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丧心病狂地看10000点 叶荣添:后3000点时代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水皮:丧心病狂地看10000点 叶荣添:后3000点时代

加入日期:2011-3-8 18:31:5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水皮:A股上万点是胡说八道 冲4500点有可能
  文国庆:加仓不代表系统性看好市场
  叶荣添:后3000点时代,现在就差地产喷一次了
  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股 这样才会感受股民的痛
  吴晓灵:唯GDP不可取 民生指数更重要
  连 平:当前是取消贷款利率下浮限制良机
  叶 檀:保障时代是否意味着通胀时代

  水皮:A股上万点是胡说八道 冲4500点有可能
  财经名人水皮成都预测今年股市
  上周末,财经名人水皮出现在成都某财富大讲堂上。他在一个小时的激情演讲中,始终带着微笑,睿智而一针见血的观点,时不时赢得全场200多位投资者的热烈掌声。这次他主要从股市、楼市、粮价3个方面分享了他最新的观点。对今年股市,他认为:二八转换成功,A股第一目标位能上3500点,第二目标位是4500点。其二是系列楼市调控实际对金融股构成了压力。其三,粮价上涨才是今年令市场头疼的问题,是个长期值得关注的问题。
  水皮开门见山的说:近期有人预测今年A股将上10000点,对此我的回答是胡说八道,是一个忽悠。今年A股是由熊转牛,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丧心病狂地看10000点。个人一直认为3500点是A股的中枢,今明两年不会改变。目前道指已经反弹冲上了12400点,距离2007年的高点14000点不过10%的差距,中美股市的大周期是一样的,今年A股补涨势在必然,第一目标位3500点,第二目标位4500点。他认为,经济复苏支撑A股的走强,结合近期情况来看,急跌慢涨的牛市特点比较明显。
  水皮认为,楼市调控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房地产公司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却是金融股。所以,不能够盲目相信金融股的价值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是管用的,但是短期往往是失灵的。(成都晚报记者 胡希 实习生 董亮)

 


  文国庆:加仓不代表系统性看好市场
  今天早上在参考投资组合中加仓25%,品种是煤炭,因为早上急于开会,中午才在博客中提示。石油价格的上涨在我预期之中,但股市的上涨有些出乎意料,毕竟对另外一些变量(如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动向和政策背景的资金介入)比较难于把握,只能顺势而为。也就是说,即使看对经济形势,也依然存在看错市场的可能。
  上周末的小结中说到近期市场形势很复杂,极难操作,近期也讲到市场的规则可能跟以往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需要适应新的游戏规则。今天早上加仓煤炭股,是考虑了地产市场资金动向,油价上涨等因素扰动下的综合效果。也就是说,今天加仓25%,纯粹是个博弈技术的运用,跟我看好市场与否没有大的关系。今天加仓的根本原因是对市场博弈新规则的理解达成了共识,我看好的仅仅是资源类相关的股票,认为短期可以放手博弈一段时间,与此同时,我对银行、地产和消费类股票的看法,相对地变得更加悲观了。所以重仓操作某几个板块是一回事,整体看好A股市场是另一回事,不可混淆。
  与其说看好市场,不如说我看好上游资源类股票,看淡下游和消费类股票,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做出复杂的策略性调整。这就是我说的今年市场极难操作的内在涵义。对于多年的读者,是否按照我的提示进行操作,一定要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定。当石油价格在100美元以下的操作与100-120美元之间是不同的;油价从120美元到140美元也是不同的;当油价超过140美元还会再次调整策略。除了油价之外,还会有其他方面的考量。各位好好看看,全球金融市场不也是处于紊乱之中吗?
  所以,对这一段行情,能参与的可以参与;跟不上节奏的,不做也罢。

 

  叶荣添:后3000点时代,现在就差地产喷一次了
  今天是倒数第176天大盘攻击了3000点,这是一个信号,一种姿态,反应出的是一种心态。
  很抱歉今天晚了,真的是很累凌晨0:00准时进的家门,谈了一天业务基本没看盘,抱歉让大家久等。简单过几句,你们是否很想知道大盘为何只是触摸了一下3000点?其实很明白,这一次大盘上攻3000点的过程,中石化和煤炭板块体现了最大的作用,而煤炭板块的上涨受益于国际油价的暴涨,这是一种利好的表现而不是吸引大资金进场的关键,利好总有用完的一天,到时候看的就是在没有利好的情况下市场还能否继续反应出强硬的底气来上涨,那么届时所需要的就是保险和地产的强势崛起来带动市场走强,所以在真正冲击3000点过程中是否真的能跨越过去就必须观察地产股是否再次带头,只要地产股起来那么3000点才能说是有了增量资金的进场,实话实话在目前所有板块中地产股的估值是最低的,而新增资金的规律首先就是追求绝对安全的低价品种,那么自然会选择地产股,所以地产股一定会涨,反过来只要地产股不起来,那么3000点只能是摸一摸而已。你们可以按照这一现象来判断你自己的操作,没有上涨和盈利少的等着地产涨,地产一涨在代表着市场有了新资金进场但也同时表明市场到了这一轮上涨的最顶点,该调整了。
  或许有些人不理解我这样的说法为何大盘需要地产涨但是地产涨就到头了,你们想一想吧,地产股既然是吸引新增资金的必要条件和大资金是否继续做强市场的关键,那么首先第一次上涨就只能是试盘,看看大盘是否会在地产股的带头下崛起,如果能崛起那么就肯定人气没有问题,根基没有动摇。那么就可以打压了,打压下来让更多的资金进场。所以明后两天你们看涨,地产一定会大幅上涨,而大盘在其板块带动下也将出现触摸3069点附近,接下来你们就知道怎么做了,我昨天说过。
  最后为了纪念这一轮自2700的抄底到目前的绝对成功,可以做一次总结了,你们听好:
  今日的跳空缺口就是日后大盘回调的主力资金再一次抄底点位,无论短线还是中线的操作者都可以以2944为标准来衡量取舍。由于今日和周五的连续上涨超过了3%的幅度,那么再来一或两根阳线冲到3069附近,就开始会洗盘调整了,自此整轮上涨--回调--再上涨完成的时间点正好也将是两会结束时--3.15!
  3.15一过,大盘将迎来第二波攻势,而这一波攻势将直指3600点,我希望我们同样能一起战斗并且坚持到底不放弃!你是否有信心?晚安!
  最后祝各位妇女们节日3.8节快乐,也包括失足的!

 

  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股 这样才会感受股民的痛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3月5日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别第36组的讨论时表示,不当国资委主任,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炒股,他希望能通过实际的操作,搞清楚中国股市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李荣融在退休前曾担任过7年的国资委主任一职。作为政府部门的高官与央企的管理者,在这7年间,李荣融掌管下的一大批央企都在A股上市。可以说,李荣融掌管下的央企,对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但正如李荣融自己所坦言的那样,他并没有搞清楚中国股市到底是怎么运行的,更不清楚股民的真实心情。进一步讲,李荣融对中国股市的投资功能缺少必要的认识。这实际上也是当前一些政府官员所共同存在的问题。以至很多官员们只是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一味强调要提高股市直接融资的比重,一味利用股市的融资功能,而对于股市的投资功能很少强调,毕竟他们对股市的投资功能很陌生。
  所以,李荣融炒股的想法应该得到支持。因为只有深入到股市之中,亲自炒股了,很多官员才会知道中国股市重融资轻回报带给投资者利益的伤害。虽然作为央企的管理者,李荣融会对中石油的高价发行与高价上市在内心上感到高兴,但作为投资者时,如果李荣融也以48元的高价买进中石油股票的时候,他就会感受到投资者刻骨铭心的痛,就会感受到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无奈,以及中国股市存在的弊端。哪怕就是国资委掌管下的央企中坚力量,一些公司的上市仍然只是扮演了圈钱者的角色,而不能给予投资者以必要的回报。
  如果退休官员炒股真的能够了解到股市投资功能缺乏的事实,真的能够了解到中国股民一些真实的想法,真的能够对中国股市的一些问题有所了解,那么,这对中国股市的发展来说将会是一件幸事。毕竟李荣融在国资委工作7年,他也常言责任感。也正因如此,相信李荣融炒股之后,会将自己在中国股市里的所见、所闻、所感直接反映到政府高层,而且更能够引起重视,并推动股市问题的解决。

 

  吴晓灵:唯GDP不可取 民生指数更重要
  从央行副行长到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这位曾两度入选《福布斯》全球最有影响力女性的学者型领导,依然忙碌。
  今年6月,由吴晓灵牵头、全国人大财经委立项的民生指数课题组将公布2009年的民生指数报告,而2010年的民生指数报告预计在今年年底公布。
  希望各级政府重视民生,而不仅仅是GDP的增长,是吴晓灵做此报告的初衷。据她介绍,这份报告会持续下去,并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自发调研当地的民生指数状况。
  建立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民生指数
  2009年11月,全国人大财经委立项的福祉指数(后改为民生指数)课题组成立,后在2010年4月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二五规划编制若干重大问题专题调研工作的总体安排。
  谈起改名缘由,吴晓灵告诉记者主要是怕被误解。福祉指数很容易被人当成幸福指数。吴晓灵解释,福祉本身不单是幸福,它包括物质条件和主观感受。而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会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而有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吴晓灵说。(参见本刊2011年第2期《幸福在哪里?》)
  吴晓灵表示,做这个指数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比较全面地评价政府围绕民生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从而督促政府围绕民生改进工作。例如,2010年9月浙江省发布了《2009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和民生评价报告》成为国内发布民生报告的首个省份,从民生改善进程、居民满意度、民生综合指数三大方面对比了2008到2009年浙江省居民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近期由该课题中期成果《2010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引发的公务员最幸福的讨论,吴晓灵解释,在非学术期刊上的登载并不完全,实际上按照就业状况来分析,农村、城镇集体、私营企业雇员回答非常幸福的人数最多,占到19.7%。
  就我个人而说,我不想在幸福这个问题上去搞排名,我这个课题组主要不是搞幸福感问题,而是民生问题。吴晓灵强调。
  长期以来,各省市对GDP的追逐和高增长,一直热情未减。
  据经济学家张曙光对2011年27个省市经济发展目标的统计显示:10%以下的只有4个,12%以上14个,13%以上3个。追求增速仍是各地发展的重点。而有关GDP含金量的问题,也成为速度背后的考量。
  但是,老百姓从不用GDP衡量幸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大源说。
  我们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依赖太多了,保持GDP增长是必要的,但是唯GDP导向不可取。吴晓灵说,生产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让人民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吴晓灵表示,应建立综合考量、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民生指数指标体系,用于全面评价、促进各地方民生工作的开展,补充完善对地方政府业绩的考核,从而改变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扭转片面追求GDP发展的局面。
  民生工作应该保基本,调研和统计数据表明,最能影响人民幸福感的正是他们身边的事,如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子女受教育情况、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稳定、医疗卫生服务等等。吴晓灵说,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幸福有不同的感受,政府难以改变居民的感受,但可以通过改善民生为居民的幸福创造条件。
  经过修订,吴晓灵和她带领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选择了包括:居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四项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二级、三级指标共同初步构建了民生指数指标体系。
  吴晓灵告诉记者,研制民生指标,并不是要作为一种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更多的是需要社会舆论来解读。近些年舆论关注的问题,很多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比如孙志刚事件等,甚至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应该相信舆论的力量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是有影响的。吴晓灵说。
  对于即将发布的民生指数,吴晓灵表示不搞排名、正向激励,以平均值的形式由各省市和社会解读。
  GDP第一的广东,民生指标并不高
  记者:如何保证民生指数的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准确性?
  吴晓灵:2009年试编时,在北京、银川等12个城市开展主观问卷调查,采集样本4800份,试编出12个省市的民生指数。目前我们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各地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主观指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抽样,样本有5万多份,按照各个省市人口比重和城乡比重,主要采取电话问卷的形式得来。
  记者:相关指标是否还存在需要改进的部分?
  吴晓灵:去年8月我们提交给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只是一个试编,而且只用了12个省市的数据,最大的软肋是,我们的客观数据都是全省的,但是主观问卷都是省会的,所以到现在报告没有对外公布,但通过试编,我们知道这件事是可以做的。所以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逐步完善指标体系,包括对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调整。
  记者:与现在社会上其他关于幸福感等的研究报告相比,民生指标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吴晓灵:我最初是想走学术规范性,看重的是在学术上指标体系是怎么确立的,权重是怎么确立的,后来我发现这条路不行,我们这个课题组的许多成员都是现在、或者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我们意识到,如果指标体系不和政府体系相联系的话,就只是个报告而已,起不到作用,最主要的指标必须对政府工作切实改进有影响。比如,我们只保留了4个一级指标,而不是像浙江省10个指标并列,这就是出于过多的指标反而不利于地方政府评价工作的考量。
  记者: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呈现何种特点?
  吴晓灵:在影响居民幸福感因素的问卷调查中,呈现三个圈的态势,排名前七位的是第一个圈,是在生活中真正能影响老百姓的周围生活的事情,比如家庭的和睦、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受教育情况、生活安全、医疗服务、家庭经济和本地环境。第二个圈,是与所生存的环境跟物质更有关系的社会条件,从第七到第十四位,包括他人尊重、社会保险、居住状况、工作因素、物价水平、水电气暖、交通等。最后才是精神上的第三个圈,包括司法公正、贫富差距、社会交往等更高一层次的精神上的活动。
  记者:在试编版的报告中,GDP与民生指标呈现出何种关系?
  吴晓灵:从试编上看,民生指标与GDP相关但又不完全一致。GDP是改善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不是GDP上去了,民生就自然上去了。
  就试编结果举例,北京的民生指数很高,但是生态环境低于平均值,而GDP第一的广东,民生指标却并不高。这里面有城镇和农民比的问题,在外来人口多的城市,民生工作不能仅面向户籍居民。在我给深圳的十二五发展建议中,以公共服务里的社会保障、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的覆盖率为例,我们现在的指标主要考察全国覆盖率,深圳的覆盖率高,但保障水平如何?我们现在是低水平广覆盖,未来怎样把常住人口也纳入保障体系中是政府工作的一大挑战。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