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桥:A股或成通胀牺牲品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张化桥:A股或成通胀牺牲品

加入日期:2011-4-27 19:44:2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叶 檀:外储生变 中国将有三家中投公司?
  任志强:中国不该收房产税 今年薪酬应800多万
  桂浩明:大盘不仅短线缺乏机会 中线也难以乐观
  巴曙松:宏观政策两难 压力下更需加快结构调整
  曹中铭:从庞大集团高中签率透视“跛脚”市场化
  皮海洲:新股上市不能放松IPO审核
  张化桥:炒股不能在“烟屁股”中寻宝
  张海英:个税征求民意请多走几步
  刘宝强:“三高”新股频频破发:机构为何甘愿被套
  刘纪鹏:对症下药 治理通胀需“三率”齐发
  熊锦秋:结构调整关键时期谨防股市系统风险
  张化桥:中国股市或成通胀牺牲品


  叶 檀:外储生变 中国将有三家中投公司?
  中国的外汇储备再到变革关键时期。
  在一季度出现近7年以来的首度贸易逆差、在预计贸易顺差急剧缩减到GDP2%的连串负面消息下,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高达3.04万亿美元。可见,贸易顺差已经不是外储增加的主要原因,人民币的单边升值预期才是罪魁。人民币虽然短期内涨跌不定,但从二次汇改以来,升值是不变的主题。
  在外储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使用正在发生根本变化。
  一是扩大进口与海外收购并举。有效使用外汇储备的要求正在让中国的外储在国外大举收购,不论是国资、民资,不论是制造企业还是金融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从未改变。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海外并购交易额跃升37%,达554亿美元。今年截至3月23日,并购总额已达约147亿美元,而10年前我国企业每年在海外的并购额仅为15亿美元,10年增长了30倍以上。笔者知道的一家国内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已经以合资企业的方式在美国等地布局,其老总明确告知,未来中国的企业有没有前景,不仅在于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而要看是否打通了国际的产业链。在国际并购领域,举凡有资源、技术、品牌与营销渠道的公司均进入公司的并购范围,甚至中国公司出高价仅仅为了一张进入对方市场的牌照。
  在并购热中,令人担心的是疯狂中能否保持清醒,能否以投资效益为准绳主导并购?一些企业与中国投资者已经在国际市场闹出了一连串笑话,如窝里斗哄抬对方企业报价,充当了白骑士身份,而有的中国豪客更是一掷千金,在拍卖市场上没有弄清对方报价,就付出了百万美元,让人目瞪口呆。
  真正的市场化并购还没有成行,今年1月7日温州市经贸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 《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要求,温州户籍且取得因私护照的投资者都可进行境外直接投资,投资者单项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 。但这项试验性的举措在没有上级批准的情况下就被叫停,中国的境外民间投资仍然受到极大约束,有关方面大约希望集中资金在大型企业手上,以完成战略布局。但恰恰是这些大型企业,浪费了大量资金,还因为安全等因素在国际市场举步维艰。
  二是央行的外汇使用方式将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类似于中投的公司将浮出水面。4月1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清华大学演讲时透露,中国外汇储备确实过多,央行在考虑用外汇储备做一些战略性投资。专业外汇储备投资基金即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成立诸如贵金属基金、能源基金等专门的投资基金。这一操作类似“挪威模式”。另据熟悉央行货币政策的人士透露,央行正在考虑设立一个基金,直接在外汇市场购买外汇,而不是由央行直接发钞去买外汇。另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介绍,他们已向外管局再度建议,将新增甚至一部分存量的外汇资产从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移出来,成立外汇平准基金,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目前这一方案正在研究中。
  如果方案并非空穴来风,部分外汇储备不再由央行直接结汇,可以减少基础货币发行量,减少央行的冲销成本。而中国的“挪威模式”一旦成行,将是与目前中投模式、外管投资模式相结合的产物,中投等投资者目前既有长期的战略性投资,也有短期的财务投资,更有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短期套利,所有这些市场化的举措证明比当时一味购买美债高明得多,对中国经济战略大有帮助,可以缓解国际债券市场的动荡,缓解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可以想像,在政府主导下,藏汇于民步伐不会太大,政府将通过扩大持汇量尝试一二,而在外管局主导下市场化运作的基金,将成为首选,既有能源基金,也有外汇基金、综合性基金,未来可能还会有小规模的对冲基金,成立三个以上的中投公司是大概率事件。
  无论如何,外储使用的改革已经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构成发生了变化,注重欧元、交易日元一再在国际上掀起巨澜。很快,我们不得不适用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在巨大的基金的管控下,在国际市场进行庞大的隐身交易。

 


  任志强:中国不该收房产税 今年薪酬应800多万
  4月23日,在由李稻葵主持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的EMBA校友返校日高端论坛上,嘉宾“任大炮”也是毫不含糊,该放炮的,不该放炮的,“放”之依然。
  第1炮
  不要清华毕业生 曾要来的5个一个都没留下
  任志强开门见山,“在清华百年校庆时请我来,我这人不太说假话,这是很危险的。”在开门见山之后,任志强第一炮就对准了清华。“我是个企业管理者,清华大学的教师们问没问过企业的管理者喜不喜欢要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你问我,我一定不要。1992年,我以每人五万块钱的代价买了清华大学五名大学生,我一个月内开除了一个,其他几个剩下的大学生也没有一个留在我们这里,不是出国就是走了。”因为当时来说毕业生起码应该给公司服务五年,这是个基本规定,结果一个都没有,所以以后看着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坚决不要。
  任志强的“炮声”当场遭遇李稻葵教授的坚定“阻击”。李稻葵说:“清华的毕业生在企业界,根据我们了解是非常受欢迎,如果你需要数据的话,我私下给你找很多数据。事实证明企业的清华毕业生备受欢迎,清华出国的学生大部分都回国了。”针对任志强不招清华毕业生,李稻葵回击说:“也许你那个企业管理方式让很多人受不了”。
  第2炮
  中国不该收房产税 今年我薪酬应是800多万
  针对清华大学开完炮,任志强接下来针对中国的房地产政策进行了猛烈炮击。“国务院一个研究中心挑选了今年初我们两份报告准备去汇报,主要目的是想纠正和修改现行的已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其中一个是城市化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同类比较的报告;另外是关于房地产税的报告。我们把世界各国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后,认为中国根本不应该收房地产税。现在有些已经推行的政策,治表会伤根”。
  李稻葵教授忍不住追问,如果你来管房地产该如何调控。任志强也是毫不含糊,他说,管理土地不是按产权制度进行的管理,管理土地是以规划进行管理。其次,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
  任志强已从华远集团董事长退下来,10月份上市公司董事长位置也快到期。王石去哈佛了,冯仑让给徐莉,任志强的打算又如何呢?任志强说:“我叫退职不退休,我在华远上市公司的位置不动,从上一级领导撤职下来变成下一级领导的时候,我可能是中国唯一一个钱越挣越多的人。报纸上登我的工资是700多万,按照国有企业管理规定,实际给我的十分之一工资都不到,国资委发个小条告诉我60多万或者70万,我只能拿那么多。因此在我的账上有1300多万未领工资,而且那是税后的。现在国资委正式通知我,以后你爱领谁的工资就领谁的工资,我不给你发工资了,可能拿上市公司的工资,如果按上市公司工资我今年应拿800多万,今年怎么也涨一些,我可能是越退休挣得钱越多的人。”

 


  桂浩明:大盘不仅短线缺乏机会 中线也难以乐观
  几经反复,沪市终于在4月初收复了3000点关口。在很多投资者看来,这是市场进一步确认了强势行情的标志。于是,投资者普遍对后市持乐观态度,并看好大盘会出现进一步的上涨。特别是在股指冲击3000点时,银行板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刻银行在估值方面仍然具备不小的优势,所以在大家看来,只要银行股再能够有所上行,那么股指就能够很好地上一个台阶,大盘也将重新变得活跃。
  不过,到了4月底,人们并没有看到股指的继续上涨,相反却目睹了大盘跌破3000点。原本认为3000点是有效突破,在这里构筑了很强的支撑。可是实际上在行情下跌时,股指破位3000点异常轻松,行情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走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有必要把市场的基本面与行情联系起来分析。今年以来,面对巨大的通胀压力,国家加大了调控的力度。最近几个月来,央行基本上都是采取每个月提高一次准备金率、每两个月提高一次利率的调控频率。虽然,就股市而言,对这样的调控市场已有较为充分的预期,因此每次调控政策出台,对市场的直接影响似乎都不是很大。
  但是,对于实体经济来说,这样的调控却具有明显的收缩作用,而且随着调控的深入,其累计效应开始显现。反映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便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一般来说,在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股市自然而然会受到冲击,行情会向下运行。不过,在今年的一段时间里,情况却不是这样。也就是说,尽管资金面偏紧,但股市却仍然昂头向上。细加分析便可以发现,这次股市上涨,是在没有明显增量资金介入的情况下实现的,其动力在于盘中存量资金在不同板块中的转换。而去年,市场上大盘蓝筹股的表现较为一般,相反中小盘题材股则行情活跃,从而出现了大盘股估值偏低、中小盘股票估值偏高的局面。且不说这种局面的存在是否合理,但是有一点则很明显,这就是它为盘中资金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从股价偏高的中小盘品种中退出,进入到具有估值优势的大盘品种上,这样的换仓操作即可以打上“价值回归”的旗号,而且客观上也存在不小的盈利空间。于是,今年年初以来,就有不少存量资金开始了这样的操作。而由于大盘股具有较高的权重,这就使得对股指的撬动能力比较明显,在个股与板块的此起彼伏中,股指还能够有所上涨。这样的行情,应该是属于典型的板块轮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上涨。也因为这样,几个月下来,多数投资者都是在赔钱。股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站上了3000点,但应该说还缺乏相应的根基。
  果然,在3000点上方,大盘蓝筹股要继续上涨,就必须需要增量资金进场来配合了,或者就是要有更多的资金从中小板块中撤出,转战大盘蓝筹股。可是,此刻宏观调控还在加强,增量资金并没有大举进场。而由于中小盘股票下跌已经比较多,抛盘相对开始减少;而大盘蓝筹股虽然还有一定的估值优势,但同时获利盘也开始增多。结果,资金在板块间的转换便开始慢下来,而且大盘蓝筹股中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流出。这样一来,3000点自然也就很难守住。这次股市在商业银行上缴增加的存款准备金的时候突然下跌,其原因就在于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尖锐了,而市场本身也没有能力再通过板块轮动来予以调节。这样,一波上涨行情也就只能在无奈中结束了。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出现了全面调整,这个时候也就不会再有什么板块行情来引领大盘,且资金面的收紧则使得股市的交易重心不断下移。因此,大盘不仅短线缺乏机会,中线也难以乐观,估值将退回到3月份的运行区间波动,股市是下一个台阶整理。对于这样的局面,投资者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巴曙松:宏观政策两难 压力下更需加快结构调整
  从一季度的一系列经济数据看,在宏观政策决策上,似乎开始面临明显的两难:一方面,因为物价压力居高不下,不保持紧缩的态势,很难推动物价从高位回落;另一方面,在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信贷和融资成本上升、2009年以来新开工项目陆续进行建设完工时期等压力挤压下,如果继续大幅紧缩,必然会对一部分企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并可能导致部分投融资平台项目的建设遇到流动性的挑战等。在这样的所谓两难格局下,加快结构调整,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和方向,这主要包括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培育服务业并积极放松管制、促进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理顺资源价格体系以形成清晰的价格信号等。
  一季度全国经济和部分省份GDP小幅回落,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由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刺激性政策驱动,逐步过渡到由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有所加强。可以看到,结构调整的效果在不同区域正在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东部沿海省份、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增长速度已经明显回落,且回落幅度高于其它省市,结构调整的推进速度也明显快于其它省市,投资领域主要体现为有利于产业升级、服务业提升方面。部分中西部省份产业发展空间仍然较大、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依然相对强劲,因此经济增长的速度也相对较快,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也较大,但是,与之前的“为出口而投资”有所不同,目前中西部省市已经逐步转向“为产业转移而投资”、“为消费而投资”。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现在经济增长模式、税收体制等运行机制下,地方政府以GDP为导向的激励模式未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在打破GDP崇拜、推进结构调整的方向上,可能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具体而言,一季度GDP增速的轻微回落主要是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但是,中国现有经济模式中的资源要素非市场化定价、高储蓄下的低利率、信贷与投资周期的正向反馈效应一定程度上内含了投资与增长惯性,这使得结构调整往往出现阶段性反复。
  短期来看,下一阶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打破地方政府的所谓“GDP崇拜”的循环,一方面取决于下一阶段逆周期调控的持续性,同时也取决于经济运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展。
  展望二季度,为保持目前的结构调整成果,货币政策预计还会继续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窗口指导等手段控制社会流动性的合理规模,避免信贷与投资的正向扩大效应,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消耗型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成本。另外,窗口指导政策则可以通过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合理调节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比例,防止短贷长用、挤占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紧张,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
  中长期来看,结构调整在中长期内必然取决于资源要素约束的临界点和高储蓄率回落趋势的逐步形成,以及经济运行机制如税收体制的调整改革。所谓结构调整,本质上指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发生结构性改变,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正在迎来“刘易期拐点”和人口老龄化的时间窗口,这“两大拐点”的来临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将逐步形成,也意味着储蓄率的下降和实际利率的上升趋势难以避免,加之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未来的经济增长不得不在更大程度上依赖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技术的进步及配置效率的提高来实现,而这也正是结构调整的应有之义。

 

  曹中铭:从庞大集团高中签率透视“跛脚”市场化
  中签率是衡量市场资金是否热捧某只新股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近日发行的庞大集团,在再次刷新新股中签率纪录的同时,引发市场关注。曹中铭今日发表博文指出,新股发行与审核受到行政资源的控制,而发行价格却推行市场化,也就意味着目前推崇的市场化发行,只是“跛脚”的市场化,离真正的市场化还存在不小的距离。庞大集团的高中签率,只不过是其畸形的产物罢了。
  庞大集团发布的公告显示,其首发网上中签率到了惊人的21.57%,网下配售比例更是高达57.97%。表明每5个网上申购号码,就有一个必定会“中彩”;而网下离奇的高中签率,让机构网下中签变得非常的容易。
  文章指出,近年来,监管层不断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其结果却是淡化了“窗口指导”的新股市场化发行,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新股发行价格不是低了,反而是越来越高;发行市盈率不是变得合理了,反而是越来越失去理性。就在去年下半年,沪市主板、深市中小板与创业板,新股无论是发行价格还是发行市盈率,都频频创造了“历史”。
  曹中铭指出,新股发行,重在发行价格的合理与理性,否则,将会招致市场的用“脚”投票,或开盘即遭遇破发,或投资者申购的热情不高。

 

  皮海洲:新股上市不能放松IPO审核
  随着新股发行改革的逐步推进,证监会近期大幅压缩审核时间,发行节奏市场化特征日益明显。部分投行人士称,“近期IPO审核效率大大提高,材料上报后1到2个月内就会反馈,半年之内就有望完成从受理到发行的全过程。”
  缩短IPO审核时间,将IPO项目从受理到发行的时间控制在半年内,这是管理部门为发行制度改革所进行的又一项新的探索。
  今年以来,进一步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虽然总体说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但在积极尝试方面,管理层还是有实际行动的。比如,为遏制发行人超募的问题,管理层要求新股上会务必要对首发比例严加控制;将中小规模发行人首发比例上限控制在不超过总股本25.1%的范围之内。
  不过笔者认为,缩短IPO审核时间不利于发审委提高发审工作的质量,不利于替中国股市把好第一道关。
  目前发审工作面临问题非常严峻。一方面由于新股成功上市后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这就使得大量的公司都涌到IPO这条道上来了,甚至就连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通过包装、造假等方式也挤进IPO的队伍里来。这需要发审委员们来认真辨别。另一方面,发审工作又只是停留在“听故事”阶段,并不深入到上会公司的现场去深入了解情况,这就很容易让一些包装漂亮的公司蒙混过关。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今年4月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保荐项目尽职调查情况问核程序的审核指引》,通过在发审过程中增加“问核机制”来保证保荐人尽职尽责,提高新上市公司质量。如在每个保荐项目见面会当天,由审核人员约请保荐机构的保荐业务负责人或保荐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保荐代表人,逐项询问该项目主要问题的尽职调查工作情况,并由上述人员签字确认其已勤勉尽责履行各项尽责调查义务,其问题将涵盖审核过程中关注的近40个方面,包括投资者投资判断时关注的重要事项。根据“问核机制”,发审过程中的审核时间应该是进一步延长,如果是缩短审核时间,这岂不是让包括“问核机制”在内的发审过程形同走马观花了?
  不仅如此,缩短IPO审核时间也不利于发挥舆论方面的监督作用。由于发审工作所存在的巨大漏洞,最近几年舆论监督在发审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一些问题公司最终就是倒在了舆论监督面前,但IPO审核时间压缩,将受理到发行的时间控制在半年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缩短了过会公司接受舆论监督的时间,不利于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很容易让一些“人造美女”蒙混过关。
  因此,为了保证新公司的质量,IPO审核时间不仅不应该缩短,而且还应该适当延长。IPO审核工作不能为了加快新股上市节奏,而放松对IPO审核工作的要求。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