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距中国央行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一个月,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自21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也是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对于今后的调整步伐,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表示,消除通胀走高的货币因素是当前货币环境适当收紧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位于历史高位,但上调没有上限要求,政策会持续一段时间。
导读:
央行年内第4次上调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0.5%新高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每月一提为历史罕见
16月10调存准率 此轮加息已近尾声?
年内四调准备金率 央行:上调不设天花板
提准如约而至 数量型紧缩仍会继续
周小川货币收紧声落,准备金率随即上调
存款准备金率年内4连涨 再创历史新高 未降低加息预期
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四大市场影响
准备金率再上调 股市短期内或受冲击
准备金率上调难改蓝筹修复行情
准备金率又上调 3000点又悬起了!
央行年内第4次上调准备金率
今年提准频率为每月一次,大型银行准备金率水平将达到20.5%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晚间宣布,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去年以来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上调。
经过此次调整之后,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已经达到20.5%,继续创出历史新高。根据最新公布的存款数据测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以一次性冻结资金近3800亿元。
对于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早有预期。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频率为每月一次,央行主要运用这一政策工具管理市场流动性。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二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偏多的问题已经凸显,公开市场到期量超过1.8万亿元,国际收支将从小幅逆差转为顺差,月度平均外汇占款将维持在2000亿元以上的高位,为了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也需要维持相当的对冲力度。数量型工具仍将是控制流动性的主力。
刚刚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出32个月新高,并且有继续走高的可能,通胀形势比较严峻。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央行本月初已上调基准利率。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胀上涨压力增大,中国政府为此采取了综合治理策略。下一阶段,中国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分析说,中国的通胀仍将是未来几年的政策难题。短期来看,由于通胀预期持续恶化,全球大宗商品涨价以及流动性等因素,中国的通胀仍有进一步走高的动力。他预计,央行将在第二季度至少加息一次,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也有继续上调的空间。(.证.券.时.报)
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0.5%新高
本报讯央行昨日发布公告,自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央行今年第四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继续突破历史高点,达到20.5%。
专家普遍表示,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意料之中。从前三个月公布的CPI数据来看,严峻的通胀形势令央行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势在必行,其中刚刚公布的3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5.4%,创下32个月的新高。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也表示,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他表示,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没有绝对的上限,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何种水平合适取决于多个条件。他的这番话也被媒体解读为央行将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的信号。
央行上一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仅在大约三周之前,而本月6日央行还刚刚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专家认为,央行在不到一个月内密集地轮番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一方面是由于高企不下的CPI数据,另一方面,本月还有9000多亿元央票到期,市场上也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压力。
央行此举将有利于灵活调节流动性,有效管理通胀预期、消除通胀形成的货币因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由于我国属于间接融资主导型融资体系,银行资金来源又高度依赖于存款,预计未来准备金率上调仍有不小空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则表示,我国目前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来抑止通胀要优于加息。货币政策面临两难:解决负利率需进一步加息,而融资成本上升则使产业资本退出,造成流动性泛滥更严重。(.北.京.日.报 )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每月一提为历史罕见
商报讯 央行行长周小川这一次没再忽悠。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上限的话音刚落,央行昨晚就宣布提存。这已是央行年内第四次、同时也是去年以来的第十次上调。
央行昨日发布通知称,将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上调距离上一次3月25日的提存还不满一个月。据了解,此次调整之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5%,再创历史新高。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7%。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周小川表示,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根据国际经验,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上限。
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在市场意料之中,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本次提存目的在于对冲流动性风险。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超过9000亿元,外汇占款规模达3000亿元左右,通过公开市场发央票或正回购,虽然也能净回笼部分资金,但还是难以完全对冲过量到期资金。连平进一步解释道。
同时,高企的CPI数据也成为央行年内第四次提存的主要原因。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创32个月以来的最高,而这样的通胀水平已高出此前的预期目标。为了控制通胀,央行从2010年10月已连续四次加息,但过于频繁的加息可能会产生较多负面影响,上调准备金率在对经济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可能会小些。
据分析人士测算,此次提存将冻结资金约3700亿元,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北.京.商.报)
16月10调存准率 此轮加息已近尾声?
周小川表示,存准率没有绝对的上限,条件如果变化,界限就会变化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经历了上周五的经济数据发布以及一个关于通胀加剧的吵吵嚷嚷的周末,中国人民银行果然在昨日傍晚公布了最新的调控措施--从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称存准率)0.5个百分点。
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去年1月以来第10次上调存准率。此次上调在多数市场人士的预料之中,大约冻结银行资金3700亿元,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20.5%的高位。
央行行长周小川数天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存准率无绝对上限。他还称,货币政策已经从适度宽松转变为了稳健,这个意思是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的CPI高达5.4%,创32个月新高,市场通胀预期浓郁。
存准率无绝对上限
此次上调主要为了对冲流动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尽管4月以来公开市场回笼力度较大,但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和新增外汇占款较多,仍需要通过存准率上调来回笼流动性。
统计显示,4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高达9110亿元;而一季度外汇占款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月均3400亿元左右,预计4月外汇占款也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的较高水平。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此次上调存准率在意料之中,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激增导致存准率再次上调。他还预期央行不久将发行长期央票。
这次上调之后,存准率继续向业内普遍预期的23%左右上限行进。但上周末,周小川首次对存准率是否存在上限,给予正面回应。他表示,存准率没有绝对的上限,条件如果变化,界限就会变化。目前国际社会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界限。
周小川指出,中国在危机中使用了扩张性的政策,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导致过多的流动性,但流动性到底多了多少也不确定。此外,使用存准率政策的程度还取决于对准备金付不付息。
控制通胀货币条件
昨日,在参加第二十三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部长级会议时,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胀上涨压力增大,中国政府为此采取了综合治理策略。
无独有偶,上周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也曾称,今年通胀压力比较大。盛松成曾发表文章称,在经济平稳运行时期,央行更重视物价稳定,而当经济不景气或出现危机时,央行会更多地考虑经济增长。但总体看,物价稳定始终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前一个月的4.9%升至32个月高位5.4%(同比上涨)。从当前趋势来看,全年CPI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难度加大。
事实上,在央行层面,稳定物价水平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布局2011年工作之时,央行就表示稳物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央行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4月1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持续调控下的房地产产业创新会上表示,当前中国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是为了反通胀。
陈淮表示,中国此轮通货膨胀,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的两次通货膨胀不同,前两次确实是中国的经济内部出现了问题需要自身克服,而此次通胀,则是由外部输入的,中国已经对此有了充分估计。
陈淮还表示,与此类似的还有,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之中,主动将今后5年的GDP增速压低到7%左右,而在过去,不管是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还是最近几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国一直强调的是,经济增速不低于8%。
陈淮说,此次中国主动为经济增速降温,甘愿冒着失业率上升、企业盈余率减少、银行周转减缓等风险,是因为中国不愿让过去20年累积的矛盾继续,主动调解矛盾。如果我们还是让过去的矛盾继续存在, 我们就离汶川地震、福岛海啸不远了。
此轮加息已近尾声?
不过,央行动用利率政策工具依然十分谨慎。周小川认为,利率政策的一个缺点是国际上普遍的流动性非常充裕,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政策用得太多或者太猛的话,也可能造成热钱资本流入比较大。
目前,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3.25%,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自此轮汇改重启以来,热钱流入的态势与利率调整、人民币升值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当前通胀压力比较大,高点可能出现在二季度,甚至6月CPI有可能达到6%,但由于管住了货币等因素,下半年则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连平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具有前瞻性,今年最多就有一次加息。
受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供应加大、农产品价格上涨、工资上涨的影响逐步扩散到整个经济以及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在超过一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通胀一直在高位运行。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也预计,通胀可能会于年中见顶后于下半年放缓。
考虑到当前信贷供求偏紧、实际执行贷款利率已经上浮较多,加之中美利差扩大会加剧资本流入,未来加息会较为谨慎。连平认为,自2010年10月以来的一轮加息已近尾声,最多还有一次加息。他强调,不排除年内还有一次0.25个百分点加息的可能。
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需要综合和灵活运用逆周期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及资本项目管理政策等措施来应对大幅资本流入、通胀上升和资产泡沫等挑战。易纲称,下一阶段,中国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年内四调准备金率 央行:上调不设天花板
央行行长周小川前日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的话音尚存余温,昨日就有政策出台。央行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专家表示,本次上调意在收紧流动性,在意料之中,短期对银行股有影响。
年内第四次上调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宣布,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资金3000亿元左右,
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已经达到20.50%,再创新高,中小金融机构的存准率也达到了17.00%。
对于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指出,CPI增长5.4%显然令央行不舒服。
事实上,这种调整主要是针对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的数据。统计局上周五发布最新数据显示,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4%,创32个月新高。
吴晓求认为,数次上调存款准备率的效果微弱。控制通胀也要增加供给,现在这么频密紧缩,只会影响中小企业贷款,影响经济增长。
同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手段目前看不到很明确的效果,建议采取利率手段。除了众所关注的CPI指标之外,其他各项指标也都持续在高位。应继续对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收缩,金融调控还要加大力度。
分析认为,虽然月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CPI指数在未来几个月内仍将处于较高水平,所以加息的压力仍然很大。而近期最有可能的加息节点是在下个月CPI指数公布前后。
准备金率不设天花板
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如此表示。
与连续加息相比,中国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更加频繁。自去年1月至今,中国央行已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对中国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已提高到极限的问题,周小川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何种水平,取决于多个条件。条件发生变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力度和空间也会变化。根据国际经验,也没有明确的尺度,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如果银行资本金维持10%左右净利润率的前提成立的话,则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4%~26%左右时,银行就已经达到38%左右的债券出售上限。根据李慧勇的测算,长期内存款准备金率极限为30%。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秘书长尹振涛也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涨空间,高点应为23%左右,预计将冻结1.8万亿资金。
总体而言,目前的CPI偏高,我国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包括消除导致物价走高的货币因素,我国的货币政策已从应对金融危机时期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
重压下银行展开揽储大战
大型商业银行准备金率达到20.5%的历史高位,这让一向不差钱的银行感觉到了不小压力。在紧缩政策一天紧似一天的前提下,刚过去的一季度末,银行一如既往的揽存大战搏杀激烈、招数叠出。
在监管层价格查处高息揽储等行为的风声下,各家银行更是不惜成本,设计了大量短期理财产品吸金。据记者了解,大堂经理手里都有一份短期理财产品的表格,一一列出理财产品名称、期限、预期年收益率。这些理财产品的期限短则三五日,长则半年或者一年,到期如果投资者不把资金提取出来,银行还可以帮投资者做滚动投资,自动进入同一理财产品的下一个投资周期。
据悉,监管层将自今年6月起对商业银行的月度日均存贷比进行监测,要求存贷比日均不得高于75%的监管标准。分析此举的作用时,业内人士表示,对日均存贷比进行监测,将有利于存款市场的平稳运行和信贷市场的平稳增长。
专家同时也指出,存贷比日均管理是可以量化指标,无疑比以往的季末、月末时点数监管方式更为严格,这对银行的贷款投放规模起到作用。不过,由于目前来看季末和月末的存贷比数据仍然更为重要,因此银行季末和月末冲存款的现象短期内难以绝迹。
回收流动性短期冲击银行股
主流观点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再次上调将进一步抑制银行的放贷能力,这对银行股的影响无疑是偏负面的。不过,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影响不大。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在预期之中,短期内对银行股有一定影响,但目前银行股估值比较低,长期来看,银行股有上涨空间。
同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存准金率上调再次上调是应对通胀的举措,收缩流动性的累积效应会慢慢体现,对市场的影响偏负面,会对市场造成短期冲击,增加了上攻的难度,但这次不足影响市场偏强方向,蓝筹股的估值优势仍然存在,金融地产+建筑煤炭钢铁化工五朵金花仍有潜力,市场稳定基础仍然存在,下半年的通胀情况可能会得到控制,无需恐慌。
准备金率上调已经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常规手段,A股市场仍将维持结构性行情。重阳投资表示,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符合预期,一季度经济平稳增长,但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回购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等资金利率处于低位,表明流动性依然相对充裕。
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也称,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影响不大,属于按照既定流程走的步骤。对于后市的走势,王剑辉预测,大盘在本月下旬将延续震荡攀升的走势,或将到3150的高度,5月份或将进入调整。(.投.资.快.报)
提准如约而至 数量型紧缩仍会继续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存款准备金率每月上调一次,今年以来从未失约。作为央行手中为数不多的经济适用型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在管理流动性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通胀形势日益严峻,流动性状况不容乐观,预计存款准备金率仍会在较长时间内扮演紧缩政策的急先锋。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析说,二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偏多的问题已经凸显,公开市场到期量超过1.8万亿元,国际收支将从小幅逆差转为顺差,月度平均外汇占款将维持在2000亿元以上的高位,为了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需要维持相当的对冲力度,数量型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是控制流动性的主力。
今年一季度,我国出现近年罕见的贸易逆差,同期外商直接投资也处于低位,在此情况下,外汇流入却处于高位。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指出,经过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收流动性,再加上商业银行在贷存比约束下对流动性需求减少,整体流动性却仍然保持非常充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热钱在持续流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的情况下,即便考虑外汇储备增长中的货币升值和投资收益因素,也不能排除热钱流入的可能性。
实际上,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并不能说明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逆差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以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原油、铁矿石和成品油等10种大宗商品为例,一季度进口共计花费950亿美元,如果中国一季度进口的数量不变,而且价格较去年同期没有上涨,则购买费用是720亿美元,也就是说因为价格上涨多支付了230亿美元。扣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一季度的贸易逆差就会变成贸易顺差。
在外汇持续流入的同时要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央行需要购买大量外汇并释放基础货币,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防止价格过快上涨,使用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多种政策进行对冲成为必然的选择。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日前撰文指出,存款准备金工具具有主动性较强的特点,收缩流动性比较及时、快捷,能够长期、深度冻结流动性,更适合应对中长期和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局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锁定部分基础货币并降低货币乘数,进而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能力,对于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着更大的效力。
存款准备金率迭创历史新高,是否存在理论的上限呢?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何种水平,取决于多个条件。条件发生变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力度和空间也会变化。根据国际经验,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明确的尺度,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收紧流动性的作用并不大,原因在于面对外汇储备的持续高速增长,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被用来作为对冲操作的手段,而没有减少净流动性。
王庆说,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达了非常强硬的政策基调,预计紧缩政策会持续下去,为了管理通胀预期,未来至少会再加息一次。同时,央行还会继续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因为外汇积累带来的过剩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