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业绩拐点 谢国忠:还能横多久 罗杰斯:买银行股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叶檀:业绩拐点 谢国忠:还能横多久 罗杰斯:买银行股

加入日期:2011-4-26 8:05:1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叶檀:调结构阵痛开始 上半年或为业绩拐点
  紧缩政策已经显示出威力,经济转型的阵痛将越来越强烈。
  今年一季度,各地GDP增速开始放缓。已公布的16个省份GDP同比增长速度显示,除湖南、新疆两地GDP增幅略高于去年同期、增幅分别为0.3和0.1个百分点,其余14个省份均低于去年一季度增幅,东部地区回落幅度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全国GDP增长9.7%,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考虑到去年处于投资拉动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期,目前GDP略有回落并非不可接受,有15个省份GDP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与全国预计8%的增幅相比,仍属于高增长。
  但一季度的高增长主要由投资与出口拉动。1月至3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5%,房地产开发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6253亿元,增长37.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7%。这是房地产在惯性作用下对投资与消费继续起到举足轻重的拉动作用,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重工业增速。用电量显示重工业投资明显高于其他行业,1至2月份,重工业用电增速明显高于轻工业,轻工业用电仅增长6%,而重工业用电则增长12.5%。目前的经济主要靠地方基建与大型项目投资拉动的特色未变,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速下降,3月份仅增长3%,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但是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了26.8%。
  值得关注的是,住宅地产的估值中枢下移,而商业地产估值中枢上移,自持商业物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显示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希望分享未来中国内需社会的资产红利。
  内需仍未有明显启动迹象,产生结构性分化。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比去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但大型流通企业增速提高,而金银珠宝等高档消费品持续高速增长,同比增长40%以上,上海车展豪华车被一扫而空,随着海南离岛免税等以高端奢侈品回笼货币、促进消费等政策的推出,预计未来还将保持较高增速,中国的内需消费已经显示出大型企业跑马圈地、高端消费统领消费市场的明显特征。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全年的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收窄,但外汇储备将越来越多,一般出口企业日子更加艰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预测,2011年贸易顺差将占GDP的2%左右,这符合当时美国等国提出以贸易顺差占GDP比作为外汇国的标准,将超额完成3年内贸易顺差降到GDP3%的预定目标。这是近两年的特色,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约1800亿美元,GDP占比为3.2%,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却节节上升,已经突破了3万亿美元。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使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人民币,贸易顺差已经不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变量。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将是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难过之年,而进口贸易商则大获其利。
  很多公司的业绩将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拐点。去年实行的紧缩政策已经在实体经济领域显示出效应,一般企业很难得到平价贷款,实际融资成本与货币宽松时相比已经翻倍。对于高负债、现金流不佳的企业有必要敬而远之,这些企业大多无法逃过货币紧缩就崩盘的魔咒。人力成本继续高速增长,按照人力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去年我国最低工资平均上升22.8%,今年一季度又上升20.6%,虽然人保部表示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决定,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拐点早在2006年就已到来。
  最后,在中国紧缩货币、压缩基建项目之后,输入性通胀格外明显。由于美国3月份的核心通胀率微升0.1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降低了美国在今年加息的概率。最近陆续公布的3月份数据显示,欧元区CPI涨幅2.7%,是欧洲央行设定警戒线的两倍,中国CPI达到5.4%,创31个月新高,巴西CPI是5.99%,俄罗斯高达9.5%,但美日两国不可能加息,欧洲央行的试探性加息并不是加息周期的起点,黄金站稳了每盎司1500美元,显示市场动荡与通胀的预期越来越强。
  一方面是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一方面货币紧缩,内需未能启动,企业受到严峻考验。中国钢铁协会首席分析师李世俊近日称,我国钢铁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从2004年的8.11%下滑到2010年年底的2.91%,处全国工业领域最低水平。而炼化行业、火电行业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虽然汽车等行业利润率仍在8%到10%,但销量已从高峰下降。
  刨去通胀与成本,大多数企业的盈利已经出现拐点。下一轮的增长型企业目前正在布局过程中,向中国中西部布局,向全球布局,除了进口、商务、高端消费、重点项目投资、社保等行业外,大多数企业求生维艰。(每日经济新闻)


  谢国忠:全球央行行长把自己当超人 还能横多久
  现在世界各国都发生了通货膨胀。但是没有一国的央行显示出要遏制通胀的愿望。尽管稳定物价才应当是央行的首要目标,但央行行长们却把自己看成了超人,试图让所有人都满意。
  因为通货膨胀的负面效应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和进一步扩散,所以通常会被大家忽视。现在,各国央行忙于处理许多问题,却忽略了通货膨胀。这也是为什么通胀通常会持续恶化一段时间的原因。
  的确,通胀就是这个十年的主题。只有当目前这代央行行长下台后,情况才会发生改变。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实际利率均为负。这可能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这种情况。恐惧心理正在推动,把流动性转化成通胀避险商品和贵金属。前者更推动了将宽松货币政策转换成通胀的过程。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很可能仍然会继续。
  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通胀就是一个推动因素。工资必须反映生活成本。因此,工资价格螺旋上涨的现象在新兴经济体已经发生了。这种趋势因为中国等主要国家劳动力的短缺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就是为什么全球贸易价格近几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上涨的原因,并且这种趋势只会越发恶化。
  看一下各国的情况:通胀无处不在,并且仍不断在加剧。
  可疑的政策意图
  所有的政府和银行都表示自己非常关注通胀问题。但是,迄今为止他们的行为让人们对他们的行为深表怀疑。
  美联储官员正在讨论十年前伯南克一篇观点模糊的文章。文章认为,由于石油危机,央行不应该通过提高利率来降低通胀。这种观点认为加息将会导致经济衰退和减薪。尽管人们可能因更低的价格而获益,但是他们的工资也会大幅减少。两方面会相互抵消。
  这种理论提起来很合理,但是有很多问题。首先,这种理论试图将目前的高油价描述成石油危机,也就是说它总有一天会消失。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印度等这些国家的需求导致石油的重新定价,也就是说,价格不久之后就会停止上涨。
  在现实中,石油价格的暴涨更多是因为美联储的政策而不是新兴市场的需求造成的。油价暴涨就是从美联储开始讨论量化宽松政策开始的。这种增加的幅度很难归咎于需求的变化。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通胀预期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如果是这样的话,伯南克理论根本就不应该在这里应用。人们用这些理论来转移注意力,使其听任通胀上涨而不加息的行为合理化。
  诚然,新兴市场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强劲。这一因素会逐步转化成价格,应该不会很快显现。每当资产价格迅速变动,即使有很好的理论来解释,通常流动性都是真正的推动力。
  就现在的石油市场来说,也不全是投机行为。如果美联储继续其政策,通胀就会大幅提高总体价格水平,最终使得当前的油价受到支持。因此,几个月前买入石油的人已经成功对冲了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通胀。
  美联储官员和其市场上的拥护者想出来这种强词夺理的理论来解释其政策是可悲的。这显示了美联储是多么黔驴技穷。
  全球通胀另外一个不确定因素,是日本央行将会如何解决日本重建费用的问题。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了GDP的225%,并且目前每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9%。重建费用可能会超过GDP的10%,很难想象日本政府如何才能像以前一样借钱来付账单。
  日本央行可能会以类似的数量来购买政府债券,以此支持日本政府债券市场,也就是占GDP10%的量化宽松项目。以绝对量算,这和美联储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规模差不多。当全球金融市场意识到这一点后,可能会再次大幅推高商品价格。
  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一直在提高利率。但是,经过了一年的紧缩后,他们还没有缩小负的实际利率。除非他们能大幅提高紧缩的力度(而这似乎不大可能),否则目前的形式不可能改变。
  尽管目前各国通胀和负实际利率泛滥,但是没有任何政府在努力改变这种趋势。目前的情况可能更加恶化。
  政策灵活性空间收缩
  全球经济面临着金融危机遗留的高债务问题、目前的高财政赤字存量问题和未来老龄化造成的成本高涨问题。
  不经历痛苦就不可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格林斯潘开始,央行行长们就习惯致力于让所有人都满意。现在这是不可能的了。这就是为什么央行行长们的行为就像是被卡车大灯吓傻了的麋鹿。
  上一场财政危机是一场债务危机,也就是债务太多了。尽管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了救助,债务水平还是没有下降。各经济体还要有几年的时间才能等到债务水平正常化。央行通常会等着经济的强劲复苏再来解决通胀问题。他们可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全球经济确实已经到达顶峰,尽管没有一个国家大幅提高利率。
  庞大的财政赤字和高债务存量已开始引发公众的信心危机。这引起了市场和政治的反应。美国财政政策大战就是最好的例子。标准普尔刚刚调低了对美国政府债券的前景评级。市场普遍预计希腊将会很快破产。对债务的主要担忧源自担心需求紧缩。财政收缩时央行也要同时采取紧缩政策是非常困难的。
  经济学家们往往忽视资产负债表,而只关注本期生产最大化,因为他们相信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会在增长中解决。这种想法在现在已经不可能有用了。“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普遍开始退休,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这增加了养老金成本,削减了增长潜力。
  这种组合将带来越来越多的财政负担。如果不尽快采取大规模行动,大多数发达国家将走向破产。不发生技术破产的代价就是通货膨胀。这与破产一样,向债权人支付贬值的货币。恐怕这将是未来最可能出现的情况。
  扮演上帝的弊端
  世界现在很多麻烦都起源于格林斯潘。他通过降低预期和丰富的流动性操纵资产市场,管理了美国经济,从更广泛的范围来说,管理了世界经济。在他在美联储掌权的18年时间里,世界经历了IT支持下的全球化热潮,尽管货币迅速增长,但是通胀率维持了较低水平。因此,他不必担心他愚蠢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危机爆发时,格林斯潘可以通过资产市场的通货膨胀复苏经济。资产参与者都相信自己能点石成金。由此产生的财富效应将会放大需求。他让这一切看起来是如此容易,所有其他的央行行长也都希望这么做。但是,在面具之下,每个周期债务与收入相比都会大幅增加。格林斯潘领导下的奇迹只是一个债务泡沫。
  我十年前就看到了格林斯潘的所作所为,经常写文章来进行讨论。我不确定他是故意这么做还是愚蠢而已。他在退休后曾说过他是真的一无所知。他真的没有看到通过财富效应管理经济会造成的问题。
  格林斯潘的真正问题是,为什么体系会把他推到了顶端?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揭示美国过去20年更多的经济历史。格林斯潘没有创造历史,而是既得利益造就了他。
  伯南克显然不是格林斯潘。他远比格林斯潘聪明。我怀疑他在政治和智力上都不诚实。他肯定知道他所引用的很多理论只不过证明了他的做法是多么荒谬。美联储最近为处理危机而进行的贷款工程表明,美联储只是美国裙带资本主义的一个大机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很多美国人都在抱怨裙带资本主义。现在,看看美国。2008年危机爆发时,美联储救助了这么多应该去坐牢的人。美国的这种堕落是很可悲的。
  另一种解释是,他正在同中国打一场会赢的比赛,也就是说,他是爱国的。中国的货币政策放大了美联储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因为中国的货币是和美元挂钩的。在这样一种动态变化中,中国的通胀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在美国通胀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之前,中国经济可能提前硬着陆。中国经济的硬着陆可以降低商品价格和美国的通胀压力。因此,只要中国不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美联储的政策就会持续下去。
  但是,即使中国出现了硬着陆,中国经济几年之后就能很快恢复。而美国不可能这么快就解决自己的问题。美联储的政策只不过是争取一下时间罢了。
  我担心,美联储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债务缠身的既得利益集团。负实际利率假以时日将会拯救他们。可悲的事实是,这种人很多都应该进监狱,而不是受到救助。美国真的需要一场革命。(财新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