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 >>下一页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中国行系列)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我也非常的吃惊,我并没有料到看起来繁荣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会出现这种灾难。在和时代周报记者聊到金融危机的话题时,皮萨里德斯先生显得异常的朴实,没有任何类似事后诸葛亮式的语言。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 Pissarides)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学者,他是一个经济学家,却更喜欢沉浸于数学的世界里。他没有犀利的语言,也不追逐最热门的话题,位于伦敦南肯辛顿区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是他钻研学问的象牙塔,位于地中海到岛国塞浦路斯的小镇Argos,是他永远的精神家园。
201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他和他的两位同行-来自美国的戴尔·莫滕森(Dale Mortensen)和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以表彰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经济学方面的卓越贡献。
今年5月,皮萨里德斯将应时代周报的邀请,前往中国,畅论中国经济。对于这位低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圈外的人一直所知甚少。时代周报在皮萨里德斯先生启程前对他进行了专访,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个更加生动的他。
时代周报:是什么引领你走向经济学之路的?
皮萨里德斯: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人意料之处。在我一开始走上职业岗位的时候,我从事的就是会计工作,所以后来选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学科。而且我觉得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用非常基础的学问,对社会,对你个人,都能带来直接的好处。
时代周报:在你的学生时代,你对什么学科最感兴趣呢?
皮萨里德斯:在高中的时候,我一直都最喜欢数学。其实我对物理也很感兴趣,但是最喜欢的还是数学。我后来到英国留学以后,开始进入经济学领域,我发现因为我的数学基础,我在这个领域有了很大的空间,各种经济学理论都需要公式和模型的有力支持。正如你们在经济著作里看到的那样。
时代周报:作为经济学家,你认为什么知识对于经济学是最重要的?
皮萨里德斯:我认为作为研究型经济学,数学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数学可以产生预测方面的意义,我们可以用公式,可以建立模型来模拟下一步的可能和未来的走势。当然了,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谈及政治,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社会和政治需要,这不完全由公式和模型决定。
时代周报:经济学的领域非常广泛,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劳动经济学(Labor Economics)?
皮萨里德斯:这个方向和我们的社会结合得最为紧密,因为直接关系到大批普通人的生活,失业、就业、社会福利等等。我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他需要雇一些伙计。这些雇佣关系和其中的很多事情给我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后来我发现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这些劳动力市场的很多内在规律和奥妙,我真的很兴奋。
时代周报:所以这在某种程度是一个童年回忆的产物吗?
皮萨里德斯:可以这么说吧。也是很多机缘巧合和自己兴趣的产物。
时代周报:关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将会成为你中国之行的主要题目,能不能现在和我们分享一些最基本的观点呢?
皮萨里德斯: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面临巨大的转变。庞大的农业人口在减少。中国劳动力市场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非常的灵活。因为我发现中国有大量的短期劳工(农民工)。他们从农村前往城市,他们的工作非常的受到市场规律的指挥,往往收入、培训、福利等等变化可以让他们快速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流动。这个是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不太一样的地方。这种劳工群体和我们熟悉的过去的西方产业工人群体是不同的。也许这是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时代周报:这是否和东欧特别是土耳其有类似的地方?
皮萨里德斯:有一点。土耳其是很典型的,我小的时候土耳其人口只有3000万,现在差不多8000万了。增长的人口给土耳其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也使得这个国家获得了不同于我们在其他欧洲国家所看到的那样的变化和气氛。有些地方和中国类似。
时代周报: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长期的劳动密集型主导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你是否关注过?
皮萨里德斯:坦白地说,不是很多。我觉得尊重劳工的很多基本权利这个已经是一个国际常识了,比如给予劳工合适的休息时间等等。但是在这些的基础上,下一步是一个劳工报酬的问题,也就是比例问题。给予多少比例的报酬才是合适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我认为那种极端的主张高工资高报酬的做法并不恰当。特别在一些国家,劳动力市场实际上已经束缚了国家经济的增长。
时代周报:失业问题是目前困扰欧洲的一个大问题,你和学生常交流这个问题吗?伦敦政经这种名校的学生会不会也担心他们以后的工作?
皮萨里德斯:我讲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就业的,这自然是我和学生们间的话题。伦敦政经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很多人毕业了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对于本地学生来说,其实他们进大学的时候就有了职业规划,大家比较清楚以后要做什么。不过可能金融危机是他们最担心的,很多人都是抱着投身银行业和金融业的念头来到这所大学。现在很多大银行都不雇人了,于是学生就要发愁自己最终要做一些自己当初没有想过做的事情了。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 >>下一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