将外汇储备委托管理,分一些给国内银行做境外投资,分一点给国内的私募做委托管理,利用外汇储备支持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人才培养,这也是一种国家战略,可谓一箭双雕。”

  发挥市场主力优势

  身躯庞大或许意味着行动不便,但作为市场主力也有着“一举定乾坤”的潜力。在股市里,大机构凭借资金优势,卖空就能筑顶,买多就能筑底。巨额外汇储备显然也具备这种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各国外汇储备总额约为9.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外储约占三分之一。

  “只要大方向判断准确,如此大的资金量就可以矫正市场。”彭俊明认为,像我国这样大的经济体,不妨跟随美国的经济周期来展开投资,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之间不断转换,把握股票和国债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在经济处于顶部时卖出股票,守住国债;在经济处于底部时卖出国债,换入股票。把握好时机,因为资金量大更容易引导市场,每年取得5%-10%的收益率并非难事。

  彭俊明觉得,其实在单纯投资操作之外,外储投资还可以将眼界放得更宽一些,高抛低吸的操作还可以帮助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等国家战略。

  “例如,把握美元汇率和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巨量外储可以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对控制通胀水平和获取外储收益等可谓一石多鸟。”彭俊明说,“既然资金量那么大,那就试着用大主力的思维来展开市场操作,应该会有所收获。”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