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期央票时隔半年重新出山 释放重要信号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3年期央票时隔半年重新出山 释放重要信号

加入日期:2011-5-12 8:29:50

  货币政策收紧频次或降低

  暂停近半年之久的3年期央票重出“江湖”。央行公告,今日将发行400亿元的3年期央票,同时,3月期央票的发行量也猛增至500亿元。这宣告本周公开市场提前锁定净回笼,连续三周的净投放终结。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意味着前期密集出台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或将有所放缓,不过仍不能排除未来还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央行选择在本周再度启用3年期央票,市场分析原因有三:一是,目前银行资金相对宽裕,与普调存款准备金率相比,3年期央票可以更好地回收一级市场交易商的流动性,而对资金压力大的中小银行影响较小,进而解决不同机构的流动性分布不均的问题。二是,3年期央票期限适中且利率较高,符合银行配置户的需求,有利于公开市场回笼的正常化。三是,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直接融资占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央行可通过引导3年期央票的利率,对中长期信用债的发行进行调控。

  从近期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历史上看,在去年4月份到11月份3年期央票连续发行的半年多时间里,央行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工具的次数只有寥寥几次,而在去年12月份起当3年期央票停发后,央行准备金率上调即开始了“一月一调”的紧密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重启后的首期3年期央票仅发行400亿,难以消除市场对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的预期。

  但是,由于今年6月份以后的公开市场到期量都较低,若3年期央票持续发行,那对流动性的紧缩效应在今年下半年会更明显。中金报告分析称,若未来1月和3月央票发行量和发行比例下降,那么滚动到下半年的到期量会相应减少,三年期央票的持续发行将会明显收紧下半年的流动性。

  除此而外,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3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多位市场人士表示,由于3年期央票的流动性较好,利率会参考3年期金融债的利率,预计在3.75%-3.85%附近。若这次发行的3年期央票利率高于1年期央票利率,则将加大市场对1年期央票利率的上调预期。

  400亿元3年期央票今发行 “月度提准”压力减轻

  今天,央行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400亿元3年期央票,这是该品种在时隔5个月后再度出山。分析人士指出,3年期央票的回归,将令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发挥更大的资金回笼作用,未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则有望放缓。不过,由于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紧缩趋势不会改变。

  本周一央行要求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上报3年期央票需求,实际上已向市场暗示了本周3年期央票的重启。去年在5月20日到11月25日之间,央行一直保持隔周发行3年期央票的频率,但最终由于需求低迷而暂停。

  除3年期央票外,今天央行还将发行500亿元3月期央票,较上周大幅增加了440亿元。即使今天不再进行正回购操作,本周公开市场操作已重新实现对资金的净回笼。

  此前央行已连续三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累计达4020亿元。

  “央票的发行量较大,这表明当前资金面还是很宽松。”一城商行债券人士表示,充裕的资金令机构加大对央票的配置。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之一,3年期央票对于资金的锁定期限较长,能发挥较好的回笼效果。该品种的重启显示了央行加大公开市场回笼流动性力度的意图。

  昨天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又有所回落,其中隔夜和7天回购加权利率分别下跌了0.82和0.56个基点至2.1163%和2.7832%,显示资金面继续保持宽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指出,由于新增外汇占款较多,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较大,仍需要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但目前的高准备金率水平使部分银行流动性压力较大,3年期央票的重启会对准备金率提高形成制约,因此,维持未来准备金率调整频率将放缓的总体判断。

  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0.5%的历史高位,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给中小银行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未来央行在继续动用这一工具上将更加谨慎。

  3年期央票重启可能令未来准备金率上调空间缩小,但由于今年来央行保持了每月上调一次准备金率的频率,目前市场对于5月再度上调的预期仍较为强烈。中金公司指出,如果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投放资金,5月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仍较大。

  鄂永健也预计,上半年准备金率可能再小幅上调1次、0.5个百分点。时间窗口可能在5、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的时候。

  数据显示,今年5、6月份包括到期央票和正回购在内的到期资金达到1.14万亿元,此外,4月再现11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显示外汇占款的增长仍较为迅速,央行仍面临较大的回笼压力。

  昨天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7396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显示了信贷投放受到较好抑制。与此同时,4月末广义货币余额M2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下降了1.3个百分点,已落入16%的调控目标之下。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M2的下降主要受到当月财政存款增加,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大量发行影响,后者导致表内存款转化为表外理财,因此虽然M2增幅下降,但并不表示市场流动性减少。他也认为,5月仍会有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此外,数据还显示,4月我国CPI同比上涨5.3%,虽较3月份5.4%的增幅有所回落,但却高于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通胀压力未减,未来货币政策紧缩的趋势不会改变。

  澳新银行认为,未来两个月中国通胀率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可能将逼近6%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央行货币紧缩政策仍将持续,5、6月将会至少加息一次,此外,人民币也可能加速升值来抑制输入型通胀。()



  重要经济数据齐降 宏调面临两难考验

  通胀高企与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交织并充斥着刚刚过去的4月。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宏观经济数据,CPI、PPI增速双双微幅下降,CPI为5.3%,同比上月回调0.1个百分点;PPI为6.8%,同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处高位。而作为重要先行指标的PMI,此前公布的4月份指数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至52.9%。

  制造业先行指标与两项重要价格指标的同时回落,在分析人士看来,并未显示通胀压力有所减缓,而是引发了另一种更深层的忧虑。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通胀并不会很快往下走,预计今后政策的方向不会改变。亦有分析指出,目前物价高位运行,要求货币政策仍将以稳物价为首要任务。但由于4月份部分经济数据出现增长放缓迹象,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操作也面临着两难考验。

  关键数据解读·CPI八大类价格全线上涨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CPI同比涨幅为5.3%,比3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但仍然站在近32个月的第二通胀高点上;从环比来看,4月CPI比3月上升0.1个百分点,也表明通胀并未有大幅度缓解。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中国通胀已经明显从食品价格推动向输入型通胀转变,预计未来几个月CPI仍将处于高位,二季度CPI将会超过5%。

  根据统计局数据,上月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从结构来看,5.3%的上涨数值中有3.1个百分点源于翘尾因素,占同比涨幅的58.5%,新涨价因素占41.5%。

  从类别上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全线上涨。其中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涨幅居前,同比分别上涨了11.5%和6.1%。

  在解释CPI下降原因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食品价格对4月份CPI影响的程度在下降,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了0.4%,同比上涨11.5%,拉动CPI上涨3.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是64%,比上个月略有回落。

  他称,食品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为4月份蔬菜价格出现了明显下降,天气好转、供给增加等因素使4月份的蔬菜价格环比下降11.2%,由此引起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了0.4%。

  但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指出,食品价格波动有周期,非食品却有长期上涨趋势。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升服务类价格,会对未来物价形成比较大的压力。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表示,如果接下来非食品价格环比保持当前这种增长趋势,则全年通胀可能达到5%,三季度CPI同比仍将处于5%左右的水平,四季度保持在4%以上。

  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还谨慎地表示,由于西方国家宏观政策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目前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足。国内有关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不可小视。

  关键数据解读·PPI年内首次回落或高位震荡

  4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8%,涨幅比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PPI首次出现回落,但从环比看,4月份PPI比3月依然上涨0.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PPI同比回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跟去年对比的基数有关,去年4月份PPI相关基数比较高;另外,4月份生产资料的价格在涨幅上也出现了分化。

  具体来说,4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涨幅比较大,而且也创了新高,但相关的有色金属和一些矿石类的价格却出现回调,这就对同比的涨幅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4月PPI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说明生产企业成本压力有所减轻。同时,由于5月份铜、锌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跳水,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也会因此下降。

  “PPI中大宗原材料占比达到70%,因此,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对PPI的走势起到直接影响。”渣打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李炜表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大跌,短期可缓解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目前,部分大宗商品进口已逐渐回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数量的增速已远远落后于金额的增长。其中,在4月份,包括铁矿石、成品油等商品进口量较3月份一度回落了近20个百分点。

  此外,4月PMI的购进价格指数再现回落,目前该指数回落到66.2%,虽然仍旧较高,但较之前已经明显降低,说明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认为,PPI增速低于市场预期是个明显的利好消息。PPI增速的降低,金属、棉花、粮食价格的降低,国际油价高位震荡但继续上升可能性不大,这些都有效减轻了CPI的压力。

  不过,李炜也表示,长期来看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不会因资金紧张而下跌。尽管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即将到期,会否续推第三轮尚不确定,但全球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美国若不再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说明其对经济复苏充满信心,反而会助长大宗商品的走势。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认为,由于全球对大宗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匹配,未来几个月大宗商品震荡的可能性最大,PPI也会随之高位震荡,不会持续上行,但也不会下降太多。

  巴黎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就曾预测,PPI全年将保持高位的常态,成本与供需都将推动和拉高PPI,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的热度如果控制得较好,PPI不应大于7%~8%的同比增速。

  关键数据解读·经济增长三驾马车被套上“通胀枷锁”

  高企不下的通胀压力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已经鲜明地反映在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中。

  业界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投资、消费、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强劲的三驾马车。但是,4月份的关键数据显示,这三驾马车被套上了“通胀枷锁”,并促使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减速。

  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62716亿元,同比增长25.4%,仅比1~3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而且发布的投资数据并没有扣除高速上涨的物价因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由于物价的上涨,特别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完成同样工程支出的投资额肯定是要增加的。

  此外,消费和工业增加值数据都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经济增速正在放缓。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9亿元,同比增长17.1%,比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比3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

  关于消费下降,盛来运表示,对消费者而言,高物价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无论是在吃穿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

  “库存调整,企业去库存化应更为关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告诉记者,正是基于对物价升高的预期,很多行业库存都处于较高位置,目前已经开始了去库存化过程,这是工业增加值降低的直接原因之一。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报告也认为,中国4月进口低于预期,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的关系绝非偶然,上游原材料去库存已然启动,且幅度明显。

  除通胀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外,政府主动进行调控而导致经济下滑也是重要原因。

  盛来运就提到,像汽车、住房有关的家具、家电和建材装修等类似产品价格回落得比较多,由此带动了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回落。但是,这种回落是主动调控作用的影响。

  “这与政府抵御通胀的政策有密切关系。”社科院数经所副所长李雪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消费回落与汽车领域的购置税调整和房地产调控密切相关,住房成交量下降,对与之相关的建材、家电消费影响很大。

  谈到未来的发展形势,祝宝良认为,通胀预期已经变成了现实的通胀压力,随着通胀企稳,经济运行也将逐步回归正常轨道。

  李雪松表示,全年仍能保持9.6%的GDP增速,“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地方政府积极性很高,以及新开工的1000万套各类保障房建设,都将成为拉升经济的主要因素。(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王媛

(责任编辑:郝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