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评论人叶檀(资料图)
中国的外汇储备再到变革关键时期。
在一季度出现近7年以来的首度贸易逆差、在预计贸易顺差急剧缩减到GDP2%的连串负面消息下,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高达3.04万亿美元。可见,贸易顺差已经不是外储增加的主要原因,人民币的单边升值预期才是罪魁。人民币虽然短期内涨跌不定,但从二次汇改以来,升值是不变的主题。
在外储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使用正在发生根本变化。
一是扩大进口与海外收购并举。有效使用外汇储备的要求正在让中国的外储在国外大举收购,不论是国资、民资,不论是制造企业还是金融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从未改变。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海外并购交易额跃升37%,达554亿美元。今年截至3月23日,并购总额已达约147亿美元,而10年前我国企业每年在海外的并购额仅为15亿美元,10年增长了30倍以上。笔者知道的一家国内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已经以合资企业的方式在美国等地布局,其老总明确告知,未来中国的企业有没有前景,不仅在于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而要看是否打通了国际的产业链。在国际并购领域,举凡有资源、技术、品牌与营销渠道的公司均进入公司的并购范围,甚至中国公司出高价仅仅为了一张进入对方市场的牌照。
在并购热中,令人担心的是疯狂中能否保持清醒,能否以投资效益为准绳主导并购?一些企业与中国投资者已经在国际市场闹出了一连串笑话,如窝里斗哄抬对方企业报价,充当了白骑士身份,而有的中国豪客更是一掷千金,在拍卖市场上没有弄清对方报价,就付出了百万美元,让人目瞪口呆。
真正的市场化并购还没有成行,今年1月7日温州市经贸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 《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要求,温州户籍且取得因私护照的投资者都可进行境外直接投资,投资者单项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 。但这项试验性的举措在没有上级批准的情况下就被叫停,中国的境外民间投资仍然受到极大约束,有关方面大约希望集中资金在大型企业手上,以完成战略布局。但恰恰是这些大型企业,浪费了大量资金,还因为安全等因素在国际市场举步维艰。
二是央行的外汇使用方式将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类似于中投的公司将浮出水面。4月1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清华大学演讲时透露,中国外汇储备确实过多,央行在考虑用外汇储备做一些战略性投资。专业外汇储备投资基金即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成立诸如贵金属基金、能源基金等专门的投资基金。这一操作类似挪威模式。另据熟悉央行货币政策的人士透露,央行正在考虑设立一个基金,直接在外汇市场购买外汇,而不是由央行直接发钞去买外汇。另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介绍,他们已向外管局再度建议,将新增甚至一部分存量的外汇资产从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移出来,成立外汇平准基金,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目前这一方案正在研究中。
如果方案并非空穴来风,部分外汇储备不再由央行直接结汇,可以减少基础货币发行量,减少央行的冲销成本。而中国的挪威模式一旦成行,将是与目前中投模式、外管投资模式相结合的产物,中投等投资者目前既有长期的战略性投资,也有短期的财务投资,更有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短期套利,所有这些市场化的举措证明比当时一味购买美债高明得多,对中国经济战略大有帮助,可以缓解国际债券市场的动荡,缓解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可以想像,在政府主导下,藏汇于民步伐不会太大,政府将通过扩大持汇量尝试一二,而在外管局主导下市场化运作的基金,将成为首选,既有能源基金,也有外汇基金、综合性基金,未来可能还会有小规模的对冲基金,成立三个以上的中投公司是大概率事件。
无论如何,外储使用的改革已经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构成发生了变化,注重欧元、交易日元一再在国际上掀起巨澜。很快,我们不得不适用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在巨大的基金的管控下,在国际市场进行庞大的隐身交易。(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