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利好?A股年内超3600点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六大利好?A股年内超3600点

加入日期:2011-4-12 18:13:0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六大利好因素支撑A股乐观预期
  任志强危言:保障房后遗症或两年后爆发
  叶 檀:资产规模大扩张 未到蓝筹摘果时
  李 晶:资金正流入新兴市场 A股望在年内超3600点
  尹中立:通胀加剧有利股市二八分化
  谢国忠:利率应提高3个百分点 才能消除通胀恐惧
  刘纪鹏:天津文交所勿蹈郁金香泡沫覆辙
  叶荣添:拿下3700!
  胡立阳:A股3050点以下是捡便宜良机 高度看好三类股
  赵 磊:经济数据即将出炉 多方或暂缓脚步
  吴晓灵:基金法修改存有四大争议
  安 宁:理性看待新股发行节奏

  六大利好因素支撑A股乐观预期
  市场依然受积极因素主导,随着投资建设高潮逐渐得到确认,市场担忧情绪将进一步缓解。我们继续对股市保持乐观态度,且到目前为止,市场主要推动力没有显著变化,依然是投资主导,中西部基础设施的大建设以及保障房建设的全面推进将是明显信号,中期依然看好投资类行业和增长担忧缓解带来的估值压力释放行业。
  积极因素主导市场
  近期数据显示,实体经济投资需求相当旺盛,经济增长无忧进一步得到确认。而利率的调整对于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逐步减弱,未来一段时期政策预期相对明朗,积极因素依然主导市场。
  首先,利率调整影响在减弱。上周央行再次提高利率水平,通胀管理作为今年以来主要政策目标没有任何改变,同时也反映出决策层对经济增长目标更加明确。从证券市场表现看,在经济周期的初期,由于担忧加息会导致复苏夭折甚至二次探底,加息对市场影响一般较为负面,随着增长预期日趋明确,加息对市场影响逐渐减小,直至经济周期的后半段。上周市场便开始从正面理解加息措施。
  其次,未来政策预期进一步明朗。此次加息在CPI数据公布之前进行,使得市场担忧提前释放,市场预期在未来两周左右时间难有新的超预期政策。从目前政策看:信贷方面,由于已经在实施差额准备金措施,信贷扩张速度基本不会过度超过管理层预期;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连续3个月在20号上调,本月继续调的概率降低。
  第三,地产销量触底回升。此前市场曾担忧销量下滑严重,将导致地产开发显著下滑,进而使得投资贡献度下降,类似2010年4月份的地产调控。但一方面,保障房建设可以较好对冲影响,同时我们跟踪的20个城市近3周的数据显示,地产销量正在恢复,且价格未出现上涨,部分一线城市略有下滑,我们认为该现象释放的信号相对积极,对投资的担忧将进一步缓解。
  第四,钢材、煤炭库存进一步回落。钢铁和煤炭库存进一步下降反映投资进程无异常。市场分歧主要集中在投资旺季是否如预期到来,即市场担忧投资进程放慢,库存长期居高不下后出现价跌、被动去库存的现象,从而成为经济下滑过快的信号。从钢材方面看,3月份以来钢材库存如期下降,且目前持续回落,而主要城市的钢材价格企稳回升;煤炭方面,重点电厂直供电煤炭库存和主要港口煤炭库存也在快速下降。钢材库存和价格以及煤炭市场表现反映实体经济的投资需求并无异常。
  第五,多数化工品价格继续上升。化工品作为周期变化的又一信号,也未出现此前市场担忧的因需求未达预期而出现的下滑。我们跟踪的175种化工品价格,有120多种高于2月份水平,这其中虽然有原料涨价因素,但价格的普遍上涨反映周期向上正在进行中,目前并没有出现此前市场担忧的化工品价格见顶回落。
  最后,商务活动活跃。2011年以来,商务活动PMI指数触底回升且幅度较大,反映了经济活跃度较高,从一般现象看,春节之后包括酒店预订率、航空客票预订率等指标,均显示商务活动比较活跃,部分微观反向指标显示的经济下滑很可能是暂时的,宏观经济在二季度触底后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趋势。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认为,M1的信号意义有短期误导性。M1作为反映经济活跃的重要指标,短期释放的信号有误导性。近两个月的M1增速出现快速下滑,正常情况下,理应反映经济活跃度处于快速下滑过程,但实际上近月M1指标释放的信号意义不宜采信。2011年对存款的分类进行了重新划分,新老口径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这会导致M1和准货币的结构数据发生较大变动。
  坚定看好投资类板块
  此前我们一直看好投资行业,主要的逻辑是中西部基础设施大建设以及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将会带动建材、黑色金属、采掘、家电等行业存在景气预期。
  现阶段,我们继续推荐银行、地产、钢铁、建材、机械、资源、家电等行业。主要原因在于保障房建设已经非常明确,2011年1000万套的保障房对于投资类行业的拉动将相当明显,保障房建设已经上升为政治任务,各级政府必须落实。因此,投资性行业的机会依然非常明确,即使出现一定的回调,预计行情也不会结束。
  此外,消费、信息板块存在反弹机会,但非反转。上周五中小盘指数出现了回升,消费、信息类股票涨幅较好。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前期持续下跌,且跌幅巨大。因此,上周的反弹并非反转,市场的重点仍应在周期性行业和低估值行业。(华创证券)


  任志强危言:保障房后遗症或两年后爆发
  退职不退休的任志强依然是任大炮。
  4月10日晚,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本轮地产调控,房价波动幅度不会超过10%。他还担忧,目前进行中的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如果最终没有给专有的保障对象,而是变成了一种社会分配,会留下很大的后遗症。估计两年后此轮保障房建设所带来的问题会暴露出来,并且会暴露得非常严重。不过有专家并不同意他的这种观点。
  至于其继任者的安排,任志强透露,他从华远集团董事长一职退下后,目前华远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杜凤超可能会接任其职务。
  谈调控:地方政府首先扛不住?
  调控政策的严控之下,开发商的资金链一直是舆论的焦点。不过,任志强认为,受本轮地产调控影响最大的利益方不是开发商或银行,而是地方政府。如果今年没有保障房建设任务,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还会好过点。但是,目前身背巨额保障房建设压力,地方政府更是不堪重负。
  任志强的这一观点,全经联研究院地产研究员吴新坚也表示认同。他认为,本轮地产调控不仅影响开发商的利益,同时也打乱了地方政府的卖地计划,以及银行预期放款利息收入。因此,这轮地产调控的力度会慢慢走弱。
  对于目前的保障房建设,任志强尖锐地指出,如果最终这些保障房不是给了专有的保障对象,而是演变成了特定权力阶级的内部分配,这对中国未来的影响会很大。他估计,两年以后此轮保障房建设所带来的问题会暴露出来,而且会暴露得非常严重。现在还没有那么严重,缘于第一次分配会讲一些限制性条件。
  不过,在这一点上,吴新坚则不赞同任志强的观点。他认为,不会出现这种结果,全社会高度关注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问题,特权阶层不会也不敢冒此政治风险。但他同时也强调,目前中国保障房建设是雷声大、雨点小。保障房建设的实际速度会比想象中慢很多,其实,去年58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就未完成。
  谈房价:降价幅度不会超10%
  谈到今年房地产的走势,任志强认为,房价将主要取决于CPI和GDP.
  时下不少观点认为,待7月进入粮食收获期后,中国的CPI就会应声而下,并由此推断这一波的加息潮已近尾声。不过任志强不太赞同此观点。如果4月的CPI在5.3%~5.4%,5月还会上涨至5.8%或5.9%。如果CPI掉不下来,目前的银根收紧政策就得继续,这将导致目前进行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大势不会松动。
  第二个因素就是GDP。任志强指出,受日本地震、利比亚战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将呈现更多不确定性,面临巨大的压力。他认为,以后几个月之内,日本的芯片、发动机、特种钢等不能保障中国企业正常的供应,国内一些产业会受到严重影响。日本地震会在2~3个月后冲击到中国GDP。
  因此,任志强认为,如果中国GDP增长率以每季度一个点往下掉的话,可能会导致国内货币、财政政策的适度放松。
  不过他认为,不管怎样,本轮地产调控中房价的降价幅度不会超过10%。2008年,房价最大降幅曾达到20%左右,但对比2008年,时下开发商的日子远远比当时的日子好过。因此绝不可能降20%或30%。但他同时解释说,如果房价下降10%,加上目前CPI和PPI两项上涨近10%,实际上意味着房价降了20%。
  相比任志强所说的 下降10%,在接受采访时,吴新坚则比任志强更为乐观。他认为,今年全国主要城市楼价预计会上涨10%~15%,其中,东部沿海及西南地区的三四线城市楼价增幅在20%以上。


  叶 檀:资产规模大扩张 未到蓝筹摘果时
  银行、石化巨头等漂亮的年报利润,让一些市场人士再次憧憬牛市到来。他们错判了形势,注定会失望。
  这一轮通胀周期,受益的是煤炭、有色金属等板块,煤飞色舞让投资者获利不少,但我们应该静下心倾听风险之神的叩门声。
  通胀业已到后期,收益与风险急剧增加。全球通胀压力加剧,控制资产品价格成为重点。因此,未来货币紧缩步伐虽慢但不会放松,中国发改委约谈下游企业防止串通涨价的行为将越来越多。当通胀已经传导到终端产品、而市场将加息视作利好大炒特炒时,往往是通胀预期恶化,也是通胀已经到后期的标志。
  行政抑制价格早现端倪,从日用品到电煤,发改委亲自上阵请企业负责人喝咖啡。日前,发改委部署开展电煤价格专项检查,强调将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据测算,合同煤价行政干预可能造成行业税前利润损失预计在200亿左右,占行业利润的5%~10%。这点损失对于资源行业来说只能算是毛毛雨,风险在其他方面。
  中国大型资源性企业几乎都处于投资大扩张、资产大扩张的时期。
  来看全球煤炭股老大--中国神华公司。4月11日公告两个事项引起投资者关注,公告第7条:董事会提请本公司2010年度股东周年大会以特别决议审议批准授予公司董事会一般授权,授权董事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需要,决定单独或同时发行、配发及处理不超过于该等决议案获股东周年大会通过时本公司已发行内资股或境外上市外资股各自20%之新增股份。第8条第一款、第二款为授权董事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需要,回购公司不超过于该等决议案获股东周年大会和类别股东会通过时本公司已发行内资股、H股的10%之A股、H股股份等。授权并不意味着实施,只能说明公司有此意向,不是市场马上就会兑现的利空。回购则是重大利好,公司股价因此上行,新增股份之多、金额之大,说明该公司扩张野心极大。
  神华的报表无懈可击,该公司最大的风险在于未来的投资收益。
  该公司投资项目大幅上升,其盈利主要用于投资。根据十二五规划,神华集团拟投资5152亿元用于扩张,包括新增2亿吨煤炭产能,使集团煤炭产能在2015年年底达到6亿吨;将建设1500公里铁路运输线,使集团拥有的连接煤矿矿区到港口的铁路里程达到3300公里,运能从1亿吨增长至2.3亿吨;将电力装机容量提高3000万千瓦,使总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此外,神华集团还将在内蒙古、陕西、山西和新疆四地建成四大煤化工基地。
  计划正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有消息说,总投资100亿元的神华集团煤电焦化项目,日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开工建设。甘其毛都口岸是中国、蒙古国能源大通道。而另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则指出,神华和日本三井物产组成联合体,意欲拿下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
  神华正在向上下游急速扩张:上游在澳大利亚、蒙古国等国家或地区获取更多的煤炭资源;下游向电力领域投资;高端向低碳能源煤化工等研究与产业领域深化;同时加大物流如码头、铁路等方面投资。
  神华必然会加快融资规模。去年年中,中金预测神华的营收5年翻番,但以神华一年37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无法满足每年上千亿的投资规划,未来再融资是可以预期的事。2009年神华发行了为期5年的200亿元中期票据,还有数十亿元的企业债。
  整体上市拉长融资杠杆已经在进行之中。2007年回归A股市场之时,神华承诺,将会把母公司神华集团的优质煤炭资源注入上市公司,去年年底神华发布公告称,拟斥资87亿元向母公司收购煤炭、电力及相关配套业务。说明整体上市开始启动,这将消耗上市公司更多的资金。对于神华这种企业的扩张野心,我们必须时时举出中国铝业这一极端负面的例子,上下游一体化就是不顾专业分工的赢者通吃,一旦投资亏损,就只能靠政府救助、盘剥纳税人才能翻身。
  即便是神华这样极具成长性的公司,由于规模扩张过快,投资者很难获得稳定的红利,只能通过成长预期在二级市场获取差价。通常认为,创业板、中小公司与成长性相关,事实上,中国的大公司才是吝于分红、急于扩张的成长性公司,只不过股本太大,投资者收益大打折扣。
  希望从蓝筹股获得稳定、大笨象式逐年增长的现金回报,相当于希望石化巨头发慈悲,相当于让鲁智深吃素--根本不可能。


  李 晶:资金正流入新兴市场 A股望在年内超3600点
  昨日,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值得警惕,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紧缩。国内A股市场将在数月内跑赢全球股票市场,并有望在年内超过3600点。
  资金流入新兴市场
  李晶认为,欧元区加息预示着发达国家已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2012年可能也要加息。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又进入活跃期,全球机构投资者资金也开始转移。据其观察,4月4日至8日,整个新兴市场净流入资金达到57亿美元,这也是去年10月份以来的单周最大净流入量,预计二季度开始,全球投资者对新兴市场会更加关注。
  在谈及目前国内较为严峻的通胀形势时,李晶指出,3月份CPI预计会超过5%,并将在6、7月份之间见顶,而PPI到三季度会见顶。其中,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增长正在成为CPI上行最主要的动因。
  在抑制通胀途径中,李晶指出,央行调控货币政策已收到一定效果,预计准备金率未来还将调高一次,利息在年内也会上调一次,信贷增长仍会受到控制。另外,人民币升值会比去年更快,幅度大概在7%左右,这也会刺激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倾向于内需,缓解输入型通胀。
  地产资金流向多元化
  在房地产领域中,李晶指出,国内实施的购房限制措施及各主要城市出台的价格控制目标表明,今年内房地产交易将会受到影响,成交量将下滑,尤其是一线城市高端房地产市场没有任何空间进行提价,而大量保障房的上市也会拉低房价,预计国内各主要城市今年房产价格增长会在10%以下。
  受此影响,李晶认为,应该关注地产市场所沉淀的大量资金的动向,虽然没有确切数据证明,但资金已不可避免地流入商业地产、股权投资、黄金、艺术品、海外地产等市场。过去数年间,地产投资已成为民间资本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理财工具,但未来财富投资渠道将明显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投资市场领域中,李晶认为,随着国内市场在全球商品需求中占比不断提升,在对进口商品依赖加大情况下,大宗商品市场未来值得看好。在股票市场方面,A股市场逐渐开始恢复,并正在发生风格转变,蓝筹股估值正处在修复阶段,尤其是银行、地产行业最近几周表现不错,预计A股大盘年底能够达到3600点。


  尹中立:通胀加剧有利股市二八分化
  因为2008年后各国不同程度地多印了钞票,尤其是最大的经济体美国至今还没有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货币泛滥。在欧、美、日经济还欠活跃的状态下,这些多印出来的钞票,有不少进入了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因此,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里新兴市场国家都将面临通胀压力。
  关注通胀就不能不提美元。当前美国的债务余额已经超过GDP的两倍,如何摆脱债务危机将是美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受此影响,美元难以强势,持续贬值将是美元未来的常态。美元的长期贬值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影响巨大,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宗商品,包括金、银、铜在内的贵金属,粮食、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将逐渐走高也将是常态。加上诸多产油国的局势动荡、油价飙升,将带动全球大宗商品进入新一轮牛市。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通胀将持续恶化。年初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胀将在下半年好转,现在看来该判断已经过时了。因为随着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空前高涨。
  按照正常逻辑,通胀加剧会使金融紧缩,因此,股市应该没戏,笔者在年初曾经写过 《通胀是资产价格的杀手》一文,主要结论是政府为了控制通胀,必然会出台加息等金融紧缩措施,资产价格会受到冲击。过去半年,我们已经加了几次息,上调了几次存款准备金率,而且信贷控制十分严格,金融紧缩的力度空前,而股市不跌反涨,上证综指悄悄地又爬上了3000点。市场的走势与笔者及很多人的判断大相径庭,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二点:
  其一,市场认为利率上调空间已不大。因为广义货币M2已经降到了16%以下,实现了年初货币政策期望达到的目标。另外,随着信贷控制持续,很多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资金的压力,企业的运行已经出现了下滑的迹象,有些经济指标出现了偏冷的迹象,市场估计紧缩力度会降低。
  其二,通胀预期的加强刺激了投资者购买资源类股票的热情。在持续通胀的背景下,应该持有资产而不是货币。2003年以来,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市场选择了住房作为投资的主要标的,事实表明,持有住房的人和持有货币的人在几年之后资产出现很大差异。当前,住房已经限购,市场必然要寻找新的投资标的。煤炭、有色、石油等行业的资源储备丰富的上市公司股票符合市场的这一需要,银行股估值很低,也是不错的投资标的,而这些行业对应的股票都是大盘蓝筹股。因此,通胀预期恶化有利于蓝筹股的走强。
  尤其在石油危机的阴影下,煤炭和石油价格的上涨预期强烈,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对动力煤实行价格控制,不准涨价,但此举很难奏效。当国际市场煤价高于国内价格时,煤炭进口会大幅度减少,国内煤炭供应必然紧张。我们每年要进口10%左右的煤炭,约2亿吨,这个缺口都靠国内供给来弥补很难。因此,控制煤价的结果将是煤炭供应紧张,最后还是以涨价来化解矛盾。
  而通胀及由此引发的金融紧缩,对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有较大的打击。因为中小板和创业板大多数是工业制造业,在通胀背景下,成本上升过快使这些公司的利润减少。2010年的年报对此已经初步进行了诠释:创业板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小于中小板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更小于蓝筹股的利润增长速度。
  再者,金融紧缩使民间利率高企,使很多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大小非选择减持股票,加剧了这些股票的抛压。
  总之,当通胀恶化时,我们应该持有资源类的股票,远离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股市的二八分化还将继续。


  谢国忠:利率应提高3个百分点 才能消除通胀恐惧
  通胀痼疾难根治
  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将利率提高了25个基点。这是本轮紧缩周期的第四次加息,即便如此,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表现欠佳。中国名义GDP以20%的年率增长,其中大部分是通货膨胀;负实际利率的水平很高。利率提高25个基点很难起到实际作用。
  通货膨胀正在进入危险的领域。很多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价格正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通胀预期很高,并仍在上升。有迹象表明,通胀的恐慌正在蔓延。囤积现象已不时可见。当囤积成为普遍现象时,就很可能爆发社会危机。
  中国的利率至少应该提高3个百分点才能消除人们对于政府制造通胀的恐惧,而通胀是会耗散货币价值的。目前加息的幅度太小了,不足以平息这种恐惧。能够阻止一场全面危机到来的,正是对人民币将会升值的信心。否则,资本外逃将会猖獗,贬值也将成为可能。
  --心理战无法治愈通胀。中国有许多人过于相信心理战的力量。通胀并不是一种心理现象,而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胀的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要遏制通胀,就要保证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供应该与生产力相适应。否则的话,即使心理战成功了,造成一种人民相信没有通胀的假象,这种影响力也不会持久。人民是不可能被一直愚弄的。事实上,心理战也可能适得其反。当人民发现自己被愚弄了,他们可能就不会再相信任何事情了。即使通货膨胀确实冷却之后,人们也不会相信。既然心理战不可行,这就要求用超调的从紧货币政策来消除人们的恐惧。
  --行政权力也无法治愈通胀。对行政权力的崇拜在中国是很普遍的。当涉及到通胀战时,很多人认为,政府可以迫使企业和商人不涨价。在这方面,近来有很多案例。
  迫使企业不涨价只能暂时起作用。当投入成本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时,不提价,就没有企业能生存。当政府施压要求企业不涨价时,企业就必须停产,或以不同的方式涨价,例如,减少分量或以旧充新,都能起到涨价同样的效果。
  无论政府有多么强大,都不可能强大得过市场。
  对于国有企业,补贴可以暂时延缓价格上涨。例如,中国的火电厂几乎全部亏损。它们靠贷款填补亏损才能生存。这只是将通胀的负担转移到了银行。这种策略有很多副作用,比如说,燃烧劣质或不脱硫的煤,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由此产生的污染会导致公共健康危机。由此看来,即便行政方法能将通胀数字调低一点,这对国家来说是件好事吗?
  信贷配给降低效率
  信贷配给的副作用已经显现。很有私营企业根本无法获得贷款,只能转向灰色市场来获得融资,年利率通常在20%以上。很多企业,即使不是大多数,根本无法在如此高的融资成本下生存。大多数这样的借款人都认为当前的形势只是暂时的。然而,如果通胀持续,信贷紧缩保持不变,破产很快就会在私有部门蔓延。
  中国的资本配置近年来越来越向国有企业倾斜。银行一直向很多表现不佳的国有企业贷款,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是政府所有。香港和上海的股票市场很大程度上就是给国有企业融资。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转让以及征收房产购置税,也筹集了大量资金。因此,政府支出作为GDP的一部分也增加了。
  政府和国有企业两者的支出,可能已经占到了GDP总量的一半。这是迄今世界上最高的比例。欧洲的政府高收入是为了财富再分配,但在中国这部分支出很少。历史早已表明,政府或国企的支出效率是低下的,现在的大量证据,仍在表明政府和国有企业支出效率是极低的。面子工程在中国,就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低效率的副产品就是通胀。当钱被花在生产力低下的活动上,就不会有产品或服务来吸收资金。因此,就变成了通胀。信贷配给使得情况更加恶化。在公共部门继续浪费金钱,加剧通胀的同时,效率较高的中小企业却正被饿死。中国的整体效率水平可能正在下降。
  滞胀风险在上升
  资本效率的下降和持续的负实际利率导致滞胀。滞胀最终会导致货币贬值。没有任何新兴经济体能躲得过货币贬值之后的重大危机。
  地方政府无法负担正的实际利率,他们的债务是收入的3倍,甚至5-10倍。他们的存活就寄希望于高价出售土地。正的实际利率可能会使土地价格泡沫破裂。因此,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维持低利率。
  国有企业情况也类似。尽管去年报告的利润达到了人民币2万亿元,国有企业的现金流仍然是负的。国有企业从来没有出现过正的现金流。近年来负现金流日趋严重。会计利润总是很难理解,在中国更是加倍难以理解。当庞大的国有部门负现金流如此严重,杠杆率如此之高,人们便会担心其财务状况。当利率变成正的,该部门的很多问题将会暴露出来。因此,国有企业希望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
  这股力量就是借助信贷配给和负实际利率来起作用的。如果这种组合继续存在,滞胀将不可避免。如果滞胀是一个稳定平衡,很多人会喜欢它。它有效地抹掉了那些无偿还能力者的债务。但是当债务人看到债务被削减,储户却看到了自己的存款被清空了。人们不能指望储户不有所反应。因此滞胀从来都不是一个稳定的平衡。滞胀期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社会动荡。
  对于新兴经济来说,严重的滞胀总是会导致货币贬值,并一定会触发金融危机。中国有着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资本控制。贬值风险仍然很低。但是人们不能忽视这种风险。中国的货币供应是外汇储备的4倍。并且,在官方体系外还有着巨大的信贷创造。例如,信托行业正在有效地利用调整利率套现。它的风险取向以及资本不足的现状给金融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实际的货币供应可能比显示出来的要多得多。一旦预期发生变化,对汇率的压力可能会非常巨大。
  中国需要从信贷配给转向用利率来控制货币供应。每次加息至少应加倍至50个基点才可能向外界传达这种新方法的信号。利率水平应该尽快增加3个百分点。
  为摆脱信贷配给,借贷利率应进一步放开。例如,借款利率围绕官方利率进行波动的范围应该进一步拓宽。目前,银行收取费用来增加有效借款利率。但这既不够透明,也不够有效率。
  再平衡刻不容缓
  失衡不再仅仅是一个宏观问题。它正在影响微观效率,反过来又导致了宏观的通货膨胀。
  中国问题的根源是公共部门开支不断增长,且效率低下。在这个体系下,收入的增长集中于公共部门。随着公共资金的需求超过经济可以承担的程度,只有印钞票才能满足这种需求。
  将资金转向公共部门的工具就是高税收和高房价。除非这两项都能降低,否则经济调整就只能是句空话。中国必须减税来传递经济增长新方式的信号。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应尽快削减到25%。增值税应减少到12%。
  中国的增长模式对中产阶级的压迫尤其严重。一个成功的白领在工作了十年之后仍负担不起一线城市的一套普通房屋。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的情况是这个样子的。抑制中产阶级的发展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因为现代社会的社会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产阶级的满意度。
  许多地方政府都推出了房价目标,似乎要限制价格上涨。但是,目前的房价人们就已经无法负担。当前的体系似乎已经无力解决人民的根本担忧和问题了。城市每平方米平均房价应低于两个月的税后平均工资收入。按照国际标准这已经是很高的房价水平了。这已经将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的高投资成本纳入考虑范畴。当前的价格水平是这一标准的2到3倍。如此高价只能靠投机需求才能维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对多处房产或对非居民实行限购令后房地产销售崩溃的原因。除非地方政府能够认识到这一现实,否则,中国经济很可能会硬着陆。
  消除负的实际利率不仅仅是抑制通胀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将增长模式从依靠政府支出和投机转向依靠家庭支出。如果存款者因为通胀而经受财产损失,他们就不太可能会成为强劲的消费者。相反,为了挽回损失,他们可能会成为投机者,这样一来,就会将经济推向通胀和投机的恶性。
  中国的经济困难都是相互勾连的,无法分别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经济使得公共支出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是限制政府筹集资金的手段。限制通胀和泡沫必须在这一前提下来考量。
  目前的增长模式正在将经济推向滞胀,一个后果是货币贬值的风险。贬值可能引发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中国的制度不够健全,难以在危机中保持稳定。因此,进行根本经济改革的迫切性显而易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