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来看,财政政策不应当选择退出,而应当选择转型。即继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政策的着力点应由财政投资转向政策扶持。
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呼应,不仅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避免了经济的严重衰退,而且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也开始步入艰难而缓慢的复苏阶段,通货膨胀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对中国经济来说,在走出低谷、步入稳步复苏阶段以后,如何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减少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很显然,货币政策首先退出宽松状态,是应对通货膨胀发生的第一步。接下来,货币政策是否要转向紧缩,还要看经济复苏的情况。如果经济复苏状况不理想,货币政策还不能过紧。反之,货币政策要进一步收紧,直至割断通货膨胀发生的资金通道。
现在的问题是,虽然货币政策已经由宽松转身稳健,一定程度上还有从紧的感觉。但是,由于流通中的现金量过于宽裕,加之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各方对通货膨胀的担心也越来越强,通胀预期愈演愈烈。如何有效预防通货膨胀发生,避免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除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是否也要退出宽松状态?
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来看,财政政策不应当选择退出,而应当选择转型。即继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政策的着力点应由财政投资转向政策扶持。
首先,财政政策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品升档,通过结构性减税、差别税率、财政贴息,甚至财政直接投入的方式,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投资新兴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而对产能过剩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则以高税收限制其发展。
第二,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对在紧缩货币政策下面临巨大资金压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不仅要加大减税力度,而且要通过政府出资建立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等手段,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撑和贷款担保,使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因资金问题而持续在困难中挣扎,在停产、半停产和破产的边缘运行。
第三,要大力减轻居民负担,一方面,要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步伐,尽快出台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尽可能地拉高个税起征点,并通过出台临时性税收措施,适度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赋,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继续大力清理和规范收费行为,尤其是涉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的收费项目,要该停的停,该减的减,该免的免。如银行收费、通信收费、其他生活收费等。
第四,继续探索扩大消费需求的方法与途径,对农资、化肥、农药以及生活必需品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免税政策,以降低这些消费品和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增强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消费与生产的良性互动。
第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将已经安排的9000亿元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增加低收入人群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方面,用于增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以消除群众消费的后顾之忧。
第六,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必须进一步明确房价调控的目标,今年的房价必须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切实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今年下达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必须完成,必要时,中央财政可增加对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将积极的财政政策用于改善民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