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年化收益率4.7%,但到期实际收益不到2.5%,甚至赶不上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陈大妈一年前在某股份制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着实让她郁闷了一阵子。
“我以前没买过理财产品,到银行办业务时理财经理给我推荐了一个,说买这个比存银行收益要多一倍。”陈大妈告诉记者,为这事她这两天没少往银行跑,也跟工作人员抱怨过,“理财经理说,4.7%是预期收益率,不能保证一定能拿到,可我就纳闷,为什么达不到还偏要往高了说呢?”
普益财富发布的2010年银行理财市场年报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20日,2010年全年发行银行理财产品达到9926款,发行规模增加至约7.05万亿。 到期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共计96款,其中包括32款零负收益产品。
记者简单测算发现,去年发行的9926款产品,只有0.32%的银行理财产品实现零收益或负收益,仅有0.97%的银行理财产品未能预期年化收益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款实际收益率未达标的产品背后,都涉及多位投资者的利益。
与孙先生相比,陈大妈还算是幸运的,起码她收回了本钱,还获得了一定的利息收益。孙先生2008年初买了一款某外资银行挂钩海外股市的QDII产品,运行期为两年,预期最大年化收益率30%。产品2010年初到期后,出现44%的巨额亏损。孙先生多次与银行协商,最后银行提出展期一年,看能否在行情好转时减少损失,一年到期后产品仍亏损近30%,由于这款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孙先生无奈只好认栽。
统计显示,过去两年间,有多款银行理财产品折戟巨亏,QDII产品是“重灾区”。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正在运行的250款QDII理财产品中,累计收益率为正的理财产品有170款。其中中资银行正在运行的28款QDII理财产品中,有11款产品的累计收益率为正,其余产品累计亏损幅度均未超过50%;外资银行正在运行的222款QDII理财产品中,有159款产品的累计收益率为正,其余产品累计亏损均未过半。近两年内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巨亏引发的官司不在少数。
记者查阅各家银行的网站,却很难寻到目前亏损的产品的身影。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监管部门的整顿和规范,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已比前几年明显稳定,“负收益”已很少出现,但是未达到“预期收益”的产品还是时有出现。例如恒生银行“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月月赏”人民币6个月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6%,而今年3月25日到期时,这款产品实际收益率为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