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财产品只见概念难见高收益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低碳理财产品只见概念难见高收益

加入日期:2011-4-8 8:49:13

  “低碳”理财产品只见概念难见高收益

  碳排放权相关的绿色环保产品目前仅有6只,其中有4只产品到期收益为0

  理财一周报记者/蔡燕兰

  近年来,围绕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在国际上发展迅速。今年3月21日,工商银行宣布与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天润”)正式签署了围绕碳排放权项目开展的金融市场业务合作协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金融业务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记者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了解到,要想把碳排放权交易融入银行理财产品中,国内市场尚未成熟,无论是销售还是推广都颇有难度。

  4年仅6只碳排放产品面世

  4月6日,工商银行总行一位高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协议,工商银行将为北京天润的碳排放权项目提供一揽子的碳金融相关产品和服务,实施碳排放权项目,提高国内节能环保企业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的议价能力。“但是,短期内,工商银行尚未有计划推出与碳排放相关的理财产品。”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碳排放权交易,其概念最早起源于国外城市的排污权交易概念。交易方法为,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目标,各个国家再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不同的企业。

  当某个国家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就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者排放许可证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者排放许可证,用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由此,全球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应运而生。

  虽然国外的碳排放权市场运作得日益红火,但是国内市场尚未能交易相关的碳排放权。

  “现在碳排放权只能卖到国际市场上,国内还交易不了,而且这类交易涉及跨境,比较复杂。”4月6日,工商银行总行一位高层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该行只是为北京天润公司做一些有关碳排放权的中介业务。记者了解到,所谓的碳金融,是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

  据了解, 深圳发展银行于2007年8月曾推出国内首款与二氧化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聚财宝”飞越计划2007年6号人民币理财产品与“聚汇宝”超越计划2007年6号美元理财产品。这两款一年期的产品于2008年9月2日到期,分别实现了7.345%与14.125%的最终收益。

  在全球资本市场大幅下挫的市况下,这两款挂钩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的一年期结构性产品却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收益。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正是基于这两款产品当时取得的良好收益,此后,国内便有数家银行打算趁着这一市场热点跟进推出相关的碳排放理财产品。“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此之后碳排放理财产品却开始逐渐走下坡。”

  从2008年下半年起,当初预期收益率动辄便高达8%~15%的碳排放产品,到期后却以低收益率甚至零收益率惨淡收场。

  财汇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今,国内总计有3家银行推出过6只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绿色环保理财产品。

  较早意识到碳排放权理财产品具有投资空间的中国银行于2008年1月16日即向市场推出过一款名为“汇聚宝”0801L-美元“绿色环保”二氧化碳挂钩理财产品(18个月)。投资期限为182天,预期收益却高达15%。

  中国银行发布上述这只碳排放权理财产品后不久,深发展银行也紧随其后,发布该行第二批与二氧化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

  2008年9月26日,深发展银行一天之中连续发布了4只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理财产品,其中,人民币、美元各2只。

  从当年深发展发布的产品公告来看,这4只碳排放权理财产品分别为“聚汇宝”超越计划2008年3号(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理财产品(1年)、“聚汇宝”超越计划2008年3号(二氧化碳挂钩型)美元理财产品(1年)、“聚财宝”飞越计划2008年2号(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理财产品(1年)、“聚财宝”飞越计划2008年2号(二氧化碳挂钩型)美元理财产品(1年)。

  据深发展方面介绍,当时这4只理财产品对外公告时,所报的预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市场预期,其预期年化收益率在7.8%~15%之间。其中,甚至有1只理财产品报出了15%的惊人预期收益率。

  其间随着市场对碳排放权这一话题的降温,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就鲜见此类产品了。直到2010年,随着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T计划”2010年第十期(“低碳公益”)理财产品(1年)的问世,有关碳排放权的概念才又一次进入理财产品市场中。

  水土不服

  碳排放产品跌破预期收益

   虽然从国际市场上来看,碳排放权市场前景、钱景一片大好。但是,从国内这一类理财产品惨淡的市场收益来看,这一舶来品要想在中国发展,还需克服严重的“水土不服”这一弱项。

  财汇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发行的6只碳排放理财产品中,除了今年5月1日即将到期的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T计划”2010年第十期(“低碳公益”)理财产品(1年)尚未公布实际收益率之外,其余5只产品的实际到期收益率均远远低于其预期收益率。

   以深发展银行的聚汇宝超越计划2008年3号(二氧化碳挂钩型)美元及人民币理财产品(以下简称超越3号)为例,据悉,超越3号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是在欧洲气候交易所上市交易较活跃的“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2009年12月合约)”。其投资运作概念是,1年内看涨二氧化碳排放权。投资期限分别为12个月,到期保本。

  其中,超越3号的人民币产品年收益率区间为0%~7.8%,购入门槛为5万元,高于认购起点份额部分以1000元的整数倍递增。而美元产品年收益率区间则为0%~9%,认购金额从8000元起,高于认购起点份额部分以100元的整数倍递增。

   “这也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价格在未来一年中的涨幅越大,投资者从中获取较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于超越3号在未来一年中的投资收益前景,深发展方面曾经非常乐观。

  但让市场大跌眼镜的是,2009年9月24日,深发展银行发布了超越3号理财产品的到期公告。据悉,该只理财产品的到期实际年化收益率为0%。

  “这些跟碳排放权相挂钩的理财产品,说白了其实就是结构性产品,一般都是挂钩国外的碳排放期货。”4月6日,国内某商业银行一位高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不管是挂钩碳排放权、某些股票指数,还是挂钩某些外汇等,其投资运作概念其实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国内银行从国外引进这些理财产品后再转卖给国内市场。

  “这些其实都是炒卖一种概念,像有些外资行就曾经推出过保护水资源这种概念,还有绿色环保、水指数之类的概念,都是换汤不换药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其实就是挂钩一些国外的指数,然后拿到国内来卖,仅此而已。”上述高层人士表示。而与碳排放有关的理财产品投资范围不外乎国际市场上出现的碳排放期货以及跟碳排放有关的信托公司项目。

  本金亏损风险较大

  碳排放产品购买需谨慎

   “像这种挂钩碳排放的理财产品,应该属于高端市场。像那些手头上持有几十万美元甚至几百万美元的高端客户,可能是这一类理财产品的目标客户。”4月6日,国内某城市商业银行个人金融部一位高层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对方表示,碳排放权理财产品目前看来就跟时下不少银行热衷挂钩国内、国外公司股票一样,“这只是市场上的一个热点。”不过,上述高层人士坦言,此类理财产品多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其风险相比普通的理财产品更高。通常结构性理财产品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投资者在购买时,需要考虑是否能承受本金全部亏损的风险。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