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将出 千亿投资打造完整产业链
中国计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全球第一
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产业五大猜想
机构:新能源车该兑现了(荐股)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将出 千亿投资打造完整产业链
赵奕
就在上周,万众期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内容提前透露出来了,这项由工信部牵头草拟的规划,是我国第一份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行业发展规划,将引导今后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按照规划内容,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要达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未来10年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在研发、生产、配套、税收等各个环节给予支持,从已经公布的内容看,规划是目前措施最为多元化、目标最为明确的产业发展路线图。
1000亿投入
规划提出,将坚持以纯电动作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注重传统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并持续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为了保证在2020年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达到500万辆的水平,规划还对保障措施从财政、税收、奖罚措施、管理制度等9个方面进行了细化。
与此前征求意见稿,对于投入方向比较笼统的表述相比,规划中提及的资金投放更为具体。建议2011到2020年的十年间,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公共平台等联合开发机制;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另外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未来10年,政府在税收政策给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很大优惠。比如,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
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整车企业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将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规划分别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我国汽车工业转型,以及中央财政投入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了详细的部署规划。
而工信部副部长苏波,3月26日在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透露,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不日将批复公布。
在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汽将车产业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按照规划的战略部署,逐步地实现世界第一的目标。
事实上,从去年以来,关于规划的制定就一直引起国内相关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将会出台相关规划,正式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
从内容来看,最近透露的规划正式版本,与去年8月公布的规划征求意见稿相比,出入不大,基本维持了原先的主要内容。
雷声大、雨点小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将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的一项,分别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生物产业规划、新材料产业规划、新能源汽车规划、新能源产业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
而根据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此前的表态,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将率先出炉。可见国家相关部委,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分重视。
本次规划的一大亮点,仍为财政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1000亿元的投入,以及此后地方政府的相应配套,解决了新能源产业起步阶段对于资金的渴求。从即将出台的正式规划来看,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不同的是,对于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中央安排了200亿元的推广资金,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财政补贴并未大规模涉及混合动力汽车。
不过,从分配领域来看,整车及其关键技术,成为投入的最大方面,资金达到500亿元;而配套城市基础设施仅为50亿元。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情况恰恰相反。
现在各个主机厂并非没有成熟的技术,更重要的还是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车的消费体验不好,因此新能源汽车和配套,变成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关系。一位汽车生产企业的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目前,在公共配套设施方面,由于可以预见的商业模式并不明晰,同时,投入巨大,到目前为止尚处在摸索阶段。在这一情况下,国内整车企业普遍呈现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
2010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25个,其中6个城市启动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车按3000元/千瓦时进行补贴;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最高补贴5万元;对纯电动车最高补贴6万元。
同时,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不过,近200款车型中,2010年相关产量仅为7181辆。绝大部分的车型属于已经在工信部挂号,但没有销售的状态。而在加大财政补贴后,这一状况能否改变,尚存疑问。
冀望财税政策
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其中,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
考虑到目前我国乘用车每年销量已经超过1000万辆,如果按照2020年销量一半为混合动力汽车计算,那么仅混合动力汽车一项,将大大超过500万辆,这一数字还未将纯电动车计算在内。
按照行业普遍预计,新能源汽车占总体销量,2020年应该不会超过10%。按照2020年,国内年销量4000万辆计,彼时,新能源汽车销量也不会超过400万辆,可见目标较为激进。
不过,为了使目标具备更好的操作性,规划还制定了2015年的分步实施目标。
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从2015年实施目标可以看出,在未来十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中央政府更看好后5年的发展,可谓厚积薄发。
为保证销售,本次规划中也配套了一揽子销售刺激计划。在税收方面,2011~2020年,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
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
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
财税手段的应用,使得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都能享受到实惠,这对于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说是利好。一位证券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不过,他同时强调,财税刺激政策是长效机制,不可能立刻引爆新能源汽车市场。
除了财税外,政府采购也是规划中的亮点,规划强调,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制性采购,逐步扩大采购规模,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不得低于10%,节能汽车不得低于50%。
新华信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政府采购汽车价值4000亿元,如果这笔资金中的50%用于节能汽车,那么对于市场的拉动能力相当可观。政府采购虽然是利好,但完全依靠政府采购模式的拉动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新能源汽车不能从B2B走向B2C,面对普罗大众,那么它都谈不上真正商业化。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计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全球第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内容透露,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要达全球第一;未来10年,建议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报导称,规划建议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
另外,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未来10年,政府在税收政策给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很大优惠.比如,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徵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等,以保证在2020年之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达到500万辆的水平.
为了使目标具备更好的操作性,规划还制定了2015年的分步实施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为保证销售,本次规划中也配套了一揽子销售刺激计划.在税收方面,2011-2020年,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徵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
规划并提出,将坚持以纯电动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注重传统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
另外,还将发展节能汽车,并持续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日前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不日将批复公布.(路透社)
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产业五大猜想
随着产业政策的推动,以及企业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再综合其他各方影响因素,中国汽车产业在十二五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将真正践行由大到强的生存法则。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大胆对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可能出现的特点进行了预测。
猜想一:产能过剩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国内主要的30多家车企的目标总产量已轻松突破4000万辆。虽然一些业内人士对产能过剩的说法并不认同,但是可以粗略地计算一下,如果汽车产能的利用率能始终保持在80%的行业高位,按照4000万辆的产量计算,实际产能规划将达到5000万辆,这意味着从目前开始,国内每年要投入的产能建设将达到600万辆以上。这一数字相当于每年投入的产能比一个德国还多。因此,2010年国家发改委就针对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发出过预警。
猜想二:自主主导市场
从工信部1月发布的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看,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明显提高。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27.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5.6%。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3万辆,占轿车市场的30.9%。而《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中提出,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要占国内市场的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要占40%。从目前的情况看,传统的自主品牌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十二五期间,自主品牌将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而随着众多合资企业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等也加入到合资自主中,预计到2015年,将有望呈现出自主品牌主导市场的局面。
猜想三:新能源车火了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出台时间确定在今年上半年。其中指出,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模将达100万辆,这个数字是之前草案的两倍,可见国家对于新能源车推广的决心。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城市有 25 个,已经有 50 多个企业,200 多个各类的电动汽车车型进入了车辆生产企业以及产品公告。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也正在着手进行新能源车相关推广配套实施的建设。相信随着国家新能源车补贴等政策的实行,新能源车十二五末将大展拳脚。
猜想四:私车使用降低
十二五期间,各大城市都制定了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北京2015年中心城平均步行1000米将可到地铁车站,90%的乘客步行到最近车站的距离不超过500米,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50%。一方面是公共交通的便捷与舒适,一方面是油价、停车费等养车成本的增加,相信十二五期间,大城市私家车的使用比例将大大降低,私家车仅用于市民周末及大假期出游。私家车使用频率降低带来的交通顺畅,很有可能解禁北京目前实行的限购政策。
猜想五:大汽车集团诞生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中提出,拟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出4至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企业集团。按照这一规划,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将进入快跑通道,争夺2家至3家产销超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名额。相信2015年,将有大型汽车集团诞生,在此过程中,不排除黑马的出现。(北京晨报)
华泰联合:新能源车该兑现了(荐股)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26日透露,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不日将批复公布。我们认为,国家推广新能源车的脚步一拖再拖,终于到了兑现的时候。新能源车市场的业绩兑现行情或将到来。我们看好业绩弹性最大的受益品种,大洋电机。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一个多季度没有整体表现,我们认为原因有二:1)工信部领导换届,使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政策方向产生怀疑;2)各地补贴细则没有推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始终未破冰。2011 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或将成为板块再度点燃的催化剂,目前市场预期是国家将2015 年前新能源汽车推广量锁定为50 万辆级别,如果该政策能够顺利推出,影响有三:1)坚定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不动摇;2)今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真正元年,否则50 万的推广计划难实现;3)完成十城千辆推广计划是各地政府争取2015 年政策支持的前提,政绩压力将迫使各地下单。(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
海通证券:维持锂及锂加工行业增持评级(荐股)
全球锂资源储量充足。锂虽被称为稀有金属,但是其在地壳中的丰度却比铜、铅、锌等金属大得多。2010年1月份,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锂调查报告,公布世界锂资源的储量为990万吨,其中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和中国的锂储量较大。
固体锂矿资源有限,未来增量主要来自于液体锂矿。锂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固体矿物资源和液体矿床资源存在,其中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锂辉石、锂云母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津巴布韦和美国;而液态锂主要附存在盐湖卤水中,占到全部锂资源储量的70%以上,资源集中在智利、美国、玻利维亚、阿根廷、俄罗斯和中国。
卤水提锂是目前主要的生产工艺。至今为止,全球碳酸锂及其衍生品供应量大约有80%来自于盐湖卤水提锂生产企业,20%来自于矿石提锂生产企业。卤水提锂在生产工业级碳酸锂上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是在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上则与矿石提锂不相上下。
矿石提锂主要集中于中国。由于矿石提锂工艺原料为锂辉石精矿,化学组成稳定简单,所以工艺过程易于控制,产品稳定可靠,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产能规模2万吨/年,近期有扩产项目。
锂离子电池是拉动终端消费的主力军。锂电池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在移动电子产品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未来则是与镍氢电池竞争电动车动力电池市场。电动汽车对锂的消费拉动明显,平均每台电动汽车需要10公斤碳酸锂。业内预测,2014年或2015年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充电式纯动力汽车的锂电池技术问题将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判断,届时锂需求将面临爆发式的增长。
锂的传统需求稳步增长。陶瓷与玻璃、炼铝是锂的两大传统消费领域,分别占锂总需求的31%和6%。我们预测,锂在陶瓷与玻璃领域的应用在2010-2020年年均增长率为3.5%,炼铝领域的消费则因为吨铝用量的减少而小幅下降。
锂短期供过于求,但市场前景极为广阔。2008年国外碳酸锂产能超过9万吨,未来国际三大巨头扩产后产能在10万吨以上,而我国预计未来产能也在10万吨以上。因此,未来全球产能将超过20万吨,而大量锂需求释放尚需时日,短期内的供过于求不可避免。从中长期看,一旦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实现大规模应用,锂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维持锂及锂加工行业增持评级。结合行业特征和对公司的分析,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在资源和技术上有优势的企业,例如西藏矿业、天齐锂业,以及赣锋锂业。(海通证券研究所)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逻辑(荐股)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将会给电池产业、电池电机上游的锂和稀土资源行业以及充电站行业、乘用车企业带来机遇,其中尤以电池核心零部件、资源类行业和充电站行业为主。
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有望在政策的刺激下获得超额收益;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将是中长期的主要投资方向。我们重点推荐中信国安、江苏国泰、厦门钨业;同时建议关注以开发和生产锂电池为主的风帆股份、万向钱潮、德赛电池和亿纬锂能;以生产锂电池零部件为主的佛塑股份、拓邦股份、杉杉股份、华芳纺织、中国保安、佛山照明、新宙邦、当升科技、多氟多和路翔股份;以上游资源为主的西藏矿业、盐湖集团、包钢稀土;以及以生产充电站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国电南瑞和许继电气。
电池产业及投资标的
锂电池及核心零部件
我们认为,未来电池产业中锂电池将会得到快速发展。虽然,短期内镍氢电池仍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主流电池品种,磷酸铁锂电池将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但中长期来看,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突破,以及成本降低,锂电池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
锂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都较高,适用于作为纯电动汽车储能电池,满足长续时历程、高行驶速度的要求。但目前电池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发展,以满足纯电动汽车对续时里程的要求。此外,国内缺乏家庭、小区、道路充电设施,纯电动汽车推广仍需要3-5年的时间。不过,我们认为,随着对锂电池实际需求规模性的爆发,锂电池的广泛应用是大势所趋。
虽然国内锂电池的产业化还将有一段时间,但锂电池的核心零部件的发展非常迅猛,受益政策的程度较大。锂电池中,正极材料主要是以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为主。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看来最有可能应用于汽车的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也均有希望成为未来汽车的动力电池。由于铁材料价格较低,如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将显著低于锰酸锂。但目前由于需求规模有限,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仍然高于锰酸锂,更显著高于镍氢电池。
从单体电池成本来看,镍氢电池成本在3元/Wh左右。锂电池成本高于镍氢电池,钴酸锂电池成本最高,约4.5-5.5元/Wh;锰酸锂电池的成本较低,约2.5-3.5元/Wh。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目前生产批量较小,成本较高,约为4-5元/Wh。未来随着批量扩大、工艺完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很有可能下降至2-2.5元/Wh。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与镍氢电池相比不具价格优势,因此混合动力汽车中仍大量采用镍氢电池。未来如果磷酸铁锂电池下降到2.5元/Wh以下,其将逐步替代镍氢电池。我们判断,到2020年以后,磷酸铁锂电池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包含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池品种。
负极材料主要是以石墨、石墨化纤材料等为主,其生产技术壁垒较低,上下游稳定的供应关系是行业竞争的主要依赖,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是指六氟磷酸锂,由于目前对六氟磷酸锂的纯度要求较高,所以这一产品主要是由海外进口;隔膜主要是指聚乙烯或聚丙烯微孔膜,起着隔离正负极的作用,对电池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尚无企业将隔膜制造产业化,主要由外资垄断。
上游资源及投资标的
锂及稀土
电池、电机行业的上游也间接受益政策刺激,随着国外新能源汽车的批量化生产以及中国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生产量的快速发展,上游原材料行业将是主要受益者。电池行业的主要上游资源是锂,而电机行业的主要上游资源是稀土,因而锂和稀土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中占据主要地位,受益程度也将最大。
锂电池原料中,对锂的需求巨大。其中,磷酸铁锂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充放电平台十分稳定,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稳定。其特点主要是,安全性高,循环性能更好、更稳定,高温性能好等。
具体来说,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沉淀、溶剂萃取等方法从盐湖卤水中提取,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青海和西藏两地,相对成本较低;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转换法从锂矿中提取,相对成本较高。
由于锂属于能源金属,所处行业属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对新型材料和新能源保持旺盛需求,从而带动上游金属锂的快速增长。根据预测,2018年对锂的需求将达到2007年的6倍之多。
同时,作为基体元素,稀土是在高科技领域能制造出具有特殊光、电、磁性能的多种功能材料,如稀土永磁材料、荧光发光材料、贮氢蓄能材料、催化剂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等等。
在各国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双推动下,未来新能源必然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这些行业包括风电、新能源绿色汽车、动力电池等。在全球倡导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稀土的功能材料、下游用途将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期间,从中国国内的消费来看,新兴领域稀土应用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2%,到2009年为止新兴领域稀土需求在国内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55.2%。
从国内方面来看,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及其它节能减排政策,将为钕铁硼、储氢合金粉、荧光级氧化铕等产业链提供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空间。
虽然目前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份额超过90%,占据绝对垄断地位,但由于国内资源分散、小生产者众多,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10倍,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0%左右。
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链出发,我们认为稀土主要使用在以下两个领域。其一,钕铁硼永磁体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钕铁硼是现在世界上磁性最佳的永磁体,也是消费稀土最多的一种稀土新材料。2008年全球钕铁硼产量近7万吨(消费稀土约2.3万吨),中国钕铁硼产量超过全球的76%,日本与欧美分别占21%与2%。中国钕铁硼的平均单价43美元/公斤,日本96美元/公斤,欧美112美元/公斤。其二,钕铁硼永磁体还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永磁材料,是生产先进电动马达的原件。今后在汽车市场的应用有两大驱动:一方面,随着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产量增加,电动马达数量增加必然要使用更多的永磁材料;另一方面,钕铁硼作为永磁材料中的佼佼者,有望替代其它传统永磁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丰田普锐斯为例,该车型搭载了60KW的电动马达,主要电动马达使用超过2公斤的钕铁硼永磁体。在钕铁硼永磁体的产业链上,中国主要集中在上游的稀土矿、原材料。未来下游消费的启动,将大大提高对稀土原料的消费。
充电站和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而充电站设备投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配电设备(变压器、开关等)、直接充电设备(充电机等)以及管理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等)。其中,直接充电设备属技术壁垒较高、难度较大的一种,这主要适用于具有专用停车场的车辆。
此外,由于本次出台的政策补贴对私人购车补贴较多,而对客车不采取补贴方式,因而我们认为汽车行业本身受益相对较小,而受益范围也可能仅限于乘用车。(中信证券研究部)