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方向和力度将坚持到年底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货币政策方向和力度将坚持到年底

加入日期:2011-4-19 12:51:0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CPI上半年见顶 央行或6月初再加息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昨日,瑞银证券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汪涛表示,第二季度中国CPI会保持在5%以上,并于6月见顶。预计央行在第二季度将再加息一次,时间窗口或在6月初,且第三季度还有一次加息,预计加息周期将延续至明年。
  汪涛昨日在上海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一季度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仍存在。预计4月CPI可能环比下降,但5月将再度反弹,全年平均CPI将达4.8%。
  汪涛表示,目前市场资金仍处于净投放状态,而今年的外汇储备预计将增加4000亿美元以上,因此预计未来央行将会继续上调存准率。汪涛认为,存准率没有明确的上限,调整次数主要取决于外汇流入和市场资金链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资金仍处于净投放时,多次连续上调存准率对银行的资金量不会有很大影响。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到期资金将显著放大,4月份将到期9100亿元,5月份到期2390亿元,6月份到期5180亿元,因此,央行将会继续通过数量、价格的手段来收紧流动性。
  从社会融资总量来看,汪涛指出,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没有全面概括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其中企业留存收益、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拨款等资金来源并未被监测。从政策层面看,应该更关注银行的表内表外信贷。


  地方平台贷款政策再紧 上市银行皆称风险可控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监管,管理层又一次拉紧了缰绳。消息灵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证实,银监会确实已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一方面将平台贷款审批权限统一上收至总行,另一方面,要求所有银行都必须对平台贷款和此前已经整改为公司类贷款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
  而上市银行纷纷在年报或业绩说明会上公开回应称--风险可控。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有部分银行目前除了保障性住房贷款外,已经停止向地方融资平台发放新贷款,更有多家银行已经停止向县级以下地方融资平台发放贷款。
  监管层再次收紧政策
  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就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形式,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存在。金融危机时期,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也为了弥补地方政府的财力缺口,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批涌现出来。但是随着去年超常信贷规模的后续影响不断发酵,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隐含的风险也逐渐被重视。而也正因为此,监管层一再收紧政策,清理各银行地方融资贷款问题,防控由此带来的风险。
  去年年初,银监会就开始严厉整治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核查、评估、清理工作持续不间断地进行。
  2010年7月20日,银监会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议上,备受各方关注的由地方投融资平台引起地方债务平台的风险敞口问题终于得到了初步的厘清。根据通报情况,截至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达7.66万亿元。其中,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政担保不合规,或本期偿还有严重风险(贷款挪用和贷款做资本金)的贷款,占比23%,其余相当大一部分项目能够直接或间接偿还贷款本息。真正存在银行呆坏账风险的地方贷款约是1.76万亿元。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曾表示,银监系统针对各地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情况进行了解包还原的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问题并不像此前外界预估的那么大,风险主要是集中在县乡镇层面。而此前国外金融测评分析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的地方投融资平台中的不良贷款可能超过30%。
  今年,银监会又将其列入银行业六大主要风险之中。今年3月底银监会发布的监管年报中指出,2010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得以初步推进,但由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额高、涉及面广、结构复杂,清理和化解任务艰巨,后续风险防控不可放松,新一轮投资冲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
  日前有媒体报道,银监会已经发文进一步收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管理权限,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证实,银监会确实已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
  银监会要求,严格加强新增平台贷款管理。一方面,健全名单制管理系统,各银行应在前期清理规范基础上,在总行及分支机构层面分别建立平台类客户和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客户的名单制信息管理系统。有关名单以及风险定性情况需要按季报送当地监管部门确认,并进行动态调整。在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银监会要求将平台贷款审批权限统一上收至总行。各分支行仅承担前台营销和贷后管理。
  另一方面,严格信贷的准入条件。对于去年6月30日已经签订合同但目前没有完成全部放款过程的平台贷款,除了要满足国家各产业政策外,必须要满足平台公司财务状况健全、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80%等条件,才能继续放款。而这些符合条件的新增平台贷款,不得再接受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提供的任何担保和承诺。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一律不得新增平台贷款,不得向名单制管理系统以外的融资平台发放贷款,以实现全年平台贷款的降旧控新和风险缓释。
  对于存量平台贷款,银监会要求,对于到期的平台贷款本息,一律不得展期和以各种方式借新还旧。此外,自2011年一季度起,银行要根据平台贷款自有现金流覆盖四分类情况,严格按照100%、140%、250%和300%计算贷款风险权重,发挥资本约束作用。
  《通知》还要求,各银行总行对全系统每半年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风险检查,每次自查覆盖面不得低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额的50%。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1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9.09万亿元,2010年上半年净增0.28万亿,下半年截至11月末净增1.43万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曾在接受采访时乐观表示,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地方融资平台梳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从整体上来看,风险可控,对银行的冲击和影响也不会很大。
  上市银行称风险可控
  在2010年上市银行年报中,对平台贷款的具体投放情况,没有披露数据的银行强调按照监管要求,积极开展解包还原和各项清查工作,平台贷款的还款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已在年报中披露相关数据的上市银行当中,多家银行也表示目前为止平台贷款无不良贷款,整体风险可控。有股份制银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县级以下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目前已经基本停发。
  据工商银行2010年年报统计,其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良贷款只有19.3亿元,不良率为0.3%。工行行长杨凯生指出,不用担心这些贷款对工行业绩的影响。杨凯生表示,工行去年年底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是6496亿元,而到业绩发布前,这个数字又下降了1345亿元到5151亿元。他介绍,这些贷款中,有63%融资平台贷款项目的现金流可以全部覆盖或基本覆盖偿债负担,并不需要地方政府负担。剩下的2125亿元贷款中,或多或少需要地方政府负担债务。从比例来看,这部分贷款占工行贷款总余额的比例为3.13%。在2125亿需要政府部分负担的贷款中,600亿项目的现金流可以覆盖债务的50%,且有24%的贷款设置了抵押。我对工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放心的,风险是可控的,杨凯生说。
  农行称,去年不良贷款率从2009年的2.91%下降至2.03%。但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率上一季度增加至1.49%。农行表示,已对地方融资平台拨备16亿元,拨备覆盖率达205%,而农行去年底总体不良贷款余额约1004亿元,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占比完全在可控范围内。
  在年报中,中行未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具体披露。但是中行称,截至2010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控。中行表示,2010年在严格控制新增贷款的同时,对存量贷款逐笔进行重检,并积极采取增加偿债主体、增加担保主体、增加抵押品、主动压缩退出等措施缓释和化解潜在风险。中行称,2010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在整个贷款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现金流覆盖程度提高,不良率低于全行平均水平,拨备政策谨慎,拨备计提充足。
  建行副行长朱小黄亦介绍,该行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以现金流覆盖率计算,目前65%以上贷款获全部现金流覆盖,相信经过1个季度努力,85%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都可以转化为正常公司贷款。
  交行副行长钱文挥在业绩会上表示,截至去年底,交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1774亿元,不良率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今年将继续压缩总量,除保障性住房贷款外,停止向地方融资平台发放新贷款。交行称,交行的相当部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已经转化为普通公司类贷款。也有部分政府融资平台项目通过政府注资、加固抵押担保、增加现金流注入,使覆盖率大幅提升。
  中信银行表示,中信银行平台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不到10%。截至2010年底,平台贷款本息回收率100%,五级分类正常类贷款占95%,关注类占比为5%,无不良贷款。
  招行在年报发布会上表示,该行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良率0.25%,低于普遍水平。
  民生银行在年报中称,去年该行严格控制新增政府信用类业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自查和评估,根据贷款项目是否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实行分类处理,目前尚未发现异常情况,资产质量稳定,整体风险可控。
  北京银行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尚未结束,现金流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的贷款余额182亿元,约占全部贷款比例5%,其融资平台贷款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北京地区占比超过50%,省级、地市级平台占比达90%,县级平台主要集中在全国百强县。北京银行方面称,迄今其平台贷款无不良贷款,拨贷率2.16%,整体风险可控。
  兴业银行并未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数据进行具体披露,但该行称,该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主要为省级平台以及省会城市、发达城市的市级平台贷款。由于借款平台层级较高,区域经济实力较强,政府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保障性强,目前无不良贷款。
  光大银行年报显示,该行已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和两高一剩贷款等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开展了风险排查与调研,力求及早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深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并未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数据进行详细披露。
  有分析认为,总体来看,去年,8家银行集中上收了平台贷款审批权限,对平台贷款实行限额与名单制双重管理,积极落实统一会谈、三方签字、四方备案等分类处置流程,加大存量贷款结构调整力度。平台贷款总量基本得到控制,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良好。(证券日报)


  新华时评:紧缩政策接踵而至 A股能否继续淡定?
  17日晚间,央行宣布自4月21日起,再度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时,距央行宣布年内第二度加息不足半个月时间。
  在上证综指有效突破3000点心理关口并创下半年来收盘新高的背景下,接踵而至的紧缩政策能否令A股继续保持淡定姿态?
  机构看淡准备金率上调影响
  进入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向上调整。而这已是自2010年以来,央行第10次动用这一措施调控流动性。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收缩银行体系宽裕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对冲在人民币加速升值背景下不断涌入的境外热钱。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A股市场的影响,大部分机构表现得比较淡定。根据测算,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逾3600亿元,相对于目前A股市场近29万亿元的总市值而言,影响比较有限。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说。
  来自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观点也认为,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短期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因此从紧货币政策至少在二季度不会出现明显放缓。但与此同时,3月份外汇占款反弹至逾4000亿元,4月份央票到期释放的流动性也不低于4000亿元。在近期市场流动性仍较宽裕的背景下,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A股市场资金面影响有限。
  政策影响仍着眼预期
  某知名财经网站17日晚进行的一项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相对乐观的预期。在回答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对A股市场有何影响时,超过半数投资者选择了低开高走,而选择低开低走和走势不明的比例仅分别为四分之一和逾一成。
  18日当天,沪深股市在小幅低开后迅速收复失地,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平安等大盘股的带动下,市场整体向上,虽然午后市场遇到小幅颠簸,但依然以红盘报收。
  业内专家表示,观察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仍需着眼于预期。与冻结资金规模相比,紧缩政策的影响或更多地体现在投资者心理层面。央行短期内连续采用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手段收缩流动性,必然会对投资者预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A股市场表现形成压制。仇彦英说。
  自2007年以来央行先后2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次日上证综指有14次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尤其是2008年的9次上调中,沪指8次下跌,最高跌幅超过7%。
  周期板块或遭遇调整风险
  在上述财经网站调查中,认为受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最大的板块为银行和地产的投资者均超过了三成,有色金属、煤炭、水泥等板块位列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板块均为对政策较为敏感的周期性板块。与此同时,对于市场能否在持续紧缩环境中继续二八转换,业内似乎出现了一些分歧。
  部分专家认为,目前市场正进入二八转换的中继阶段,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延续。但也有专家表示,近一个半月的蓝筹行情使得周期板块或面临调整风险,且在流动性不断紧缩的背景下,市场存量资金尚无法推动其大幅攀升。相对而言,众多非周期板块在前期调整中估值已大幅收缩,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估值吸引力。
  海富通上证非周期行业100ETF及联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刘璎表示,二季度周期性行情可能持续,但与此同时,非周期性行业的投资机会也已经显现。
  投资者可在留意周期类产品交易性机会的同时,关注非周期类产品的投资。刘璎说,就目前市况来看,一些较为确定的主题投资可能迎来较好的表现机会,包括消费升级、节能减排、新能源等。这些板块在风格上也更偏向于非周期行业。
  事实上,对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激烈博弈的A股市场而言,风格轮动不仅长期存在,而且日趋频繁,即不同行业在不同阶段表现或弱于市场,或超越市场。投资者只有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把握轮动节奏,才有可能战胜市场波动。(新华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