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泄天机:基金加周期 险资守蓝筹 社保大减仓
独立的调研团队、丰富的市场经验、敏锐的投资嗅觉,与中小投资者相比,以基金、险资、社保为代表的机构在资本市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持仓变动也颇具参考意义。从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所公布的十大流通股东的持股数据来看,机构投资者去年的持股重点都放在了机械设备、生物医药以及化工三大板块上,但不同的投资风格,则在各类机构投资者的选股、投资细节上得到了体现。
基金:减消费加周期
参照上市公司年报,在不考虑限售解禁的因素下,基金去年末共进驻131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共计持有356.21亿股,较去年三季度略减13亿股。
分行业来看,基金对于商业贸易、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行业内个股减持态势明显,而上述行业正是基金在去年初大力买入、积极配置的品种。商业贸易去年三季度末共有334家基金进驻该行业(以十大流通股东为参考),持股为28.33亿股,而经过四季度大举减仓后,基金对该行业的持股规模已降至23.62亿股,家数也减至291家。其中苏宁电器(002024)、豫园商城(600655)等公司位居抛售前列。
与此相对比,机械设备、化工、金融、农林牧渔等周期性行业在四季度则受到了基金的普遍增持,所持上述行业的基金数量较三季度末均有明显增长。而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上述行业的景气度大多是在去年下半年实现了大幅提升,从而使行业内个股的基本面大大改善。
以主营化工产品的山西三维(000755)为例,在去年前三季度亏损545.2万元的背景下,公司截至9月末十大流通股东中仅有两只基金,最高持股也不过200万股。而随着公司主要产品BDO价格逐步进入上升通道,业绩向好的预期使得包括中邮系在内的各路基金在四季度大举杀入,年末共有6只基金入围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数高达6648.1万股。山西三维最终则在2010年度如愿扭亏,盈利3300余万元。而山西三维股价也扶摇直上,四季度飙涨逾六成。
险资:中国人寿(601628)青睐大蓝筹
身为险资中的绝对主力,中国人寿的持股配置状况备受外界关注。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显示,以贵州茅台(600519)、工商银行(601398)为首、相对估值较低的蓝筹绩优企业依旧为其配置重点,这也与险资整体注重风险控制的投资风格不谋而合。
根据上市公司截至本月28日所发年报,去年末共有462家上市公司成为保险机构重点持仓对象(即进入十大流通股东),而从个体来看,中国人寿及其大股东中国人寿集团再次扮演了险资主力军的角色,其中中国人寿-分红-个人分红、中国人寿-传统-普通保险两产品报告期末分别以156家、54家的持股家数位列所有险资产品的第一和第三位,中国人寿集团的传统-普通保险也以58家的持股家数排名第二。
而人寿系产品对险资的整体支撑在持股市值上也有所体现,仅中国人寿-分红-个人分红产品去年末的持股市值便达到了313.75亿元,较第二名高出近一倍,而充裕的资金供给也使得该产品将配置重心放在了大盘蓝筹上。以持股市值排列,该产品去年末前十大持股分别为贵州茅台(600519)、工商银行、中国建筑(601668)、建设银行(601939)、中国石化(600028)、中国银行(601988)、深发展(000001)、中兴通讯(000063)、光大银行(601818)和江西铜业(600362),其中前7家市值规模均超过10亿。
与人寿系相比,资金规模相对较小的险资去年四季度则把投资重点则偏向于二线绩优股。其中平安人寿-传统-普通保险产品除投资银行股外,年末另重点持有好当家(600467)、银座股份(600858)、康缘药业(600557)、永泰能源(600157)等;新华人寿-分红-团体分红产品则主要持有东方电气(600875)、小商品城(600415)、复星医药(600196)、葛洲坝(600068)等。
社保:四季度急减仓
崇尚稳健投资的社保基金向来以嗅觉灵敏著称:曾经多次在市场大跌前从容减持,在大盘回暖前低调抄底。社保基金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由此可见一斑,而从其去年四季度的操作动向来看,社保基金这一次又押对了。
参照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社保基金旗下21个组合至去年末共进驻269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序列,与去年三季度相比减仓势头十分明显。而这,从其对各行业的持股汇总变化中亦可体现。数据显示,社保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共对交运设备、家用电器等14个行业予以了减持,其中对公用事业、食品饮料类个股的抛售最为明显,社保基金所入驻上述两行业(以十大流通股东为参考)的公司家数分别从三季度末的18家、16家降至13家和10家。相比较,社保基金同期仅仅为农林牧渔、电子元器件等五行业有小幅增持举动,其中持有农林牧渔类公司家数从8家增至14家。
有意思的是,就在社保基金大幅减仓的背景下,大盘指数也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大幅下跌,这也再次展现了社保基金的良好预见性。
券商:频频关注ST个股
每年的第四季度,往往是ST类个股摘帽、保壳的关键时刻,而不知是对自身调研实力颇具信心还是有意放手一搏的缘故,券商机构去年四季度大举投资S、ST类个股。
统计显示, 各家券商机构去年末已合计入驻15家S、ST类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序列,其中包括ST长信等8只个股乃是券商四季度首度购入。与此相对比,券商机构在2009年四季度所购入S、ST类个股数量仅为4家。
事后来看,其所持包括ST甘化、ST长信、*ST山焦等个股也的确实施了资产重组或有较明确的保壳重组预期。以ST甘化为例,其在去年6月末尚无任何机构入驻,然而在三季度突然获中投证券增持了101.98万股,随后又在四季度加仓至349.84万股。巧合的是,ST甘化今年1月则宣布停牌重组,随后公司拟引入德力西集团为大股东转型LED产业。公司股价此后的大幅上涨无疑已令中投证券赚得盆满钵满。
而从整体布局来看,与基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类似,机械设备、化工、生物医药产业也是券商的投资重点。(.上.证 .徐.锐)
年报扮靓各有高招 三大手段催肥业绩
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披露靓丽收官,整体业绩增幅超过30%,明显好于预期。然而,仔细翻阅上市公司年报不难发现,投资收益、政府补助、巨额债务豁免等一项项额外的福利粉饰着一些上市公司的年报。
被外界称为不务正业的投资收益逐渐成为不少上市公司业绩构成的主力。根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10年非金融类公司总计实现投资收益1109亿元,而2009年可比数据为835亿元,同比增长32%。股权投资、证券投资给部分上市公司带来的利润远远超过公司主营业务。
查阅上市公司年报发现,有不少公司依靠参股分红虚增年度业绩,更有甚者在自身业务大幅亏损的情况下,将此类收益当作其业绩的救命稻草。珠海港(000507)2010年年报披露,公司实现净利润2.08亿,同比增长93.08%。而业绩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参股公司的巨大投资收益--公司参股的2家公司对2009年度利润实施分配,珠海港分别获利9313万元和1.23亿元。而珠海港近期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2011年一季度亏损883万元。可见股权投资带来的收益回报只是治标不治本。
此外,还有部分上市公司依靠出售股权获得业绩红包。思源电气(002028)2010年实现净利润5.54亿,同比下降41.66%。就是这样一份业绩同比下降的成绩单,思源电气还是靠出售子公司股权来实现的。公开资料显示,思源电气2010年四次出售子公司平高电气(600312)股份,累计获利近4亿元。
除了公司之间交叉持股增厚利润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闲余资金炒股赚钱,其收益已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有的公司甚至半数利润来源于二级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华丽的年报成绩单,投资者应当警惕上市公司利用概念调节利润美化报表的行为。部分上市公司为了在二级市场圈钱,会对业绩进行集中释放,达到扮靓业绩的目的。投资者应充分意识到投资收益及行业景气周期等暂时性因素并不能维持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如果说投资收益还是上市公司的劳动所得,那么,政府补贴和巨额债务豁免则是十足的天上掉馅饼。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有超过九成的上市公司在2010年收到过政府补助以及各类形式的债务豁免。其中,部分公司主营业务亏损,而2010年政府补助却占当期非经常性损益80%以上。正是得益于巨额补助,这些上市公司呈现在年报中的净利润才得以表现为盈利。
TCL集团2010年净利润为4.33亿元,而获得的政府补助则高达10.18亿元,令人瞠目。又如中兴通讯,2010年即征即退的增值税退税收入高达13.41亿元,在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中占比超过四成。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ST公司历来都是政府救济的主要对象。政府补助对于即将面临暂停上市命运的ST公司来说,不仅仅是美化业绩,更是雪中送炭。S*ST圣方2010年年报是沪深两市首份2010年年报,公司2010年度营业收入为0元,没有经营性资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12万元。据公司披露,得益于牡丹市政府272万元的财政补助,公司才实现净利润60万元。*ST南化则拿到了T族公司中最大的政府补助,3.3亿元的大红包对于濒临暂停上市边缘的*ST南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除去直接的政府补贴,还有一批上市公司获得各种形式的债务豁免,这也成为美化年报业绩的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债务得到豁免,或巨额债务得以免息,或高价出售相关资产给关联股东,由关联方溢价收购驰援。如*ST钛白股东同意豁免公司截至2010年12月31日累计欠付的供水、供热、运输等费用1.38亿元;方兴科技(600552)得到2300多万债务的豁免权。这无疑对上市公司年度业绩也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上市公司扮靓年报可谓是各有高招,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最应关注的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及持续性。(.上.证 .徐.明.徽)
16家上市银行去年净赚6774亿 增长34%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
随着南京银行今日公布2010年年报,16家上市银行年报已悉数亮相。据Wind统计数据,去年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约6774亿元,同比增长33.5%。
同比数据光大最靓丽
去年8月上市的光大银行交出了靓丽的首份年报,该行以67%的增速成为去年盈利增速最快的银行。
去年各家银行贷款增速依然较快,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有11家上市银行贷款增速达到或超过20%。其中,贷款增速最快的银行为南京银行,增速达25%;紧随其后的是宁波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贷款增速分别达到24%、23%、23%。
此外,去年部分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浦发行,同比增速达83%;民生银行(6.17,-0.02,-0.32%)以78%的增速位居第二。这两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增长的一个共同推手是财务顾问费、咨询费收入快速增长。
华夏息差回升最多
除了贷款规模快速增长因素外,息差回升也是推动上市银行业绩快速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纵览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华夏银行息差大幅回升颇受券商分析师关注。
据Wind统计数据,华夏银行2010年息差较2009年回升0.43个百分点,成为净息差回升最多的上市银行;其次为招行,回升了0.42个百分点。净息差同比下降的银行包括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以及建设银行。尽管如此,在贷款规模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增幅依然高达44%,净利润同比增幅达59%;北京银行则没这么幸运,盈利同比增速垫底。
今年贷款增长目标大降
相比2010年贷款增长目标以及实际贷款增幅,上市银行2011年贷款增长目标均出现大幅缩水。这意味着上市银行今年将难以仰仗规模快速扩张来维持业绩高速增长。
资料显示,浦发银行2010年贷款增长目标为22%以上,实际增长23%。今年该行贷款增长目标已大幅下调为13.5%,降幅近10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此前计划2010年贷款增长22%,实际增幅刚好为22%;不过2011年该行计划贷款增长16.5%,相比2010年已明显下降不少。与此同时,该行今年贷款绝对增加额也在下降。(证券时报网)
净息差持续回升 银行年报业绩增长超预期
截至4月28日,16家上市银行都已经公布2010年年报。在净息差回升的助推之下,2010年上市银行成功实现了以价补量,业绩整体超预期增长。
从各家上市银行公布的2010年年报来看,2010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全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增幅都超过了26%,增幅最高者农业银行实现了46.01%的高速增长。而中小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普遍达40%以上,光大银行(601818)净利润增幅高达67.40%。
2010年,推动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净息差的持续回升。以建行为例,2010年净息差为2.49%,反弹达10个基点。而其他各家银行净息差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弹。导致商业银行净息差回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各家银行公布的年报来看,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生息资产结构的优化,二是受到市场利率的上升影响,票据和买入返售的收益率明显提高,三是贷款定价能力提高,四是受到存款重定价和活期存款占比提高,存款的成本逐渐下降。
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主要依靠存贷利差,因此净息差的回升对于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长影响最为直接。对于今年的净息差水平,交行副行长于亚利此前表示,在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预期今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将会继续保持稳步缓慢上升的趋势。于亚利透露,从去年以来三次加息的情况来看,加息给商业银行净息差带来的正面因素正逐渐趋于中性,尤其是第三次加息同步上调了活期存款利率后,加息的正面效应逐渐减弱。她预计如果未来加息采用前两次不同步上调活期存款利率的非对称加息方式,加息将对银行净息差将呈正面效应。而如果采取对称加息的方式,则加息对净息差的影响将趋于中性。
虽然商业银行2010年业绩整体超预期,但在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的局面下,货币政策的紧缩正在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根据各家银行目前公布的年报,在屡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部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趋紧,多家银行存贷比超过70%,不少银行的存贷比逼近监管红线。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也正在制约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包括建行、中行、交行等在内的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在此前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都表示将调低今年的信贷增幅。不过,由于净息差回升继续保持回升,因此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银行净利润包括稳定增长并无大的忧虑。
近期在银行超预期年报的刺激之下,银行股掀起了一波估值修复行情。对于未来银行股的走向,申银万国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银行股走势长期要看低估值及业绩推动,而短期要看流动性制约。申银万国认为,在年报之后,目前市场认为银行股2011年一季报业绩继续实现超预期增长的概率依然较大,季报对于股价的催化作用依然存在。全年来看,业绩增长将在业绩报告期间驱动银行股股价上行。而展望季报之后,流动性压力将压制五六月份银行股走势,不过银行股依然会有相对收益。(.上.证)
压制政策暂入真空期 银行半年报业绩或仍超预期
截至4月27日,有15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75万亿元,同比增长26.1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共计6750亿元,同比增长33.4%。贷款总额为33.2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6%;存款总额为50.40万亿元,同比增长17.19%。
净利息收入持续增长
15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共计1.40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长最快的是光大银行(601818),增速为55.5%。净息差提升是业绩超预期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净息差提升主要与整个宏观环境有关。通胀持续高位,货币政策紧缩,提高存款准备金、加息,信贷增量受到严格控制,而负利率刺激下的贷款需求高涨,这使得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大幅提升,贷款利率的溢价幅度和比例都处在历史高位,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手续费净收入共计2969亿元,同比增长32.47%,其中民生银行(600016)增速最高,达到77.7%。尽管受银信合作业务的冲击,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长放缓,但是银行卡、顾问咨询、托管、结算等中间业务收入大增带动整体的增长。
资本充足率符合要求
已公布年报的上市银行不良率都呈现下降态势,不良贷款余额出现了分化,大部分上市银行继续减少,有个别银行出现了两个季度的余额增加,未来面临较大的拨备压力。不良率整体下降了4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大幅增加,成本控制良好,整体下降了3个百分点。
从年报来看,资本充足率最高的宁波银行(002142)为16.2%,最低的深发展(000001)为10.19%。五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值为12.30%,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值为9.92,8家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03%和8.08%,都已经达到银监会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和附加资本要求。银监会最新对资本充足率的讨论方案比巴塞尔协议III更为严格,目前不确定的是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划分和超额资本的要求。
超预期业绩促估值修复
2011年以来,一季度银行上涨8.14%,超过大盘近4个百分点;4月份以来,银行上涨3.31%,大盘上涨0.97%,银行获得了相对和绝对收益,个别股票也有了20%以上的绝对收益,我们认为,这属于年报、一季报超预期的估值修复行情。短期来看,二级市场不同板块业绩增速的反差会加剧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
政策面短期也进入真空期。2010年银行板块受到了种种政策的压制。地方融资平台的收紧、清理;巴塞尔协议III的高标准;拨贷比的规定;差额存款准备金的实施,这些都令投资者对银行业的未来业绩增长产生了怀疑。进入2011年以来,各项政策都陆续出台了具体的操作标准和时间期限,这减缓了短期政策对银行业绩的压制,同时近期再密集出台政策的概率偏小,进入了政策真空期。目前还有一个对业绩影响较大的就是拨贷比的规定,目前银监会尚在讨论中,初步估计是要求达到2.5%的水平,系统重要性银行到2012年底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到2016年底,目前大银行基本达标,中小银行差距较大。
展望未来,年内通胀的高点还未出现,货币政策还将持续从紧,仍然存在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目前保障银行业业绩增长的外部因素有望继续维持,银行的高议价能力得以持续,银行板块仍能获得相对收益。板块的下一个刺激因素可能是半年报业绩超预期。
但是也需要关注一下风险,未来要密切观察持续紧缩的政策是否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超调。当通胀预期减弱时,企业减少库存;以及持续走高的资金成本压制企业的投资需求,这都会影响到银行的业绩增长,以及增加投资者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上.证 .孙.媛)
2010年报高送转扎堆 十大高送转公司跑输大盘
综合报道,上市公司2010年报披露接近尾声,再回头看下那些曾经吸引眼球的高送转公司,虽然其分配方案让投资者心动,但其股价走势却明显不给力,中新网证券频道总结十大高送转公司股价走势发现,其股价自公布年报以后全部跑输大盘,而这些公司又以创业板居多,从这些数据看,高送转股票的投资价值还值得商榷。
华平股份(300074) 10转15派10
1月31日公布年报及分配方案,当日收盘报88.00元,到4月28日该股采用后复权收盘价为66.25元,跌去近25%。同期大盘从2790.69点变动至2887.04点,涨幅3.45%。(.中.新.网)
八成中小板公司全年盈利攀升 整体业绩增三成
随着2010年年报的披露,中小板公司也再次显现出其高增长态势。根据本报统计,截至4月28日,541家披露2010年业绩的中小板公司中,其中528家实现盈利,占比超过97.6%。
这541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010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820.8亿元,与2009年的6585.04亿元相比增长了33.95%;实现净利润总额789.62亿元,同比上年596.53亿元增长32.4%。
数据显示,中小板公司高成长性在2010年得到充分体现。541家中小板公司中,有430家净利润与2009年相比实现增长,占比达到约80%;其中,128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50%,占比约为24%。净利润前5家分别为苏宁电器(002024)、金风科技(002202)、洋河股份(002304)、荣盛石化(002493)和露天煤业(002128),5家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40.12亿元、22.9亿元、22.05亿元、15.37亿元和14.56亿元。
数据表明,中小板龙头公司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业绩表现抢眼。2010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公司达到9家,较2009年增加3家;有10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而2009年仅有苏宁电器、金风科技和洋河股份3家。
中小板公司中大族激光(002008)业绩增幅最大,增长幅度达11916%,其2010年实现净利3.76亿元,而2009年仅为312.64万元。此外,大港股份(002077)、江苏宏宝(002071)、利达光电(002189)分别实现2202%、1004%、808%的高增长。
与此同时,有106家中小板公司2010年净利润与2009年相比出现下降,其中,约20家公司同比下滑幅度超过100%,包括鑫富药业(002019)、华星化工(002018)、同洲电子(002052)、沃华医药(002107)在内共计13家公司出现亏损,亏损总额约为11.3亿元,其中*ST天润亏损3.41亿元,排名垫底。
分行业来看,由于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于2010年投资的促进作用释放,加上国家针对乘用车的优惠政策,催生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景气。2010年中小板公司中营收增长最快为交通运输行业,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97.2%;紧随其后为房地产和电子元器件,分别增长77.8%和57.93%。
净利润增长方面,黑色金属、电子元器件、交通运输分别排名前三位,同比分别增长了160%、69.54%和59.01%;除了餐饮旅游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3.69%之外,其余行业均实现高增长,增长平均值超过40%。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小板公司在2010年全年业绩表现突出,但从2011年一季报来看,相当一部分公司出现业绩变脸,业绩同比出现下滑。据统计,在已发布一季报中小板公司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负增长。(.上.证)
上百亿存款躺在银行睡大觉 贵州茅台不差钱
贵州茅台再次成为焦点。
年报显示,在2010年年末出现的其他应收账款前五大单位名单中,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两家国家行政机关的大名,其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00万元和415.85万元。
对此,民政部网站上挂出的《茅台公司回应民政部现身其年报其他应收款项一事》中表示,贵州茅台财务处相关负责人回应此事称该会计科目上民政部的500万为此前玉树捐款,因为年报编制期内未收到收据,所以在年报中挂在其他应收账科目下。而贵州社保厅的412.85万元为预缴的民工工资保证金。
而记者发现,贵州茅台一季度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也大幅增加。如公司其他应收账款金额就从年初余额5910.19万元大幅提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0104.81万元,升幅高达70.97%。
另外,茅台还有上百亿元现金躺在银行睡大觉。贵州茅台2010年年报表明,截至去年年末,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余额急剧攀升至128.88亿元。而此前五年,2005年至2009年五年里,贵州茅台期末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38.92亿元、44.74亿元、47.23亿元、80.94亿元、97.43亿元。
从目前情况来看,贵州茅台不差钱的态势仍在进一步扩大。贵州茅台日前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业绩显示,2010 年一季度,公司预收账款余额达到63.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一季度预收账款环比2010 年底增加16.05亿元。
毛利率背离
从已发布的年报和季报来看,茅台的业绩颇为亮眼,但其毛利率却与其背离。
2011年1-3月份,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42.21亿元,同比增长 38.84%;实现营业利润 26.52亿元,同比增长 47.7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84 亿元,同比增长 48.85%。
而从今年一月开始,贵州茅台大幅上调了产品出厂价格。2011年 1月份,53度飞天茅台酒出厂价上调 120元左右至 619元/瓶,同比上涨24.05%。
实际上,由于投资性需求的出现,普通53 度茅台酒终端价不断飙升,使得终端价与出厂价间的价差越拉越大,价差比例[/出厂价]从2005年初的22%飙升至2011年2月份的123%,价差比例升幅高达4.59倍。
但尽管贵州茅台大幅提升了市场售价,公司提价效应仍未完全体现。公司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90.71%,环比仅仅上升了0.76 个百分点,与公司提价20%以上的数据出现明显背离。
按照2011年年初提价20%的水平进行计算,公司实际毛利率有望达到91.9%的水平。但公司一季度毛利率提升幅度有限,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仅上升 0.43个百分点,甚至还低于去年平均水平。中金公司研究员孙轶佳表示。
此前年报显示,公司营业利润率同比也出现下降。2010年,公司酒类的营业利润率为77.42%,较上年下降3.02%。
广发证券分析师汤玮亮认为,2011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幅度不大的原因在于,2011年一季度收入主要是2010年末确认的预收账款,仍按照499元的价格执行。因此,价格同比提升幅度不大。此外,结合税金和基酒产量推算,普通茅台的收入占比提高。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账面预收账款63.44亿元,环比增加 16.05亿元或 33.87%,同比增长107.2%,扣除提价因素,同比增长幅度为 66.9%。
机构冷落
不过,中银国际研究员刘都表示,尽管公司一季度收入确认增速近40%,净利润确认增速近50%,反映出公司业绩释放的积极性相对提高。但是,公司平滑业绩的动机仍在,短期仍难以根治。
从贵州茅台母公司报表同合并报表成本差异角度推测,销售公司销售确认较母公司少40%左右。刘都称。此外,民族证券分析师刘晓峰认为,公司一季度产能释放也低于预期。据公司的提价幅度和收入增速,其估计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2~15%,与 2006 年增加的产能还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尽管公司业绩亮丽,但机构投资者仍采取了集体减持的操作策略。其机构累计持股数量从去年年末的1.63亿股下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20亿股,降幅达26.38%;持股机构数量也从去年年底的243家急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11家,减少了132家。(.21.世.纪.经.济.报.道 .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