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积极政策 一波重大行情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水皮:积极政策 一波重大行情

加入日期:2011-4-18 18:09:4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叶 檀:职工持股不仅不应该消失 还应该发扬光大
  职工股被驱赶的过程,往往成为蛀虫瓜分财富的过程。
  媒体报道,正海磁材上市前夕,1176名职工被全部从正海集团的股东名单中驱逐。逾37.55亿元的巨额财富,则与上千名职工失之交臂,并最终全部落入9名集团高管手中。
  从徐家汇商城到正海磁材,不公平的规则使资本市场成为少数人的造富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清退内部职工股与限制股东人数,已经对市场公平造成严重冲击。
  众所周知,资本时代的资产兑现早就超越工薪,成为最重要的财富来源。我国要打造公平社会缩小贫富差距,不仅要提高个税起征点,更重要的是打造公平而高效的资本平台。恰恰在这方面,A股市场的一些规则往往落后于形势,不仅无助于发挥市场民生,更加剧了贫富分化,助长了利益输送,对拉动内需十分不利。
  3月3日,上海徐家汇商城登陆中小板,批量制造出千万乃至亿万富翁,几十位自然人股东摇身一变成为富翁,这些人中既有高管,也有与公司完全不相关、仅靠一件棉袄的谎言无本(日后有现金分红、送股)获得厚利者,而职工股被清理。另一家拟上市公司同样让职工成为不公平制度的牺牲者。一些特殊股东借职工清理之机,进入股东行列并获利丰厚。从千金药业到花园生物,只要牵涉到职工股清退,纠纷就层出不穷。利益输送越来越明目张胆,2002年,千金药业2/3内部职工股被清退,湖南涌金投资公司得以每股4.8元的低价进入。随后的2004年3月,千金药业挂牌上市,期间每股价格飙升至44元以上。
  中国的消费权就这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资本转移,成为暴富人群的特权,而政府拉动中产人群内需的努力,就在这样明目张胆的利益转移过程中灰飞烟灭。中国证券市场内部职工持股规则不改不行。
  清理内部职工股的利益输送后患远超过当初政策推出时的初衷。当初清理内部职工股是为了防止公司乱集资,为了防止利益输送,但目前清理职工股恰恰成为输送利益的重要关节点。清理内部职工股是为了防止利益输送,不料清理职工股反而成为输送利益的另一条合法而宽畅的通道。在此过程中,敬业于公司的职工退出,而利益相关者登堂入室。与此相同的还
  有IPO股东人数限制,在上市之前的清理层乱象迭出。上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之初,股份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面向本公司职工发行股票。1994年6月19日,国家体改委下发《关于立即停止审批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并重申停止审批和发行内部职工股的通知》后,各地方、各部门立即停止审批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和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和发行。公司职工股是按照《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由本公司职工在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时按发行价格所认购的股份。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停止发行公司职工股的通知》,规定自1998年11月25日起,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一律不再发行公司职工股。只要存在内部职工股,上市基本没戏。清理内部职工股正大光明,至于以什么价格清理,则人言人殊,对于控股股东而言,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解决利益输送这一庞大的命题,绝对不是靠清理职工股就能解决的,清理职工股如泼水弃婴。而股东人数限制与清退职工股有异曲同工之妙,200名股东的门槛是普通股东大清洗的开始。
  职工持股只要符合风险投资的长期投资规则,有何不可?没有必要置之死地。随着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职工持股公司会自然下降,为何不能顺应形势让其自然解决?有公司管理层担心,职工普遍持股将导致效率低下,这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如以工会和某名员工的名义共同发起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持股主体,或者制定企业内部的持股代表选举办法,通过自然人委托持股方式解决持股主体问题,由出资自然人和持股代表签订代持协议进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约束。如此一来,在重要议题方面,职工持股部分就可以获得高效的意见统一的表决。中国平安就有内部职工股持股公司,效率并未因此下降,不论这家公司的稳健性,仅就扩张性而言,在保险领域无人能出其右。
  普通员工持股是增进国民财产性收入的最好办法,此前在广东、目前在四川、重庆等地,以农民持股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已蔚为大观。职工持股不仅不应该消失,还应该在民生时代发扬光大,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公司运作效率即可。有关方面非常清楚普通员工持股的优势,迟迟不愿意改变,除了让权势群体获益更多,没有其他好处。

 

  许小年:房价还得涨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房价上涨的原因很简单,需求大于供给,或者供给小于需求。
  影响需求的有长期因素,例如城镇化、婚龄人口的增加、收入的提高。城镇化和人口的变化缓慢,收入的增长大致与GDP同步,即每年8%到10%,这三个长期因素都很重要,但不能解释房价在短期内的暴涨。
  决定需求的短期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供应。2009年广义货币M2增加了27.7%,同年名义GDP仅增长6.7%。用通俗但并不严格的话讲,实体经济不需要那么多钱,多余的20个百分点的钱去哪里了?楼市和股市。就像给病人输血,一旦超过了身体的需要,必然会在脸上、腿上、臀上鼓起包来,经济学上称为泡沫。
  多余的钱主要通过贷款进入楼市,不仅按揭容易借了,地产商的开发贷款不成问题,而且贷给工业企业的钱转化为企业的盈利和你的收入。收入增加了,温饱而思淫欲,淫欲必有居所,购房需求于是上升。请注意,增加的收入并不是企业和你创造的价值,而仅仅是央行印的一堆纸,经商业银行转交给了你。反正纸上印了毛主席的像,用它就可买100元的东西。随着贷款、钞票的泛滥成灾,地价、房价扶摇直上。
  货币超发对购房需求的影响还有另一渠道,虽然是间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直接效应,那就是通胀预期。发了这么多的票子,通胀是早晚的事,百姓为防储蓄贬值,纷纷提出存款,购买实物资产。能买到的实物资产除了黄金,就是房子,房价岂有不涨之理?
  再看供给方。
  对短期供给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2007年的宏观紧缩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对需求的下降和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地产商不得不缩小开发规模,导致09年的供应不足。谁也没有料到,09年的货币供应会在几个月内放出天量,而房地产开发却需要时间,供给不可能立即跟上。货币刺激的需求狂飙得不到满足,巨大的购买冲动全都宣泄到价格上。
  有人说07年的宏观调控过急,力度过大,其实不然。早在05、06年,经济已有过热征兆,那时就应适当紧缩。决策层GDP挂帅,迟迟不动。到07-08年之交,眼看CPI通胀奔着两位数去了,才慌忙投下猛药,不料08下半年赶上金融危机,于是又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宏观调控之不靠谱,由此可见一斑。因这事并非本文主题,不在这里展开讨论。
  楼市如同股市,需求越旺盛,卖家越是惜售。随着供应日趋紧张,开发商被拎出来当靶子,就像看病贵被归咎于医生收红包一样。开发商为何捂盘?道理和农民在歉收年囤粮完全相同--预期价格还会涨。为什么看涨?开发商算准了,在通胀的压力下,买房子是居民储蓄保值的最佳方法。这就又回到了货币超发和通胀预期,通胀预期一方面刺激了需求,另一方面减少了供给。
  决定房地产长期供给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土地。在现行政策下,土地供应已被封顶,18亿亩农地的红线成了名符其实的高压线,不能碰。若死守这条红线,可开发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而人只会越来越多,居民自然想到,房产永远是稀缺资源。在这条红线下,地产商忙着囤地,因为土地将永远是稀缺资源,日渐稀少的土地等于给房价上了保险。买方、卖方都看涨的后果是什么?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需求和供给分析清楚了,平抑房价的办法也就有了,无非是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给,而调节供需的关键是改变市场参与者的预期。
  城镇化、人口和收入所引发的需求是自然的和健康的,不必调控,治理的重点是滥发货币造出来的虚假需求。既然是货币惹的祸,解铃还需系铃人,央行收紧银根就是了。银根一收,不仅贷款少了,而且通胀预期下降,居民买房保值的动机减弱,需求进一步降低。
  当需求疲软时,开发商就要考虑停止捂盘,增加供应,因为明年的价格可能比今年低。如果政府这时再宣布放弃18亿亩红线,增加土地供应,未来房价走低的可能性大增,就可以改变买、卖双方的价格预期,从而改变买、卖双方今天的行为。居民不再着急购买,地产商却急着开发和出售,房价调头向下。
  小结一下,平抑房价的政策是收紧货币供应和放开土地供应。现在的政策是放开货币供应和收紧土地供应,整个搞反了,不出乱子才怪呢。
  预测一下,改变现行政策的可能性有多大?说实在的,不大。
  谁愿意在这会儿收紧银根啊?来之不易的经济反弹又掉下去怎么办?今年还要保八呢。要收银根就得放汇率,而汇率已上升到国际阶级斗争的高度上去了,谁动就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紧缩银根就要加息,加息会伤及股市,股民骂娘怎么办?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上哪有这样的事?可世上到处都是这么想的人。
  土地供应更是万万不能放,据说农地若少于18亿亩,就无法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这说法从未得到研究和数据的支持,我们说的是认真、客观、独立和负责的研究,而不是捉刀代笔或者揣测上意的报告。在30年多年前的计划体制下,耕地比今天多(因城镇和工业占地少),人口比今天少,我们还不能保证粮食的供应,靠各种票证限制居民的食品消费。1959到1961年间,那时的耕地更多,人口更少,全国却饿死了几千万人。可见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制度,而不是耕地数量。
  改革开放之后的1991年到2008年,我国小麦亩产增加了3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0%。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完全有可能释放出部分农地,用于房地产开发而不致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政府控制土地供应的真正原因是财政。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兴土木,扩招人员,导致开支激增而入不敷出,除了向银行贷款,就靠卖地收入弥补赤字。开放土地供应意味着将土地所有权落实到农民个人,建立真正的土地一级市场,由市场配置土地。地价高了,吸引更多的土地进入市场,供应增加,自动平抑价格。在现行体制下,政府的控制不仅切断了价格和供应量的联系,而且由自身利益驱动,总是倾向于推高地价。除了财政,土地也越来越多地连着官员的荷包,怎么放得开呢?
  货币和土地政策不变,有无其他办法降低房价?
  78家主营业务非地产的央企退出地产市场。但是别忘了,16家主营地产的央企还在,相当于放走小舢板,留下巡洋舰。国企频频拍出地王,因为有金融支持,因为不怕楼面卖不出地面价,亏了,有国家兜底。这些造就地王的体制性原因,并未因78家的退出而改变。此举或可稍降民怨,对地价影响实在有限。
  改革土地招拍挂制度。土地供应机制不变,供应总量不变,站着卖还是蹲着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对捂地的开发商动真格儿的。问题是真到什么程度,房地产公认是支柱产业,格儿动得太真了,影响地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的财政税收和GDP都没好处。投鼠忌器。
  出台物业税。这事儿议了好多年,一直出不来,猜猜谁手中的房产多,就知为什么出不来了。
  还有什么招儿?
  结论:房价还得涨,尽管不会永远涨。
  日本人的地产泡沫吹了四、五年,最终还是在1989年破了。美国人的次按泡沫吹了五、六年,最终在2007年破了。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说过: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周俊生:加息比提准备金率更迫切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3月份CPI达到5.4%,创下了32个月来的新高,直观地反映出我国高企的物价水平使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正在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周末,央行再次宣布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将是一个可以明确的趋势。
  自我国货币政策改变基调以来,央行已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就连续2次加息,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措施尚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央行未来极有可能继续使用这两个政策工具,进一步对流动性进行收缩。但是,究竟是运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加息,对于央行来说,却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从以往的一段实践来看,央行更习惯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对加息却表现得很谨慎。央行在政策工具运用上表现出这样的态度,自然有其考虑,因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只是改变了货币流通数量,对经济基本面影响较小,而加息则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价格,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其实已经不大。经过连续多次调高,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提高到20.5%,尽管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此次博鳌会议上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不存在上限,但是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来说,这种单向度的对流动性的挤压,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银行信贷头寸得到压缩,必然会在贷款上表现得谨慎,使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普遍依赖较重,但对于银行来说,中小企业并不是优质的放贷对象,因此当银行需要压缩信贷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往往是首当其冲的对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取向上保持更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放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步子,显然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内容。
  显然,对于目前的流动性泛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只是注意到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而无助于解决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流动性泛滥导致物价高企,从而推高CPI,直接的结果便是造成居民储蓄的负利率口子越开越大。当居民储蓄处于贬值状态的时候,中低收入者可能只能被动承受,而具有投资禀赋的社会群体就会将资金注入各种投资渠道。曾经有人认为这部分富余的流动性能够流入股市,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在股市的赚钱效应严重受创的当下,这其实只能是一厢情愿。一年多来,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资金更多地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以及农产品市场,导致房价居高不下,各种农产品轮番涨价。负利率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通胀来源,它的直接受害者是以城乡中低收入者为主体的银行储户,而它的间接受害者则是全体民众。
  3月份的CPI高达5.4%,但即使根据我国刚刚在4月初加息后的一年期利率,我国的负利率水平仍然高达2.15个百分点。负利率的存在,意味着储户的资产缩水,也意味着资源错配,因此,央行在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取向上,应当更注重于运用加息工具,努力缩小随着CPI走高而正在扩大的负利率口子。这不仅是为了帮助城乡居民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政策导向修正在我国投资领域存在的资金成本低廉的问题,压制过高的投资冲动。长期以来,在我国货币政策执行取向上,管理当局习惯于考虑企业的利益,而对储户利益却少考虑,但是这种政策取向实际上是以牺牲储户利益来保证企业的增长,这对广大储户来说是不公平的。而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看,这种政策取向实际上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也是有负面作用的,因为储户在利益受损以后不得不压缩消费,从而又对内需市场形成不利影响。
  央行之所以在加息工具的运用上表现谨慎,一个客观的因素是担心与境外市场产生套利空间,从而诱引热钱流入,加剧我国流动性泛滥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的事实,我国的人民币储蓄并未完全对外开放,境外热钱的流入并不是畅通无阻的,即使有部分资金确实流入,我们也不能因为排外的需要而压制内部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最近欧元区已打开利率上升空间,欧洲央行的加息实际上已为我国的加息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空间。

 

  贺 强:跳出股市看涨跌 A股早晚有一波重大的行情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大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做好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提案》,在回答听众提问,老百姓如何参与新三板赚钱时,贺强教授认为,普通投资者参与新三板肯定有机会,但是目前而言,新三板市场还要进一步理顺监管体系,老百姓还是要首先注意其中的风险。
  对于股市,贺强教授提到,目前来看,经济、政策与A股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决定政策,另一方面,政策决定股市。我国经济在运行正常情况下,股市与经济周期运行是比较同步的。当经济运行出现过冷或过热的极端状态,必然要用政策加以调节,这就出现了政策周期逆经济周期运行的状况。股市周期也出现逆经济周期运行的情况,从而决定了股市与经济周期的运行是相反的。
  因此经济越低迷,越需要政策放松,政策越放松,股市越上涨。相反,经济越过热,越需要政策收紧,政策越收紧,股市越下跌。所以,炒股票一定要跳出股市才能发现股市的运行规律,看明白市场涨跌。
  此外,贺教授对于未来的A股市场比较乐观。他认为虽然短期来看,市场还会震荡一段时间,而且未来几个月物价水平还可能在高位徘徊,但是他认为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启动,股市的大背景向好。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未来早晚有一波重大的行情。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