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经济数据下周出炉 市场影响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重磅经济数据下周出炉 市场影响

加入日期:2011-4-10 14:45:1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核心提示】从4月10日起,3月以及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将陆续出台,而最受人关注的CPI和GDP数据将在4月15日揭开面纱。多位市场人士预计,今年3月CPI同比增幅很可能超过去年的高点5.1%,而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将继续小幅放缓。

  导读:
  环比数据15日亮相 经济晴雨表更灵敏
  调查显示3月CPI同比涨幅预计攀至5.2%
  3月CPI或超去年高点 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缓
  摩根大通:中国3月CPI将同比上升5.3%
  叶檀:3月份CPI未必真会破5
  滞涨阴影笼罩中国经济?调控尚须走钢丝
  许小年:我国加息力度远不够
  资金面充裕 加息后调存准率或接踵而至
  加息触发A股上涨行情 下周关注3月CPI
  多方敢于顶住利空上涨是在赌4月CPI会回落
  四大板块强势穿越通胀预期(附股)

  环比数据15日亮相 经济晴雨表更灵敏
  国家统计局将从4月份起,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统计指标经过季节调整后的环比数据。环比速度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短期经济趋势分析的有效工具。
  上述四个指标,将在本月15日即将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中发布。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表示,之所以选择这四大指标先行发布环比速度,与这些指标的重要性、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季节性特征有关。
  环比速度是相邻两期对比的结果,相比于同比速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短期经济变化,是国际上公认的进行短期经济趋势分析的有效工具。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对主要经济指标开展环比统计,并进行季节调整,发布环比统计数据,指标涉及季度GDP、就业、价格、金融等各个领域。
  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大部分月度和季度统计指标只计算同比速度,没有环比速度。这一统计制度的空白受到质疑,因为没有环比数据难以灵敏反映快速变化的中国经济的形势。
  彭志龙指出,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和完善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从2009年初全面开展环比统计研究,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季节调整方法,研制了国家统计局版季节调整软件,并根据指标的重要性、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季节性特征,选定了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指标开展环比统计。
  彭志龙说,开展环比统计工作的难点在于由于包括春节等移动假日在内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到相邻两个时期数据的可比性,环比数据一般需要通过季节调整模型对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而在剔除季节因素时,所选择季节调整模型和模型中参数确定方法不同,得到的环比统计结果会有所不同。
  同时,由于季节调整的对象是时间序列数据,当时间序列中任何一个月度或季度的数据发生变化,或者加入最新一个时期的数据,都会通过季节调整模型的自动修正影响季节调整的结果。
  对此,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强调,环比统计数据要经过多次修订,是统计技术上的客观要求。他表示,为方便用户使用,从4月份起,在发布当期环比数据的同时,国家统计局网站将发布模型自动修正的当年前期环比数据。
  此外,彭志龙表示,环比统计数据的波动幅度通常大于同比统计数据的波动幅度。因此,在使用环比数据进行经济分析时,不应仅看一个月度或季度的环比数据,而应连续观察一段时间的环比数据。(证券时报网)


  调查显示3月CPI同比涨幅预计攀至5.2%
  收紧货币暂无后顾之忧,短期通胀仍面临走高风险
  【财新网】(记者 王晶)财新传媒的最新调查显示,3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预计将达5.2%。
  这将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物价涨幅高位。国家统计局预计于4月15日公布3月及一季度经济统计数据。
  财新传媒此次对20家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研究部门发出问卷,调查其对3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预测值,获得15份有效回复。15位经济学家中大多数认为,3月CPI同比涨幅将超过5%,预测的平均值为5.2%,最高预测值为5.5%,最低预测值为4.7%。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由于3月份翘尾因素相比2月份回升0.72个百分点,初步判断3月份CPI同比涨幅将比2月份有小幅上升。
  由于3月农业部和商务部分别检测的农产品价格走势背离,给经济学家预测3月CPI带来难度。农业部数据显示,农产品批发价格3月环比2月有所回落。而商务部监测数据则表明,3月份四个星期中,食用农产品价格总体维持小幅上涨态势。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以商务部的监测数据作为预测依据,因为从历史数据看,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最终公布的食品价格相关性更强。
  唐建伟预计,3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5%-1%。另外,鉴于近几个月非食品价格稳中有降,预计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相比2月可能有所回落,大约在2%左右。据此测算,唐建伟预计3月 CPI同比增幅为5.1%左右,涨幅相比2月有所回升。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专栏)认为,目前通胀仍然面临走高的潜在风险,包括国际粮食、原油价格走高带动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国内工资调高带动企业成本上升、房地产调控政策引发房租大涨、国内部分日化产品具有价格上涨预期、翘尾因素依然较高等。他预计,3月CPI再次冲高,同比涨幅可能为5.5%-6%。
  在3月统计数据公布前,央行宣布自4月7日起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是今年第二次,也是去年10月以来中国第四次加息。
  高盛高华证券在4月7日的报告中指出,这可能是3月CPI预期创新高促使央行做出加息决定。
  沈建光认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止跌回升,显示继续收紧货币没有后顾之忧。他预计,年底之前再次加息两次的可能性较大。上半年越早加息,越有利于下半年通胀下降。(财新网)


  3月CPI或超去年高点 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缓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从4月10日起,3月以及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将陆续出台,而最受人关注的CPI和GDP数据将在4月15日揭开面纱。
  多位市场人士预计,今年3月CPI同比增幅很可能超过去年的高点5.1%,而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将继续小幅放缓。
  CPI破五几成定局
  央行4月5日傍晚的加息 靴子落地,市场人士表示,按照惯例,这预示着3月CPI数据涨幅颇高,破五几成定局。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计3月份CPI将达到5.2%,4至7月份的CPI都将在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食品和非食品价格都面临巨大上涨压力。
  兴业证券报告认为,食品零售价格上升以及油价和通胀预期对非食品价格的推升有可能导致3月份CPI数据跳升至5.6%。该报告并称,近期成品油价格随原油价格水涨船高,使得交通运输价格有可能再次出现超季节性规律的环比上涨。
  发改委4月7日起又上调了油价,汽、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至每吨8580元和7730元。
  李迅雷表示,用工成本、资金成本均在上涨,通胀背景下企业要求更高回报率,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涨价是合理的。
  他还解释,企业不得不涨、消费者感叹物价贵,未来几个月企业和消费者都将面临巨大压力,如果经济增速放缓些,压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GDP增速或小幅放缓
  据昨日(4月8日)统计局消息,4月份起,我国将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等四项统计指标的环比速度。而环比速度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短期经济趋势分析的有效工具。受控制通胀预期与楼市调控的双重影响,多数机构认为,中国一季度GDP将小幅放缓,但放缓幅度并不大,经济增速仍较为强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高盛高华报告,该报告预计,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从2010年四季度的9.8%降至9.7%。这意味着季调后折年季环比增幅为9.2%,低于2010年四季度的11.3%。
  高华宏观分析师宋宇认为,这一预测比原预测的10%低了0.3个百分点,体现了早于预期的紧缩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与紧缩效应显现相呼应的是,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会双双放缓。(每日经济新闻)


  摩根大通:中国3月CPI将同比上升5.3%
  摩根大通4月8日发布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央行选择在主要宏观公布前加息,凸显出央行控制通胀预期的迫切意图,该机构预测3月份的通胀率将同比上升5.3%,并且未来几个月至少再有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一次加息。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发布的经济信息发布日程表,3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第一季度GDP报告将于4月15日公布。
  摩根大通指出,近期天气形式逐步转好,平缓了去年末持续的干旱将推升粮价的顾虑。农业部一篮子主要消费品日价格指数3月份也环比下降可3.0%(未经季节性调整)。
  不过研报指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显著增幅,特别是石油价格,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整体通胀背景的一部分。此外,发改委自4月7日起上调国内石油和柴油价格5%。摩根大通预测,国内油价增加10%,可直接或间接地推高中国整体CPI约0.3-0.4百分点。
  研报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若全球油价进一步显著提升,汇率将是控制进口通胀压力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政策工具。报告援引数据指出,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最大升值发生在2007年中到2008年中,而当时正值全球油价实际上涨了一倍。
  展望未来,摩根大通预计,广义CPI将在年中以前保持高企,可能在6、7月份到顶。因此,报告认为未来几个月至少还将再有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一次加息(收窄负实际利率),且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
  到2011年下半年,在更有利的基数效应帮助下,加上各类宏观政策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广义CPI上涨应开始逐步放缓。因此,对进一步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担忧可能开始减弱。摩根大通预计,2011年平均CPI涨幅将维持在同比涨4.6%左右。(一财网)


  叶檀:3月份CPI未必真会破5
  中广网北京4月9日消息(记者季苏平)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下周2011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公布,清明节小长假最后一周央行加息,这不禁让人们怀疑,三月份物价指数可能再次破五,通胀预期陡然增加。与此同时本周,国际原油价格继续走高,输入性通胀是否会助推物价继续上涨?记者对话财经评员叶檀分析当前全球流动性,以及中国可能受到的影响。
  记者:下一周统计局会公布第一个季度的宏观数据,其中包括大家比较关注的CPI的数据。有人认为CPI可能还会重新破5,您觉得CPI在3月份会不会破5呢?
  叶檀:CPI在3月份有一定的可能性破5,但是如果它是在4.9%,这样我觉得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也未必说真的会破5。
  记者:实际上目前通胀预期在全球应该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苗头,本周欧洲央行也是首次加息及而它是这40年来第一次欧洲在美国之前来加息.那么目前全球的这种通胀预期是不是很强烈?如果全球通胀预期都很强烈,那么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叶檀:现在全球的通胀预期是非常强烈的,现在这一次欧洲央行加息我们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欧洲央行加息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但是不要不它看成一个决定性的事件,在加息之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有做过一个表态,他说他并不认为这一次加息是欧洲加息周期的开始,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次加息并不代表着未来欧洲央行一定会快步的同步加息。基于这个判断和是对欧洲经济形势的判断,我们可以说欧洲央行的加息会是比较缓和的,对于缓解流动性过剩有一定的好处。


  滞涨阴影笼罩中国经济?调控尚须走钢丝
  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长略显疲态,滞涨的阴影开始笼罩着中国经济。宏观调控需要越来越细腻,走钢丝式调控也越来越考验着政府的能力。
  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3月中下旬,除了蛋类价格出现明显下滑、蔬菜类价格环比基本持平之外,粮食类、食用油类、肉类、禽类与水产品五个分类价格指数都出现了环比持续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专家指出,国内油价随国际油价上行波动,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则显示,中国经济正在降温。今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环比增幅双双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城镇新开工项目个数减少、计划总投资同比负增长,以及出口锐减等,均增加了分析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由于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物价面临上行风险,今年出现滞涨的风险较大。中国银行(601988)方面近日发布的报告提醒,今年中国要谨防滞涨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杨建龙对经济持续增长持有疑虑的原因更在于,政府对地产和汽车等领域的限制,特别是地产领域的调整。当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回落了,还找不到第三个支柱,就使得经济源头上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警示滞胀的声音,年初时即已不断浮现。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全国人大常委员前副委员长成思危等,均在不同场合提出过。不过,中国式的滞胀与欧美并不相同。学界普遍认同,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到位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一旦低于7%,而通胀超过5%,便可视为中国式滞胀。
  可以说,现在已到了宏观调控最困难的时期。国内民间智库安邦咨询分析师陈业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一方面,通胀高企和投资过热的问题尚未根本缓进,未来依然有加息的必要。另一方面,在连续的货币紧缩后,资金成本已明显上升,给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困难。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在最近进行的一次调研中发现,目前企业贷款利率在10%以上,一些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面临的困难甚至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数月内还要大。他指出,控制通胀的同时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有时候是矛盾的,但一定要找到平衡点。
  既要防止政策调控不到位,达不到调控的预期效果,又要防止政策超调导致经济下滑。在这个时候,宏观政策要想做到适度是非常不易的。陈业对记者表示,这需要决策层观察最新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数据,合理控制政策的频率与力度,采用小步微调的方式。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认为,目前货币政策腾挪空间已不大。如果继续加息,则面临外部的热钱流入加剧和内部企业盈利下降、停工停产的双重风险,继续提高存准率或也会导致类似结果。但如果货币政策不作为,则通胀又容易失控。
  中国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兼顾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在这方面,政府拥有较大的政策空间和手段。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在供给管理上,有鉴于中国粮食紧平衡状态不会在短期消逝,应给予农业特别的关注。另外,要加快保障房的建设进度,在资金筹措、土地供应等方面补充政策。(中国产经新闻报)


  许小年:我国加息力度远不够
  他认为,按照目前的CPI数据,我国至少还需再加息1.5-2个百分点
  ●依靠发行货币,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总会有天花板,中国经济必须结构转型。
  ●在过去十年的财富分配中,社会财富向企业和政府倾斜,而不是个人,这一点需要改变。相关新闻:
  微博议加息
  ●我认为中国加息的幅度至少要让真实利率为正,真实利率就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
  近两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当头一棒。昨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来成都授课时表示,当今世界经济最大问题是结构性失衡,而非市场经济。依靠发行货币,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总会有天花板,他认为,中国经济必须进行结构转型。
  就在许小年抵蓉前夜,欧洲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欧洲央行两年来首次宣布加息,其次,葡萄牙正式宣布申请援助,债务危机在欧洲进一步扩大化。
  投资拉动的增长有天花板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为了抵御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量化宽松政策,并反思总结市场经济带来的弊端。但许小年并不认为此次危机的罪人是市场经济,结构性失衡才是根源。
  许小年理解的结构性失衡,包括美国过度借贷和消费,中国过度投资和储蓄,而人均GDP较低的中国反而借钱给美国消费,这些问题被贸易全球化带来的繁荣所掩盖,直至金融危机爆发。
  要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许小年说,目前经过阵痛之后的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完成,但中国仍然存在过度依靠投资的问题。2009年的4万亿投资使得投资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依靠发行货币,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总会有天花板,正因为如此,他认为,中国经济必须进行结构转型。
  未来经济引擎是服务业
  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许小年把希望放在了三方面。一是需求方面,从投资转向消费。他认为,在过去十年的财富分配中,社会财富向企业和政府倾斜,而不是个人,这一点需要改变。
  其次在供给方面,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未来社会发展的引擎是服务业,制造业进一步要发展,要靠研发、金融和现代物流,这都属于现代服务业。
  最后,他认为,要从目前对资源的大量利用转向对资源效率的提高,而这背后是技术的进步。
  许小年认为,需要结构性调整的还有房地产市场。第一项是财税改革,用财税改革来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土地财政一天不解决,地价下不来;地价下不来,房价也就下不来。其次,是土地制度改革,要放出更多的土地进入房地产市场。许小年认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等待房地产市场的是量缩价不跌。(华西都市报)

 

  资金面充裕 加息后调存准率或接踵而至
  加息靴子落地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泛滥并未有所收敛。
  业内人士表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转向净投放偶然性因素较多,但同时意味着未来上调存准率的风险有所上升,同时央票利率的上行为未来放量发行以回笼更多资金作好了铺垫。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胀,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力度很难出现放松,4月份公开市场央票放量发行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很可能将并肩作战。
  加息不改流动性泛滥局面
  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由于信贷严控,所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相对还是较多;7天回购利率的波动不影响资金面整体宽裕。第一创业固定收益研究组分析师如是说。从货币市场来看,此次加息后,资金面充裕格局并未有所改观。
  本周除7天回购利率上下波动外,回购利率其他期限品种多数保持稳定。Wind数据显示,7天期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周五(4月8日)报收2.48%,较前收盘涨逾41个基点;隔夜品种仍较前收盘持平,其他品种多数走低。
  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泛滥,7天回购利率的波动属短暂性而非趋势性,且不影响整体的资金面。
  这几日7天回购利率上蹿下跳的,不过钱还是太多了,收也收不住。一机构交易员称,大型银行机构的资金多得无处投放,中小机构的资金也比前期要充裕。
  7天期限的资金现在需求很少,不如以前;需求都集中在较为便宜的隔夜品种。上述交易员并称,作为回购成交主力的隔夜回购利率稳定,反映出资金面宽松局面不变;但7天回购利率则经历了周三上行13个基点、周四回调34个基点后周五出现了大幅反弹,主要是体现了加息对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
  有交易员指出,目前7天回购利率和隔夜品种的利差较大,前者短期内有回落的可能,但周四2%左右的水平偏低。
  招商银行固定收益分析师则认为,实际上目前市场也是在试探未来的价格走势究竟如何;加息靴子落地后如果暂时没有其他特别大的政策影响,资金面将仍维持略微宽裕的水平。
  公开市场又见净投放
  在延续了四周的净回笼之后,央行公开市场本周转而实现净投放280亿元。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因本周仅有三个工作日,出现暂时性的净投放属正常,不影响总体上继续回收流动性的大方向。
  招商银行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本周净投放很可能是央行加息之后力度适当调整减弱,是偶然性而非趋势性事件。
  招商银行分析师进一步指出,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调升一级市场收益率,央行旨在回笼更多的资金。
  准备金率4月仍将上调
  4月份还是会提准备金率,公开市场的到期量比较大而且当前资金面非常宽裕。前述第一创业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到年末以四大国有银行计算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提高至23%左右;4月份仍将出现一次准备金率的上调。
  市场交易员们表示,基于目前的市场流动性,仅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效果可能并不明显。
  前述交易员称,现阶段公开市场已经是回收流动性重点倚重的工具,4月份央票放量发行已经势在必行。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在其报告中指出,未来政策将进一步收紧,4月底可能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将继续回收流动性,下次加息的窗口则可能在7月初。(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