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救A股?陶冬:经济危险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伯南克救A股?陶冬:经济危险

加入日期:2011-4-28 17:58:4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桂浩明等三人解上海B股两天大跌15%之谜
  叶 檀:以邻为壑占上风 别指望美国年内加息
  皮海洲:个别地方政府缘何不认为房价高
  吴晓波:未曾发生的历史
  周科竞:言创业板十年大顶太悲观
  杨卫东:警惕绿色投资的四个误区
  克里斯托弗:中国人太爱存钱了 欧洲人希望你们能消费些
  张化桥:炒股不能在烟屁股中寻宝
  陶 冬:中国增长可能减速
  何志成:伯南克负责任 中国股市才好转

  桂浩明等三人解上海B股两天大跌15%之谜
  上海B股继27日大跌5%,28日上午再跌4%,上海B股持续暴跌,令上海A股连拉五阴,一度失守2900点,市场企盼的反弹迟迟不来。连线三位资深市场人士桂浩明、文国庆、花荣,概括上海B股暴跌三大主因,即前期涨幅过大的获利回吐,国际板对B股并轨利好的预期落空,以及A股调整的压力。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认为,上海B股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涨幅过大的正常获利回吐。这两天深圳B股跌幅远小于上海B股,也是前期涨幅小于上海B股。
  上海B股从2010年5月195点至2011年4月329点一年上涨60%未有象样调整。因此,两天323-281下跌近15%,技术上属正常调整。而深圳B股841-779两天下跌仅8%,因为从2010年11月率先在888见顶后,一直处于调整状态。
  B股并轨利好的落空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文国庆认为,上海B股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板出台对B股并轨利好的预期落空。市场对B股并轨利好的预期,最早是希望国际板出台前实现A股与B股并轨,后来又希望国际板出台后B股转国际板上市。结果有关国际板规则就绪、上市企业面向世界500强的消息,表明国际板上市企业与上海B股不搭界,令B股市场的预期落空。
  桂浩明也表示,市场原希望B股在国际板开板或先于国际板解决B股并轨。这一愿望落空是B股暴跌的原因之一。未来B股或将与国际板长期并存,直到监管部门考虑好B股并轨方案再与H股或A股并轨,如果与A股并轨还受制于人民币实施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时间表。
  A股调整的巨大压力
  资深私募人士花荣则表示,国际板出台使境外资金多了一个外汇投资中国上市企业品种,这对上海B股固然是利空。但上海B股暴跌主要受A股见顶回落拖累。目前境外个人、机构看空A股,而国内作B股个人、机构,与作A股个人、机构重视官方看法不同,他们更重视境外看法。
  上海B股从2010年5月195点启动反弹与上海A股2010年7月2319反弹,启动见顶时间相关度高,如果A股步入中级调整,B股也将同步调整。

 

  叶 檀:以邻为壑占上风 别指望美国年内加息
  我们必须打消美国加息降低全球通胀预期的指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只能靠坚定而勇敢地改革。
  美国3月份的CPI虽然高达2.7%,但核心通胀率低于预期0.1个百分点,只有1.2%,在美国经济指标好转的时刻,美联储没有加息为全球抑制通胀做贡献的理由。4月26日~27日美联储召开货币政策例会,最好的结果是美国到6月底如期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一方面希望以低成本继续发行美债,另一方面希望保持强势美元地位。
  美国国债市场的表现不会逼迫美联储加息。虽然一些业内最知名的投资人士开始公开抛弃美债,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管理机构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人格罗斯在2月份抛空了所持美债,3月份开始在金融市场上做空美元美债。格罗斯在债券市场备受尊重,据统计,格罗斯掌管的总回报基金过去5年的平均年回报达到8.65%,击败了99%的同业对手。格罗斯对美债的悲观基于美国庞大的债务无法偿还的担忧,受到市场的高度重视。
  包括高盛、瑞信等在内的20家美债一级交易商却乐观得多,认为今年全年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连续第三年低于4%。如果美联储能够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在5%以下低水平,那就意味着美国财政部仍然能够以低成本在全球发债,美债雪球越滚越大,却没有崩溃之忧,因为有全球投资者为美债托底。
  美国时刻关注美元指数的均衡,防止其他货币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元指数连续下挫,上周刷新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73.73,年初至今美元兑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已下挫约6.5%。但在26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称完全同意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的看法,给美元打入了一支强心针,美元指数展开短期反弹,上升到74的心理关口之上。
  无论是欧债危机,还是日本大地震,所有的天灾人祸均凸显了美债的全球最大避险工具的地位。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美国财政部的强势美元策略相辅相成,正说明美国维持强势就是为了扩张美债信用,让全球经济体陷入美元泥潭无法自拔。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扩张三倍以上,换来的是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盖特纳表示,短期来看高油价是美国经济面临一大挑战,但暂不足以逆转经济复苏趋势,从基本面来看经济正在自我治愈,展望未来14个月,相信经济增长3%至4%是合理预期。因此,奥巴马政府制定了到2015年的长期减赤计划,但短期内仍在谋求债务扩张方案。
  只有美国民众与市场压力能够逼迫美联储加息。具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美国国内的通胀率上升,降低美国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准,引发美国国内强烈的政治反弹;二是美国国债被全球投资者抛弃,导致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美国发债得不偿失。可以预计,如果食品与原油价格大幅抬升,而美国核心通胀率至2%以上,与此同时,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提升到5%以上,美联储将不得不认真对待加息提议,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三心二意,一心盯着他国的美元储备。
  中国不能指望美联储加息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目前的办法是在国内继续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快国内经济改革。通过开放离岛免税、鼓励购买黄金等小打小闹的办法只能治标,而制度性改革却难以发力。
  在通胀压力与地方政府的默许下,国内房地产市场已有回暖迹象。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全国35个城市中,上周量价齐升的城市达到17个,逼近半数之多。其中21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上涨,26个城市均价环比上涨,杭州、北京分别以91.61%和57.52%的环比涨幅领涨十大重点城市成交;而上海更是在成交涨幅超过30%的同时,创下了周均价破3万元/平方米的历史新高。如果房地产逆势反弹,则中国经济调控的努力将毁于一旦。
  通过证券市场引导庞大的社会资金进入股市间接进入实体经济,监管部门鼓励新基金入市,IPO数量不减,4月有逾六成新股上市首日破发。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步入关键时刻,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高端制造企业、品牌企业等都要从证券市场汲取养料,获得成长的空间。拟议中的新三板与国际板,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与高端化的试验田。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货币发行体制改革、外汇储备的市场化运用是重中之重,如果中国资本与货币市场沿袭以往的圈钱市、内幕市、低效市传统,则经济改革最重要的支撑十去其六,改革的信心无法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

 

  皮海洲:个别地方政府缘何不认为房价高
  本月上旬国务院派出的8个督察组,在对京沪等16个省份开展房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察后,目前已返回京城。据一位督察人员表示:我认为这次督察发现的最大问题是,个别地方政府不认为房价偏高。
  一些地方政府不认为房价偏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为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我国先后出台了一道又一道的调控令。仅去年以来就先后出台了国十一条、新国十条、新国五条、新国八条等。就在国家调控楼市政策大兵压境的背景下,仍然有地方政府认为房价不高,难怪督察人员表示,这是这次督察发现的最大问题。
  房价高不高?大家心里有数。普通城市居民一朝买房,20年、30年都将沦为房奴。那么,为什么还有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认为房价不高呢?
  首先,这是土地财政使然。就地方政府来说,没有比卖地更容易来钱的了。如去年一年,全国卖地收入高达2.9万亿,占全国财政收入8.3万亿的35%。而在一些地方,卖地收入甚至超过了本市收入的一半以上,甚至就连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例外。由于卖地来钱快,而地价又与房价紧密相连。房价越高,地价才会卖得越高。于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眼里,房价再高也不觉得高。
  其次,房价上涨并不危及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虽然房价上涨让普通市民望楼兴叹,但对于某些地方的政府官员来说,房价上涨并不损害他们的利益,有的甚至还能从中获利。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住的是集资房,或福利房,他们的房价远远低于商品房价格。他们甚至盼望着房价上涨,以便自己通过卖房获取更多的利益。
  其三,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之所以认为房价不高,当然是相对于他们的收入而言的。城市居民之所以认为房价高,是因为他们收入少,所以买不起房。而地方政府的官员们认为房价不高,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因为他们各项收入太高的缘故,他们完全有能力承担更高的房价。

 

  吴晓波:未曾发生的历史
  忽然想起20年前生命中的一个瞬间。
  1990年,我大学毕业,被保送研究生。4月体检过后,我从上海回杭州家中休养,只待下一学期开学报到。
  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从上海来的一位大学老师,他邀我一起到一家通讯社的老学长那里做客,我正无事,就随他前往了。没想到,就是那次偶然的拜访,让我下决心不读研究生,而直接进了那家通讯社,从此服务13年,并走上了财经作家的道路。
  假如,没有20年前的那次街头偶遇,今天的我又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是我偶尔会非常好奇的一个问题。
  这种充满戏剧性的时刻,在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历史中并不常常发生,而它一旦出现,却将产生超越时间的影响。而让人无奈的是,当它降临的时候,我们身处其中,却肯定一无所知。
  在我所熟悉的中国商业史领域,也似乎存在着一些未曾发生的历史。
  比如在1988年,受物价双轨制的影响,原材料市场价格过度上扬,中央政府决定实施物价闯关。3月份,上海调整280种商品的零售价,涨价幅度在20%-30%之间。调价政策迅速波及全国。从5月开始,全国中心城市的猪肉和其他肉食价格以70%左右的幅度迅猛上涨,最终呈现推波助澜之势。
  到了10月份,闯关行动宣告失利。中国经济由此陷入三年低迷期,很多改革路径从此转变。
  日后,学界多次沙盘推演,不少人认为,当初的物价改革确乎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如果宏观政策和舆论推动更为稳妥和保守一些,闯关成功或有可期。
  一个未曾发生的历史是,如果1988年的物价闯关成功,中国改革将呈现怎样的面貌?
  再比如1994年,创业10年的北京联想公司内部,两大灵魂人物--柳传志和倪光南发生了致命的分歧。倪认为如果能在芯片技术获得突破,将一举确立其在全球电脑产业中的地位。柳则认为,芯片项目风险浩大,非现有实力可支撑。联想应该依靠成本制造的优势,加大自主品牌的打造。这场争论最终演化成水火不容的柳倪之争。
  多年之后,仍然有人试图论证那个未曾发生的历史:如果当年走上了倪式道路,今日的联想甚至中国电脑业将呈现怎样的面貌?
  再再比如,在2003年,中国进行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国企产权改革,让数以十万计的中小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清晰,国退民进的景象令人振奋,也为今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了铺垫。
  如果在这一年,没有成立国资委,或者国资委的职能中没有对企业的人事监督之权,那么,今天的国有企业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格局?
  托马斯。卡莱尔说,实际的历史是一团永存、永动的混沌,其中一个又一个影子从不计其数的因素中凸现出来。进而言之,那些未曾发生的历史,或许正是历史混沌的另外一个影子,它未发生,却不意味着从不存在。那么,在未曾发生的历史与即将发生的历史之间,存在着一条怎样的逻辑上的暗道,这实在让人十分的好奇。
  我常常有一种预感,那些我们曾经错过的未曾发生的历史,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再次出现,我们将回到那个十字路口,重新做出选择,然后出发。

 

  周科竞:言创业板十年大顶太悲观
  有人说创业板创出十年大顶,此言差矣!创业板公司虽然目前股价出现连续大跌,但这种下跌属于高价发行后的拨乱反正,而非创业板公司本身存在多么巨大的问题。随着募集资金不断产生新的收益,创业板公司的投资价值也会逐步体现,十年太久,创业板股票足以咸鱼翻身。
  十年牛市、黄金十年期,都是投资者的期盼,但真正的十年牛市则少之又少,A股还没有过,国际其他股市也是极其罕见。同样,说创业板十年大顶,似乎也有失偏颇,虽然目前创业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十年都翻不了身,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本栏以为,创业板股票的持续下跌,要归功于越来越高的发行价,但是这不是说股票本身出了问题,而是说股价出现了过高的估值。可能创业板公司难以实现投资者期望中的超高成长,但是这并不代表创业板股票会出现业绩下滑或者亏损。那么只要创业板公司盈利,其就有一个合理的估值,当股价接近或者低于这一合理估值的时候,股价将会止跌企稳。
  下跌之后,还会迎来新的机会,那就是低价发行的创业板新股。创业板公司已经超过了200家,投资者对创业板股票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创业板公司不都是微软、谷歌,未来投资者在参与创业板投资时也会考虑风险因素。本次创业板股票的大幅走低,其风险教育作用要超过抄写100份风险揭示书。所以,投资者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很难看到超高价发行的创业板新股。
  新股比老股有个优点,那就是募集资金。如果募集资金使用合理,是完全能够在未来给上市公司带来新增利润的。虽然新股目前看起来市盈率高了一点,但是如果考虑到未来业绩提升的空间,这个市盈率水平也就值得接受。如果未来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那么创业板的持续牛市还会出现,指数回到1000点之上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十年大顶的说法,太过悲观。
  很多投资者总以为通胀对股市不好,其实不然,通胀对于股票是具有绝对利好的。通胀出现,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愿望会持续提升,上市公司的利润也会大幅提高,这中间既有产品提价的因素,也有销量增加的因素,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水平完全能够跑赢通胀。国际对冲基金曾有统计,从长期来看,通胀对于股票的正面影响要高于黄金及大宗商品。所以说,在通胀预期高企的背景下,说创业板十年大顶更不客观。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