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世界释放利好 温家宝提股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向世界释放利好 温家宝提股票

加入日期:2011-3-6 11:50:0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温家宝称宁可慢一点 但要好一些 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经济观察报报道,温家宝总理日前表示,十二五规划初定的经济增速目标为7%,这不仅远低于过去5年10%左右的实际增速,也低于十一五7.5%的目标。本报新年社论曾经呼吁我们可以慢一些,因为速度优先的增长路径已不堪重负,十二五规划不再以高速增长为先导性指标,说明决策层对此已有深切的认识,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由此可以确定,主导未来五年经济社会走向的将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通俗地说,就是宁可慢一些,但要好一些。这种发展观肯定速度的必要性,但不以资源生态环境超负荷运转为代价,并把民众生活和幸福感的提升作为评判好与不好的依据。78O
  根据测算,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即使达不到7%,也可以轻松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的目标。不过现实地看,如果中国经济不能保持相对的高速度,就无法解决每年1000多万的新增就业。所以不能不讲究速度。另一个现实则是,十二五的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慢速度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适度慢一些,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累积的民生问题和不和谐因素。
  不讳言速度,但不唯速度论,这个7%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态度。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在线互动时表示,在今后收入分配当中,要实行居民收入增长同经济增长同步,并提出领导干部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这表明摒弃唯速度论不仅是决策层的共识,在政绩考核方面也可能作出约束性规定,比如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对民生的投入都可能成为跟速度相提并论的指标。
  毋庸避讳,地方经济增长速度远超过决策部门确定的预期目标,这是多年来见惯不怪的现象。这里面当然有数字造假的成分,但地方间的攀比竞赛,没过几年就要重演的换届效应,地方官员惯以高增长博取政绩,确也成为不断推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催化剂。
  而高速度埋藏的风险也开始释放。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每年中央政府确定的预期增长目标都是8%,但实际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这也使得中国经济不时面对过热风险,从去年到今年,物价持续走高,与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在天量信贷驱动下的投资热潮不无关系。经济增长高于一切,不仅在拆迁等方面触发诸多社会矛盾,悬而未决的民生问题也在累积,比如教育和社保领域投入欠账很多,公共服务跟进的速度滞后于民众的现实需要等等。
  所以,7%是正面观照中国经济社会现实和民众呼声的反应。中国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口: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尚未完成,资源消耗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却已走到尽头,人口红利消失为期不远;民众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期望日深,利益格局却更加多元化,社会分层的趋势更加明显。将十二五增长目标下调为7%,表明决策层意识到诸多经济和社会积弊不解决不行,解决得慢了也不行,牺牲高速增长以换取解决现实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既是形势所需,也是主动应对之策。
  这当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到了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可以预期,通盘考虑中国问题,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协同推进,当是未来改革框架设计的应有之义。十二五期间,如果中国能够建立广泛共识,拿出清晰的目标和各项改革的先后顺序和演进路径,并举全社会之力实践之,当是中国民众之福。


  温家宝报告强调抑通胀 但未忽视保增长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周六表示,中国政府今年的首要任务是抗击通胀,同时还要不以牺牲经济快速增长和有力创造就业为代价。经济增长和就业对维持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年度会议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中国政府2011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8%左右,这是中国连续第七年维持一个主要具象征意义的增长目标,而实际上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都超过其预期目标。
  周六,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于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向全体代表鞠躬。一些分析人士本来预计,温家宝会稍微降低今年的增长目标。中国政府早先曾宣布,未来五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目标低于8%。温家宝此次坚持8%的目标说明,中国政府希望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尽管中国目前正试图解决通胀问题,调整经济结构,以推动消费并更好地分配增长收益。
  温家宝说,中国政府打算把2011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控制在4%左右,远远低于今年1月4.9%的CPI升幅。中国2010年CPI上涨3.3%,比去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的3%的目标要高。最近几个月,食品和住房价格飙升助长了公众的失望情绪。较高的通胀水平在中国历来都和骚乱联系在一起。
  温家宝说,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温家宝还说,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受到密切关注,因为中国庞大的建筑产业是不仅是推动国内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推动着钢铁、水泥和铜等生产资料的全球需求。
  温家宝说,中国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但他没有说明任何具体的新限制措施,他在谈到房地产市场时,重点说了要建更多保障性住房的计划。
  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预期比十二五规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要高,说明中国打算精确实施其抗击通胀的措施,追求以渐进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0.3%,而经济学家普遍预计,今年中国实际增长率至少为9%。
  谈到应对物价上涨问题时,温家宝说中国应利用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条件,消除输入性和结构性通胀。
  温家宝说,中国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为16%。
  温家宝说,中国政府将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他还说,除进一步增加农产品和基本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外,中国政府还将以行政手段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温家宝没有暗示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方式上有任何变化,尽管美国和其它国家抱怨说,人民币汇率被不公正地压低,中国出口商因此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温家宝还在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内容,重申了北京方面要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使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在更大程度上由内需拉动,而不是出口和政府引导的投资拉动。该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社会主义式蓝图。
  温家宝说,中国政府2011年至2015年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官方目标是7%,比过去五年年均7.5%的目标要低,这也让外界稍稍了解了一下新的十二五规划。虽然官方目标一般来说会低估经济增速,但不管怎样,此举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府的工作重点正在转移,减少对出口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依赖,更倾向于为增加国内需求创造条件。
  2006年宣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增长目标为7.5%,但2006年至2010年的这五年实际年均增长为11.1%。
  温家宝说,按照去年的物价水平,中国2015年的GDP应超过55万亿元。他补充说,中国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2.2%,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华尔街日报)


  凤凰点评:2011财政预算前10项8项聚焦民生
  
  凤凰卫视播出郑浩:2011财政预算支出重点在民生建设,以下为文字实录:
  马斌:刚才您也听了温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对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有哪些特别的亮点,您能不能给大家解读一下呢?
  郑浩:在这个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们也听到温家宝总理其一个主要目标,同时也对民生问题也有非常着重的一些表述。特别是在民生建设的支出方面,我们也看到在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这些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些数字出台。我们对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的安排这个总的预算也做了一个解析,我们看到总得财政预算案当中,排在前十位的财政预算案支出其中有八项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
  比如说第一个是教育,教育的总开支在2011年财政的预算总的开支的安排是14000多亿,比去年增加了14%;而排在第二位的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总得预算安排是10372,比去年也是增加了14%;第三项是一般公共支出,包括一般公共产品包括比方说娱乐设施还有图书馆体育馆等等,这些支出也是占了9700多亿的开支,也比去年是增加的4%。其他的一些方面,包括医疗、技术、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等,都比去年都是大副的增加。
  所以看到在前十名财政预算的支出方面,从这个简单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对民生建设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建设方面,这个财政预算支出的力度支持的力度还是非常非常强的。大家比较关心的国防支出,其实它只占了第八位。所以从这个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民生的开支的力度方面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在温家宝总理这个报道当中也特别提到了一个社会的发展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总理这个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仅是提到经济,而且也提到了社会的发展。在社会方面我们也看到其实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里面,主要有七项的任务,其中有两项是和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比方说在政府的改革还有政府的体制自身改革方面,我们提出了四个必须,就是必须要做到我们政府必须对人民来服务的,必须要坚持法制治国,必须要从制度上来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必须要保障人民的民生等等。
  而且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还特别提到了,就是要给予民众适当的来表达他们意见的渠道,要拓宽这个渠道。从这个层面也可以看出就是在社会的建设方面也去做一些新的要求。种种方面,总之这分报告从经济、社会这两大块都在今年以及在十二五规划当中都提出了一些非常高的要求和目标。(凤凰卫视)


  专访十二五规划主要起草人:三因素确定调低经济增速
  
  中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李守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司长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参与了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对于规划纲要也是有着全面了解和深入的体会。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最突出的变化之一是调低了经济增长速度。李守信司长表示,这样考虑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把各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上来。
  李守信:具体有三个因素来确定这样一个增长速度,一个是随着我们经济规模的扩大,发展环境特别是外部环境的错综复杂,发展指标应当定的留一点余地,所以经济增速要定的低一些。第二是为了体现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决心和导向,也应该把速度定的低一些。第三个,把速度定得低一些,也有利于地方来合理制定增长速度。
  经济学家们将中国的经济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比喻为扩大蛋糕与切好蛋糕之间的关系,李守信司长说,这二者其实并不矛盾,蛋糕的做大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切,而目前怎样能切得更好,国家正在积极地制定合理方案,例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方案有望在今年出台。
  李守信:我们在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当中,明确了经济增长速度是年均7%,同时也明确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在7%以上。这里不是简单的居民收入增长与GDP一致的问题,实际上里面的深层次含义是要把GDP的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挂钩。
  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贯通十二五规划全篇,李守信司长表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内需增长的新空间。
  李守信:这里面重点有这样几个方面来破解这种体制障碍:首先是放宽中小城镇外来人口的落户问题,并解决好农村转移子女上学、平等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这里面重要来讲,就是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都会提高很大的消费能力。有人测算,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能够带动十万的基本建设性投资,同时可以拉动一万元以上的消费。
  就业,是我国在中长期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有招工难、用工荒的情况,一方面大学生又存在着找工作难的问题。那么如何来破解这一结构性难题?李守信表示:
  李守信:十二五提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其中重要的是要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努力增加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同时要强化推动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能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同时还要促进东部企业改善劳动用工的环境和条件,能够加强公共岗位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还有一条就是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能力。
  医疗问题是另一个关键性问题。李守信表示,为了让老百姓们都能看得上、看得起病,国家未来将重点除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重点是强化政府的投入,逐步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中国广播网)
  


  积极基调不改 五大数据看走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键数据
  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
  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
  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年中国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须的。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
  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整个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各地的情况看,很多新上马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保障房等民生投资力度加大,内需市场进一步启动,从这些情况判断,8%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其中透出的是一种更趋冷静的发展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刘卫星说。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8%的目标主要还是要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预留更多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认为,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目标,但在结构调整方面,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进展还需进一步加快。只有速度更稳一些,我们才有条件以更多精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才可以切实得到增强。
  其实,今年的8%也包含了对一系列风险因素的估计。全国人大代表、新飞集团董事长李根说。他认为,我们在对2011年经济形势保持总体乐观的同时,也要防范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冲击,比如,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难以平息的主权债务压力等,都会对我们的发展产生压力,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4%: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恶性通胀
  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预期目标,比去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这凸显出当前物价形势的复杂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今年物价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美国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4%的目标比去年有所提高,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物价指数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但属于温和可控。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
  由于去年10月以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会大于下半年;夏粮收割之后,粮价上涨压力会有所缓和,通胀压力会有所下降。整体上判断,今年的通胀仍然处于大致可控的范围。巴曙松说。
  采访中,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物价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下,今年全年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总体温和可控,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局面。
  900万人:两难局面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说。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东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起代表委员的普遍关注。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给出了今年的大学生就业路线图:一是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三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
  16%:贷款释放稳健信号,满足发展不必担忧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今年货币政策继续向常态回归,向市场释放稳健信号。
  与过去两年相比,今年货币增速和信贷投放相对较低,有利于引导市场回归到稳健的货币环境中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
  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量。基于调控考虑,去年底中央宣布,2011年中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确定这样一个规模,是更好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间关系的体现。减少信贷增量、降低货币投放速度,将有利于调控物价、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郭松海说。
  如果能保持规模,也是不低的,依然高于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年均三四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对于这样规模的信贷投放,仍然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市场没必要太过担忧。
  9000亿元:赤字力度回调,积极基调不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相比2010年10500亿元赤字,赤字的减少透露出这样的信号,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贾康委员认为,与金融危机刚开始的两年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日趋向好,经济内生动力日趋增强,在这一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将减弱。当然积极仍是政策的基调,一定规模的赤字,说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姿态。
  之所以还保持一定规模的赤字,是因为在以下工作中还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4万亿元投资安排下去后的后续配套项目、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投入,都需要财政继续给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明确指出,2011年将继续加大教育、三农、医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这些领域,也必将是财政投入的着力点。钱国玉说。(谢登科 王宇 陈玉明 新华网)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