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股市进入高风险阶段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郎咸平:股市进入高风险阶段

加入日期:2011-4-13 17:56:4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郎咸平:楼市、股市投资进入高风险阶段
  吴睿鸫:换个视角看一季度贸易逆差
  叶 檀:可笑的消费品不涨价宣言
  首季经济数据即将出炉 A股振荡向上格局能否继续
  谢百三:多数人看好后市 仍有大师冷眼相待
  皮海洲:避免虚假上市需要加大保荐人违规成本
  胡祖六:别急着唱衰美元 国际货币体系无需推倒
  陈思进:从巴菲特涉嫌内幕交易谈起
  刘 杉:股市两大忽悠--万点论与黄金十年
  机构把脉二季度行情:中信看空 高盛目标4000点

  郎咸平:楼市、股市投资进入高风险阶段
  昨日,2011首届中国中部商用物业投资招商洽谈会在汉举行。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主题论坛上详解了目前的经济形势。针对楼市和股市这两个热点投资战场,郎咸平却抛出了危机论,他认为楼市和股市投资今年开始进入低收益、高风险时代。
  论坛上,郎咸平详细解读了目前国内货币政策、制造业形势、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等热点问题。对于一路高歌的房价,郎咸平认为,由于产能过剩、投资环境不佳、超发货币等因素,部分制造业资金和通胀避险资金将房子当做投资品,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涌入楼市、股市,大幅抬高价格,吹大了泡沫。
  郎咸平表示,楼市经过一系列严厉调控之后,效果已开始显现,再投资房产面临不可预知的政策风险;而股市也一样,未来普通投资者获利机会大幅缩减,风险大幅增加。

 


  吴睿鸫:换个视角看一季度贸易逆差
  海关总署日前披露,受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我国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是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
  倘若回顾一下近年来我们外贸出口情况,虽然个别月份也出现过贸易逆差现象,但是出现季度逆差却是继2004年一季度之后,6年来的首次。对我国外贸出现的这种现象,尽管海关总署比较客观地向社会解释了形成的原因,但是仍有不少专家学者,包括舆论和众多网友,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有论者认为,这无疑是给中国经济运行安全敲响了一记警钟;也有人认为,三驾马车中的出口这个驱动轮作用正在削弱,甚至有分析人士悲观地指出,今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或将为负,并预测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太乐观,甚至有出现滞胀的风险。
  尽管6年来首度贸易逆差,我们有必要进行分析与探讨,但是完全没有要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悲观失望。倘若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待这6年来首次季度贸易逆差,不仅能化危为机,更为重要的是,也是全面提升我国经济质量的最好契机。
  一方面,能倒逼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由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以上,一旦世界经济有风吹草动,就会波及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前两年碰到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后,全国大部分省份就出现了经济整体下滑。就目前而言,因为未来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或将持续高企,以及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的持续,那么中国外贸出口仍面临诸多变数。很明显,惟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倒逼企业,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由外需出口变提振内需,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贸易逆差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纠纷,也可以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特别是中国外贸结构的调整要通过增加进口,特别是努力扩大从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来调整。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结构性调整,贸易逆差的出现未必是坏事。事实上,通过推进自贸区战略和加快实施促进进口便利措施,我国进口规模在去年3月破千亿美元后持续扩大,今年3月更是突破1500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
  贸易逆差也有利于矫正畸形的发展观。经济增长应是一定条件下努力的结果,而并非靠人的主观愿望所能达到的,如果一味地片面追求对外贸易出口数量,只能造成涸泽而渔的发展灾难。从这一层面上讲,出现贸易逆差,切合了中央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倘若地方政府以出现贸易逆差为契机,努力实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不但会实现化危为机,更会使中国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贸易逆差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长期存在下去?我觉得,随着主要国家,比如欧盟、美国等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向好,未来中国整体外贸环境将会逐步优化。从近期公布的世界经合组织国家1月份综合领先指数(CLI)来看,继续呈小幅上升态势,这表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步伐正在日益加快。从3月份当月数据看,出口环比增长57.3%,进口环比增长46%,贸易逆差开始转为顺差。显然,二季度顺差将趋向回升,贸易逆差只是暂时现象,顺差贸易将长期陪伴中国左右。

 

  叶 檀:可笑的消费品不涨价宣言
  民众希望生活在物价稳定的社会里,但物价稳定如果要付出失去企业与消费者、失去市场定价权的代价,将得不偿失。
  据媒体披露,4月13日上午,全国工商联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各个商会可能集体宣布,为了抑制通胀预期,保证重要消费品不涨价。
  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行政控价之风愈演愈烈。4月2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再次会同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约请17家协会负责人,召开了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强调维护价格稳定。4月8日有报道称,生产金龙鱼等小包装食用油的益海嘉里已被要求暂缓涨价,这一措施还将影响到其他食用油同行。去年11月,相关企业被要求在今年3月前不要涨价。更确凿的信息是,继康师傅宣布暂缓桶装面涨价后,跨国日化企业联合利华3月31日傍晚也发表声明称,暂缓原定于4月1日执行的价格调整。
  行政控价得不偿失。
  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抑制消费品价格无法持久。此轮消费品的涨价风由通胀导致,通胀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去年制造企业人力成本大约上升30%、原材料价格上升30%~50%,企业依靠内控已经无法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最终出现没有定价权的下游终端消费品企业的涨价风。抑制消费品价格上涨,其实质是让企业为通胀买单,为原材料价格上升买单,为社会转型买单。
  长期控制终端消费品价格只能导致以下结果:或者是资金力量较为薄弱的企业倒闭,短缺经济回潮;或者政府进一步控制上游原材料价格,最终使所有的价格都处于行政控制之下;或者企业阳奉阴违,表面不涨价,实际上质量下降短斤缺两,形成实质上的涨价。
  行政控价在内部将使经济模式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回到大家凭票购买平价产品的短缺时代。从外部而言,即便我们想回去也已经回不到过去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除非中国闭关锁国,否则无法避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影响,更不可能免受英美等国不负责任的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4月11日,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处公布,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上周再创新高,达到每桶117.39美元,是自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行政控价必然顾此失彼,终端消费品价格受到严格控制,而重要的原材料价格照涨不误。就在央行宣布加息的次日,4月7日,发改委宣布再次调整汽柴油价格的通知,其中,汽油每吨上涨500元,约合人民币0.37元/升;柴油每吨上涨400元,约合人民币0.34元/升。这也是发改委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成为国内日用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人们有理由质问,为何石化巨头能涨价,日化巨头却涨不得?这正是阿Q的不平,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不公平感加剧,恶性影响不在通胀预期之下,发改委偏袒到极点的父爱主义,将使市场的定价体系彻底失衡。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将宣布重要消费品不涨价的是全国工商联,而不是行政机构,或许是试图最大程度地消除行政控价的负面影响。如此一来,恰恰暴露了全国工商联名为会内企业的娘家人,关键时刻却成为企业的敌人。这个民间社团组织,其民营企业的娘家人的身份受到严重质疑,表面上由全国工商联下属的商会出面进行行业价格自律,实际上是由行政机构操纵全国工商联出面进行实质上的行政控价。无怪乎,越来越多的商会自谋出路,按照国家民政部一份文件的要求,全国工商联下辖的28家全国性行业商会正在进行脱钩。这些商会涵盖了冶金、石化、基础设施、医药、房地产、环境水务、纺织服装等行业的民营企业。
  抑制通胀的治本之术,一是控制泛滥的货币,二是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提高效率。前者意味着严厉而明确地加息,直接改变目前的负利率状况,后者意味着中国市场改革的深化,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劳而获的市场食利阶层。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调研时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称将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这是治本之术之一,而尽快落实非公经济三十六条,是另一个重要的抑制通胀手段,两者不可偏废。
  消费品不涨价效果最多只有几个月,既不能说明企业爱国,也不能说明市场宽松,更没有显现政府通过货币与市场改革从根本上抑制通胀的决心。

 

  首季经济数据即将出炉 A股振荡向上格局能否继续
  又到了宏观经济数据出炉的重要节点。根据安排,本周五国家统计局将公布3月份以及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而最受人关注的CPI和GDP数据将揭开面纱,由于该数据将直接影响未来政策基调的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格局的演变,对于已经站上3000点的A股市场而言,无疑又将是一次重大考验,因此也备受市场瞩目。
  本周一和周二,沪深两市暂别反弹冲高回落,即将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对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呢?股市反弹行情能走多远?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的业内人士。
  CPI是否破五
  清明节小长假最后一天央行意外宣布加息,这不禁让市场人士怀疑:3月份物价指数可能再次破五,通胀预期陡然增加。市场人士表示,按照惯例,这预示着3月CPI数据涨幅将再创新高,破五或几成定局。与此同时,已经率先披露的PPI指数以及一季度进出口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近期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创出新高,市场普遍预期,3月份CPI仍将高位运行,多家机构和分析师预计,3月份CPI同比增幅很可能超过去年的高点5.1%。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预计,3月份CPI将达到5.2%,4月份至7月份的CPI增速都将在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食品和非食品价格都面临巨大上涨压力。
  尽管CPI持续高位引发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但对于即将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速情况,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一季度GDP增速将继续小幅放缓,但放缓幅度并不大,经济增速仍较为强劲。
  中信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已经公布的1至2月经济运行数据表明紧缩政策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2%左右,工业生产有所放缓。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也表示,从一季度运行情况来看,国内经济在经历了数次政策紧缩之后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初步预计一季度GDP增长9.3%。高华证券也预测,201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从2010年四季度的9.8%降至9.7%。据国家统计局消息,从4月份起,我国将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等四项统计指标的环比速度。而环比速度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短期经济趋势分析的有效工具。
  二季度或再现紧缩
  伴随着通胀持续高位的预期,对于市场关心的紧缩政策走势,业内专家也表示,尽管前期紧缩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但货币政策在二季度还会继续偏紧。中信证券认为,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难以看到放松的迹象,整个二季度,预计控通胀、保民生的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黄琳表示,一方面,物价上涨的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二季度CPI或在6月份创下年内高点;另一方面,4月份到期资金在9000亿元左右,因此在央行将调控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背景下,二季度或再现紧缩,加息或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有可能。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市场流动性再现充裕局面,短期货币政策强度不会出现较大程度放缓,但未来政策加码的强度取决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通胀控制的平衡。黄琳也认为,下半年随着通胀压力的减缓,以及调控累积效果的显现,监管层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农业银行高级分析师何志成认为,如果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央行必定会进一步收紧银根,很可能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对银根的进一步收紧,将导致中国股市回调。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3月份CPI增速控制在5.1%以下,如果是这样,股市将出现大盘股轮动行情。何志成说。
  采访中,专家表示,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基本都在市场预期当中,因此,对于即将公布的3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并不会出乎市场预期,但通胀高企与经济增速下滑的矛盾将继续在3月份数据中得到体现,市场分歧必将引出指数的振荡风险。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表示,宏观数据创新高可能会成为大盘回调的一个导火索。
  反弹行情能否延续
  上周虽然市场面临央行加息等利空因素,但大盘顽强冲击3000点且稳稳站在其上。3月份CPI破五的预期已经在市场中得到一定消化,宏观数据靴子落地,不会影响到股指振荡向上的格局。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业绩披露和春季施工高峰的到来,将继续推升投资者对顺周期品种的乐观情绪,指数有望进一步冲高向上。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于军则建议,投资者对二季度市场持谨慎态度,适当降低仓位。未来通胀重回高位使得政策腾挪空间减少,政策重点势必转向通胀预期的管理,这将使得股票市场出现振荡走势。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在亮丽年报的刺激之下,银行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持续向好,从已经公布年报的银行2010年业绩来看,许多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的业绩都超出了市场预期,从各行的年报来看,五大行净利润增长率最低的也超过了25%,最高的农行则增长了45.97%。
  盈利持续和超预期增长,是股价上升的主要动力,而不俗的年报业绩兑现也为银行股提供了较好的时间窗口。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沈维表示,对银行来说,业绩增长是硬道理。四月下旬银行又将迎来一季报发布期,预计银行一季报业绩增速将超过30%,这又成为推动银行股股价走高的动力。长盛基金公司的人士也表示,目前大盘蓝筹股估值中枢较低,中小板、创业板经过两年大幅上涨后估值偏高,大消费行业经过调整估值基本合理。下阶段,宜选择一些安全边际较大的个股进行重点投资。

 

  谢百三:多数人看好后市 仍有大师冷眼相待
  (一)市场无视加息而上涨
  市场完全无视央行再次加息,清明节后连涨几天。看好后市的基金及个人逐渐增多,有人看3100,甚至还有人看3300-3400点,甚至有人认为牛市来了。
  清明节期间世界各国股市都在涨,他们认为加息反过来证明社会上资金很多。敢于炒如此巨大银行股,说明不乏资金。说:一旦银行股与香港H股持平,股市就还会向上走一段。还有人认为:房地产不能炒了,但其他东西都在东跳西涨。如黄金、白银、宣纸、红木家俱,甚至炒起了宜兴的紫砂壶。一些古画从几百万炒到一亿,这全是货币现象。
  (二)依然有人看淡后市
  但仍然有股市大家、名人坚决不信这会是牛市,他们认为从未见过一个国家边加息边提高准备金率边牛市的。中国九十年代利率高达10%-24%,股市就在500-700点一带徘徊。此外钱如果多,何以炒了银行股,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大跌?何以一周上市四个新股破发三个。(这些新股都是上百家机构竞价出来,往往低于市场价30%的啊!)新股破发会是牛市?
  此外,本周将再次公布三月份经济数据,通胀一定高企,令人不安。故上涨始终不放量,说明机构在犹豫。
  (三)新股破发让人不平
  关于新股发行,证监会有人看到新股频频破发,不但不急还认为得意,认为新股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了。上周上市四新股破发三只,本周一又发一只80倍市盈率的3000万的小盘股。一些打了十多年新股的老百姓,退休工人,教师,老年人不得不停止新股认购。
  笔者一直认为这种市场化改革发新股是错之又错的。你汇率未放开,非流通股比例还不小,本来就不是完全市场经济,何以拿欧美一套市场发行办法来东施效颦。本来投资者以部分资金打二手股,部分资金买新股,二手股亏了用新股收益补。现在宁可让上市公司高价圈钱,连连破发,也不可让百姓得点利。还幸灾乐祸地嘲笑IPO申购者;其意图是逼一级市场资金全进二级市场。但是风险高度厌恶者们往往是宁可完全退出证券市场,又怎么呢。宁可不炒股票,去炒墓穴,炒宣纸去了。一大堆一大堆新股上来就破发,就等于一堆堆臭鱼烂虾混在里边,有意识地准备让投资者吃药。
  你拦住胜景山河,管的对,人们拍手称好,但是发出一只只高价股,让投资者动辄就套牢,亏损,这对吗?这不是另一种胜景山河吗?买新股大多都亏,各国罕见吧?是改革,还是不负责任?
  房地产高价要打压,要限购,要交房产税;新股高价发行反而被暗中高兴、是否在默契中被鼓励,希望其发的高些,最好跌破发行价,套牢中小散户。这样对吗?这不是和卖高价化肥,高价种子坑害农民一个性质吗?需知中国股民其实是最可怜。1992年股价放开时,涨到1500点,现在才3030点,只涨了一倍。但是1992年GDP为2.69万亿,现在涨到43万亿,增长了15倍。可见中国股民整体收益远远低于中国实体经济中的投资者的收益,处境很可怜。而IPO已使上市公司收益无穷,还要让股民在这里亏损一次,宁可多给利于上市公司而不管股民死活,于心何忍?其实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也不愿意新股破发。弄个破名声。他们宁可留一些利给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做到多赢,以使大小股东建立起长期的血肉情谊。

 

  皮海洲:避免虚假上市需要加大保荐人违规成本
  从苏州恒久到胜景山河再到绿大地,中国股市里一起又一起欺诈上市事件或虚假陈述事件,将现行的保荐制度推向风口浪尖。完善保荐制度成了中国股市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就在4月6日发审委取消胜景山河上市资格的当天,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保荐项目尽职调查情况问核程序的审核指引》,核心是建立问核机制,进一步落实保荐责任。而在4月11日深交所主办的第十二届保荐机构联席工作会议上,深交所也再次敦促保荐机构强化内核把关。
  其实,不论是建立问核机制,还是强化内核把关,对于当前的保荐工作与保荐机构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是对保荐制度的一次完善,也是提高保荐工作质量的有益措施。
  但不论是建立问核机制,还是强化内核把关,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增加保荐工作的责任。如果不增加保荐工作的责任,或者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无需对保荐工作承担责任,或者只是承担非常有限的责任,那么问核机制与内核把关,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无助于保荐工作质量的提高,更不能为新股发行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目前对保荐工作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大多是谈话、重点关注、责令进行业务学习、出具警示函之类,情节严重的也只是暂停受理保荐代表的保荐项目3到12个月而已。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比如,出现欺诈上市这种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取消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的保荐资格。同时还要没收其保荐费用,并处以保荐费用1-3倍的罚款。果真如此,相信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也就不敢胡作非为了。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