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比亚迪回归发新股 A股市场又充当冤大头?
比亚迪发展进入瓶颈期,突然传出回归A股的消息。比亚迪A股融资类似于技术风投,存在风险,披露的预测发行价格太高。
无论股神巴菲特是不是看好,比亚迪正面对艰难挑战,他们拥有巨大的梦想,却没有找到赢利模式,这不是一家有着稳定赢利模式的企业。
在传统车市场,他们是幼稚的后来者,比亚迪2010年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仅增长了1.56%,汽车业务的分部毛利率由2009年的25.09%下降至2010年的20.91%,而同期销售费用增长6.9亿元,增幅为
46.25%。2010年各季度汽车分部利润总额分别为15.36亿元、5.23亿元、-3.22亿元和570万元,下滑趋势十分明显。数据还显示,2010年比亚迪的汽车销量为50.4万辆,比2009年增长11.23%。相比之下,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累计销售汽车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37%,比亚迪的轿车市场份额已经由2009年的6.00%下降至2010年的5.45%。
在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是领先者。但如果没有政府的支助,市场不会认帐。比亚迪分别于2009年2月开始销售F3DM、于2010年3月开始销售E6两款新能源汽车。一位参与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项目课题的专家认为,比亚迪电动车的上市规模年均不足万辆,其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微不足道,仅为政府示范和局部试点而尚未进入家庭,以此作为上市高成长性的理由,属于概念炒作。应该关注的是,比亚迪还断断续续享受着优惠补贴。
电动车领域的激烈竞争,注定会让比亚迪这样的企业研发费用居高不下,这相当不断投资,却不知道何时才有产出。一年一度由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公布的《全球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排名》在2010年底出炉。在整车领域,我国有三家企业进入了该排行榜,包括东风、上汽和比亚迪,分列19位、21位和23位,而从销售额的占比角度来看,研发收入占比最高的为保时捷--2009
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1.3%;大众、通用、本田等2009年研发投入比重均在5%以上;丰田、福特、标致2009年研发投入比重均在4%~5%之间,在中国入围的三家企业中,比亚迪研发费用占比最高,为2.9%,东风次之,达到了2.3%,而上海汽车仅为1%。
比亚迪此次拟在深交所发行不超过7900万股,募集资金21.92亿元,将用于包括锂电池、研发生产基地、零部件建设三个项目,这说明,比亚迪是以风险投资的方式在A股市场上市,他们将用A股市场的资金继续在技术之路上博弈。
正如在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未能拯救比亚迪的融资之路,在A股上市恐怕也只能获得短期支持。
比亚迪A股上市销售成本超过销量上升的速度,研发成本维持在高位,毫不奇怪,比亚迪的资产负债率在上升。据比亚迪招股书披露,2010年,比亚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4亿元,同比下滑了74%,其短期负债已经由2009年末的2.8亿元骤增至2010年末的98.0亿元,其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也由2009年末的52.96%大幅上升至59.92%。比亚迪的股价从高位滑落,无法反转,股神巴菲特的赢利遭到腰斩,除非出现重大的技术突破,或者出现天外横财。
梦寐以求希望回归A股的比亚迪恰逢好动机。《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即将面世,目前已送至国务院审议的《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了1000亿元的扶植基金。作为中国新能源的龙头企业之一,比亚迪大概在扶植圈内。比亚迪一直游说的是政府给予绿色电动车以单向扶植,比如订购电动巴士充当公交工具。有了新能源概念,有了中国第一辆通过了荷兰认证机构RDW的单车认证测试的比亚迪纯电动车e6成功在欧洲荷兰上牌,加上A股炒作配合,比亚迪大概会像海普瑞一样火上一阵子。但中小板毕竟不是风投,没有赢利模式,支撑不了太久。
对比亚迪回归A股不必太紧张,不必责怪,不过,如果比亚迪以极少的股份、极低的价格回归A股,就得引起足够的警惕,又一家圈钱公司可能展开利爪。
比亚迪拟在深交所发行不超过7900万股,募资21.92亿元,占发行后23.5亿总股本的比例不高于3.36%。以比亚迪2010年每股收益1.31港元计,目前H股市盈率仅20倍;比亚迪电子在香港上市发行价10.75
港币,比亚迪股份2002年以10.95的价格在香港发行,但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发行量及融资规模,可折算其预计的A股发行价约27.7元人民币,市盈率达32倍,而2008年9月26日,巴菲特通过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以每股8.00港元认购比亚迪2.25亿股,持有比亚迪9.8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比亚迪回归A股不是问题,以怎样的价格回归A股才是真问题。以高价回归A股显然是对A股市场的嘲弄,H股应声而涨,正是对于找到了接盘者的庆幸。
A股市场充当冤大头的次数不少,从银行到中国人寿等保险股,希望这次不要轮到新能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姚景源:不排除再度加息 维持币值稳定才是王道
中国人民银行昨晚宣布,从本月18号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那么货币工具频繁启动能否有效抑制通胀?加息会否跟进?以下是记者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的专访:
此次调整后,大中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21%的高位,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达到了17.5%的水平,对于这个数字,姚景源表示,社会流通的货币总量减少可以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姚景源: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商业银行吸收了存款之后,必须拿出一部分交到中央银行,就是说你不能够把你所吸收的存款全部作为贷款放出去,一定要拿出其中一部分放到中央银行冻结起来,拿出这部分叫做存款准备金,这一部分占整个存款的比重叫存款准备金率。比说我们现在经过这次把存款准备金率再提高0.5个百分点,大的金融企业和大的银行它们的存款准备金率是21%,也就是说银行吸收了100万存款,你一定得拿出21万交到中央银行,你只能放出79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使整个社会流通当中的货币数量减少,然后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央行自去年以来的第11次上调,而进入今年以来,大众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平均每月一条的速度节节攀升,姚景源认为,4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尽管小幅回落,但5.3%仍然处在高位,距离4%的年度调整目标还有距离,因此不排除下一步加息的可能。
姚景源:货币政策一般来讲有三大类,一类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一个就是加息,叫做调整利率,还有一个就是公开市场操作,从理论上来讲央行会根据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实时、适度的来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现在虽然我们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再看,现在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25%,而CPI是5.3%,就是说现在银行存款的利率还是负利率,这种负利率显然不利于我们储户的利益,也不利于整个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长时间的负利率是一件坏事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还不能排除加息的可能性。
有评论认为,本轮货币工具的启动源于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而对于人民币升值支撑物价回落的说法,姚景源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维持币值稳定才是王道。
姚景源:人民币的升值对这个物价影响是这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可以对冲掉一部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因为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我们进口的一部分商品价格下降,所以人民币升值可以对冲一部分进口商品价格暴涨给我们带来的输入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又会导致热钱流入,导致我们央行被迫发行金属货币和它对冲,金属货币的大量发行又会推高物价,所以要维持币值基本稳定。(.中.国.之.声)
谢国忠:房地产泡沫破裂不会引起经济崩盘
5月13日,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接受采访时表示,房地产泡沫崩溃会引起经济崩溃的说法是错误的,虽然房地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但是中国最近几年的名义GDP增加达20%,而房地产行业总规模占比也不超过20%,因此,中国经济增长能消化房地产的调整。
谢国忠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本身不会引起经济硬着陆。中国经济中依然还有存在上升力量,第一是出口,虽然说出口量上升有限,但是出口价格在上升;第二,中国的消费,如今中国80后成为了中国消费主要群体,消费欲望较强,因此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将不错;第三,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虽然在货币收紧的情况下上升速度放慢,但总量并没有下降。
因此,他说,房地产市场调整或者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中国经济会继续上升。当今管理层调控应该看清楚中国当今面临最大的风险是通胀,而通胀背后跟房地产泡沫密切相关。
桂浩明:大盘股缘何走弱 两大元凶浮现
5月初至今,两个交易周过去了,大盘股却表现得十分疲弱。以申万风格指数作为样本来分析,可以看出这两周来,大盘股下跌了2.23%,中盘股基本平盘,而小盘股却是上涨了2.17%。这种状况,与前期时间几乎完全相反。特别是在最近这一周,大盘股对整个行情的拖累是十分明显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原先支撑大盘股上涨的市场基础发生了变化。今年前几
个月大盘股之所以会上涨,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它们的业绩普遍相当不错,这与其很低的市场定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于是也就有了估值修复行情。而最近,上市公司一季度季报业绩披露完毕,市场从中发现,虽然大盘股的业绩还是很不错,但环比增速已经是下来了,同时结合整体经济走势,其未来业绩已经变得不那么令人乐观了。像银行股,现在业绩应该说是很不错的,但是季报反映出其净息差出现了下降。考虑到在准备金率进一步提高以后,其放贷能力下降,同时筹集资金的成本会上升,这就难免对其未来的发展投下阴影。
其次,但凡大盘股上涨,都需要有一个基本条件,这就是市场上要有足够的资金。因为大盘股在理论上需要有更好的流动性,所以对资金的依赖程度会更高。今年以来,应该说资金面一直是比较紧张的。但是,鉴于大盘股的低价位,还是出现了一部分资金从中小盘股中退出,转而进入大盘股的状况。这种盘中资金在不同板块中的流动,导致了今年一段时间来大中小盘股走势迴异的局面。客观上,此间大盘股的上涨,是以中小盘股惨烈的下跌为代价的。而当中小盘股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超跌,同时大盘股继续上涨的资金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不具备时,自然的也就会开始一波调整。一直有人持这样的观点:只要股市上涨,有财富效应,就会不断有资金入市。换言之,也就是股票市场永远不会真正缺乏资金。其实,在一个货币供应受到严格控制,并且存在窗口指导这种行政色彩很重的管制的市场中,是不能按照普遍的市场规律来判断资金供应状况的。境内股市大盘股的相对疲弱,以及部分A股与H股在价格上的倒挂,与其本身所处的市场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大盘股的走弱,实际上是在提示人们,现在这个市场所处的环境是相当严峻的,很难找出能够支持大盘走高的现实因素。而随着大盘股的下跌,市场结构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且不能排除由于大盘股的权重作用,导致股指交易重心的进一步向下。因此,在分析大盘股的疲弱走势时,投资者对于5月行情,理应有更多的谨慎。(.上.证)
曹仁超:投资者短期应保持观望
本周A股指数在小幅反弹后,延续了4月以来的下跌趋势。市场上有关货币政策紧缩状态不改和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情绪,助长了空头势力的蔓延。香港投资评论家曹仁超对记者表示,投资人对目前的中期调整不应过分担忧,短期应保持观望,等待下半年形势的改善。
内地经济进入淘汰赛
记者:现在投资人普遍有种感觉,宏观经济数据在增长,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却感到经营和资金压力都在加大,你如何看待这种宏观数据和微观经济的背离?
曹仁超:内地中小企业面对的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工资下降以及资金压力。中小企业即将进入淘汰赛阶段,这种情况在1980年起的香港也曾出现过,恐怕有部分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内地经济由此进入残酷的淘汰赛和兼并重组阶段。
记者:近期有消息称,内地部分省份出现电荒,这是否说明工厂开工率很高?一季度财务报告也显示,多数企业利润实现增长,为何场外资金对这些积极因素视而不见?
曹仁超:这次内地部分省份出现电荒不是工厂开工率很高,而是煤价上升,电价却受到限制,使得发电厂提供电力的积极性不高。今年企业利润仍会增长,但不及2010年那么快,这会使股价从高市盈率走向低市盈率,形成利润上升、股价下跌的局面。反映到实体经济中,企业净利润将进入低增长期。
记者:有预测称,由于内地经济增速将下滑,会引发企业库存进一步增加,导致资金沉淀,从而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速,你如何看待这种预测?
曹仁超:中国经济长期仍看好,因此不用过分担心。估计经济形势下半年可以改善。
十年商品牛市可能结束
记者:本·拉登被击毙,能否给美国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对未来美元走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你是如何判断的?
曹仁超:本·拉登被击毙会让从2001年9月开始的美元负利率时代这一大方向发生改变吗?美元自今年5月起已止跌回升,如果重返强势美元时代,大宗商品价格十年牛市可能结束。
记者:5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495,创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形成以来新高。你认为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港股和A股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曹仁超:人民币兑美元仍在缓慢升值,对内地出口及制造业压力将加大,工业股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同期美元转强,原材料股也会因商品价格回落而进入调整期。
记者:楼市受调控,股市陷入牛皮市,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开始下跌,当前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曹仁超:内地楼价进入稳定期,股市牛皮,商品市场价格面临调整,投资者短期应保持观望,等候市场明朗化再决定投资什么。(.上.证 .朱.宇)
李志林:市场六大纠结等待三大拐点
李志林(忠言)博士
当前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缩量,市场似乎都在等待CPI拐点、货币政策拐点和股市拐点的同时出现。具体表现为六大纠结:
1、 CPI数据纠结,自从3月CPI爬上5.4%以后,牵动了整个市场对通胀失控恐惧的神经。笔者以为,按照现有的通胀水平,下半年因去年基数高而自然下降到4%,且不能忽视人民币加快升值对抑制通胀的作用,CPI拐点就在六月。
2、货币政策纠结。今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这一两个月可谓确认通胀见顶前的最煎熬期,市场缩量纠结是很正常的。
3、扩容纠结。4月20日以来,通过IPO审核的公司数量大减,只有9家,且过会率不到50%。20年股市历史表明,每当连续缩量,股市就会出现转机。
4、炒大失败纠结。今年前四个月,市场主力逆货币政策从紧的潮流而动,异想天开的发动对大盘股的炒作,但结果是纷纷割肉出局。
5、弃小、弃新、弃高送转纠结。近期新股的大面积破发,但历史经验看,下半年市场最有投资价值的,便是中小盘股。
6、2830点破与不破纠结。周五在提准冲击下不跌反涨,估计未来多空双方围绕2830点的纠结还将继续。(.中.国.证.券.网)
谢百三:新股破发70%有违常理
(一)、本周股市:周四大跌,又显熊相本周四,股市在准备金率可能再度调整的阴影下,终于一反前几天的反弹而大跌39.34点,很多前几天已走出来的股票又返身向下,股市再次显露出熊相,人们心中又是一阵阵地隐痛。
从长远看,中国股市与勃勃向上的实体经济完全不匹配,从1990年中国的GDP为1.87万亿到现在39万亿,整整增长了19.8倍,大多数搞实体经济的人都成功了。请看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经济区的上千万家民营企业吧,大多数大富大贵了。但是证券市场呢?1992年上证指数就达到过1400点,现在还在2800多点徘徊、挣扎,一动就大跌,一动就走熊,而全然没有美国、香港股市的长期投资价值。
我们的管理层要心疼、呵护这1.3亿投资者,虽然每个人都是抱着投资、发财的心情来的,但客观上则成为中国人民中为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作出最大牺牲的最可爱的人;他们屡战屡亏,屡亏屡战,多年来痴心不改。管理层不妨来调查一下到底百分之多少投资者是亏损的,盈利的?
(二)、新股68%破发,比二级市场风险还大复旦的研究生统计了一下,进入2011年以来新股破发愈演愈烈。截止5月6日,今年上市的120家新股中,82家(68.33%)已破发,其中有47家(约四成)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
人们终于惊醒过来,过去好端端的一个打新股市场,已经完全面目全非,成为比二级市场风险更大的市场。庞大股份45元发行至今还在35元。这里,我们查了一下,从证监会到沪深交易所领导都对新股破发表示过支持与好感:称之为积极的表现,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
那么,美、英、法、德、日、港各国及地区新股都有中国今天这样的70%破发的吗?何以它们的市场化仅10-20%破发的呢?有违常理啊!
70%破发,这给老百姓什么感觉与心理反应呢?何以美国式竞价,中国不学呢?按照领导们的这种支持与好感理论、思想,岂不是中国的房地产、大蒜、绿豆也应该市场化,也可以卖出天价再天价来吗?
这件事,肯定是大错。因此,应坚决把新股过高价发行的歪风刹下来,以新股破发为耻,为悲!管理层要召开研讨会,讨论此事,正视此事,纠正此事,保护好一级市场。管理层要重视人心向背。此事很不得人心,也不符合大多数上市公司--创业者想法,创业的人们希望给二级市场有点上涨空间,他们希望像比尔·盖茨的微软一样,6美元上市,涨了几十倍、上百倍。企业家们除了钱,还希望得到人们的尊敬与拥护,而不仅仅是多募钱再多募钱!这已不是十七世纪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了。
(三)、准备金率又提高,达世界之最周四传来了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的消息,现在是21%了,世界最高,估计还可提1-2次。通胀依然高达5.3%,估计从紧的货币政策还将持续下去,这对股市始终是压力。但30万亿居民存款在负利率下,实在没有新的投资渠道,故仍有大批资金在坚持游击战。因此要控制仓位,选好个股,小心再小心。(.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