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积极政策 一波重大行情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水皮:积极政策 一波重大行情

加入日期:2011-4-18 18:09:4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谢百三:存准率外国更高 有空间
  刘二飞:A股蓝筹严重低估 热钱对经济冲击有限
  李 晶:资金开始回流新兴市场 股市信心已经在恢复
  水 皮:积极的股票政策正当推进之时
  张化桥:靠炒股发达是少数人的游戏
  皮海洲:股指期货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
  张 超:银行全年利润会很高
  楼继伟:2012年全球经济大幅减速可能性大
  叶 檀:职工持股不仅不应该消失 还应该发扬光大
  许小年:房价还得涨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周俊生:加息比提准备金率更迫切
  贺 强:跳出股市看涨跌 A股早晚有一波重大的行情

  谢百三:存准率外国更高 有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之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5%。
  对此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认为以四大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20.5%水平, 仍然有很大上调空间。 外国存款准备金率最高达80%。
  就周小川行长近日所言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上限,谢百三教授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并不存在上调至23%或25%封顶,只要社会上钱够用就可一直上调,据我的研究生检索,有个石油出口国,存款准备金率达80%。开头以为数据查错了,不敢公开发表。实际没错。因为这个国家钱太多,不用如此高的准备金率,会出现严重通胀。
  谢百三教授表示,央行优先选择持续上调准备金率而不选择持续加息,是为了控制三大风险,一是热钱流入风险,目前中国一年期利率3.25是美联储利率0.25的十几倍,持续加息会引发更多热钱流入。二是房贷风险,全国有一两百万居民是按揭贷款户,持续加息会带来还贷风险,三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持续加息会带来近十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还本付息风险。
  谢百三教授最后表示,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影响负面,但负利率下30多万亿居民储蓄仍可能流入股市。准备金率对银行影响未必是负面,银行人士称每年贷款额度是固定的,准备金率上调不影响贷款额度,反而成为贷款利率上调的理由。

 

  刘二飞:A股蓝筹严重低估 热钱对经济冲击有限
  美银美林中国区执行总裁刘二飞1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表示,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中国企业非常健康,而且盈利能力比较强,国内上市公司估值被严重低估,特别是蓝筹股。
  刘二飞还表示,现在热钱泛滥主要与欧美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但是热钱对于中国市场的冲击不大,即使每年有数百亿美元流入,相对于中国货币总量而言,仍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数字。
  不过,热钱冲击并不是短期现象。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15日在同一场合表示,热钱流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姜建清引用外管局的报告指出,近十年来中国每年流入的热钱有250亿美元左右,去年大概是355亿美元左右。
  在回答如何应对热钱流入问题时,姜建清呼吁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其中包括审慎管理的金融体制,以及一个微观的有竞争力的体制,通过加强金融交易、保护金融市场从而防止资本过度流出流入。

 

  李 晶:资金开始回流新兴市场 股市信心已经在恢复
  记者:今年一季度有资金撤离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向,现在是否有新的变化?
  李晶:一季度,外围环境不确定性和新兴市场的通胀预期导致前三个月资金持续流出新兴市场,有统计各类新兴市场基金净流出近245亿美元,仅低于2008年第三季度的256亿美元净流出。
  不过,最近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3月末、4月初资金开始回流新兴市场。近四周流入新兴市场基金的资金平均净额自去年12月以来第一次超过发达市场。4月4日-8日各类新兴市场基金净流入57亿美元,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周净流入。
  在我们和国际上许多基金经理的沟通中可以明显发现,他们对新兴市场的兴趣再度浓厚。随着全球不确定因素逐渐消失,市场情绪在好转。新兴市场经济依然强劲,而且很多股票的估值相对便宜。
  而中国股市的风格也正在发生变化,长期被低估的蓝筹股有所起色,政府的宏观调控已经9个月了,银根紧缩的负面影响已经被市场消化,这些说明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情绪都已经在恢复。
  记者:在一季度贸易出现逆差的情况下,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突破3万亿美元,其中热钱的压力是否没有减退?
  李晶:六年来首次出现逆差,主要是因为一季度进口量大、进口价格也在上涨,不过中国出口依然强劲,全年看顺差将会减少,这也会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量。外储包括经常项目下顺差、FDI以及常说的热钱,热钱的量没有办法预估,但在资本项目管制下不会太大,不过也难以避免有钱找空子钻。
  记者:最新公布的3月份的CPI数据达到5.4%,如何看待接下来的通胀压力?
  李晶:现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很大,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包括能源、金属、铜产品的价格基本上都在历史新高,中国是最大的资源进口国,传导作用很明显,这是通胀压力最大的原因之一;第二是收入增长,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从涨幅来看,半数地区超过20%,劳动力成本提高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第三是中国2009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放贷量和M2的高速增长带来的货币压力。
  因此,控制通胀应该多管齐下,第一是货币政策,现在已经四次提高利息、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第二是人民币汇率,我们预计今年人民币兑美元会升值5%-7%;第三是要控制信贷量,虽然已经9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但银行流动性依然较好,而利差在提高,银行依然有放贷冲动,我认为控制放贷量对通胀影响更大;第四,是控制价格等行政手段,房地产价格也会影响通货膨胀。
  我们认为,二季度还会再次加息,准备金率会再调高0.5个百分点。
  记者:有担心认为通胀未减、但紧缩政策会影响经济增速,中国可能出现滞胀,你怎么看?
  李晶: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在连续三个月下行后,4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PMI从2月的52.2点显著回升至53.4点。工业生产指数也有所上升,意味着生产活动逐步恢复正常,工业生产活动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保持活跃。
  全年来看,7、8月份通胀可能见顶,今年下半年调控政策的绩效将可以显现,CPI将能控制在5%以下,预计全年在4.6%。

 

  水 皮:积极的股票政策正当推进之时
  统计局发布数据的日子,也就是中国的股市胎动的日子,而一个V字型的走势也基本上反映了投资者对目前宏观形势的判断,有担心,但是有信心。
  不错,CPI 5.4%的确创出了32个月以来的新高,PPI 7.3%也同步创出了30个月以来的新高,因此,不止一个记者都在第一时间问水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开始从紧的货币政策?
  答案似是而非。
  说是,是因为我们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是相对收缩的,相对于2008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4.9万亿信贷增速,2009年上半年信贷规模就已经超过了7.73万亿,而下半年却只有1.86万亿,2009年全年的信贷增速是9.59万亿,2010年全年只有7.95万亿,2011年索性已经不再发布信贷额度,改用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新概念。
  说非,是因为从紧这个政策不是现在将来时,而是会不会成为现在过去时。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指标已经超过20%,远远高于2008年时的18%,存款利率已经提了两次,一年期固定利率已经达到3.25%,距2007年的高点4.14%尚有0.89%的空间,可以再加息至少3次,但是毕竟进入下半场,换句话讲,继续从紧的空间越来越小,每一次加息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加息。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介于从紧和宽松之间的取向,偏紧还是偏松,自由裁量权很大。所以,我们有时候不能仅仅根据字面含义做出解释,否则就会自相矛盾,无法解脱。在我们的温总理看来,尽管今年以来,已经三提存款准备金二提利率,广义货币增速趋近调控目标,但是成果需要巩固和加强,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环境并没有改变,所以政策并没有到放松的时刻。三个原因,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个原因是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在低位,流动性与正常水平和合理需求相比仍然充裕,一个原因是结售汇顺差处于较高水平,造成货币大量被动投放,加上第二季度央票到期回购规模较大,仍有流动性对冲压力。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仍然较强。但是毕竟还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另一方面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类似的提法在2010年的5月中旬亦曾出现过,而下半年政策即出现拐点,由降温变成保增长,正是这种适时的微调,让2010年的中国经济出现了软着陆,GDP第三季度见底9.6%之后,第四季度回升到9.8%,今年第一季度守住了9.7%。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信贷增长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社会融资总额中占的比例却越来越低。2008年的4.9万亿,占比还是72%,但是2009年的9.59万亿占比却下降到68%,而2010年的7.95万亿,占比却只有56%。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占4.19万亿的53%。一方面是绝对数大幅上升,一方面是相对数大幅下降,民间的流动性依然十分充足,难怪央行要用社会融资总额这个新概念来替代信贷增长规模这个旧概念。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的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为1558亿元,同比多增了309亿元。而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不仅降低了通胀预期的货币因素,而且满足了实体的资金需求,一举两得。从这个意义上讲,稳健的货币政策固然不到放松时分,但是积极的股票政策却是正当推进之时。
  自然界里,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而市场经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张化桥:靠炒股发达是少数人的游戏
  我上世纪70年代到武汉上大学,以及80年代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期间,都喜欢给亲友写长长的信。当然,那时候,穷学生是没有钱打长途电话的,也没有计算机。我写信有时候洋洋洒洒好几页纸。我还经常打草稿,再抄写一遍。
  我自己的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其实就是把读者当作远地的亲友来写的。后面三分之一写得不好,但前半部分我很满意。我确实有话要说。
  当了十几年的证券分析师,我究竟有什么样的体会和醒悟,胆敢让读者为我花钱和花时间呢?
  醒悟是一个过程。我现在正处于半梦半醒之中。我把我迄今为止的醒悟做了如下的归纳:
  第一,古今中外,做生意而发达的大有人在,而炒股票发达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在炒股票发达的这极少数人中,绝大多数是依靠赚取管理费和利润分成而发达的。也就是说,他们发达靠的是别人的钱,他们是卖铲子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老板。单单依靠投资而发达是罕见的。
  第二,股民如果想发达,就必须把自己当成生意人,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股东。这就决定了持股的长期性和选股方法要坚持基本面。这是第一个结论的自然延伸。生意人(餐馆老板、百货店主、汽车修理厂的老板等等)如果没有把企业上市,并不知道他的身价每天的涨跌。他们只管埋头干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很多情况下,一不小心就发达了。他们发达的概率远远高于股民发达的概率。试想,如果他们每天把他们的餐馆或者商店买来卖去,他们能发达吗?除了注意力的分散以外,他们得支付多少费用啊!
  这十年,中国人在房子上赚钱的不少,但是在股票上赚钱的不多(除了生意人和原始股东以外)。你会说,那是因为房价的直线上升。但是,如果房子也像股票一样,只要打个电话或者按一下计算机键盘就可以成交的话,我们会耐得住寂寞吗?我们频繁的交易只会肥了税务局和经纪人,而房主的最终净回报会大打折扣。上市公司的董事们,因为股票的锁定,或者不好意思卖(形象方面的考虑),而被迫发达。这样的例子很多。
  第三,股市里到处是专家(有时敝人竟然也被误以为是专家)。但是,你问问自己,专家们为什么都有那么好的心肠主动把真谛传给你呢?他们为什么不悄悄地自肥呢?
  第四,宏观经济的故事一般都挺有趣,而且学术流派很多,但是它们与投资的关系不稳定,不可靠,不中用。
  第五,我们应该认真研究问题和企业,但不要做预测。如果一定要做预测,那就只做长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预测。做预测而犯错误的概率正好是一半。每每听到别人预测年底的,甚至下个季度的股票指数,汇价、铜价、金价、股价或者物价指数,我就想哈哈大笑。人们真勇敢!(声明:我多年以预测股价为生,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直到醒悟。)
  第六,股市的丛林中到处是陷阱,怎么提防都不过分。留足空间是关键。我最近还发现了自己给自己设下的价值陷阱:因为偷懒,我和很多股市的同行者一次又一次受害于夕阳行业或者不思进取企业的诱惑,亏了钱还慷慨激昂地为那些公司辩护。(本文不代表作者的雇主观点。)

 

  皮海洲:股指期货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
  截至今年4月16日,股指期货在A股市场推出整整一周年了。回顾这一年股指期货推出后的A股表现,有媒体将股指期货称为是A股市场稳定器,对股指期货的推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作出这种评价未免言之尚早。虽然说,这一年来,A股市场总体比较稳定,去年4月16日沪深300指数开盘3388.29点,今年4月15日,为非交易时间)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为3358.94点,这一年间仅仅只是下跌了30余点,跌幅只有1%左右,但因此将股指期货称为是A股市场稳定器,显然并不确切。
  其实,投资者应该还记得,股指期货推出之初一度是千夫所指。去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推出,A股市场同步步入下跌态势。沪深300指数从3394.57点下跌到2462.20点,大跌了27.47%。面对这一波惨烈的下跌,不少投资者与市场舆论将股指下跌的根源归结于股指期货的推出,认为是股指期货惹的祸。
  正如当初笔者不赞成把股指下跌的责任归咎到股指期货推出的头上一样,如今面对股指的稳定,笔者同样不认为这是股指期货推出的功能,更不认为股指期货是A股的稳定器。毕竟对于A股市场来说,股指期货目前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承担起稳定器的作用。将股指期货称为是A股稳定器这显然是本末倒置。因为A股的稳定并不是因为股指期货推出的缘故。相反,股指期货能够平稳运行,A股市场的稳定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且,从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从去年4月16日到今年4月15日,虽然A股的收盘指数变化不大,但A股指数中间的起伏还是不小的。比如,从去年4月16日到7月2日,A股指数的一路下跌,再到去年7月、8月、9月股指的一路盘升,以及10月份股市行情的井喷,A股市场的波动还是很明显的。因此,这一年来A股市场的表现并不能简单地用稳定来概括。实际上,这一年中A股市场也存在很多的不稳定。
  并且,过去这一年A股指数的稳定,实际上也隐藏着A股不正常的因素。比如,在整个2010年,国际股市整体是上涨的,但A股指数却是下跌的,上证指数一年下跌了14.31%,这一跌幅位于世界第三,仅次于欧洲债务危机中的希腊与西班牙。而在A股跌幅第三的背后,A股市场的募资却超过万亿,位居世界第一。可见,A股指数去年的稳定,本身也隐藏着不正常的因素。
  因此,回顾股指期货这一年来的表现,简单地将其称为是A股稳定器是不恰当的。毕竟股指期货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还不可能承担起稳定股市的责任。毕竟股指期货的品种还很单一,规模还很有限,参与其中交易的投资者不多。因此,股指期货在中国股市还存在一个稳步发展的过程。比如,进一步丰富股指期货交易品种,在目前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基础上,还应该推出其他的小期货品种,如创业板期货、中小板期货等。又如,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参与到股指期货交易中来。即便是中小投资者,也要让他们分享到做空机制带来的投资机遇,如推出股指期货基金,让中小投资者间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只有等到股指期货发展到一定规模了,只有等到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让更多的投资者走向成熟了,股指期货才能真正发挥A股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就现阶段而言,显然为时尚早。

 

  张 超:银行全年利润会很高
  私募,你在想什么?--与私募大佬零距离
  银行股越来越受到关注了,愿意聊银行股的机构越来越多。笔者本周和上海紫石投资董事长张超访谈,他就和笔者聊起了银行股。张超的观点颇有和别人不同之处。一方面,他认为银行今年的业绩一定会很好;但另一方面,他认为现在是实体经济在反哺银行股,这种情况,不会持久。这样的观点,颇值得玩味。
  此外,张超对锂电行业和智能终端行业高度评价,但他同时也说这是长期看好,这也意味着,时机未必已经来到。
  银行今年全年的利润会很高。周五,上海紫石投资董事长张超接受大众证券报专访。作为阳光私募界的新秀,紫石投资一鸣惊人。截止4月15日,去年12月31日才成立的紫石结构化1期今年以来上涨35.34%,在所有阳光私募产品中排名第二。
  我对行情的判断,是震荡向上。第一,国务院周三强调要继续控制货币,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流动性现在还是比较充裕的。尤其是对地产的调控压住了对楼市的投资,资金很有可能转移到股市上来。第二,3月份的数据也出来了,CPI在预测之内,GDP倒比想象的要好。GDP向好肯定是好事,虽然说可能导致调控的底气更足了,但总体上说,后续就算再有一到两次加息,那也是预期之内的。张超对记者说。而且我个人认为,CPI即将出现拐点,二季度CPI可能会下降到4.5%左右。一来,货币调控的效果有滞后效应,之前多次收紧货币,效果即将在二季度体现;二来,近期管理物价已经动用行政手段,压制住物价问题不大。
  张超认为,随着大量的流动性注入市场,会给一些低估值大盘股带来估值修复的机会。相对来说,小盘股不但在估值和成长性上没什么优势,就是在流动性上也没有什么优势,不应该享受溢价。
  流动性给了张超信心,而记者却担心另一点:周三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量的供给会不会对市场造成压制?记者向张超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没问题。张超说。目前A股已经走向成熟了,而对于成熟市场来说,融资是常态,无须过度担心。而且,今年以来各种公私募产品都在密集发行中,供给也能跟得上。
  近期我比较关注的行业是银行和化工,重点说下银行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今年全年的利润会很高。聊完了宏观,张超又和记者聊起了行业。之前很多人担忧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或许是出于这种担忧,政策方面对于银行其实是比较保护的。比如说近期一直在讨论的贷款利率市场化,会给银行带来更强的利润空间。当然,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抛开两桶油和煤炭等一些资源股不谈,银行股的利润已经占到全行业利润的70%-80%,这个不平衡,有点像实体经济在反哺银行,很难成为常态。至于化工,我觉得只是阶段性行情的概率更高。
  而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有两个行业是我长期看好的,一个是锂电,一个是智能终端。这个长期,可能是未来一到两年或者稍长一点的时间。在访谈的最后,张超谈及他长期看好的行业。锂电行业的前景本身很好的,且不论政策的扶持,单算经济账,电动车就比燃油车省钱得多。目前制约电动车发展的,是技术,而技术终归是要进步的。一旦技术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行业就会迅猛发展起来。
  而智能终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我们关注的是国内企业加入其供应链的机会,包括触摸屏等等。张超接着解释第二点。现在提到智能终端,就是苹果ipad、iphone,国内企业加入苹果的供应链的确比较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国际二、三线品牌也会推出类似的产品,加入这些品牌的供应链国内企业还是有机会的。再往后,等山寨机大行其道的时候,大把的上市公司有资格加入供应链里,发展前景相当大。还有就是智能终端上的软件应用,这里面机会也很大,比如说乐视网。

 

  楼继伟:2012年全球经济大幅减速可能性大
  除了人民币等热点话题,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博鳌亚洲论坛上热议的话题,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就表示,虽然近期全球经济形势比较乐观,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甚至衰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楼继伟:大家一直说,我们现在是一个双轨或多轨复苏的这么一个态势,新兴市场地区强筋的复苏,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复苏比较缓慢,这样一个格局在2011年将持续,我们感觉除了日本之外,全球经济和主要经济体都不可能重现衰退,但是我们觉得远期相对悲观一些,2012年恐怕经济大幅度减速的可能性比较大。
  楼继伟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要是目前各国政策存在两难选择的困境。一方面,刺激经济复苏需要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又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而长期看,财政必然是紧缩的趋势,发达国家仍在去杠杆化进程中,这又阻碍了经济复苏。
  楼继伟:我们感觉今年前三个季度,这种政策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在第四季度到明年,有可能会变化,使得增长速度可能会受一些影响。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