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的落幕,中期业绩预告正式拉开序幕。根据本报数据部统计,截至目前,两市共有75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度中报业绩预告,其中484家公司今年中期业绩“报喜”,占比64.28%。
虽然已披露中报预告的上市公司家数不到一半,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嗅到业绩回暖的信号。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的业绩状况并没有年初市场预期的那么乐观。根据本报数据部统计,2010年全年,2185家具有可比数据上市公司共实现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总额为16647.66亿元,增速达到37.31%;今年一季度,2178家具有可比数据上市公司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总额为4795.89亿元,同比仅增长24.1%;而根据同比数据,2010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速度高达63.5%。
有不少券商分析师认为,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大幅下滑,正好可以解释始自于今年4月中旬3067点的调整。国泰君安分析师钟华将此解释为,调整正好符合戴维斯“双杀效应”理论。而在一些创业板公司上,双杀效应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美国著名投资者戴维斯将有关市场预期、盈利变化与上市公司价格波动之间的双倍数效应称为“双杀效应”。该理论认为,在市场投资中,价格的波动与投资人预期的关联程度可达到70%至80%。而不断抬高的预期配合不断抬高的PE(市盈率)定位水平,决定了价格与投资人预期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
以前这个现象被认为是市场的不理性行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市场理性短期预期导致的自发波动。在市场进入牛市的时候,市场预期提高,盈利提高,则股价非线性向上。同理,市场进入熊市,市场预期值降低,盈利增速也下降,则股价面临双重杀伤力。
有市场人士分析,以去年10月份首次加息为标志,去年11月份3186点到今年1月份2661点的调整,可以看成为政策收紧、流动性收敛局势下“戴维斯双杀”中的第一轮“杀估值”;而以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增长大幅减速为标志,3067点开始的调整应该是“戴维斯双杀”中的第二轮“杀业绩”。
“今年上半年的调整应该为双杀效应,属于正常的周期性调整。”钟华认为,由于此次业绩下调空间不如年初估值下调空间大,因此,业绩低迷虽然会挫伤市场信心,但指数实际调整空间并不大。“不过,这是我们假定通胀回落,没有进一步的强力紧缩政策的情境,否则也可能会形成三击效应,那将堪比2008年跌至1624点的大调整。”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考虑到中期业绩“报喜”的上市公司队伍将不断壮大,戴维斯“双杀效应”已走到尽头。如果业绩预期持续回暖,市场估值水平也可能会快速上升,“双杀”是否会转变为“双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